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荔枝(童年记趣之4) |
送交者: 洗了睡 2002年10月05日00:06:30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
人生几多变故,事过境迁,很多东西都改变了.但是,对荔枝的感情,我始终坚贞不渝. 小时候, 总盼望着夏季的来临.因为久别的爸爸总会带回满满一箩筐的荔枝. 在那个年代, 荔枝很是珍贵, 所以爸妈都忙着分头送礼.要想看病不排队的话,李医生是一定要送的; 国营市场的张嫂也是要送的, 如果想继续享受一斤肉票买两斤猪肉的待遇.剩下的一小箩筐, 就是我们兄弟姐妹的啦! 大家搬张小凳子, 围着箩筐, 团团坐,吃果果.只见那动作: 轻灵飘逸,行云流水间一气呵成,如久经吃场的老将. 吃得痛快淋漓, 早将妈妈的”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谆谆教诲忘到爪哇国去了.对妈妈关于吃后要喝盐水的吩咐,也是阳奉阴违.你想,喝了盐水,这荔枝可叫人怎么回味啊?最近看到新闻,今年荔枝大丰收,便宜得很,小孩大吃特吃, 弄出个”荔枝病”来.哎,现在的小孩,就是娇气. 荔枝,果中之王,古名离支,荔支.白居易在<荔支图序>中写道:”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瓢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唐代明相张九龄更断言:”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 有人总结出吃出荔枝三段味的雅法:"顶段色白其味酸,咬出吐之;中段色如玉,味香甜爽滑,环食其肉;近核蒂处其味涩,最好不食,免影响口感。"当然有点吹毛求疵了,不过食荔枝确实要细嚼慢吞,不能象刘姥姥一样. 荔枝是一种对气候条件和土壤要求十分苛刻的植物,所以分布范围有限.汉武帝尝了南越的荔枝之后,龙颜大悦,下令移植陕西,专辟”扶荔宫”,结果还是种不成.”人定胜天”,千古笑柄而已.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这爱好是马屁精高力士教坏的.高力士来自广东,对荔枝自是念念不忘.广东太远了,四川的将就一下吧.昼夜兼程,象接力赛一样.谁个知,路有多少累死骨!不过,我觉得杜牧的这首<过华清宫>境界不高,褒妃千金一笑倾周,还是停留在”红颜祸水”的层次. 白居易曾在<叹鲁二首>中慨叹:”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官场黑暗,怀才不遇. 牡丹华而不实,荔枝实而不华,两者都达到了至高境界. 最著名的吟咏荔枝的诗词,还要算老苏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名的原因是广东人喜欢拿最后两句推销自己.但他们又那里体会得到坡翁辛酸呢?你不强颜欢笑,就会有馋臣打你的小报告.结果, 老苏还是被一贬再贬,到海南岛喂蚊子去了.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杨朔写过一篇小学生范文<荔枝蜜>,将社会主义优越性大大发挥一番.这老兄,”来得不是时候”,已经浮想联翩, 如果万一吃上了荔枝,恐怕梦中变成的不再是小蜜蜂,而是一只大大的荔枝,献给伟大领袖了. 最后,抄录一首宋代大情圣,大众的梦中情人柳永的一首<荔枝香>献给大家: 甚处寻芳赏翠,归去晚。缓步罗袜生尘,来绕琼筵看。金缕霞衣轻褪,似觉春游倦 拟回首,又伫立、帘帏畔。素脸红眉,时揭盖头微见。笑整金翘,一点芳心在娇眼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