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阿飞的剑
万维读者网 > 茗香茶语 > 帖子
中国人、西方人与素质教育(ZT)
送交者: 大黑熊 2002年07月28日22:51:14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自联合早报)宋兴无(多伦多)

  “素质教育”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不仅被当作
一个重要的“国策”,而且也被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和评价教育
成败的最根本标准。然而,遗憾的是,素质教育至今事倍功半的结
果,其中有历史和现实原因,这里笔者只谈两个本质成因:内容不清
晰,理解有误区。

  素质教育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新词语。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
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的轨道”。1996年“九五”计划明确提出,要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
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由此,素质教育正式成为国策。

  台湾东吴大学校长刘源俊对素质教育的提法十分赞赏,认为它比
“通才教育”和“全人教育”都好。他强调“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包
括“修心灵”,“养气质”,“学知识”和“习方法”四个方面。

  中国教育部一位副部长的解释是,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
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心理
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两种错误理解

  但是,在具体实施中,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并不清晰,所以出现一
些误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误区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不少有识之士敏锐地
认识到,“素质”高低与“应试”与否不相关。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
育对立起来是不合逻辑的,因为它们属于不同的范畴。“素质”是就
教育的目的而言的,而“考试”是为评估而采用的一种测量手段。中
国目前走上极端的应试教育之害有目共睹,但从学生眼睛等身体健康
问题,到“一分定终身”的考试制度弊端,都不是素质教育可以解决
的。素质教育同样需要有考试,同样要有分数制。如果按伽利略的科
学定义“科学就是测量”来理解,考试是最科学、最公平的一种测量
手段。文革时期的推荐制度也从反面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考试只是
个“度”的掌握问题,而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同时,素质教育也不
应以削弱考试为目的,而应把人的素质之提高作为取向。

  第二个误区是认为西方教育,尤其是美国教育强调“素质”。一
个国家的富强与这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密切相关的,但与目前中国
所讨论的“素质”却没有必然联系。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正规学校教育中根本没有专门针对“素质”
的教育内容,而主要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种技能的培养。要求理工科
的学生选修一点人文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而不
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通俗地说,西方现代教育主要是教人
“做事”,而不是“做人”。

西方教育也有弊端

  中国文化从来都是重德行的,在教育中更是以“育人”为主要目
的,从儒学的“君子教育”到现在仍为必修的思想品德课都是例证。
而在西方,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素质教育”的内容,做这件事的是
宗教和家庭,《圣经·新约》就是绝大多数西方人的“思想品德教科
书”。

  西方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西方现行教育的弊端,在许
多国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尝试。其中与素质教育最为接近的
是源于德国、现已在50多个国家实践的“全人教育”(Holistic
education)。“全人教育”明确无误地声明,它是针对19世纪以来西
方教育的弊端,是以塑造未来为目的的教育。“全人教育”一改现行
教育以“做事”为目的,倡导以“育人”为本份,强调以开发人的理
智、情感、入世、身心、文艺、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不难
看出,这大体是中国一直提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之教育方针的
西方版本。

  中国人对素质教育理解上的误区之形成有许多原因,如分数、学
历等重虚轻实行为的极端化,但留学生和出国访问官员对发达国家的
误读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在“素质”方面,中国人的“自愧不
如”是与中国的开放同步发展的,其主要是来自一种平面的对比。例
如:中国人不排队,随地扔赃物,乃至吐痰等,而西方人却自觉排
队,车让行人先走,让女士先行等。这些差别的确是存在的,但往往
与生活水平、资源多寡和人口数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把这类现象上升
到“素质”的高度,实在是小题大做。

有特色的教育模式

  正如一位网上论者指出,在德国会经常听到坐火车逃票的事情,
在国际航班上60%不听劝阻而屡教不改抽烟的是日本人,马拉多纳是
天才足球运动员,他吸毒,嫖妓,打记者,一切素质差的行为他都
做,但我们极少听到中国人说德国人、日本人或马拉多纳素质差。所
以,我基本同意那位论者的观点,“中国人不是素质差,而是太穷,
穷得没有自信,失去自信,失去个性”。这种丧失自信的“自惭形
秽”,在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素质差”的表现。

  素质是一个根植于东方文化的“集合概念”,是一个人的教育、
修养、品德、知识、能力、文化积淀、习性等诸多因素的外化。素质
教育是东方文化和东方教育传统的一个特色,在西方现代教育史上基
本没有这个概念。它以人为本、以社会(家庭等)为基点,以“育
人”为目的。中国古代教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
素质教育的一个模式,中国近几十年来一直提倡的“德智体美”全面
发展的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模式。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另论。

  由此,中国目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但其
内容必须进一步清晰,理解上的误区必须纠正。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