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就小说《守候》答紫漪
送交者: 木然 2002年08月11日19:14:22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紫漪关于《守候》的意见,今天才读到。

小说《守候》在上周6早上的4点多完成,先贴在《西窗絮语》论坛,然后我于早上6点多乘车离开多伦多到芝加哥去休息年假,周2晚上从芝加哥回来后,看到“西窗”的读者贴了些意见,打开E,几个相熟的网友给我写了很长的读后感,当时很感慨,觉得自己匆忙了结了一段“守候”故事,回过头去想想,这次自己确是心急了些,当晚对小说进行了第2次修改,加了几场戏,使前后的连接更加连贯,一些心理的矛盾展现得到相应的依靠,在贴到万维后我再于周4早上到加东继续休假,今天回家在西窗看到“茶客”转贴你的《浅谈<守候>》,我想原文该是在茶馆吧,这样我就追到茶馆,然后就再读了一遍你的“浅谈”,一下子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似是用你所说的“看过之后不说两句,放不下心去。真正要说,则实在惶惶。”来形容我此时的心境,最是恰当不过。

我们属于完全不认识的网友,我努力回忆了一下,好象连跟贴都不多,但令我语凝的,是你竟将《守候》读得这么透,真的谢谢。

简单谈谈《守候》的写作过程,也许有助于说明或者回答你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守候》写于去年的这个时候,小说原名叫《冰儿》,很短,没有现在那么长。记得当时成文很快,只用了1天就写完了,并且将它贴在“银河网”的一个内部笔友沙龙,当时的故事情节安排很简单,没有祖辈的恩怨,没有杰的报复。主要脉络是:冰儿和筱敏有了“同性”的情感,后来杰回来了,开发了冰儿内心的异性情思,如此,冰儿走出原来的圈子,和那段感情说了再见,筱敏知道冰儿爱上的竟然是自己的哥哥杰后,在百般努力之后自杀而去,筱敏的死造成冰儿的出走,以及杰的寻找。

小说贴出后,读者围绕其主题产生一些议论,主要集中在:

1.为什么要写同性恋?

2.同性恋怎么写?写多深多浅才叫适宜?

3.如何写性?

4.为什么要让筱敏自杀?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是没办法回答的。

小说创作的冲动无法用为什么和不为什么来解释,就如这次在一些论坛上,也有些读者提出类似的质疑,我觉得,“文学是人学”,异性恋是“人”,同性恋也是“人”,文学创作可以重视那些人,但不应忽略这些人。

当然,我对有读者提出的为什么要写“同性恋”还有另个层面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要你来写?这个问题我也是问过自己的,我不是同性恋者,对同性恋认识很浅薄,浅薄到在我的生活中没有任何相熟的同性恋人。

那为什么要写呢?

现在回想起来,萌生写《冰儿》,是某年某月的一个秋夜,那晚我刚好路过一条老巷,然后在一棵黄桷树下,看见两位很“花样年华”的少女在相拥接吻,那刻,我觉得这样幽蓝的月光下,两个少女恍如将我带进了一个一生一世的情感故事中去,我竭力想从其中读出她们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的若干片断来,这大概就是“冰儿”和“筱敏”的原型。

我知道,凭我的敏锐,我是可以解读她们的过去和现在,但是我真无力解读她们的未来,这点你在评论里“一针见血”地刺向了我的死穴。我在读了你的评论之后,两次都竟到了失语的感觉,可见我一直所希望隐藏的,竟然被你挑明了。

《守候》原来叫《冰儿》,后来改作《就这样别》,主题意义很简单,就是写冰儿的情感经历。

原小说从开始直到结束铺陈开来,中间用罗大佑的歌曲《就这样别》来穿插,无疑,初时的结构比现在要精炼凝净许多。

《冰儿》完成后,就某些网友提出的“同性恋”写多深的问题请教一些网友,他们都认为,写到这样的程度,就足够了,原因是你不是同性恋者,你写不好。

那时还有网友推荐我看《北京故事》,但我不敢看,我知道自己还是要修改《冰儿》的,我怕因《北京故事》的影响,而导致《冰儿》流于一般。

事实是,我也很清楚,《北京故事》确是很优秀的作品,起码在网上影响那么大,起码香港准备拍摄电影。不过,我对《冰儿》有些信心的原因是,我不是为写一个同性恋的故事,我只是要写一段那个夜晚我在老巷里读到的最心动的一个情感片断,如此,我很盼求从语言到画面,以及内心的唯美,这大概就是现在读者看到的,也就是你所表达的,前半部分都很精致,很仔细。

也有网友问我:既然是写同性恋,为什么不写两个男的,却要写两个女的?

这点也是创作过程中很困惑我的问题。

起码,我觉得我是有顾虑的,害怕把两个男的写得很真,这样被人怀疑。

现在看来,《守候》在下半部缺乏力度,与这个原因很有关系。

这次我在休假的路上,跑了近2000多公里的路途,这样可以让我在旅途中有足够的时间和休闲,安静于写作体会的总结。

我最大的感触是,写作不能有功利的思想和心理的非正常承负。

写《守候》写同性恋本来没有错,但是,自己给自己划了这样的那样的圈子,就是错的。

如果我不是有这样的心理承负,我会很无忧虑地放开来,相信是能把《守候》冰儿的后半部写好,不会在杰出现后,产生心理负担下的犹豫,导致没有按照原来小说设计好的基调走下去,将至情至性的冰儿内心的情感爆发升华出来,我因害怕写“性”而收笔,甚至是将原来有利于展现冰儿为杰的进入而感受心灵复苏的性情画面,都狠心删去,内心所盼求的,是让读者自己去完成冰儿的复苏,这样的犹豫,不是小说的,是人为的。

我曾经在删去这两段之后,有过数秒的心痛,不过,很快我就想到,不能留的,这样留了,读者会借冰儿想到其他,包括作者。

这种心理的矛盾,说明小说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经常很自然让作者自己走进去干扰人物故事主题,这是很要命的。

以为将主角全部转成异性,会好些,这真是“掩耳盗铃”的作贼心虚。

我想,写作的成熟与否,包括心理,重要的就体现在这里了。即让作者不应该地走进小说创作中干扰创作的过程。

令我感慨的,是你读出了这点。

“觉得故事的背景和构架倒过于精致和繁复了。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又有稍许的疑虑和不安,似乎作者在尽力地展现、刻画、剥离一些东西的同时又在迟疑和犹豫中收起一些东西。 ”

一句“收起一些东西”,你让我看到自己创作的阴暗的另面。

而今读到你的评论,我再回想,发现我之所以把故事的主角异成两个女性,这说明从一开始,我就是带着负担的,我很“投机取巧”地把她们从我熟悉的视野里推远,让她们,冰儿和筱敏站在我透视的远点任由我偷窥,我看到的,是我的本事,我看不到的,尽可原谅,因为,“我不是女的!”,这个比“我不是同性恋者”多了一重保护,试想,我在这样的保护下开始创作,又如何能够会超脱呢?

创作真的给人很多的乐趣,以及给作者在思维上带来很大的快感,比如,一篇的《守候》,让我偷窥不到冰儿和筱敏什么,却让我自己偷窥了自己的创作以及思维心理境态,真是难得的收获。

再讲讲《守候》下半部的失败。

《冰儿》在去年初贴出后,我自己是不满意的。

首先,我觉得冰儿和筱敏的爱很真,很唯美,不应该走到最后要用“自杀”去解决,况且,我在小说《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已经安排了主角自杀过了,不想再让那么多爱着的人这样无辜,所以,我把筱敏从被动中拉回来。

其次,我觉得杰的出现,破坏了冰儿与筱敏的平衡,仅是性,好象读者会不同意。

当然,我原意觉得,性已经足够了。

当冰儿和杰在性后,她豁然感受另个空间的诱惑,从而由一种守候走进另种渴望的迫切坚守,这是小说下半部向另个新折点冲刺的动力,可惜我在“性”上的犹豫删去了若干,就算写“性”,也是用了很朦胧的画面去借喻,不能直接抓着冰儿内心包裹着的一个独特的层面去逐层剥离破题而出,这是小说下半部无力的根本。

加入杰的报复,首先是弥补冰儿内心展现不足的弱面,当然,也是我在借此逃避。虽然我能自信地用自己的敏锐去感受这段“同性情感”的过去和现在,但我却无法,也无力去把持她们的将来,最后正如你所说的“如果要去描述那种徘徊在同性和异性之间的爱欲和情感直指灵魂的痛楚和纠缠,实在难以把握好尺度和效果。倒不如从关爱,恩怨矛盾和爱情的冲突角度来得得心应手,这时,长辈之间那种充满东方情调的恩怨背景故事用在人物个性的调剂上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小说的后半部,我用恩爱、情缘、怨恨来转接,为她们都找到一个很好的归属:

筱敏为冰儿守候,5年的植物人,5年的沉默,然后离去;

杰为自己的自私承受着筱敏的离去孩子的夭折以及冰儿的拒绝;

相比之下,承重最深重的,是冰儿。

没有比儿亡情灭心死的人生守候更悲凄的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样的安排,并不是不好,困惑的,是我没有花足够的心血和时间,将这段故事讲得更无痕迹,更流畅自然,让读者冲出情节的编排和刻意的架构布置外自然地融入故事中去,这是《守候》最大的败笔。

也许,当我讲到这里的时候,大概你已经找到你在《浅谈》中所设问的疑惑了。

只是,一切好象都没有办法了。

小说创作有时真象生孩子,孩子再不如意,也不会有那种“再生一次”的勇气。

不过,幸运的是,能够和朋友一起总结和交流,这确实是我的幸运。

真的再道一次谢谢。

关于《守候》,如有更好的意见,期待你,或者其他的网友能写E给我,我的E址是camel121@hotmail.com)(注意:是camel 后面加121),在此,就不一一作答浪费大家的空间了。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