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清華校長不認識個字又何妨?
送交者: 問題多 2005年06月07日10:27:42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自從連宋訪華,為北大清華題字獻詩,而清華校長遭人“題詞而”並“獻醜”之後,據說清華園學生當場鬨笑,繼而BBC和海內外各大網站紛紛撰文恥笑這位“無知”的校長,並由此聯想到中國過學教育之衰,年輕人的無知,仿佛中國的傳統文化再次教育體制之下將無以為繼。

這讓我聯想到在各個國家電視台流行的電視競賽節目,“誰想成為百萬富翁”。這裡面的問題常常涉及兒童歌謠,古典名著,基本自然常識。答題者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沒有人因為答不出而羞恥,只有人因為沒得着那一百萬而遺憾。參加競賽的不乏精英名流。能拿到那一百萬的恐怕至今沒有幾個。如此說來,英國的教育啟不更令人擔憂?不但答不出,連羞恥感都沒有了。一次,英國的主持人說了一句話,可以讓我們有回味的餘地:“值一百塊錢和值50萬塊的問題並沒有難易之分,都是從電腦里隨機抽取的。有的人恰好知道答案,有的人恰好不知道。”

本人覺得,清華校長面臨的應該是同樣的尷尬境地,台下坐的是一群少壯學子,對面坐的是滿腹經綸的上賓。可能每個人都能找出幾個讓校長讀不出的字來。試想,中國漢字有多少個,每個字又有多少種寫法,多少種字體,別說一個理工科教授,就是國學大師有誰能拍拍胸脯說沒有不認識的字?如果認識這個字的人就可以恥笑不認識這個字的人,是不是有一天前者被後者抓到不認識的字的時候,也可以反唇相譏呢?

可況認字的過程大致是在中小學階段學習一些常用字詞,此後便是自學為主。碰上不認識的生字,查查字典便會了。沒碰上過的字就是再簡單,也可能念不出來。學校教育不應是為了讓學生認識所有的字,而是讓學生學會查字典;更不應是讓老師向學生證明他認識所有的字,而是應當讓學生了解到老師也是要查字典的。

同樣的道理,人的知識不僅僅局限於語文,如果理工科出身的清華校長面對文科出身的台灣客人談到數學、生物學或者化學的問題,而得不到對方正確的響應時,是否清華校長就能回家偷着樂,國內外的媒體就能說台灣的自然科學教育日衰呢?

在英國的大學裡你常常可以聽到秘書們私下裡抱怨某某名教授連英文句子都寫不順。開始還是吃驚、發笑。反過來想想覺得那又何妨,沒有人因為這些教授的幾個拼寫或語法錯誤而貶低了他們的學術思想。秘書的英文再好,也代替不了學者的學術頭腦。畢竟,識字只是人的綜合能力的一個環節。與此同等重要的還有數學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藝術創造能力等等。本人倒是覺得有些作家雖然滿紙經文卻不合邏輯的文章卻真的值得好好笑話笑話。

文字是為了表達思想,如果沒有思想,就是再能認字,也不能掩蓋頭腦的空虛。畢竟,旁徵博引只能是自我表達的鋪墊,而不能代替自我。

此外,國學的基礎不一定要靠正規的教育來完成。我小的時候給老爹逼着背了很多古文,沒少挨打,卻不求甚解。等到長大了,自己覺得有必要打好中文的底子,反而有了學習的興趣。一個人的學習似乎應該是一生的努力,只要有時間、有興趣就可以不斷學習。年輕人學習古文的興趣不高和他們的成長階段有關。以前的強制性學習越來越被由興趣所引導的學習所代替,那麼中國那麼多的人口,還愁出不了新的國學大師?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一朝飄泊落難覓
2004: 情人節應該這樣過
2003: 《原鄉人》·客家人·鍾理和
2003: 似醉非醉—酒話
2002: 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ZT)
2002: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