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说说“关系”和我们的故事(一)
送交者: 黄忠 2006年02月07日09:56:44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说 说“关 系”和 我 们 的 故 事
-----------诚复网友

黄 忠 2006。2。

无 巧 不 成 书

经过五年的大学(1956—1961)修炼,胸中装满了一腔抱负和热诚,终于要走出校门,从小社会到大社会,进入真正的用武之地了。正好国家遇上三年自然灾害,我被分到 H 省,支援灾区建设。到 H 省省府人事厅报到时,方知我们专业一共要分来13名。

省人事厅把全国各院校分到该省的已经报到的应届毕业生,分别安排在几个旅馆,但一日三餐全在指定的食堂----在土院子里,用毛竹当成柱梁架起的,非常简陋的茅棚而已。

一天中午,我正在排队买饭,从门口进来一个背着背包的女生,走近来,我便立即认出她是我高中同学,印尼归侨----侨姐;我与她是当初被学校指定的学习上一帮一,一对红的关系。从高二到高三,早晚自习都在一起砌挫;因高考前我留苏预备落选,导致思想上地震,同学去向一概不闻,而失去了联系的。现在显然她并没有留意到我们这个买饭口长队里的人群,直奔另一个卖饭口人少的队而去。当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时,她惊奇的回过头来,转瞬间,她就边走过来边惊喜高呼:“黄忠!怎么会在这里见到你啊!五年了你在哪里?怎么渺无音讯?。。。” ,弄得好多人都扭过头来看着我们,怪不好意思的。五年没有任何联系的老同学,突然在一个陌生地方从天而降,惊喜啊;自然有说不完的话,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了,相互关心问候,畅叙五年阔别,介绍各自情况,回顾同窗友谊,我们从中饭边吃边聊,一直到晚饭后,整整聊了5--6个小时。

当年她被录取在四川的 Z 医学院,学的是儿科,因为她丈夫在B市工作,所以,一年后通过有关部门她转学到 B 医学院。众所周知,大学转学是几乎不可能的,也许对归侨生有所照顾吧,她是通过印尼商会与国内多渠道联系,有关部门才破例的。在大学阶段,她已有了第二个女儿。当她知道我还没有女朋友时,她坚持要给我介绍她 B 市邻居家在新疆工作的女儿,并要去了我的相片。

人事厅在具体分配时,基本不征求个人意见,分配结果事先保密,通知本人也是采取各院校分别在厅里集中,集体宣读名单的。真是无巧不成书,我和侨姐一起被分到了 K 市。她到儿童医院,我到一个正在筹建的中央大型企业。到 K 市报到不久,我接到了侨姐转来的女方相片,从相片看,我非常满意,于是我们便从书信开始了联系。

大概2--3个月后,因为侨姐的丈夫从 B 市调到连云港(后改为新海连)市,所以她也调离 K 市到连云港。临走前向我道别,并祝福我和女朋友能琴瑟之好,喜结良缘。

通了一年信,见了面,相互多渠道的进行了解。两年后(1963),我们结婚了。婚后各回单位。1964年探亲,1965年,我爱人就从新疆调到 K 市。从边疆调到内地,当时称“倒流”,这是比较困难的,企业是下了很大决心成就了我们。于是我们正式有了自己的家。66年我们有了孩子。

多少年后,侨姐她有第三个孩子(儿子) 了 ,坐月子 时,来信让我岳母到新海连市她家帮忙,我岳母带了我们孩子去了,帮忙一段时间。后来,我利用出差机会,到新海连市找过她。没有见着,听人说,侨姐已去了香港,谁也不知地址,于是又失去了联系。


家,邻居们

企业在筹建中,用房很紧张。我们在1965年,庆幸分到了二楼,两家合住一间套房,总面绩35平米,很高兴:这种套房原本只能单独住一家,由于僧多粥少,有人才想出了这种“损招”。

房子的结构是大门进去,左边是厨房,厕所,正对大门两间卧室,大门与两卧室之间(即厕所门口)有一平米的公用地。两住室(一家一室,各14平米),全厂大概有20多户是合住一间套房的。

因为我们刚成家,没有家具,一张双人床,是厂里借的;桌子是由一只很大的老式羊皮面箱子(我妈当年的嫁妆,它已跟随我大学五年了,一直到现在还在服役呢) ,外面包一条席子凑合用着;有两张凳子;一只老式小衣柜(也是当年我妈的嫁妆,我父母由老家交铁路运来的) ,仅此而已。一日三餐,会客,看书学习等,除了做饭,上厕所外,一切活动全在14平米的卧室内进行(后来有了孩子,老人来帮忙了,就只能拉根铁丝挂上床单当隔墙)。厨房大概3--4平米,要容纳两家的锅台,两家放煤的地儿,两家放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的地儿,还有各家一个诺大的洗碗洗菜洗衣服混用的池子,实在再没多少活动地方了。为了上班不迟到,做饭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两家人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忙碌三餐,真得相互小心,才不致肢体接触呢。早晨厕所的利用系数最高,尤其在晚上更玄,上厕所前必须穿上正规外衣,将房门轻轻推开一条缝,先“侦察”一下,才能出自己房门,否则,不定会带来多大尴尬的。可经过这样折腾,又把自己弄得很精神了,回去睡不着。

与邻居相处,特别在这种情况下,我与夫人是有我们自己做人准则的。

1,高瞻远瞩:人生在世,与非亲非故,能生活在一个大门里,生儿育女。或能做左右上下邻居,这应视为缘份,所以要友好相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那是指“帮助照顾”方面,如果相反,那整天横眉竖眼,硝烟弥漫,好受吗?你非得长出个癌症来不可!因为天天在一起啊,所以,邻居是相恶不得的!

2,保持距离:“碗头上”绝对不能来往。交往在公共地儿,不进人家里。小处不可随便。人前人后不评邻居,绝对不能“东家长,西家短”的窜话。

3,防微杜渐:自家东西不占公共场地。自觉打扫厕所,厨房和公共场所。

4,宽容大度:责己严,责人宽,不护“犊子”。只要有求,人家需要,一定真诚相助。

我们就是这样和邻居(男的是工会杂务,女的是工人)合住了整整九年,在一个大门里,我们有了孩子,他们有了第一,第二,第三个孩子,我们都曾相互帮过忙的。从来没有斗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非常友好,始终相敬如宾(九年中我几乎想不起来有没有踏进过他家门的,就是有,也是几次而已),可直到现在,我们还像亲戚一样,逢年过节来往着,走动着。离开合住,搬入单住,但厨房厕所还是四家合用的,又住了5--6年,没有与邻居有任何不愉快, 都相安无事。后来我们又搬了一次家,也都是这样与邻居相处的,都友好如初。分开后都像近亲一般来往。

然而,在我们生活区合住的20户“田螺壳儿”里,像我们这样的邻居关系,竟没有第二家。他们整天很热闹,合住起初,好得不分你我,从小事不注意,日积月累,直到坚冰三尺,轻的是天天斗嘴吵架,严重的是动手打斗,头破血流,有的是“女单”,有的是“男单”,也有的是“混双”对决。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啊!何苦来着?。处理解决地点也由居委会提升到派出所,以至法院。清官难断家务事啊,何况各执一词,都还是内部矛盾嘛,只能分开了,否则要出人命了,岂知,分开后也都成了一对仇敌。也有人趁人家丈夫出差,与“邻居”上了床的!(当然是个别啦!) ,涉及刑事,处理就简单多了 。

刚来加拿大,我们租房在外住了3月。这个二房东(比我们的孩子小),现在就成了我们的“忘年交”,经常交往,回国我们也瞅机会相互看望。他们父母来加拿大了,我和老伴每周就开车去他家聊天。这就是缘份嘛!


夫妻,亲家,岳母女婿和婆媳关系

我父亲和岳父都在我们婚前就过世了,所以我们与上一辈的关系只遇到我母亲和岳母。

我以为处理好各种家庭关系的关键,是小俩口的关系---夫妻关系。只要小俩口“你耕田我织布” ,恩恩爱爱,夫唱妇随,有商有量,共同一致。家里的什么问题,什么关系都能迎刃而解的。

接我妈妈到 K 市与我们一起生活,是在与她相依为命的女儿---我的妹妹去世(妹妹比我小2岁,从小因摔伤,家贫无钱就医落残,不能成家,后出现并发症,就医无效,那年她才38岁),我们第一次搬家(1975) 后。住房条件有所改善,不再与人合住一套了,但厨房厕所还与几家共用。我妈妈是个善良,勤劳,纯朴,典型的农村妇女,文化不高,但做人的道理知道很多,她漂亮 慈祥,随遇而安,没有苛求。她是本不肯离开老家跟我到 K 市的,用她自己的话说:“婆媳是要客气的,日久天长在一起,要是因为我影响到你们俩,怎么好啊?”在我的再三哭求下:“你一个人在家,我怎么能放心呢,跟着我们即便苦,也苦在一起,你也能多活几年的。儿媳妇她受过苦,受过教育,还是懂理的,讲理的。我不敢向你保证她会对你如何好,如何孝敬;但我敢向你保证,到什么时候,儿子媳妇不会不管你的。不过,儿媳妇再好也不会像女儿那样好。你要是执意不去,我如何对得起爸爸和妹妹的在天之灵!?。。。” 。劝了几天几夜,我妈妈终于同意了我的请求。

我与爱人有个不成文的协定:凡我家里的事,如寄钱或给钱,给我妈买些什么,陪同我妈看病,付账等等,由她出面。而她家里的事,则由我出面。经济我们合一,从不偷偷摸摸暗箱操作,什么事都互相商量,取得一致,或求大同存小异。老人有什么想法看法,要互相通气。在老人面前决不吵嘴,如果一个火气实在压不下来,那么另一个人就不做声或走开,冷静后再说。工作上的烦心事,决不带回家来,等等。

我妈除了支气管扩张经常吐血外,没有任何其它毛病。刚从南方第一次到北方,可能气候水土关系吧,开始吐血很厉害,一吐就是半痰盂;过了几年,就好多了。也因为吃药打针,病情控制得比较稳定。看病,陪同,付款,吐血后的收拾,每月发薪后立即给点另用,天气冷暖为她添些衣物,等等,这一切自然是我夫人办理。多少年以后,她们婆媳关系越来越好,犹如母女之间。

1995年农历12月24日(农村送灶王爷那天),在床上躺了10天的妈妈,自感病情加重,把我俩叫到跟前,说:“春节我不能过了,你们好好过吧,我跟了你们20年,你们尽孝了。。。扶我坐起来。”。当时,我抱着她慢慢扶她坐起时,发现她已在倒气,于是我帮她再慢慢躺下,我握着我妈的左手,我爱人握着我妈的右手,喊着:“妈妈,妈妈,你慢走。。。。”。她慢慢的闭上双眼,与世长逝了,享年86岁(1909—1995) ,我当年60岁。直到现在遇到什么事,我老伴还常触景生情的对我说:“要是你妈在,怎么怎么。。” 。我老伴还经常梦见老人家,甚至,半夜哭醒! 还立即把我捅醒,哭着说着:“黄忠,我梦见你妈了。。。”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见这对婆媳感情之深。

我岳母,她非常能干,个性倔强,抗争一生,对我们充满着爱,尽管我这个女婿还很穷。对我的看法她也不是一开始就很好的,有个渐进的,与日俱增的过程。有一次,当我爱人把她妈妈对我的看法告诉我时,我非但不发火埋怨,反而对她说:“老人家误会我了,你应该清楚的。不过这很自然,我粗糙了点,在某些地方我真的要注意了” ,于是在平时,我就刻意处理好容易使老人家产生误会的各种细节。久而久之,她明白了对我的误会,对我们邻居说:“我对女婿比对我儿子都信任,这是当年我看上他的。。。”。

在我岳母看来,女儿家不是她的家,儿子家才是她的家。所以我们除了每月给她汇款外,有病了或住院了,我们就多给她汇款。她想来我们家,我们迎接,她想回她儿子家,我们欢送,非常随意。她爱买菜做饭,而且做得一手好菜,我们就让她为我们“当家”,发挥“余热”,大家开心。2000年夏天,她的孙女定居加拿大了,岳母到我们家小住,突然脑溢血,送医院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1918—2000) ,享年82岁。两位长辈都在我们家送走了。

一般来说,在一个门里生活的亲家之间,是比较难相处好的。主要原因是:1,共同生活在既不是男方父母“当家”,又不是女方父母“当家”,而是由小俩口自己做主的家庭里,亲家们又朝夕相处。因此,小的们对长辈一定要一碗水端平。若不,这便是矛盾的根源。2,偏,老年人各自都会高看自己的儿(女) ,心态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俗话说得好:“癞痢头儿子,自己的好” ,一边看女儿是西施贵妃之美,皇帝女儿不愁嫁。一边看儿子是赛过潘安之貌,三千粉黛随便挑。如果小俩口的关系无瑕可击,老人根本就不会这样看的。3,糊涂,只要小俩口有点矛盾的蛛丝马迹,老人们都会千方百计过问,打听,怕“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吃亏,支持他(她),唯恐天下不乱(我指的是心态)。可老年人却忘记了,小俩口打仗不过夜,不记仇的道理。人家“当事人”都早已时过境迁,相好如初了, 老人们心里还在绞着劲呢,日积月累,产生心结,久致量化,浮之表面。要不有“蠢妻,拗子,糊涂老人” 之说呢?说的是这三种人最难对付!难缠!其实小俩口不怕有矛盾,不要公开在老人面前,总是应该可以做到的。

我妈和我岳母的性格是两种类型,性格虽不同,但她们都是农村妇女,都非常爱我们。凡两个亲家要在一起住上一段时间了,我和爱人就分别各自做自己妈的工作,预防在先。我得给岳母说:“对我妈妈有什么不合式的地方,妈,你们老姐妹之间要多包涵,担抬才好啊。。。” 。我妈这边,只要我说就可以了,不必用夫人出面的。小处也得一碗水端平!譬如,吃饭,我让我岳母,我夫人就会主动让我妈,分工合作。就这样时时处处注意,她们相处很好。有时候,我俩各自听到自己妈妈对亲家的看法想法,不可偏信,我俩就一定要通气协商,分别做工作,防微杜渐。因此,我们家这一对亲家姐妹,始终没有出现过网上或社会上看到的那些问题。我岳母还带我们孩子到我老家住了很长时间呢。都相安无事。所以,关键问题在于你们小俩口自己!
(待续)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一个男人看婆媳关系
2005: 记忆中的春节---写于2005
2004: 寻找达芬奇
2004: 我是一片小小的秋叶
2003: 我在中国的所见所闻(1-16)
2003: 海龟热背后的几个问题
2002: 女人如烟,男人如酒 (ZT)
2002: 铁锤与铁块的对话(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