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如沐春风读陶诗——读《陶渊明诗》
送交者: 高天阔海 2023年07月07日13:58:56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一位独特的诗人。像许多人一样,我第一次接触陶渊明的诗文,应该是那首著名的《饮酒》诗, 尤其是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老实说,虽然对这首诗印象深刻,然而少年时的我对于其中妙处没有太多领略。固然,中国的中学语文教育水平是一方面,缺乏阅历的人生与陶渊明难以产生共鸣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少年的我读陶渊明时只看到了山水田园而已(他被划入“山水诗派”)。

第二次接触陶渊明是在大学。喜欢他的《归去来辞》,特别是其中“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句,其中的悲慨、无奈,包含了他出处之间的选择与彷徨,让似懂非懂的我吟咏再三。当年我曾把整篇《归去来辞》背了下来。也重温了他的《桃花源记》,《饮酒》等名作。觉得好,却依然被一众古代诗人、文人的好作品吸引。那时候选了一门讲魏晋南北朝诗文的课,记得那位女教师气质很好,却不记得她对陶渊明的评价了。青年的我读陶渊明,在山水田园之外领略到更多,然而依然只是隔雾看花:虽然若有所悟,却说不清道不明。

第三次接触陶渊明是这些年。首先是读了加拿大的叶嘉莹先生对陶渊明的评论。在叶先生《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中收录了她论陶渊明诗歌的文章六篇。她对陶渊明诗歌的评价之高,如“在中国所有作家之中,只有陶渊明一个人可以说是没有一篇作品不好”。我读的时候想:真的吗?我半信半疑。

也许是叶先生的这句评断吧,我买到了中华书局“中华传统诗词经典”丛书中的《陶渊明诗》。过去两三年中,我从头到尾通读了这本书。粗略估算,该书收录了陶渊明诗歌约一百二三十首。据辛弃疾的《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中说陶渊明“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大约在南宋时人看来,陶渊明的诗歌就是有大约百多篇吧。这样看来,即便这本《陶渊明诗》不是陶渊明所有诗歌的全集,说该书收集了陶渊明的主要诗作应该没有问题。

更重要的是《陶渊明诗》的评注。陶渊明卒于公元427年,距今1600年。其诗歌中的用词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古代文化文献典故的入诗,等等,没有好的注解,读陶诗也将是事倍功半。幸运的是,该书的评注者袁行霈是古典文学家、北大中文系教授。从《陶渊明诗》一书来看,他对于陶渊明有深入的研究。

《陶渊明诗》一书的结构是:诗、题解、注释、评析。我的读法,先不看注释地读一遍诗,然后再看题解,再读注释,注释读完后,再读一遍诗,最后再读作者的评析。

两三年的光阴不长不短,我读陶诗不紧不慢。袁行霈先生的注解详尽、透彻、严谨。我这一场与陶渊明的相遇,可说是“细读陶诗”了。

细读陶诗的时候,人已中年。中年人或许没有青少年那种“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的感觉,但是比青少年对人生的思考与阅历却多了许多。这一点对于我理解陶渊明与他的诗文似乎有很多帮助。

细读陶诗之后,我又读了一遍叶嘉莹先生对陶渊明的评论,深感她“在中国所有作家之中,只有陶渊明一个人可以说是没有一篇作品不好”的说法颇有见地。我个人读的古诗词有限,也没能做到读遍某一位诗人的所有诗作。最接近的就是通读了这本《陶渊明诗》。我的感觉:这本书中的陶诗没有一首不好。看来叶嘉莹先生与辛稼轩前辈等评论的有道理。

陶诗的题材并不复杂。陶诗如陶渊明的人生。诗歌是他人生感悟的一种表达。陶渊明的人生并不复杂,曾经试着出仕,最终“守拙归园田”,以躬耕度日。因而其诗歌写的不过是他颇为简单、甚至可说是单调的人生罢了。作为躬耕度日的农夫,陶渊明除了要种地,就是读书、喝酒,偶尔与友朋聚会,等等。于是自然地,他的诗作不外写些躬耕田园生活、读书杂感、饮酒所得、与朋友的唱和酬答,自己对于人生、出处、死亡等大问题的思考与感悟。

简单地说,陶渊明过的是平淡的人生,写的是平淡的诗歌。

然而,仅仅平淡还够不上“好”的评价。平淡的诗歌在中国两千年诗歌历史上,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留下来的却实在不多。仅仅平淡是留不下来的,如果是那样,也就不会有这本《陶渊明诗》了。

曾经听人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借用一下,平淡而有(意)味是陶诗的主要特点。第一遍读陶诗,感觉平淡,然而读完之后,觉得有味道,让你觉得好,想要再读,甚至反复读,甚至你可以感觉到和诗人的某种精神上的微妙连接。

生活是平淡的,这一点在公元五世纪陶渊明的时代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并无二致。艺术却一定要“有意味”,或者说,有某种艺术性。这种艺术性必然借助艺术的媒介,比如诗歌语言,来达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某种精神连接。

把平淡的生活艺术化似乎是所有艺术家包括语言艺术家的工作。而陶渊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陶诗的艺术成是《陶渊明诗》吸引我的最重要因素。要怎么形容他的艺术成就呢?或者可以借用袁行霈先生对陶渊明风流总结性的说法“简约玄淡”。简约说的是陶诗的艺术表现,不论是四言诗,还是五言诗,陶诗读来都言简意赅,看似平淡却大可玩味。至于“玄淡”说的是陶诗的思想内涵:前面说过,陶诗有许多言志之作,表达自己对于人生、出处、死亡等大问题的思考。这样的思考是深入的,玄远的,从而他的诗歌总给我一种超脱的感觉。

同时,读陶诗在我如读陶渊明本人。陶渊明是文学与人生合一的人。这样的作家,中国历史上罕见,怕只有他一人而已。陶诗中表现出的魏晋风流是《陶渊明诗》吸引我的第二个重要因素。

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诗》中还发表了《陶渊明与魏晋风流》一文,认为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并且他实现了魏晋风流的极致:“陶渊明虽然处于魏晋风流的最后阶段,但他绝不逊于那些赫赫大名的风流名士,甚至可以说他达到了风流的最自然的地步,因而是最风流的风流”。

对于魏晋风流,袁行霈先生有详细的解说,这里就不赘述了。简单地说,风流就是一种人格魅力,风流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陶渊明诗》里读出来的诗人正是这样一个风流人物(不是名士,因为陶渊明身前声名不显)。

自然在于真诚。所谓“修辞立其诚”,陶渊明做到了。其诗文表现的是自己自然、真实的人生体验与思考。文如其人的结果是:作为读者,我既感动于陶诗的艺术魅力,又激赏于陶渊明的人格美。

陶渊明的人格魅力概括地说是他的艺术化了的人生。陶氏艺术化人生的核心是诗人内心的一种坚守以及这一坚守带来的超越。陶氏的坚守在于他对自己本性的坚守,委心任性,顺其自然。比如他的辞官,“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纵观中国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诗文表达了古代知识精英对于入仕“违己交病”的抱怨甚至批判,然而因此而辞官的却是少数。至于不管“饥冻”也要不做官的则更是少之又少。陶渊明做到了,怕是一人而已。

此次读《陶渊明诗》,是我对陶诗的一次最全面的阅读。阅读中,陶渊明的人格魅力与陶诗的艺术魅力交相辉映,他一个人的坚守超越了时空,在一千六百年后依然让我如沐春风。这一卷《陶渊明诗》我将一读再读。


0%(0)
0%(0)
  质性自然,就是不改初心 - 五叶一花 07/07/23 (164)
    极是。不伪、不作!  /无内容 - a自由人 07/08/23 (155)
      魏晋追求时尚式的“风流”, 更像今日西方的政治正确媚俗、堕落  /无内容 - a自由人 07/07/23 (193)
        明清的洛可可式的园林, 也号称怡情“自然”。  /无内容 - a自由人 07/07/23 (137)
          80年代读李泽厚及刘晓波与李泽厚论战。回头看,还是流于浅薄  /无内容 - a自由人 07/07/23 (164)
      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质性自然" 而非矫揉造作的“魏晋风流  /无内容 - a自由人 07/07/23 (157)
        归去来兮辞(并序): - a自由人 07/07/23 (207)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22: 何谓“一真法界”
2022: 七月七日长生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赢
2021: 打八十五六岁的老人,怎么下得了手?
2021: ‘院士’的信
2020: 俺也爱看帅哥
2020: 用最新实例展示造谣成性,谎话成精的火
2019: 今天七月七日,向保家卫国的抗日先辈致
2019: 当下的茶馆,没有交流。只有各说各话的
2018: 小滚学英语有障碍。哪位同学能帮帮小滚
2018: 贵族与上流社会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