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韵独具西子瘦 |
送交者: 墨岩 2002年06月09日16:32:11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
风韵独具西子瘦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七绝诗,自小就在我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烟花三月,我们来到扬州瘦西湖畔,踏春探幽,寻访二十四桥的诗韵。 瘦西湖地处扬州城西郊,是隋唐时期由蜀岗诸山之水汇合安徽大别山东来的涧水流入运河的一段水道。因湖面曲折蜿蜒,故称瘦西湖。曾有人将西湖和瘦西湖作过比较,说西湖似丰满妩媚的少妇,有一种雍容华贵的韵味。而瘦西湖则似清秀婀娜的少女,现几分纤柔羞怯的情意。 瘦西湖水曲桥多,游历此地,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园中一座座精美的小桥。 我们从瘦西湖的东角边门入园,此处平常极少游人,青砖铺就的小道上,绿草畦畦,参天的古树上,攀满了藤蔓。不知名的野花开满了小道两旁,几枝碧绿的修竹点缀其间。湖水清幽平缓,一片寂静中,清脆的鸟语声声入耳,偶尔还有鱼儿在湖面嬉闹激起的水花声,为静谧的园林增添几多情趣。在小道的尽头,有一座烟雨楼,站在此处四望,南为虹桥、北为长春桥、西为玉版桥、再西为莲花桥,据说这里就是鼎鼎有名的四桥烟雨。 我们穿过浮在水面上的五曲桥,在假山中转过一个犄角,眼前又是一座木桥,桥墩是用黄石以假山手法垒成,以带皮的树棍作栏,桥面则用粗糙的圆木排列而成,自然古朴,别具一格。在木桥西侧,就是瘦西湖著名的徐园。徐园是为纪念古代扬州造园者徐湛之而命名。徐湛之是一千多年前南朝刘宋的南兖州刺史,他曾在蜀岗上建有"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是扬州历史上构造官园的始创者。徐园正厅为"听鹂馆",抱柱楹联"绿印苔痕留鹤篆,红流花韵爱莺黄。"是同治状元陆润痒所撰。"听鹂馆"向西,有曲廊七折连接"疏峰馆",馆内的几株梅花吐蕊绽放,梅花丛中的假山奇石和清丽的花朵相映成趣。 从徐园后门出来,但见眼前湖水一片开阔,波光粼粼,水势浩荡。我们移步过小虹桥,来到湖心岛小金山。小金山有"琴室"、"静观"、"月观",月观是瘦西湖观月的最佳之处,郑板桥曾在此处留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湖心岛很小,只几十步便走完。我们跨桥来到湖的北面,沿着杨柳岸寻找二十四桥。正奇怪瘦西湖为何将二十四桥藏得那么好,但见前方一座气势恢宏的莲花状的桥凸现水面。因为此前已吃过扬州的豆腐干,知道这就是豆腐干包装袋上扬州的标志--五亭桥。 五亭桥建于乾隆22年,当时的巡盐御史高恒为了讨好皇帝,在乾隆下江南时建了这座"上置五亭,下列四翼,洞正侧凡十有五"的风格特殊的石桥。设计者为取悦皇帝,本想将北京北海大桥、五龙亭和白塔集于一处,可是瘦西湖太窄,只好将亭桥合二为一,倒也构思巧妙,成为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清代文人金安清曾在《水窗春呓》中这样描写五亭桥景区:"其尤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立其南,五亭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宫图画。"。我们站于五亭桥上,瘦西湖气象阔大的中心画图就展现在眼前,蓝天白云,绿水映日,湖面画舫往来,舟过桥拱,浪击声回,缭绕出水鸣空谷。五亭桥角系金铃,风来声响,轻击出美韵轻音。 自五亭桥西去,景色愈渐寻常,只有竹篱斜倚道边。忽然,清越的古筝声声传来,我们不禁大感好奇,寻着古筝声快步向前。湖边小道在尽头突然一折向北,湖水在这里也猛然收窄转向北面。在折角处,几处楼台透过林荫,一渠春水之上,二十四桥卧波其间。千百年来,杜牧诗中二十四桥迷濛空幻的意境、浪漫悠扬的情调不知拨动了多少骚人墨客的心弦。徜徉于二十四桥边,心念这桥边的路千百年来,不知是承受了多少吟咏的脚步;那桥上的天空和明月,不知是积累了多少浪漫的遐想;桥下的一池春水,不知是落下了多少感伤的叹息。不管是"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还是"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都是一时之心态,都是一种心灵拷问。学过古文史,知道二十四桥还有一种24座桥统称的说法,当地人也说,真正的二十四桥又称"念泗桥",在扬州念泗路。但即使如此又怎样,我们不是研究者,我们只是过客和游人,我们追寻的不过是心中的"二十四桥明月夜",何必管它真伪。诚如清代学者魏源咏叹二十四桥所言:"二分烟水一分人,廿四桥头四季春。蒲苇有声疑雨至,谁知湖雾是游尘?"。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