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阿飛的劍
萬維讀者網 > 茗香茶語 > 帖子
台灣:台北士林官邸/101大樓/圓山花博/林家花園
送交者: 馬黑 2023年09月15日17:13:04 於 [茗香茶語] 發送悄悄話

台灣:台北士林官邸/101大樓/圓山花博/林家花園


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到台灣後,也搞過土改,搞得非常成功,這還是當年母親在美國對我講的。母親從哪裡得到台灣土改信息的,我不知道,估計是看《炎黃春秋》或者是看美國中文台轉播的台灣電視介紹中得知。母親對我說,台灣土改的做法非常正確,它是和平土改,沒有暴力血腥,國家出面向大地主贖買過度集中的一部分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以此實現了消除農村貧富過度分化的目標。


母親這樣回憶中國50年代初的土改:土改有必要,因為農村土地過於集中於少數人手裡,貧富分化嚴重。但是土改不僅分土地而已,還有一個分浮財。分土地是沒收生產資料,所謂分浮財,就是沒收生活資料,通過抄家把地主家所有財產全部分掉,讓地主全家一貧如洗,這是土改殘酷性一面。


母親沒有說的是,土改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殘酷的方面:鬥地主。地主被定性為敵對階級,必須打倒斗臭打翻在地還要踏上一隻腳,讓他們子子孫孫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分了地主的土地浮財後還不行,要開群眾大會鬥爭地主,有的地主不經過任何法律程序,土改中就被槍斃。我姐在四川眉山當知青時聽大隊黨支部書記這樣講:地主的兒子是地主,地主的孫子是地主,子子孫孫永遠是地主。知青們問他:這樣不對吧,不符合黨的政策吧?書記回答說:如果地主的子子孫孫不是地主,那不就成了劉少奇的階級鬥爭熄滅論了嗎?知青們無語。我1968年夏天到姐姐知青點玩,見過村子裡的地主夫妻,看得出他們是非常善良平和的人。


母親1953年春離開家鄉昭通到昆明工作後,直到2018年過世的65年時間裡,從來沒有回去過。為什麼?因為50年代初在那塊土地上的土改運動,在她心中留有關於外婆不可抹去的傷痛。


外公從涼山金陽馬黑家過繼到昭通隴家繼承了隴家的土地後,常年當兵在外,隴家的地都是外婆經營, 土改一來,地主的帽子就她一個人頂,成為土改對象。隴家的土地分為兩處,一處魯甸梭山,一處在昭通青崗嶺。魯甸梭山的土地,外公1941年湖南大難不死返鄉祭祖時,自己搞土改,把所有的土地分給了租種的佃農,母親在回憶文章里有記載母親回憶之三:父親返鄉祭祖。50年代初的土改,隴家被分掉的土地只有昭通青崗嶺的土地。


雖然奶奶是城市貧民,而外婆是地主,但奶奶與外婆關係非常好。分浮財時,外婆曾經把家裡一些值錢的東西裝到一個布袋裡放到奶奶處保管,但最後被農民追回。外婆家浮財全部被分,還不夠數,外公從昆明賣房子又寄去一筆錢,外婆才得以過關。外婆當時已經是近50人,身體不好,還要接受勞動改造,生活之艱難可想而之。


母親曾對我說過:我當年寄錢回去給我三嬢(外婆妹妹),其意圖是通過她轉錢給我母親,可三嬢這個吃齋念佛的人把錢獨吞,她一分錢都沒有轉給我母親。為什麼母親不能直接寄錢給外婆?因為當時嚴酷無情的政治高壓下,必須與地主的母親劃清界限。


外婆死於1958年大躍進中。她那時已經54歲,被派出修建昭通荔枝河河堤,勞累過度而過世。據說那天早上她沒有出工,監管人到她住的地方查看,發現她已經過世在床上。外婆死後連墓地都沒有留下,當時怎麼處理的,我完全不敢問母親,我只知道那時母親不在昆明,她被派到雲南邊疆德宏州景頗族山區,參加加速少數民族地區過渡到共產主義的人民公社運動。


網絡上做了搜尋,母親說的非常對,台灣的三次土改,特別是50年代的土改,以和平溫和的方式推進,大大緩和了農村土地過分集中帶來的貧富分化嚴重問題,為台灣以後的經濟起飛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面這個鏈接是大陸學者研究台灣土改經驗的一篇文章。台灣的三次土改是如何進行的?  文章說:台灣的土地制度是世界公認的學習典範。台灣50年代的第一次土改分三步依次推進。第一步是“三七五減租”。從法律條例限定租額,減輕農民的負擔。 第二階段的“公地放領”,將從日本人手中接收過來的“公地”出售給農民,地價為耕地主要農作物正產品全年收穫量的2.5倍,由承領農民分10年20期平均攤還,不必負擔利息。 第三階段是“耕者有其田”,地主可以保留政府法定田地數額,超過部分一律由政府徵購轉賣給尚未獲得土地的農民。在土地改革後,自耕農成為台灣農村中農戶的主體,台灣農業從以佃農為主的生產體系,轉變為以自耕農為主的生產體系。土地改革後,佃農因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而成為自耕農,耕作興趣和投資意願明顯增加,對於農業知識和技術的需求更加迫切,因而積極參與農業推廣組織舉辦的農業技術推廣和經營管理改善活動,增加對土地的改良,從而有利於農業生產力的提高。


無獨有偶,網上隨意做了搜尋,發現我們台灣行之前去過的日本,也搞過非常相似的土改,日本的土改在美國麥克阿瑟占領軍司令部強力推動下進行,也是以和平的國家贖買的方式展開,解決了農村土地過分集中在少數人手裡的問題,為大多數農民謀福利,奠定了日本戰後經濟起飛的一塊重要基石。參看鏈接:日本,搞過土改麼?



在幾千年的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村出現地主,自耕農,佃戶,這些不同階層,這是農村經濟運轉的自然過程,它是一種經濟關係經濟過程。少數惡霸地主暴力搶奪非法兼併土地的情況肯定有,但是大多數地主的土地通過市場買賣而來。經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只應該通過經濟的手段去解決,而不是由外在的政治力量,通過暴力方式,強行改變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把整整一個農村社會階層打翻在地並踏上一隻腳的血腥方式來解決。細想起來真夠荒唐的:幾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完全沒有經濟活動實踐經驗的所謂革命導師,在書房裡空想出來一套消滅私有制的理念,自以為發現了人類社會發展的終極真理必然規律,然後建立革命政黨發動暴力革命去實現這個所謂的神聖目標,這樣的東東不被歷史發展摒棄才怪。


而共產黨所謂的土改,其實根本也不是分土地給農民。土改後農民剛分到土地,又開始互助組合作社人民公社,通過所謂的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把農民分到的土地拿到共產黨自己手中,以後走入死路絕境,才有了改革開放,又把土地分回給農民。


台灣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經濟騰飛,稱為舉世矚目的亞洲四小龍,究其原因,除了政治上從獨裁專制轉型為普世的民主自由體制外,發展經濟的措施也不少,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土改。不管台灣採取什麼樣的經濟措施,與中國大陸相比,最大的一個不同就是對私有制私有經濟的尊重和保護。而所有這些成就,蔣家父子功不可沒。我老了以後,越來越堅信:歷史沒有劇本歷史發展充滿偶然性,尤其在從獨裁專制到自由民主轉變過程中,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個人特質,他們的一念之差,會對國家命運歷史發展方向發生決定性影響。



5月6號上午參觀士林官邸。蔣先生於1950年3月31日入住,直到1975年4月5日病逝,在官邸度過26年。2005年這裡被指定為國定古蹟。


穿堂供來賓稍事休息,牆上懸掛蔣夫人的畫作。小客廳壁爐上方懸掛蔣先生母親王太夫人遺像。


餐廳舉辦宴會招待國內外嘉賓。日常家庭聚餐和放映觀賞電影。


大客廳接待重要賓客。隨處可見蔣夫人的畫作。


蔣先生的起居室. 據介紹,蔣夫人晚睡晚起,而蔣是一個起居時間正常有規律的人。他早睡早起,嚴格遵從作息時間。這一點與毛澤東完全相反,毛是夜貓子,作息時間與正常人顛倒。


茶箱。其實裡面主要是白開水,可樂必備一瓶。

慈壽石來自於中橫公路工地。



看了畫才知道他們夫婦都屬豬。介紹菩提樹的來歷。


遺囑.

窗外

書架

特級上將的來龍去脈。

日治時期這裡是士林園藝實驗站所在地,被政府徵用改建成官邸。1996年開始對公眾開放,成為觀賞園林的熱門場所。



士林官邸出來,我們去了台北著名的101大樓



登101大樓東張西望……



101大樓設計了非常漂亮的裝飾,免費提供給遊客拍照留念。



參觀101大樓最大收穫是看到阻尼器,稍微了解一點相關知識。


阻尼器是安裝在結構中減少機械振動的裝置,用來防止結構故障和損壞,經常用於電力傳輸,汽車、橋梁和航空器,第一個專門用於地震的阻尼裝置1950年底才被開發出來。

101大樓730噸調諧質量阻尼器,曾經是世界第一,現在美國紐約重達800噸的大型調諧質量阻尼器成為這個項目的頂峰。



5月7號上午遊覽台北花博園,路過旁邊的農民市集,匆匆看一眼,產品新鮮可惜帶不了。


5月7號上午按照地鐵圖標識的沿途景點,找到圓通飯店附近的花博公園。這裡環境清幽樹木繁茂,是人們晨練健行和唱歌的好地方。可惜有些地方圍起來施工,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只好儘快離開。



5月7號台灣游的最後一個景點,是國定古蹟林本源園邸。


林本源是林家的商號,園邸總面積6054坪(大約20000平方米)分成“園”和“邸”兩個部分。住屋之外的庭園人造山水和堂榭樓閣被稱為林家花園,遊人可以自由觀覽。邸指的是林本源家族居住處的三落大厝,這裡是私宅需由專人導覽,按規定時間線路和限定人數入內參觀,禁止拍照錄影。

林家是福建漳州人,最早到台灣的先祖於清乾隆43年(1778年)來台,到了第三代發展成為台灣巨富。園邸建築群始建於道光27年(1847年),全部工程完成於光緒19年(1893年),前後耗銀50萬兩,是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


1949年撤退到台灣的軍民大增,很多人居無定所,林家慷慨將部分花園借出作為暫棲之地。根據記錄當時住有1000多人,300多戶。隨後二十多年裡,住戶違章建築和任意拆建行為日益增多,內部毀壞嚴重,激起保護行動。1977年林本源祭祀公業將林家花園的產權捐給台北縣政府,同時捐出新台幣1100萬元作整修費用。台北縣政府立即辦理居民遷出作業,委託台大土木所進行恢復舊觀的測繪測量修復準備工作。在修複方法與原則上,經過多方反覆討論,考量花園當時的現狀,修復時限的下限定為1945年台灣光復以前 ,以恢復原樣為原則。1982年底開工,經歷四年終於完成。修復經費新台幣15643萬多元 ,分別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內政部,交通部觀光局,台灣省政府及台北縣政府共同負擔。台灣僅存最完整的百年園林終於得以倖存。


從對林家花園歷史的介紹中,有一個感概,這座老宅子從清朝到日本統治再到蔣介石國民政府時期,產權從來沒有變過,都是林家宅子。日本統治時期,宅子主人回到福建老家漳州居住,只留有幾個僕人看管,而日本人對宅子的產權也是尊重的。國民政府時期,林家宅子後面一大片地曾經出售給開放商建了高樓住宅區。目前宅子仍然是林家後人擁有,當地政府參與管理工作,參觀宅子住房內部,需要林家後人到場開門帶領遊客參觀。我曾經去過雲南建水城也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朱家花園老宅,林家花園的布局式樣與朱家花園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朱家花園1949年後就成為公產,早就與朱家毫無關係了。

我們在酒店附近復興南路上的小餐館吃了兩次,飯菜清爽可口,特別是涼拌筍,好吃😋到不能停。其中有一家餐館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全家三個女兒,從六七歲到八九歲大,跟着父母在餐館打拼,爸爸在廚房裡當大廚,媽媽騎電動車送外賣忙個不停,三個女兒餐館裡當收銀員服務生,生意熱火朝天。


記得大約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某地方電視台(好像是安徽某台)播放了一個介紹台灣經濟發展的節目,節目中說台灣為亞洲四小龍,經濟成功世界矚目。以後此事成為一件嚴重政治事件,批准播放此節目的領導受到嚴厲處分。而今,隨着90年代開始的中國大規模對外開放,兩岸經濟和人員的大規模交流,台灣的經濟成就無人可以掩蓋否定。


瑞信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2023年全球財富報告》顯示,台灣人均財富約為27萬4000美元,居全球第15位,排名在德國(16名)、以色列(19名)和韓國(20名)之前。台灣成年人的財富中位數約為10萬8000美元,居全球第12名,排在美國(約10萬7700美元)、日本(約10萬3600美元)、新加坡(約9萬9500美元)及韓國(約9萬2700美元)之前。


台灣的醫療健保世界一流。大家在美國如果有台灣朋友都會知道,台灣朋友經常回台灣去看病檢查身體,台灣的醫療體系無差別造福於擁有台灣戶籍的人,沒有什麼幹部醫療特權制度,其醫保體系之健全完美,大大超過美國。根據下面這個鏈接全球最佳十大醫療健保國家,台灣的醫療健保指數全球排名第二,它以全面覆蓋,高質量護理和合理費用而名列前茅,它能確保所有公民和合法居民都可以獲得醫療服務而不會陷入財務困境。前段時間大陸發生的6個年輕人在張家界天門山集體跳崖自殺事件經過後續記者調查,所有6個年輕人家裡都有重症病人造成沉重經濟負擔的問題。兩岸對照誰對人民照顧得更好一目了然。


台灣的國際地位,它在全世界的受歡迎受尊重程度,從台灣護照在全世界比中國護照好使這點可以看出。英國恆理環球球顧問事務所有限公司(Henley & Partners)公布2023年第3季恆理護照指數。Global Passport Ranking。恆理護照指數比較了199種不同護照前往227個旅遊目的地的免簽情況。居冠的新加坡公民可以免簽通行192個目的地。德國、意大利及西班牙等3個歐洲國家並列第2,它們的公民可以免簽前往190個旅遊目的地。日本與其他6個國家並列第3名,分別是奧地利、芬蘭、法國、盧森堡、瑞典及韓國,可以免簽通行189個旅遊目的地。台灣則與澳門及巴拿馬並列31名,可以免簽前往144個目的地。香港名列第17(170個目的地),中國排名第63(80個目的地)。


台灣行接近尾聲時,想起了兩件事。


一件是中國 駐法國大使盧新野關於中國解放台灣後,要對台灣人民進行愛國主義再教育的狂妄之語。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國家,政府只有被人民教育的份,哪裡會有教育人民的資格?台灣人民早就站起來了,他們每人一票參加選舉,已經一次又一次實現政黨政權輪替。台灣執政的政治家們在人民面前,只有匯報工作的事,而在野黨唯一工作則是不遺餘力攻擊執政黨,沒有人敢來教育人民。居然企圖來教育台灣人民,這不是逆歷史潮流而動嗎?


另一件事是發生在我的一個大學同學群里的故事。那個群里老粉紅們居多。當年武漢疫情爆發時,幾個老粉紅瘋狂攻擊方方,認為方方為美帝遞刀子污衊中國,為此導致該群發生分裂,另外幾個觀點不同同行離開該群另外組了一個群。去年年底嚴厲封城封小區的措施引起群里的老粉紅們不滿,政治觀點有所變化。有人在群里發布寫給衛建委公開信,反對無休止的檢測和封閉小區。有一個老粉紅甚至在群里發出呼籲:請大家幫忙把我的帖子轉發出去,我們這裡的政府亂干無法無天封鎖消息,有人受不了封閉跳樓自殺,外面都不知道我們這裡的實際情況。以後有人在群里發了一個一定要解放台灣的帖子,群里粉紅地位最高當年咒罵方方最力者發言說:解放什麼台灣!誰要解放台灣先讓他自己孩子上戰場去。此話讓我大吃一驚!這個老粉紅的孩子將近50,他大概在為孫子輩們擔憂。


台灣旅遊回來已經4個多月,與離開日本時的感受一樣,我想我此生至少還會去台灣一次。下次去的目標將會是是台灣南部地區。



相關鏈接:


台灣:台北總統府/故宮博物院/忠烈祠

台灣:宜蘭/太魯閣

台灣:台北中正紀念堂/野柳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2: 習近平毫無顧忌地出訪中亞兩國意味着什
2022: 藏頭【五絕】月送中秋
2021: 沒有儒家就沒有中國----東海客廳論孫蔣
2021: 玫瑰又開放
2020: 美國期貨/外匯經紀商OANDA宣布關閉中國
2020: 直播:以色列總理和阿聯酋外長雙雙來到
2019: ZT: 談談粵語及其多樣化注音
2019: 哈哈, 我們就來看看百科詞林正韻怎麼
2018: 來來來,給你們看看混賬喊殺人啦的光輝
2018: 是中國老人的孩子就不能對中國老人有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