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故乡茶趣
送交者: 茶迷 2002年09月19日11:37:08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对于茶这个话题,我自问是来凑凑热闹,品茗论道之事向来是文人雅士所为,我半点修为都没有,自然不敢贸然妄谈,以免有损沉积了几千年文化历史的茶道。所以,敢在这里说茶也只是提提故乡一些有关茶的陈年趣事。既然是趣事,当然就不用担心被搬上正史此类庄严的大舞台,充其量只算做村夫野叟在茶余饭后的话料,于是乎就可无拘无束了。

  故乡兴茶的情况在市集里那繁荣的茶铺可见一斑。我家附近曾有一家有几十年历史的小茶铺,里面卖好几十种各门各类的茶叶,店里的每一寸空气都舒展着茶铺那特殊的熏味,人一进店来就被隆隆包裹住,来不及品茶就都已是醉醉然。茶铺的主人是个七十岁上下的老头,看上去显得精神矍烁,大约是嗜茶故。他的头发总是梳得精光,说是用了茶油故。茶铺经常有人上门来品茶,买茶,生意陆续不断。父亲常去茶铺,我也常随他到那里“品茶”。说品茶真是滑稽,当时的我对茶的理解只限于“茶者,应酬,口渴之所需也”。店里用的是一套紫砂茶具,壶和杯都很小,却也别致,让人爱不释手。我却经常暗里骂老头的孤寒吝啬,看那本来就浅小的茶杯只注了一半的茶水,哪够得上一口。现在想想,当时真是错得厉害,倘若茶水喝个尽饱尽兴,买茶者哪顾得及品茶之趣,茶铺生意恐怕也会因此而受损。很多事是只可意会而不该言传,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明说白了只会破坏其中的韵味和奥妙,落个没趣。来这里的人好象都能领悟老头的苦心,端起那一小杯茶呷了一口,停住,好似含住一块宝玉,等到茶香渗入喉里,他们都会说上一句:“这茶好吃,多少钱一斤?”然后老头又是称茶叶又是收钱,忙个不亦乐乎。

  对喝茶有了好感是在小时候听大人说的那个故事。故事说的有个恶心的继母每天给小孩吃用猪油掺的饭,小孩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青白,一个好心的老师知情了就每天给小孩喝浓茶,后来小孩变得白胖胖的,超乎继母意料。茶可以保健身体的观念深入人心,故人们和茶的交道自是乐此不疲。一般人家的茶叶除了名正言顺的从茶铺里买来,也有自己由郊野或园地里采摘来的,比若茉莉花,苦刺心,芒果叶之类,晒干了泡水喝,在炎炎夏日里自有一种芳香,清凉,爽快。最妙的地方在于此类茶可以消炎去暑,故在故乡里是昌兴不殆。

  故乡不是产茶之地,人们喝茶却很有特点,这也是远在异乡的我深深怀念的缘由。炒米茶(也叫芝麻茶)在故乡是最有地方特色的了。几个乡邻妇女无事常会聚在一块,这时你会看见主人坐在门槛处,两脚夹住一个磨盅,两手把住一根茶棒忙碌的往盅里捣磨。芝麻是要磨碎了好,花生要香,炒米要脆,再加上热腾腾的茶水基本上就算作好的炒米茶了。吃炒米茶要用筷子,否则茶水吸干了,那些料就会附贴在碗里,就只能用手指了。有了炒米茶的助兴,邻里的杂闻琐事就会跨越时空的跳到妇女们的口中来。这也是一些男人不喜欢吃炒米茶的缘由,却难以挡住小孩们对炒米茶的钟情。小孩分不出铁观音和龙井茶,更品不出茶的档次韵味,他们对于炒米茶的感情就如同欧阳修的“醉翁之意在乎山水”。

  每逢大年十五,各家各户都会泡上一桌年茶,然后延请邻里好友前来。年茶也叫菜茶,茶里有好几种切碎的青菜。有花生,芝麻,炒米,虾仁,猪肉,鸡肉等等,融诸味于一碗,喝上五六碗的人已属常见。有时泡茶的人家多,这一家家地吃过去就常撑得松了好几次皮带。故乡的这种吃茶方式可谓大大的解放了一贯以来人们喝茶的观念,把茶的淡然悠雅演化得轰轰烈烈,有形有色,却又通俗普及,这不可不谓是茶道上的一种大胆创新。

  我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茶,怀念故乡茶的那种含蓄和开放交相辉映的文化。
  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