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等级森严的美国 zt
送交者: kicker 2003年09月05日19:28:02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把“人生而平等”写进宪法的美国,人与人之间其实难以平等。人生而平等作为一种理念当然是极美好、极崇高、极值得追求的,但在一个主要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谈人生而平等是苍白无力的。美国社会中的人以类聚、等级森严像是一幅漫画,让所谓“人生而平等”的神圣信条显得可疑和虚伪。

  居民社区是对全社会各阶层的一个最实在的地理划分。在一个社区里,居民的状况大同小异。政府并没有作出特殊安排,把收入相当的人安排同住一处,而是金钱这个大力神在操纵着这一切。在一个社区里,房子的价值都相当,学校的质量、社区的各种服务都与社区内居民的收入档次相适应,因此,居民在社会中便属同一个阶层。律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教授大都住在同一个区域,工厂里的蓝领工人、超级市场里的收银员及其他服务人员、餐馆里的服务员、清洁工以及其他各色低收入者一般又只能同住在一个社区。黑人之中,除了极小一部分专业运动员以及专业人士外,大多数黑人都是低收入者,因而他们就只好栖身于阴冷、破败、肮脏的贫民区里。虽然美国早就废除了种族隔离制度,但在黑人居住的贫民区里,绝对是清一色的黑人。看来,黑人区的形成,除了经济原因而外,还有历史的种族的因素。面对着黑人区,“人生而平等”的庄严宣告就显得极为空乏和遥不可及。

  人是环境的产物,是因为人生而不能选择环境,而后又必然受环境的改造和制约。在上述各种各样的社区里,小学和中学的质量与社区的档次是相当的,社区的自然环境、犯罪率高低也与社区的档次相对应。因而,偶然地降生在各种层次的区域里,就决定了人生而难以平等。以后,由于在各个特定的环境里长大成人,而至关重要的教育优劣又因社区的档次而异,这就决定了一个贫民区的孩子难以脱离先人的命运而仍旧居于贫民区里。当然,有不少巨商大贾原先都曾经是贫民区的一员,但这样跃迁和嬗变的例子毕竟凤毛麟角。

  美国社会里的不平等不仅仅体现在地理划分这种客观因素上,而且社会中的成员的主观态度也强化了这种不平等。上流社会、中产阶级以及下层人民所选择的教堂和生活方式都是泾渭分明的,中产阶级的人士不齿于到下层人民的教堂去做礼拜,而下层人民也不会斗胆到中产阶级的聚会场所去社交。我以前工作过的律师事务所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律师事务所,可以说聚集了上、中、下三种阶层的人。律师以及行政主管一年有六位数的收入,算美国社会里的上层;辅助人员中的专业人士,比如法律助手、会计师、行政管理人员,当属中产阶级;清洁工以及其他杂工则属下层。表面上,人们都以礼相待,但实际上,不同阶层的各色人员是彼此界线分明的。律师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喜气洋洋地到外面的餐馆里吃午餐,而一般的辅助人员则畏畏怯怯自带午餐到公司的餐厅里默默就餐。公司里一个月为员工们提供一次免费午餐,这种时候,律师们要么不来,要么来了则是自聚一处,绝不与辅助人员聊天。至于穿戴,律师与高级管理人员们明显地透出贵族气派,皮鞋、衬衫、西装都绝对是名牌产品;而一般的辅助人员虽然也照律师事务所通行的规矩,结领带上班,但看去就是没有衣冠楚楚的帅劲,反倒有些沐猴而冠的感觉。其中的原因极简单,他们的领带、衬衣以及皮鞋都是大路货。也是的,他们的钱既然赚得那样少,不说买得起还是买不起高级衣物,就是买得起,又有那个必要吗﹖另外,酒吧、旅馆、商店、俱乐部和运动场所等等都等次分明,美国社会的成员们都自觉地按自己的阶层属性去选择与自己相适应的那一等次。

  人生来当然应该是平等的,可惜人生来并非是平等的,这就是美国社会的现实。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2: 男人的爱在头部以下
2002: 喝酒与上网(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