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9月5日报道: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4日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9月5日,新华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包括科研机构、高校、医学研究机构和医院的工作人员在内的近半数科研工作者认为学术造假“非常普遍”,此调查共有3万多名受访者。这个数字是何等的触目惊心。
深究原因,造假者之所以造假,是因为造假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王志国通过论文造假,不仅被视为“重点人才”引进,而且国家还给予了150万元的资助金。
“造假”是有一定风险的——“重点人才”也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一旦被人发现,就会名誉扫地,“在圈子里没法混了”。但他们还是铤而走险,所存就是 “侥幸”二字,更有脸皮厚的,胆子更大,认为即使抄袭被发现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种风气蔓延开来,使学术界、科研界、机关企事业事位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对那些求真务实搞科研的人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
造假者为什么越来越多?还是过去对“学术”造假者太过于宽容。卖假药的,卖假酒的,卖有害食品的,都受到了法律的严重的制裁,而对于“学术造假”,“文凭造假”等现象,却处罚过轻。假如让抄袭者觉得抄袭的代价太大了,他们是不是会有所收敛呢?
学术打假不仅要严打,更要连打,要在科研机构、高校、医学研究机构、机关企事业单位展开对“学术造假”、“论文造假”、“学历造假”等行为的大清查,对 抄袭、虚报、浮夸等行为狠狠打击,如此以来,必定能够净化学术、行政、收入分配改革的风气,让那些埋头苦干、不务虚名,专心研究的人脱颖而出,这样,各行 各业的刻苦钻研的积极性一定会空前高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