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陆陆续续地在万维读了几篇桦树(桦姐)的文章,很是喜欢。后来知道桦姐出了一本书,叫《梦回沙河》,书中收入了不少她在万维写的文章。这激起了我的兴趣,向她要了一本。其实,我已经N年没有正经八百地读过文艺小说类的书了。可是像混混说得那样:桦树格格的书是不能不读的。
翻开封面首页,就能看到一张桦姐的人头照。照片中的桦姐好美,好美。这种美,是一种干净,透明,纯洁的美。但是美中没有柔弱,只有倔强。那双深邃的眼睛中透着像雾般淡淡的忧伤。桦姐的这种气质,在现在的女孩子中已经很难找到了。
我觉得《梦回沙河》这本书,不是在喧哗的闹市中抽空小读的书。而是在静静的夜里,把一天的劳累和烦恼放在一边,心澄静,慢慢的品读,细细咀嚼的书。我就是在黑漆漆的晚上,一人懒散而缩卷地躺在客厅的地毯上,就着从天花板上直射下的橘黄灯光,一页一页地读完这本书的。
桦姐的文字实在是好。故事也讲的精彩。有些人物和背景我熟悉,有一些对我来说很新奇。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故事,她都能娓娓道来,很引人入胜。她童年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在北京看到的一些人和事及我在北京的青葱岁月。恰好今天是中秋,更让我怀念北京和在北京的父母。
我喜欢的文章有:“梦里颐和园”,“玛丽和我”,“五味斋里的神奇”,“书笺二”,“书笺三”,和“母亲节忆父亲”。我很喜欢“母亲节忆父亲”,桦姐在书中所描写的很多情节,都能呼唤起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种种的爱的回忆。她对父亲的爱和感情,也是我对我父亲的全部的爱和感情。但是,桦姐写的太哀,太哀了。看得我很难受,尤其是看到结尾。。。。我一下子知道了她那双忧郁的眼睛是从哪里来的了。
哦,桦姐刻薄起来是很尖酸的,和林黛玉有一比。比如说,在“文革前后部队大院孩子的优越感”中,对一位炫耀自己父亲是军队司令的人,她说:“这么大年纪了,怎么不介绍他自己就是刘司令啊。” 还有,在“网恋”中,她用史湘云的虐语:“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来讽刺一网恋结婚的人。看的我忍禁不住,哈哈大笑。心里也叫了声:活该。
在书中,桦姐有些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和总结。看得我连连点头,很是同意。我不知道这是因为我们性格中有相似的地方,还是因为同为女性,对一些感受是相同的。当然,我没有她的“特立独行,桀傲不驯”。特立独行,桀傲不驯不是一般的人可以做到的。呵呵。
和桦姐最相似的地方是我也晕车。小时候,我住在东交民巷,前门一带,活动范围基本上是王府井,东单,西单,大珊栏和天安门。对这一带,我大街小巷都熟悉。出了这个范围,北京城对我来说就是一坐陌生的城市了。现在回国探亲,要出门,基本上都是由亲戚朋友陪伴,我才不至于晕方向。扯远了,呵呵,都是中秋惹出了我的相思病。
我对这本书最失望的地方是。。。(咳咳。。。)
从第一页翻到最后一页,我也没有看到桦姐写她的爱情故事。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可惜啊可惜,桦姐就是不写。虽然我能从桦姐的只言片语中窥探到一些她的情感,但还是好奇,像她这样有着独特经历的女子,会是有什么样的感情经历和归宿呢?也许有一天,桦姐兴致大发,写下她的爱情故事,收入到再版里,《梦回沙河》这本书也就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