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的苦难生活之二 |
送交者: 忘了笔名 2003年12月05日19:51:26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
北京的同学们先不要着急, 容我诉诉苦, 我在北京吃了那么多年的苦, 我容易么?呵呵。 我在北京是吃过当时(注意, 是当时)最好的和最差的伙食的。 最差的, 本来以为是食堂的伙食了, 其实不是的, 那时大学里为了照顾南方同学, 大米一经很多了, 所以每顿饭都可以吃到大米, 食堂还有“富强粉白馒头”卖, 所谓富强粉, 就是我们在南方吃到的那种面粉, 因为北京原来是吃一种比较粗糙颜色也比较黄的面粉的, 北京的馒头是没有馅的, 最便宜, 只要面票不要钱, 北京人说的“包子”才是南方人说的“馒头”, 即有馅的那种。 总之, 那时我们学校的生活水平已经不错了, 第一, 我从来没看见过窝窝头, 使我尊敬的语文老师的恐吓落了空, 第二, 我不爱吃馒头, 即使是富强粉的也不行, 居然让我作到了四年不吃馒头, 而照样顿顿吃饱的地步。可见选择还是很多的。 吃的最差的时候是毕业了, 本以为熬出头了, 从今以后怎么也该是两重天了吧? 没想到莫名其妙被打发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山沟沟煤窝子里, 那才叫苦呢。 本来我以为农民啊, 别的没有, 菜总有的吃的吧?我们家不是农民还在前后园种点丝瓜南瓜西瓜山芋番茄青菜, 小菜总是不缺的, 没想到这煤窝子的土质比较差, 除了玉米小米什么都不能种, 农民是要买米买菜吃的!山里交通也不便, 卡车一个星期有时是两个星期来一趟, 每次只卖一样东西, 土豆, 青椒, 大葱, 冬天则是大白菜。大葱好几个人不吃所以食堂就不买, 于是常常一个星期都是土豆, 早饭土豆烧土豆, 中饭土豆炒土豆, 晚饭土豆烧土豆, 如此一个星期, 要等到下次卡车来才换成青椒烧青椒。 在这样艰难的时候中, 我们懂得了什么叫“没有油水”, 青春的力量全部靠淀粉类食物和土豆青椒大白菜供应, 食堂的阿姨非常好, 鉴于她要服务的人不到十个, 态度极好, 经常会给我们改善伙食---就是烙饼或者烩面吃, 大家围在厨房, 眼巴巴地看着她揉面, 作饼子, 有时又切面, 于是我这个南方人也学会了擀面, 作手工饼子和面条。 那时男生能吃一斤, 我不算弱不禁风吧, 但总是个小姑娘吧, 居然一顿可以吃六两! 那是扎扎实实的六两啊!师傅阿姨拿秤称了六两面粉以后才开始和的面啊!:) 回到北京城也好不到哪儿去, 那时我们单位的食堂刚建, 崭新闪亮, 就是火太小, 烧了饭就不能烧菜, 烧了菜就不能烧饭, 于是天天见一帮人, 饭盒里打了二两饭, 一边等菜, 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白吃米饭, 常常是好不容易等到了菜, 饭要么吃完了要么凉了。 唯一的好时光是冬天卖“爱国菜”的时候, 因为爱国菜太多, 食堂堆在外面, 我们夜里去偷了来, 在电炉上烧了吃。。。 在这种艰难的情形下, 我就更加死心塌地地跟着我男朋友, 要说他真是不错的, 带着我这么一个贪吃的家伙, 差不多把几年大学毕业的积蓄都吃光了, 我们慢慢开始找到一些窍门, 同时北京的饮食业也开始慢慢搞活了, 什么北海明珠海鲜之类的开始出来了, 当然我们还不敢去吃, 但是名声赫赫的老莫是去过的, 好象也不太贵, 两个人吃了不到50元钱, 当然那时50元很多了, 一般的餐馆是两个人20元差不多了。只记得罗宋汤红兮兮酸甜几几, 没吃出啥东西来, 于是便不再去。 我们发现的窍门是最好的餐馆要么是外地风味的, 比如当时西四有个杭州餐馆, 阜成门外有个过桥米线馆子, 海淀小胡同里有个扬州馄饨店, 都是不错的; 要么就是真正老北京的老字号, 北海那一带什么砂锅居之类的, 其实价钱也不贵, 菜也还不错, 比外面街上那些东风食堂水平的强多了。 我在北京吃饭的顶峰也是跟这个男朋友的, 那天北风嗖嗖的, 我们兜里揣了小两百元钱, 准备到大栅栏去一人买一件风衣, 再买点磁带的。走到前门饿了, 新开张一个“人人大酒楼”, 那时我们土啊, 又不属于公款消费一族, 不知道这个人人大酒楼是著名的“京城三把刀”之一, 无知者无畏地就走了进去, 进门就是楼梯, 小姐就把我们往楼上请, 心想我们只不过充充饥本不想去楼上的, 无奈小姐并不给我们去楼下的选择, 于是我们就这样被请了上去。 楼上空空如也, 因还不到饭点, 小姐们在门口围成一堆叽叽喳喳, 把我们让到最角落里, 我一看菜单, 先不说那天价, 先说那“服务费15%”, 咱穷人哪见过这世面啊?一个劲撺掇我男朋友:“咱走吧, 没关系的, 这地儿咱再也不来了, 虽然有点不好意思可咱不是再也见不到这些人了么?再说就是以后再来咱也是花钱的大款了, 没人笑咱的。” 男朋友看看门口这一堆小姐, 想了想他大男人的面子, 摸摸兜里的钱, 手一挥:“吃!” 那一顿吃得天昏地暗, 美不滋滋, 我至今还记得四个菜中的几个:烤乳猪, 火烧冰淇淋, 扬州炒饭。 我们一般感慨真好吃啊, 一边后悔说今天该叫谁谁谁一起来吃的这么掇菜够四个人吃了。 最后我们两个人把四个人的菜全吃光了, 幸福得不行地走出人人大酒楼的大门, 平生第一次有出租车司机来问我们要不要车。 那一顿吃了我们130元钱, 风衣磁带自然是泡了汤, 这一顿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朋友圈子中打不破的记录, 也成为激励朋友们的精神力量, 朋友们要下决心败一下家的时候就鼓励自己说:“吃! 小忘他们130都吃了, 我这不是才50元吗?” 北京人民饮食业的春天是在我离开了北京以后才迎来的, 上次回去的时候已经大不同了, 满街都是小馆子, 而且大家也开始嘴刁刁的要挑风味了, 不过据说还是最爱吃主席菜。 对我来说, 最大的遗憾是很多老字号拆掉了, 还有, 想回学校食堂吃可是没有食堂的餐劵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