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
萬維讀者網 > 七葷八素 > 帖子
我愛吃的北京小吃--茶湯李的茶湯
送交者: 朵而 2009年09月13日20:49:19 於 [七葷八素] 發送悄悄話
茶湯茶湯是北京的一種傳統風味小吃,源與蒙古族的油茶。雖然名字裡帶茶,但和茶葉沒有什麼關係。北京茶湯製作分為磨麵和沖泡。將糜子面洗淨,用涼水浸泡兩小時,瀝淨水,碾成面,再過細籮,即成為麵茶專用的糜子面。吃的時候,先取適量的糜子面放入碗中,用適量的溫水將其調勻成麵糊狀,再用湯壺中燒開的水將麵糊沖熟,灑上芝麻、糖桂花、紅糖或者白糖等八種調料,所以也叫“八寶茶湯”。
    清咸豐年間,茶湯李創始人李同林以做茶湯等小吃出名,曾為清宮慈安、慈禧製作茶湯等食品。慈禧去世後,應太監魏公公邀請在東安市場設置攤位,專營茶湯、油茶、元宵、扒糕、涼刮條面等小吃。到了民國,茶湯李一年裡的大部分時間都扛着他們沖茶湯用的大銅壺東奔西走趕廟會,那時京城廟會有前門外和安定門外的兩個精忠廟,左安門內的慈仁寺、法藏寺,虎坊橋的王道廟,琉璃廠的延壽寺、火神廟等。李同林的兒子李世忠自幼隨父趕廟會,學會了家傳的手藝。
    1934年,白塔寺喇嘛邀請茶湯李第二代傳人李世忠在白塔寺山門前設攤,冬天經營茶湯、油茶、元宵,夏天經營扒糕、涼粉、刮條面。雖然以寺院門洞作為店面仍然顯得簡陋,但畢竟有了固定的店址,於是原來賣茶湯用的單板案子也跟着升級為“雙合大條案”,條案四周用竹條包住,以圓銅釘連接。整個條案6米長,案面上刷清漆,極為清潔、光滑。案上所置用於盛放原材料的木盒、碗、盤、碟、勺等均十分講究,木盒長0.6米,高0.12米,每年都用清漆油一遍,因此幾十年之後依然光亮鑒人。而這張細細長長的條案上還聚集着從明嘉靖年間到清道光年間的瓷器,一色兒都是官窯出品,件件都可稱為茶湯攤販的鎮攤兒之寶。現今李家人還珍藏着這整套器具。
    茶湯李選料考究,做工獨特。李家有專用磨房,以毛驢拉磨把糜子米磨成粉,然後再過蘿篩細。據說要想讓茶湯味道純正,非它不可。“茶湯李”的絕活有三。其一是用大銅壺沖茶湯。沖荼湯時,身子站在靠近壺嘴的地方,對壺使拉勁兒,當滾熱的水溜兒衝出壺嘴時,拿着碗的手順水力下沉追着水溜兒走,沉到底兒後再往上提,熱水則把碗內的糜子面全部沖熟。這套功夫看以簡單.其實很難掌握,火候不到很容易使衝出的茶湯“生心兒”(中間部分沖不熟)或“爛眼兒”(四周沖不熟)。其二是當“茶湯李”的技藝發展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早晨出攤只要衝上兩碗茶湯便可根據茶溫知道當天天氣情況,賽過天氣預報。其三是“扣碗茶湯”。沖得茶湯後,碗底朝上扣於條案上順手一推,讓碗在丈八長的條案上滑行,然後用手接住並將碗翻轉過來澆糖,碗中茶湯不流不灑保持原樣,條案上無一滴茶湯灑落,堪稱絕技。茶湯李衝出的茶湯就跟蠟團似的,若用片兒勺切開,便可見橫斷面里外都是蜂窩眼。
    從民國初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是“茶湯李”的鼎盛時期。據說當時北京城裡共有9把茶湯壺,李記茶湯就占了6把,可見其人氣之旺。新中國成立後,“茶湯李”依舊保持老傳統,在白塔寺繼續其茶湯生意。1952年,李世忠參加在天壇舉辦的北京物資交流會,以茶湯等小食品贏得大會一面紅旗。但好景不長,1959年歇業,大銅壺也在文革中毀於“破四舊”。
    改革開放後,李世忠帶領其子李連寶等九個子女,於1985年農曆臘月二十三,在北京地壇春節文化廟會的風味小吃一條街上亮相,“茶湯李”的招牌重新掛了起來。“茶湯李”在西城區阜城門內大街背後臨街的宮門口胡同里開業。後在一些大商場也開設了攤點。
    在北京還有好多家“茶湯李”,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天橋“茶湯李”。1997年12月北京天橋茶湯李飲食店製作的茶湯,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稱號。天橋李氏原是老北京天橋“糖子李”的後人,祖上是賣糖果的。解放後由於這種用手工在露天製造的“糖子”有礙食品衛生,故不允許再經營,“文革”後便改行賣了茶湯。“茶湯李”服務商標有很大感召力,又有可喜的經濟效益。由於1993年前中國不受理服務商標的註冊申請,因此也無法得到保護,白塔寺“茶湯李”、天橋“茶湯李”這兩家曾就使用權、繼承權問題起過糾紛。(ZT--GLULU清真美食文化 )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孑孓^0^:一盤月餅幾個菜,半杯紅酒兩朵
2008: yanzi101:開動腦筋,自製月餅 (圖文)
2006: 北美家庭版廣式清蒸魚
2006: 炸! 炸! 炸!炸春卷!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