在北方边境线上,有两座小城因面临疫情防输入压力而引起了关注,先是黑龙江绥芬河,然后便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内蒙古满洲里。
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发布官方消息称,截至2020年4月30日7时,内蒙古累计报告治愈出院入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6例,现存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8例。
4月6日,满洲里口岸首次检测出入境确诊病例,此后累计报告从俄罗斯输入74例确诊病例。
4月8日20时起,满洲里铁路、公路口岸国际旅检通道关闭,货运通行功能依然保留。
继绥芬河之后,满洲里也进入了抗疫加时赛。
满洲里北接俄罗斯,西邻蒙古国,辖区面积732平方公里,人口30万,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当地的套娃广场、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中东铁路遗迹、有着“祖国北大门”之称的满洲里国门,都盛名在外。
这样一座看上去颇有童话氛围的北方边城,近来的日子却没有那么浪漫惬意。目前,俄罗斯累计确诊病例近10万人,“防输入”成为满洲里抗疫的关键。
据悉,满洲里目前对所有入境人员实行闭环管控措施。根据满洲里市卫健委主任赵云鹏的介绍,满洲里对入境人员采取分类管理,重点是四类人群:
第一类是中俄火车司机,要求不下火车;
第二类是中俄相关工作交接所需定期互换的工作人员,入境进行核酸检测,在指定地点工作、指定地点隔离、休息;
第三类是中俄间跑运输的货车司机,当天如果不能返回的,则在指定的森富国际物流园区进行隔离居住;
第四类是旅客入境,入境进行核酸检测和闭环管理。
(满洲里口岸,入境人员进行信息填报。供图:于洋) 一位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告诉东老师,目前,满洲里口岸每日查验量仅在40人左右,主要通行的为必要的铁路货运和公路货运工作人员。
日均查验量40人左右是怎样的概念?
满洲里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承担着中俄贸易6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日均查验量40人左右意味着出入境查验压缩到了“仅留必须”的量级。要知道,2019年满洲里口岸累计查验出入境人员190万余人次,日均查验达到五千余人次。
(防输入工作开展后,满洲里口岸的入境查验。供图:于洋) 满洲里口岸与后贝加尔斯克口岸近在咫尺,两座城市市区的直线距离只有9公里。而在中俄边境线上,满洲里市管段全长达101.1公里。作为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满洲里口岸平日的查验量要高于绥芬河,为何面临防疫输入压力时,绥芬河首当其冲呢?
4月6日,呼伦贝尔卫健委通报了两起输入性病例的回国轨迹:
而绥芬河输入性病例的回国路径则是这样的:
两相对比不难发现,对归心似箭的华人来说,取道绥芬河入境更快捷。
实际上,如今这对“难兄难弟”,也是东北边境地区铁路网上的一对“双子星”,在近代铁路史和中俄交往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开通西伯利亚大铁路后,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取近打通赤塔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间的通道,修建了一条“丁”字形铁路,也就是中东铁路(中国东方铁路)。
下图是1903年由俄国人绘制的中东铁路站点图。
“丁”字这一横的两端是满洲里和绥芬河,与竖钩的交汇点是哈尔滨,钩的位置是旅顺。这条铁路能够贯通远东的内陆与出海口,勾画出远东十字路口的骨干部分,在近代史上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建成后,从满洲里到绥芬河的铁路沿线,开始往来大量中俄贸易货物和大宗商品,同时也是东北亚人员交往的要道。清末年间的“东北大鼠疫”,便是由满洲里中俄边境发源,经中东铁路传播,引起了整个东北地区的疫情爆发。
1935年日本侵略者接管中东铁路前,“丁”字的北部为俄方(前苏联)势力,南部则为日方势力。当时,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中东铁路沿线站点,也成为情报战的舞台。
在4月9日推送的文章中(《小城故事多,充满……就发生在这几天被迫成为热搜的绥芬河)》,东老师介绍过中东铁路和近代东北红色秘密交通线的关系,以及绥芬河的红色往事。
“一眼望俄蒙、鸡鸣闻三国”的满洲里,也同样是一座“无名英雄之城”。
(20世纪20年代的满洲里火车站) 沿中东铁路的东北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自中共建党初期就开始发挥作用,设立了多个秘密交通站、联络处,满洲里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成为最关键的地点。
满洲里的秘密交通线,先后起到了联系苏共及共产国际、传播马克思主义、护送革命志士出入境、抗击日本侵略和争取东北解放的作用,迎来送往了中共早期几乎所有的领导人,以及各类重要干部、文件(情报)、物资等,是“一座红色的国际桥梁”。为纪念这段历史,当地树立了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遗迹纪念碑,并建设了满洲里红色展览馆。
(满洲里红色展览馆内对远东红色秘密交通线的介绍) 近代以来,如今满洲里所在的呼伦贝尔东部和黑龙江便成为东北亚要冲,对俄往来历史悠久,彼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有趣的是,如今还有不少人对于满洲里到底归属于哪个省区闹不清楚,这也和东北地区的历史有关。
在1998年出版的《黑龙江省志·地名录》上,记载了满洲里行政归属几经变更的历史:
其中提到的“东省特别区”,是当时民国政府为统一管理长春以北原俄国管辖的中铁路沿线附属地而设立的特别机构。在1901年到1940年间,依托中东铁路,黑龙江省构建起了一个稳定的交通体系和发展格局——齐齐哈尔为省域政治中心,哈尔滨与满洲里则为经济发展的两翼。在这样的历史渊源下,满洲里有着不少与东北相似的风俗,至今居民还常以东北人自居。
(截自OSGeo中国中心发布的《1933中华民国分省地图册·全图》扫描版,左上角“胪滨”为今满洲里,中间的“龙江”为今齐齐哈尔)
作为东北亚地区近代历史上多元地缘政治力量交汇的咽喉锁钥,满洲里见证了东北亚的沧桑变幻。
如今,满洲里是中欧班列的铁路口岸,依然发挥着其独特的能量。
在中欧间中、东、西三大铁路通道中,满洲里地处东通道。东通道主要吸引华东、华南、东北地区进出口货源,经京沪、京哈、滨州线在内蒙古满洲里铁路口岸、黑龙江绥芬河铁路口岸与俄罗斯铁路相连,途经白俄罗斯、波兰等国铁路,通达欧洲其他各国。
目前,满洲里国门下的中欧班列仍在正常运行,运送大宗货物、蔬菜水果等。据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统计,今年一季度,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中欧班列总计591列,同比增长13.7%。其中,出境班列339列,入境班列252列。
(满洲里国门下边检民警巡逻。供图:于洋) 近年来,依托地理位置优势和“互联网+”,当地发展起跨境电商。据满洲里市商务局数据,2019年当地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2.96亿元,同比增长76%,发展增速明显。满洲里综合保税区完成了跨境电商快件分拣中心、海关监管仓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营。
据悉,很多在俄华商和满洲里跨境电商从业者,都在国内疫情严重、物资缺乏时捐赠了抗疫物资。
满洲里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疫情爆发后,积极与俄罗斯边检部门开展涉外合作,通过电话传真、会晤协商,协调俄方边检开通紧急物资“绿色通道”,确保防疫物资通关“零等待”“零延时”,先后保障8批次227.05万副口罩、4.02万双橡胶手套、1.9万顶防护帽等防疫物资顺利入境。
(满洲里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突击队成员。供图:于洋) 现在,国门之下的疾控、海关、边检、车站工作人员正坚守在第一线。
输入性疫情出现后,满洲里市中蒙医院被紧急改建,作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使用,在距市区约30公里的原扎赉诺尔煤业公司总医院基础上,当地还改建了一座备用医院,被称作“满洲里的方舱医院”,目前已投入使用。
现有多支医疗队抵达支援,国家卫健委紧急调配支援了满洲里救治设备。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又向呼伦贝尔捐赠5辆负压救护车以支援当地抗疫,其中捐赠给满洲里的车辆已经到位。
对这些正在一线奋战的人们来说,五一劳动节可能并不意味着轻松的假期,他们值得我们道一声感谢,祝愿他们劳动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