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春入夏,大概在农历四五月间。正是那“人间四月芳菲尽”(白居易)的时节。春去夏犹清(李商隐)。初夏多雨,江南尤然。不仅仅是江南,整个长江流域,入夏几乎就到了黄梅季节。在我的印象中,过去的黄梅季节,阴雨连绵,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尤其在江南的乡下,细雨迷蒙,池塘水漫,草埂泥地,蛙声四起。正所谓“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宋)“有约”)雨润千家万户,蛙鸣大江南北。虽是空气潮湿,却是欢歌一片。
初夏虽然多雨,总有转晴的时候。久雨转晴,云开日霁之时,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会为之一爽。所谓“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不仅人会触景生情,悠然感慨,珍重晚晴,那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也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我们由此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事物的感情,生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杨万里的“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风光的清新小品。“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一汪柔水,一个无声而动、细腻柔和的世界,一面斜阳照射、绿树蓬阴的镜像,一道小巧精致、自然生动的小池风物。好一幅初夏的构图!
更有甚者,在这小池风物里,少不了荷叶,少不了蜻蜓。你看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青嫩的荷叶在初夏之时刚刚露出水面,一只小小的蜻蜓早已飞立上头,荷叶依细流,蜻蜓偎荷叶,在晴柔的风光里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看到这一切,我们能不珍惜涓滴,爱护自然,让世界更加晴柔!
“四月南风大麦黄”(李颀(唐)),正是农忙季节。那情景就如翁卷(宋“永嘉四灵”之一)在“乡村四月”所描述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你看,绿原、白川(溪流)、子规(杜鹃)、烟雨,正是初夏水乡的景色。四月的江南,一片绿色的世界:“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树木、草地、禾苗,全都是绿茵茵的。在绿色的山川之间、原野之上,河流洋溢,溪水流淌,翻腾着白色的浪花,白茫茫一片。这绿白相宜的乡景,笼罩在淡雾一般的蒙蒙细雨之中。在布谷鸟的呼唤中,初夏那朦胧的意境,活脱脱呈现出鲜明的色调。
在这样的环境里,农忙也富有诗情画意。人们采桑侍蚕后,还得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绵绵细雨中犁田插秧,大凡有一两个晴天,还得抢割麦子,忙得不亦乐乎!在一片繁忙紧张的气氛中,哪得空闲!当然也就没有闲人。虽然忙碌,但农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才了蚕桑又插田”,农民也有着从容恬静的气度。正是在这山水田园里布衣弄耕,我们才得以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