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送交者: 和顏清心 2016年11月04日18:00: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說有關‘見分’和‘相分’

‘同種’(同一潛在功能),

還是‘別種’(不同潛在功能),

歷史上共有4種主張。


下面請看《百科百度 唯識學》的介紹:


“一個識體有兩種功能。

但對見分和相分究竟是同種,還是別種,

各有不同主張,概括起來,約有四說:


一、是主張見分、相分及本質塵(物之自體)三法皆同種;


二、是主張相分、見分、本質塵三法二種生:

見分別種,相分與本質塵同種;


三、是主張各識之見分、相分兩法同種生;


四、是主張兩法無論何時皆屬別種。



玄奘認為,不能一概而論,

要隨着不同性質的心影而定,

由此提出‘三類境’說,即,


性境不隨心,獨影唯隨見,

 帶質通情本,性種等隨應。


我們認為,四種學說各有其理,

問題不在‘理論’而在‘實證’。

 

並且我們是否還有理由認為,

所謂‘見分’,

或許有‘廣義’和‘狹義’2種解釋:


廣義的是把‘見分’看作人的一種認識能力

(即凡是認識能力,皆可視為‘見分’),


比如,躺在床上的‘植物人’,

你不可以說

他完全沒有了廣義的認識能力

(他還有潛意識);


狹義的見分

是指人所具有的了別分別能力,

即,

只是具有‘了(別)、知(道)’能力。


什麼是‘了別知道’?


(世上偏巧有一種叫‘知了’的蟲,

  時常趴在枝頭“知了”“知了”地叫着……。)


玄奘認為,

性境的“相分”和“見分”是別種

所以我們可以稱,玄奘是‘知了’派。


這裡沒有對大師的不敬,

玄奘主張‘見分’是後天的一種‘知道了別’能力。


‘知了’派認為,“性境不隨心”是說


性境不是隨人心的計度而起,

這裡玄奘是把‘見分’等同人的‘分別了知’作用了。


自然深究這種觀點或許並沒錯,

只是看你如何給‘見分’定義而已。


但是如果我們將眼光放大,

用廣義的‘見分’來理解人的認識能力,

或許更符合一般人的常識。


因為(借用玩笑的方法來記憶),

一隻‘知了’,它只是一種昆蟲,

而人腦的認識作用,可比一隻蟲大得多了,


儘管‘知了’(蟬)很可愛,

但無論它如何‘清唱’,

都不能與‘人的廣泛的認識作用’相比啊。


我們沒有輕看‘知了’的意思,

在神話中,

‘知了’可是一種尊貴的蟲哦

(古人認為蟬性高潔

  “蟬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















好美的蟬,栩栩如生!


玄奘在解釋‘三類境’時,

有時是把‘見分’作狹義的理解

(這原本是無可厚非的),

因為這也是唯識學派的一種說法,


但如果把‘見分’的含義擴大,

把‘見分’看作是人的認識作用,

從唯識學總體來說,似乎更為妥貼。


廣義的或是狹義的,

只要各自能‘自圓其說’就行。





лл2.jp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波士頓的老房子和常春藤
2015: 讀書3:《獨立記者》
2014: 同性戀到底是生理特質決定的還是心理變
2014: 答季牧龍 面首 中文解釋
2013: 我應該選擇Yes or No? (只能選一個)
2013: 丘成桐的錯誤全球沒有10人能懂.
2012: 安博:歷史解密 女媧的路(下)
2012: 以自由之名通往奴役之路
2011: 一草根:科學是什麼?
2011: 英文詞彙學習:deci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