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静与吉姆订婚后不久,他们就举行了婚礼。俩人都是二婚,都很成熟了,也认识了挺长时间,不需要更多考验。吉姆人到中年,算是老树开花,就想马上把这个东方小美女正式娶回家。杨小静已经向未婚夫兼老板辞掉了工作,所以她的H1B工卡已经失效,需要马上申请婚姻绿卡,也必须赶快结婚。吉姆深恋杨小静很久,现在美梦成真,当然人生得意须尽欢,想要大操大办,好好庆祝一番,把朋友、亲戚、同事都请来参加。杨小静却希望简单地办个手续,能静悄悄地过去最好,一则她不想再剌激郑卫,二来她也不想炫耀,不想在中国人圈子里引来更多的非议。最后,他们达成协议,在吉姆的家庭朋友里高调,而在杨小静的中国同事和朋友中尽可能保持安静。
当吉姆很自然地拿着婚前财产公证来让杨小静签字时,她虽然不动声色而且笑嘻嘻地马上就签了,心里却不无悲凉。郑卫那么穷,还是他把自己带到了美国,又是自己主动离开了他,他却既没有为难自己,也不肯要自己一分钱;而吉姆天天说无数遍如何爱她爱得要死要活,却很清醒地防着她,怕她不是真心,怕她以后分走自己的财产。这大概就是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不同吧,中国人太感性,美国人又太理智。她爱吉姆,她愿意嫁给他,也明白这么做可以避免很多纠纷,可是在内心深处,她还是有点难以接受美国人的这种“清楚”,尤其是在他们的大喜日子之前。
几天之后,杨小静小姐正式嫁给了詹姆斯·巴特曼博士。吉姆租用一个山庄,搞了一个小型豪华婚礼,请了一些亲戚朋友一起来庆贺了一番,行礼如仪。然后他们便坐上加长豪华骄车直奔飞机场,坐进飞机的头等舱去夏威怡渡蜜月了。按照美国传统,婚礼的费用大部分应该由女方家出,可是他们的情况特殊,吉姆自愿出资包办。杨小静坚持出了一万多美元,以自重身份,吉姆也接受了。想起这些钱本来应该是郑卫的,尽管是他自己坚决不要,杨小静心里怎么都有些不好受。
蜜月过后,吉姆回王冠上班,早起晚归,忙忙碌碌。杨小静自己在家过上了阔太太的生活,安逸舒适,无忧无虑。前几年的生活压力太大了,现在能这么清静地过日子,她还是很享受的。刚来美国时也在家里呆过,那时却呆不住,现在想起来,关键还是没有安全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如今该受的苦都受够了,该受的累都受尽了,该拼的命也拼掉了半条,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既然没有了压力,也就没有了动力,她并不急于上班挣钱。当然有时候会觉得无聊,一如当年她盼着郑卫回家一样,现在也盼着吉姆早点回来。吉姆保证周未尽量在家陪她,晚上也尽可能按时到家。
她的社交圈子基本上是美国人了,都是吉姆的朋友、同事。想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句名言,跟着郑卫时感觉不明显,现在却成了事实。以她在王冠中国人圈子里的名气,是可以交很多中国朋友的,而且她确实也有很多中国的朋友和熟人。可是现在她明白,不管她怎么说怎么做,那些中国人只会认为她攀龙附凤、嫌贫爱富,为了身份地位而抛弃中国丈夫,转嫁给了半老洋人。郑卫肯定是人们同情的对象,而她只能是反面人物,是中国人民的叛徒。她又怎么敢去自找没趣呢?还是在家里好好呆着吧。
凭心而论,那些美国人都对她挺好的,都夸她年轻漂亮聪明可爱,而且英语说得很好。可是时间稍长,她就看出,他们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来看她的,以一种近乎怜悯的口吻与她交谈。他们并不认为她嫁给了一个中年人是她的牺牲,反而觉得,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女孩,能够找到一个肯收留她的美国人,实在是她的幸运。有时他们的言语之中甚至带有讽剌和无礼。他们以为她听不出来,却不知道她的英语水平已经高到可以体会出其中的含义。吉姆总是尽可能护着她,有时候还委婉地替他的朋友道歉,说有钱有地位的人,不一定就是有学识有教养的人,也不一定是一个公正公平毫无偏见的人。这一点她当然知道,她已经不是谁哄就对谁笑的三岁小儿了,她在餐馆打工的经历太有教育意义,她知道美国和美国人尤其是上层美国人,远不象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纯洁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