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中美文化误读之二上:高考和高分低能,填鸭和应试传统
送交者: 大黑熊 2002年11月20日20:52:59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中美文化误读之二上:高考和高分低能,填鸭和应试传统


题记:教育是大多数人关心的题目,所以糊涂可爱的错误多多。从专家、教师,
到家长、学生,将错就错,不亦乐乎。

中国现代的高考和古代的科举制度,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对应关系。科举制度,
即使堕落到它最僵化顽弊的形式,比如以八股取士的时候,也不是如某些人想
像的哪样,是社会的毒瘤,相反,是古代中国文化、伦理和政治系统的不可或
缺的部分。简单地说,古今中外所有的官僚体制,对绝大部分成员的第一要求
是德而非才,清代康乾等朝的皇帝,对这方面有较深刻的探讨;何况,从一个
总体来说还算公平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决非蠢才,作地方官僚或“开明士
绅”,绰绰有余。科举不是本文的重点,略过不题。

古代是学而优则仕,现代的高考制度,对很多农家才俊是鲤鱼跳龙门的唯一机
会。一旦跳过,则国家资助(以前是全部,现在是部分)的前途隐约可见。没
有了这种资助,比如采用美国的形式,本科学生自付学费(奖学金很少),中
国社会的稳定性将大大减弱,出现洪秀全或李宏志的几率将大大增加。本来已
是厚城市薄乡村,再利用这种不平等的优势进一步剥夺农村青少年的受教育机
会,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高考制度的残酷,自不待言。因噎废食,则愚不可及。正面的因素也有,比如
强化基础知识和心理承受。考来考去,大概是因为大城市孩子考不过中小城镇
孩子,中小城镇孩子又考不过农村孩子,反对派便“考证”出一个“高分低能”
的理由。

知道什么是“高分”,一直没有明白什么是“低能”。动手能力?现代是学有
专精,分工合作,作科学的没有必要会修理门窗汽车,如果作实验的能力欠缺,
十九是因为实验条件不好。生活自理能力?城市孩子不一定有优势。处理人际
关系的能力?我的看法是不必太早“启蒙”,时候到了往社会上一扔,看个人
的天赋和造化--在这方面的学校教育确实欠缺,但跟学校在城在乡无关。创
造能力?不论城乡,“高分”一群里不乏思维活跃之人;用一个比较“俗”的
标准看,世界、全国、省、市的各科竞赛尖子,“不幸”堕落“低分高能”之
凡尘的,恐怕少之又少。

根据观察,除了考试什么都不会的,和除了考试什么都会的,都是凤毛麟角。
其实高分者,首先体现了他(她)的资质,拿世俗的观点看,聪明人干什么都
容易;更重要的,是“高分”者因成功而来的自信,和从激烈竞争中胜出的能
力,后者可能是个人素质里最重要的几项之一。不是说高分者必定成功,应该
承认,高分者更有可能成功。是锥子总会冒尖,在比较宽容的社会里,“低分
高能”者(尽管是稀有动物)也应该有成功的机会,中国城市机会越来越多,
“低分高能”着想必不至于埋没了,还是可惜了农村的“低分高能”者。


攻击现行教育制度,尤其是高考的,对“填鸭式”教学必作深恶痛绝状,必大
力提倡兴趣教学和启发性思维。但攻击者是否有理有据,提法是否符合教育学
的原理,很值得怀疑。

填鸭式和应试教育联系密切,含义不外强迫(不从孩子的兴趣方面着想),重
复和高强度。说句笑话,北京烤鸭非用填鸭不好吃,填的过程很不人道,嗜食
者只会乐道,却少有人想起鸭道。

教育本身是个强迫过程。在我看来,凡人最大的兴趣是好逸恶劳,不管教学方
法多么生动活泼,总是有违儿童天性。美国孩子上学时间短,强度低,假期长,
每每开学的时候,文具商的经典广告里,还都是噘嘴的孩子。如果一个普通小
孩对弹钢琴感兴趣,他/她对作作业不喜欢是可想而知的,但他/她如果能自
己选择的话,恐怕还是首选跟其他孩子一起玩游戏罢。

玉不琢不成器。一向不认同中国人印度人犹太人比较聪明的说法,中国人犹太
人都有重教育的传统。犹太人因为其社区的封闭性,一直很好地保存了传统。
中国移民的第二代表现出色,跟家长花大量时间精力在子女教育上有没有关系?
第三代第四代移民如果不能保持这一传统,则华裔孩子能否保持学业上的优势,
可虑。在国内喧嚷一时的“素质教学”,由于资源的缺乏,实际上是遥不可及
的事情。即使以美国之富,恐怕也不易实现。

古代斯巴达人对男童的教育,可以用残酷来形容。军队训练军人,有炼时多流
汗,战时少流血之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所以才是中年人的战场,尤其在某
些跟新移民迎头竞争的领域。国家民族的竞争,根本上还是国民素质和人才的
竞争。美国不会永远拥有移民国家的优势,所以美国的政治家没有不谈教育的,
除了投入更多资源,能用的法宝就是考试和填鸭了。

普及教育既不同于个人教育,又不同于英才教育。只能适用对大多数人都有效
的手段。普及教育的本意不是为英才而设,记得有人说过一句,大意是除了知
识之外,教育出来的人如果不比受教育之前差,就可以算成功。填鸭和应试的
手段--重复,听起来丑陋无比,反对者谅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大众教育手段。
启发式教学,听起来很好,但是死背乘法口诀,和想出形象生动的例子帮助记
忆,两种方法谁优谁劣?只知道中国人填出来的算术太好,启发出来的老美算
术太差。在解决问题方面,据说开放式思维很有用,许多人崇拜美国博士生资
格考试里,开放式问题的玄妙,其实不过是中国人不适应罢了,另一方面,老
美对这类问题的适应,也不过是从小训练出来的结果。

中国人算术好,是课堂上填出来的。老美的逻辑好,是饭桌上填出来的。基本
的东西必须要填,否则兴趣和想象力都是空话。广义的来说,儿童的教育都是
从重复开始,比如教婴儿不舔手指,走路之类。对资质好的学生,启发式是画
蛇添足,对资质差一点的,还是填鸭才能熟能生巧。我所知的中国奥林匹克竞
赛的训练方法,基本上就是填鸭和超前两种,似乎并没有明显出现扼杀创造力
这类问题。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老美相对优秀的人才,是怎么教育出来的?
不相信好的公校私校,都以宽松启发式教学出名,恐怕还是以多填狠填为主。
在研究生教学方面,号称名校则少有功课负担轻的。

知识大体有两种,跟人打交道的学问,用在商业往还、管理、公关等方面,和
跟东西打交道的学问,用在生产制造、研究等方面。后一种学问中国的教育很
成功,前一种中国学生不很成功。不很成功的原因,不是填鸭填坏了,而是对
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填也不知道怎么填。(美国社会有两种人的职业素质最
令我惊异,一是推销员,一是新闻记者。)总的说来,9年义务教育,还是应
该以填鸭为主,应该立场鲜明。拿老美作例子,缺乏基础知识,再开放思维,
再有创造性,也难以登堂,更不提入室。不幸的是,文明越发展,对某一学科
登堂入室所要求的基础知识越多,所以填鸭周期有加长的趋势。

应试教育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之一,是学生负担重。受社会现状和资源所限,确
实有几分无奈在里头。总的说来,城市孩子已经比农村孩子负担轻,还有偏低
的分数线垫底,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报怨的理由;农村孩子没有选择而无冤无悔,
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赢得全社会的敬意和祝福。家长对学生负担的微言,如
果出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理,未必是为孩子负责,也有短浅之嫌。

最后,应试教育是东方传统,跟社会贫富无关。贫的如大陆,富的如港台日韩,
没有不厉害的。老祖宗留下两件法宝,一是重视教育,而是文化包容,有朝一
日中国再次发达了,回头看看,应是不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