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去日本留学,在东京的一所私立大学。大学不大,只有医学部和体育学部 ,但是医学部的质量很好,它的附属医院是东京最有名的医院。
我去的研究室很小,日本基本上实行的是单元制或者称之为单管制,即一个研究室里面只有一个教授,一个助教授,一个讲师,其他根据教授本人的名望,科研基金情况有若干个助手。另外,每个研究室里面都有一个秘书。
除了秘书是早九晚五的标准作息时间外,其他人都没有固定作息时间的,一般早上十点上班,下班的时间都要在晚十点左右,有时甚至超过晚十二点,根据当日的工作而定。最早不能早于晚七点,因为教授一般七点左右才走,比教授走的早是犯忌讳的,除非有事。
我在日本时候的教授在我来美国不久就去世了,大约只有63岁。在那之前教授夫人已经去世,可能教授感到太悲哀,心情不好,以至于身体状况不好?总之,因何去世病因我并不清楚。那时候还没有解毒液,而且不肯定日本人相信不相信,如果有,并且教授相信,我保证寿命一定会延长若干年。
那时的助教授和我年龄相仿,好像大我一岁,但上学比我低一班。教授去世后他当了教授,六十岁时候退休了。
当时的讲师没有当成教授,现在还在那个研究室并且有一个高级职称,但是这辈子当不成教授了,因为教授的职务被另一个比较年轻的医学院毕业的人占了,在日本医科学校任教但不是医学院毕业的理工科毕业生很吃亏的,除非很有成就否则很难升到教授职务,而医科毕业生则很容易升任教授。我去日本时由于是工作了十几年的医生,所以日本方面很另眼看待,使其他国家来的理工科毕业生很眼红。
当年的助手们都到了其他学校工作,由于都是理工科毕业生,没有人能当教授,这个和中国,美国都不一样。由于研究几十年职务当然都是高级职务,但是教授是当不成的。好在日本人工资主要取决于年限所以在待遇上面没有吃大亏。
吃大亏的是当年的一位女助手,也读博士的,由于是女人,并且还有结婚以后随丈夫的工作变化而搬迁的,后来不得不连续换了好几个工作,现在虽然固定下来,但是却是 part-time 教职,当然不能升教授。
到现在我得朋友们大多六十岁或者快到六十岁了,不过好消息是由于日本人口不增反降日本劳动力缺乏,原来六十岁退休的规定有所改变,退休后可以返聘,工作到六十五岁,所以我得朋友们还可以继续工作几年,否则工作了一辈子一下子停下来很不适应。
与美国,中国的情况不同的是日本人很少改变专业,一旦开始了某一个专业的研究,就一直保持下去,这个和美国尤其不同,我来美国时的老板现在早已经改变成药理学研究,我想主要是政府的研究资金分配的问题吧!在日本大家都有饭吃,所以很古老的课题还有人在做,而新兴课题的上马则比较慢。
1986年,北京肿瘤医院的徐光伟院长来访,到我的研究室小坐,大家照了一张合影。北京市肿瘤医院属于北医系统,徐本来是北大医院的外科大夫。该医院开始时位于西什库北医二院院内
,也可以坐车从大红罗厂方向进入,就是随便的住家附近。后来该医院搬迁到万寿路。
老陆也在照片里,并非炫耀,而是想说,所有人都年轻过。有人想拍板砖欢迎!有人想PK也欢迎!那个年头还没有数码相机,都得用底片洗印所以登载网路有些不易。这一幅是最近日本朋友发过来的。当年4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