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基督徒 (to be continued)
送交者: xiaomu 2003年01月15日18:16:13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引子

俺首先声明,不是谁批批俺,俺就生气了。俺虽然是个小女子,有一点小心眼,但也主要是对俺的爱人同志,大伙没必要这么哄俺。昨晚一夜没睡,又进行那么激烈的脑力运动,最后真的挺不住了,所以就不想再争论下去了。说实话,俺后来也有点发小女孩脾气了,多有得罪。不过一起来看到这么多人给俺回的帖子,俺还是挺感动的,俺挺好的,谢谢关心。大伙给俺指出的毛病,俺一定虚心接受,好好努力。

我刚才看了所有回我的帖子,所以才有了写这篇东东的冲动。俺先声明,俺的这篇东东不是用来挑起新的一轮大字报的,俺希望大家能象读俺的爱情故事一样来读这篇东西。昨天的讨论让俺有个感觉(也许是错的),为什么一谈信仰大家就这么激动呢。俺明白俺作为一个中国人,俺信了一个在很多人眼里还和八国联军脱不了干系的的洋教,很多同胞替俺着急,想一心挽救俺这个看起来还有点可爱的小女子。俺昨晚其实争来争去,其实真的不是说想让对手同意俺的观点。俺一再说,俺才疏学浅,路呢是走了有万里了,书读的却远远不够,还包括好多书没看太明白呢。俺也非常以俺的中华文化为骄傲。对儒释道,打死俺,俺也不敢说俺懂啊,就是对俺自己信的基督教俺也懂的很浅。俺原来的方向就是准备做多元宗教之间的对话的,怎么会不知道和一个异教徒或者无神论者如此辩论会是什么结果。宗教就是这样,就拿《圣经》为例,一个真诚的而又富于热情的异教者都能从中找到很多表面上看起来很矛盾的话。俺昨晚实际是一直在避“专家自居”的嫌,其实俺早就想说,这样一句一句拿出来对批,比如俺说基督教怎么样,那么马上对手就说“你说的不对,中国的文化早就说了……”(无论是说一些大言不惭的结论,就是找出一些精确的原文也是无意义的,学术如何能真正避免的了偏见?一本书,一句话,一个人,一个思想都代表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是很无意义的,这是小孩在吵架,这不要说对世界和平没有什么意义,对讨论双方也没有意义。但俺一直在争什么呢,俺一直在争的是——对方一种对问题平和的心态(俺最后也失掉了这种心态,不好意思),一种能坐下来象听俺的爱情故事一样听俺的信仰的心态。俺作为一个信徒,讲的是俺自己对于俺的神的看法,这完全是personal的东西,跟学术无关,跟人格无关,可能说了满篇废话,但哪怕里面有一句话有一个字让对方有启发,那么这种讨论的目的就达到了(我们真的不能对这种讨论抱太多的期望值)。比如说我们可以听一个村妇讲她的菩萨,你可以不信,你可以说她是迷信,但也请你知道这是她生活里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她的生活。我们没必要要求人人都和我们一样,也没必要说服对方。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对方的生活,尽量来理解她。因为我一直相信尊重的一部分来自于理解。

俺从一个本科生直接来读博士,就读了那么两年。而且这两年里主要是学基础课,书不可能读的很多很细。俺的学术能力也很有限,加上中国的典籍浩如烟海,随便翻出来的一句话都可以把俺驳的哑口无言。这无关胜负问题。想想我们在讨论什么,可能是真理的问题,总之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东西,你看到了一点点,我看到了一点,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两点,可以拒绝对方的观点,但我真的希望不要因为一个人的缘故就放弃了她的角度,从而放弃了对真理的探索。还记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吗?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的故事,觉得盲人可笑吗?我觉得一点都不可笑。

一.第一个老师
现在我来讲讲我的故事——关于我为什么信神。我上大学的时候进的是一个特殊的班,在这个班里四年我学了四个专业——中文,历史,哲学,宗教(这就是为什么我什么都要瞎说一点,可什么也说不好的原因)。到大三的时候,大家从这四个专业里选一个作为自己的主攻专业(设这个班的初衷是要出一批文史哲打通的“大师”人物)。那时候大家都比较实际了,对当什么“大师”基本都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我们班一大半选了中文(轻松而且在国内好找工作),几个选了历史,有一个很执着的女孩选了哲学——她是非常有兴趣而且有毅力的人,现在在美国读哲学博士。我当时对文史哲没什么兴趣。因为认识几个宗教专业的人,觉得人品都很好,讲的一些问题挺有意思(不得不说有时候闲聊一下宗教,还是挺有意思的)。于是我就成了班里唯一选宗教做专业的人。我老爸在电话里一听就急了,说你选的那是啥专业啊。我当时心里也没什么底,说不出个大道理来。总之我的逻辑是我什么也不喜欢,反正我再混几年出来(我们班只要成绩不太差,学校对我们的承诺是直博。后来很多人读硕士出来劲公司做了白领),找工作了。反正文科了,什么对不对口的。于是这样我就学了宗教。说实话,中国的宗教研究非常落后,还是一样的教哲学的老师来讲。讲究方法基本是没有,课上也不敢讲太多(经常有陌生人来听课)。我那时别说什么宗教信仰,根本就是什么也不信。后来遇上了这个外教,讲的东西完全是西方的,很新鲜。还有特感动的是人品,那时的本科生谁听的懂英语啊。她用非常可笑的汉语讲,但两个小时的课很难坚持下来,常说,“我得讲会儿英语了。”底下经常有学生笑,笑她可笑的汉语。我当时因为考托考G的原因,英语比较好,常帮她提词儿,慢慢就熟了。那时不知道她是基督徒(她后来说是不敢说,因为说了就不能教下去了)。说实话那时很多学生觉得她的课挺多事的,上课之外还要每周另外讨论两次。但也很佩服她,觉得她挺认真的,上课不象一些中国教授那么糊弄。

那时和她讨论最多的问题,是怎么看真理。她说真理了,就是一块pizza,中国人拿了一块,印度人拿一块,西方人拿一块……她说学宗教的就是要让大家能做下来谈谈,然后大家就都多明白了一点儿,中国人更好地做中国人,美国人更好地做美国人。讲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象我们在论坛里吵那样,很多学生和她辩,用佛教的,儒家的,道家的,她总说你说的这点对我们西方有启发,对我自己的宗教传统的认识有帮助。当时觉得她很尊重中国和中国的文化。对一个知识很浅的本科学生都那么尊重,和认识的一些自命不凡的老外不一样。

后来接触多了,知道了她很多事,信仰,爱情和她生病的妈妈。她总说现在中国开放了,中国的年轻学生有机会接触西方的文化,传统和宗教是非常好的事情,所以她要来中国教,让中国的学生有机会知道西方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后来讨论多了,我就打算出去学。象我说的,她帮我很大的忙,给我写一封很长的推荐信。她当时跟我说,学这行的,美国人更相信美国人的推荐,很多美国教授是不相信一个中国大陆的学生会真心来学宗教的(这行在中国太敏感了)。后来她这封推荐信让我拿到好几个名校的offer。她建议我去Yale,那是个硕士,她说我太年轻了,在中国学的那点东西根本算不上什么真正的宗教研究。说让我读两年硕士,看看到底自己喜欢不喜欢再做一辈子的决定。我当时实在是舍不得Harvard的博士offer,所以没听她的话。

我出国办护照的时候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差点没来成。大家不知道,我们这个专业的护照比签证难拿多了。国家安全部有规定,学宗教,神学的学生办护照要有当地的宗教局开保证书证明信。我第一次去,接待我的那个处长说,你这样的不能去美国,你知道你这样的和国家利益有冲突吗?现在法轮功闹的这么凶(宣布法轮功为非法前夕),你还添什么乱。我当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有一个劲解释,我和法轮功没关系,我是去搞学术的。可人家根本连听都不想听,一个劲地往外轰你,“去去去,别影响我们办公。”俺那时为了那张证明每天坐两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去求她。人家就是不搭理你(送礼也不要,人家就是痛恨你学宗教)。一个礼拜以后俺完全绝望了,俺都不知道哭着求她多少回了。最后俺就直接去了,门也没敲,俺就进去了,他们在开会。俺说俺就说一句话,说完就走,俺不去了,俺这就发信说俺是学宗教的所以办不了护照,俺为了国家利益俺不去美国了。听完他们都楞了,俺刚要走。一个男的站起来,说你别这样,你不是破坏中美关系嘛。俺说随你怎么说,俺烂命一条,去就是国家的利益的敌人,不去又破坏中美关系,那你给俺指条明路吧。他们唧唧喳喳了一会,给了俺一张纸,就一句话,同意俺去美国读博士,下面一个萝卜章。要知道是这样,俺就去海淀找个人刻了,十块钱都用不了。

俺就这样坐上了去美国的飞机。俺那个累啊,在飞机上俺就想俺可得离什么教都得远点,说不清啊。

来了Harvard以后,就象她说的,Harvard是个信仰真理的地方,教授基本都没什么信仰(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Dean of Harvard Divinity School当年的丑闻。),什么宗教都能拿到桌面上来讨论,当然也经常请有信仰的人来讲,门里门外的方法了。搞学术的嘛,总是怕人家说自己有偏见。这里的中国学生更是基本没有信基督教的。大家每天都高谈阔论的,总觉得Harvard的精神是追求真理,真理怎么能和基督教扯上关系呢。这样我读了两个学期,从来没有想过信基督教这个问题。


二.癞子保的教会
暑假的时候去俺爱人同志那,就是癞子保(Pittsburgh)。他当时是作为交换学生来当地一个小神学院做交流学生同时准备国内的硕士论文。学校不大,非常美,基本都是白人学生,对人都非常nice,和Harvard的感觉不一样(那里觉得人都有点距离感)。那里的生活也非常单调,不象Boston这种大城市,他的功课不太忙,所以我们经常参加当地的华人教会的活动(我去的时候,他已经在那里很熟了)。那里交通不方便,我们当时还没买车,所以什么活动都是一对教会夫妇(都是匹大的教授)接送我们,有时候一个礼拜几次。教会里的人基本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学医的,来自匹大医学院,还有一半是搞计算机的,来自CMU。我当时在那儿算个异类,谁跟我传教跟谁辩。我在放春假的时候来过,和他们有接触,觉得这些人做朋友很好,但怎么能信教呢。

这里的传统是每年教会来接新学生,帮他们找房子,送他们家具,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一回教会里一个姐妹,带两个学生找房子。本来没想那么久的,谁知那两个人这不满意那不满意的。他们下车去看房子,俺就负责在车里照顾那个姐妹的不到一岁的儿子。癞子保的夏天特别热,出来时又没想到那么久(本来有个目标,以为半小时就搞定呢),那个小孩特别渴,一下子也找不到什么喝的,车上就一瓶大人喝的可乐。俺后来就用那个小瓶盖喂他水喝。后来俺实在忍不住了,俺可不是什么基督徒,俺就跟她们吵起来了,别把教会的人不当人,谁也不该谁的。差不多就成了。结果俺被教会那个姐妹说了一顿,后来牧师长老都说俺了。俺都快气死了,觉得真是脑袋不正常才会信什么基督教,给人当佣人使唤,还那么乐。那时很多学生得到教会的帮助。教会在临开学前还组织包饺子,怕他们想家。教会的希望很简单,你来教会,心平气和地听听基督徒是怎么想的,有问题大家讨论。至于你信还是不信,是神和你自己的事。教会就是给你一个交流的场所,信的和不信的在一起,大家互相学习。就这样还是没几个人留下,最后信的就是更少的了。和要什么旧家具,旧电器的积极性差远了。不过俺教会的很多信神很久的兄弟姐妹都说,这就是神对人的恩典,神造了万物,惟独给了人自由意志,人可以选择和神亲近还是疏远。谁是谁非由神自己判断,我们有什么权利指责我们的同类呢,我们知道的并不比他们多!

俺教会的两个长老,一个是匹大医学院的副院长,大科学家(俺后来听Boston一个搞他们那行的朋友说的),一个是CMU的计算机教授。其他的牛人更不用说了,但我感觉每个人都那么谦虚,大家在一起就象一家人一样,可以讨论信仰,自己的专业,家庭……大家都真诚的给你出主意,和我在国内见到的很多人和事不一样(我这句话不是说国内就没有好人好事了,不要误解!)。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教会来了个老太太,来美国给儿子带孩子,感觉是家里关系不太融洽。他儿子媳妇不来,送老太太来,因为在这有人陪老太太说话,顺便还吃一顿免费饭。老太太在查经的时候就听我们说,她说自己没念过什么书,不懂什么大道理,也讲不出来。结果就有很多兄弟姐妹自愿给她讲,你很难想象这么多念科学博士的年轻人对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老太太有那样的耐心。老太太自己说的自己的儿子都没那个耐心跟自己说话。后来我们一个长老的太太——一个化学博士,每天帮她查经,解释经文。俺见过一次,在一个角落,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她讲,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后来我跟她聊这件事,我问她你为什么不去用更少的精力去发展一个年轻的博士呢。她说比起博士来,这个老太太更需要她的帮助,信基督不是为了得什么好处,不是因着困难就信。这样的信是没有根基的。博士自己可以读书,可以自己想,可以问问题,但一个老太太是不能的。她必须要真的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信,为什么值得将自己的生命交给神,她的生命才会因着她的信仰而不同!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小美---你还好吗?
2002: 深夜里听到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