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母及其他 |
送交者: zhenxia 2004年06月27日16:20:30 于 [茗香茶语] 发送悄悄话 |
一、贾母的性格: 贾母并非是个恪守礼教的老太太,从她自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女孩子时活泼不下湘云(为此头上还跌了个窝,凤姐曾拍马屁说是“载福的”);当媳妇时干练不输凤姐(常以此教训凤姐不要太骄傲),即使年代久远,老太太的话多有夸张,起码表示她是欣赏这两种性格的。此外,晴雯、紫鹃、鸳鸯几个丫鬟明着都是从老太太房里调教出来,这些个人尖儿身上,亦可以折射出老太太自己的性格。 二、贾母所真正喜欢的女孩子: 湘云爱扮小子,滚过一身的泥水,老太太并不说她痴头怪脑,还赞她“倒扮上男人好看了”;探春精明强干,老太太嘴里不说,心里疼着呢;对宝黛之间的暗情,在矛盾未激化之前,实在是多有照顾,说是为两个玉儿操透了心也不为过;对宝钗却有过微词,曾嫌宝钗的房间太过素净,“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甚至不满意到要亲自动手重新布置。 贾母最喜欢的女孩子其实是宝琴,宝琴一进园子,“老太太喜欢的无可不可,逼着太太认了干女儿”(探春语);又是把舍不得给宝玉(黛玉和宝钗就更轮不上了)的“凫靥裘”给了她,又特地让琥珀传话叮嘱宝钗“不要管紧了琴姑娘,她还小呢,让她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对号称温柔大度的宝钗这样叮嘱,简直是个侮辱),还毫不掩饰明晃晃地向薛姨妈打听宝琴的婚姻状况,直到得知她已有了人家,才悻悻作罢。这般痛爱,终于弄到连沉稳若死人的宝钗都沉不住气,自嘲道“我就不信我哪些儿不如你”。但宝琴亦非是个有“停机德”的女孩子,她从小四处游历,“天下十停走过六七停”,甚至于同外国人打过交道(罕见之极),而且年轻心热,爱玩笑(比如同湘云抢联诗,吃烤鹿肉),说话直率(宝钗曾对湘云说“到底嘴太直了,我们这琴儿就有些像你”),诗才超凡,(十首怀古让人惊为巨眼美人),相比之下,宝琴的性格应接近于黛玉及湘云,而远离宝钗,贾母如此疼爱,可以看出贾母真正喜欢的女孩子是什么样子的。 三、宝琴的出场效果: 宝琴出场,美艳无双,倚梅立雪,令人叹为观止。但她产生的全是图案美,本身却未产生故事,象一阵清风吹过大观园,不留痕迹,比妙玉更象一个槛外人。曹公笔墨,绝不会花在不相干的人身上,那么宝琴出场究竟有意义?我以为她的作用是一个标志,一个样本,一个法码,她的命运是用来与大观园诸红命运相对比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没她的份,宝钗是世俗中的完美形象,宝琴是曹公理想中的完美形像,世俗的宝钗最后成了悲剧,理想中的宝琴却得以幸免,她的境遇仿佛是《围城》里的唐晓芙,是“勿忘我花”和“别碰我草”的结合体,作者舍不得将她托付给任何一个人。宝琴在的日子,是大观园最充满真善美的日子,宝琴离开之日,便是大观园阴风起时,标尺的衡量作用结束后,宝琴的任务也就结束而自然消失了。 四、贾母对宝钗的态度: 贾母对宝钗的爱,一方面是因为是有钱亲戚,不可得罪,二是因为宝钗实在是挑不出缺点,宝钗整个儿一当代完美淑女形像,行为举止,装愚守拙,堪称楷模,尊老爱幼,大局为重,微言大意,本来从小就是为皇室培养出来的嘛,与黛玉那种从小没人管束,脾气捉摸不透的小姑娘有着天壤之别,但黛玉与湘云却是以自己有缺陷的性格博得了老太太的爱,而与其说宝钗是以性格博得老太太的爱,不如说是宝钗的性格让老太太“服了”,没有什么说话好说。 五、黛玉与宝钗之间的输赢: “宝二奶奶”这个职务,并非只是宝玉的妻子,亦是显赫家族的媳妇,荣国府继承人的正室,弄不好皇上还会赏个“什么夫人”的社会地位,她将是未来贾府将来最顶梁的女人,贾姓香火的最重要传输者,贾府妇女的领头羊,半个世纪后的贾母,她的一举一动都事关大局(李纨不过是个寡妇,都必须随时随地做大观园女孩子的道德监护人),怎可随一二人喜好而定?必须从出身背景、学历条件、思想政治素质、外貌长相、身体素质、生育能力等等等等多方面考察,宝玉决定不了,贾母决定不了,甚至于贾府的爷们都决定不了,讨论宝钗与黛玉谁更适合当宝二奶奶,好比讨论宋庆龄和张爱玲谁更适合当国母,再偏心的人,答案也只能是一个。宝钗从小到大就是按照一个将身负母仪天下的重任的模式铸造出来的,虽然机遇不好让她失去了做第二个元春的机会,但母仪贾府却是绰绰有余。黛玉是棵稀世珍草,但还是一棵草,要她做顶梁柱,未免太不可行。 结论:宝钗赢,黛玉输是必然,可以说是公选结果;若黛玉赢,宝钗输,才是暗箱操作。但黛玉输成了一个幸运的悲剧,宝钗赢得了一个凄凉的悲剧。 六、宝钗到底讨好了谁? 总说宝钗的成功在于讨好了贾母与王夫人,可说到底,她的比较明显的讨好举动也只有曾经“依贾母往日素喜者,看热闹戏文,点甜烂之食”以及金钏儿投井后的“劝王夫人词”,但要说靠这两个小动作宝姑娘就收买到了这两个贾府最重要的女人的心,那未免过份小看贾母与王夫人了。宝钗说到底是个年青小姐,再多的花花肠子又如何骗到老太太去?宝钗的成功,在于讨好了当时的时代标准,作为一个当代妇女模范,老太太即使心里自有喜好,真到了关键时刻(宝玉婚事可算是贾府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还是得大局为重,况且以当时的时代环境来说,大户大家嫡孙挑选正室,也很少是从感情上来考虑的,家世、人品、模样才是决定因素。宝钗走的是政治路线,一个弯都不拐地直接把自己塑成了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方法正确得一塌糊涂,黛玉却一门心思想歪念头,总要曲线救国,把希望寄托在老太太身上,甚至于寄到了薛姨妈的身上,只盼老太太作主,孰知老太太爱外孙女的心是有的,但她岂会为一外姓孙女而成为贾府的罪人? 七、凤姐对黛玉的态度: 黛玉大雅,凤姐大俗,但却不是敌人,高鹗续书上凤姐亲自操刀杀黛玉,实在误会,凤姐与黛玉的性格,外表上相差甚远,本质上却有共同之处,即有独立精神,凤姐欣赏这种精神还表现在她对探春、晴雯和司棋的态度上,虽然她亲自出马查抄大观园,但实际她对所有反抗者都是抱有敬意的,探春打王保善家的,她暗笑,晴雯扔箱子,她不怒(以她的身份和当时的工作职责该怒),司棋坦然承认,她暗暗为异,王凤姐远不等于王夫人,她在俗中还带有一种鹰的精神,这种精神同黛玉相近。第回(实在想不起来了,知道的给贴上)中姐妹们与凤姐李纨说笑,周姨娘和赵姨娘进来,旁人都问好让坐,唯独凤姐与黛玉说笑,正眼也不瞧她们一眼,以凤姐的性格,这种举止既是对某些人的表示不屑,亦在暗示自己与黛玉同类。 八、黛玉的成长: 黛玉也不是一成不变,小时候为了送来的宫制堆纱花儿是别人挑剩下的大发脾气,到了查抄大观园,探春、晴雯都发了脾气,素来爱耍性子的林妹妹却一句微词都没有了,林妹妹也是在成长的,不可相信廿年后的林妹妹还会与刚进贾府时一般清云出岫,只能暗道,林妹妹该离世时就离世,一方面保全童真,一方面赚了多少人的眼泪,实在是比宝钗幸运得多。 九、以“喜欢”为基础的婚姻: 全书中真正是因为“看见了喜欢,看准了才娶”的,倒只有薛蟠和夏金桂这对宝贝。可惜刚开了头就换了高鹗,实在不知道曹公当时作如何想,夏金桂与香菱相克是无疑,可高鹗也太糟蹋夏姑娘的形像了,描得比二拍里的狂蜂浪蝶更甚,还不如鲍二家的,这真是没办法的事,只好叹一声: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读红楼十多载,粗粗细细也有二三十遍,上面一些想法,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从别人随口一句,我却当宝贝似的藏好。其实有时也是自寻烦恼,张爱玲说过,《红楼梦》看到最后,只能感到人与人之间感应的烦恼。我们却偏要一意孤行地给它加那么多东西进去。红楼梦魇,今生恐怕是脱不出来了。)
|
|
|
|
实用资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