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影響海外學者歸國的首要障礙
送交者: 北帆 2006年04月21日15:29:5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影響海外學者歸國的首要障礙是國內科學界浮誇、功利的風氣

  我對四川大學魏、邱的論文案未做過詳細考證,不欲發表具體意見。但是我
認為最近四川大學有關領導在魏、邱案的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的學術打假會使海外
學者不敢回國效力荒謬說辭、四川大學在院士問題上大搞政績工程的功利做法
(包括“破譯死亡密碼”等一系列誇張宣傳)、華西一員工對(院士)政績工程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大言不慚等等是對科學界的是、非、黑、白的顛倒、對科學
家良知的顛覆。所以四川大學在標榜“一貫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時首先應該
對自己在“破譯死亡密碼”事件上的毫無爭議的錯誤行為進行檢討才有意義。

  我本人在北美的一流大學畢業在三流大學作了幾年教授後最近歸國,將自己
的研究項目轉移到了國內的大學。決定回國的想法其實非常簡單:1)國內一流
大學的科研條件已好過美國的三流大學;2)“將研發工作(如果將科、技混為
一攤的話)轉移到中國去”已成為華爾街的共識,並必將成為繼20年來製造業向
中國轉移後的又一次劃時代變化。另外作為公費留學生回國干幾年也順理成章。
講這段話僅僅是為了以海外華人學者的立場談談感受。我要說的是:國內的客觀
條件不錯,人文環境不佳。

  回國後我感覺最好的是那些勤奮而訓練有素的研究生和基層科研人員,感覺
最不好的便是學術單位的政績工程和浮誇風氣。我看到國內有這麼多、這麼好的
bench researchers,卻沒有足夠好的原創性題目給他們做、也沒有使他們潛心
研究的人文環境,使這麼好的人力資源浪費在炒廢紙文章的無用功或負面功上,
切實感到海外學者回國有着巨大的客觀需求。同時國內科學界中上層的那種浮誇、
功利的風氣和無處不在的政績工程也時不時地讓人感到此時回國是不是敲錯了門。
留學歸國人員眾多,有的善於鑽營(不全是貶義)、有的愛好鑽研,本來是盡可
“萬類霜天競自由“的。但是國內的風氣似乎太適合前者而太不適合後者。這樣
的風氣大大影響了愛好鑽研的學者回國效力。

  胡錦濤主席最近提出轉變政府職能、改善社會公平的意見說明國家領導人已
經意識到了“政績工程”的危害並且開始着手解決這一問題。作為科學家,我希
望這一施政思想能夠儘快地反映到國內科學界來。這其中首先值得討論的就是國
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目前的規劃中最大的不足就是沒有對科技政策的規劃、沒有
對提倡和保障科學精神做出規劃、沒有如何在科學界保證公平競爭從而吸引更多
的科學家落戶進行討論,而是過於突出了行政性的科學業績,擺偏了政府職能部
門的職能。規劃的主導思想其實與胡錦濤的上述施政思想並不一致。

  值得一說的是今天的時代與五十年前的“兩彈一星”時代已經完全不同。當
時中國急缺科技人員,而“兩彈一星”這樣一個目標極為明確的跟蹤項目又是那
樣急切,把有限的科技人員和資金資源集中起來大搞技術攻關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今天中國每年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已比美國還多,自然科學和工程領域每年的大學
畢業生更是美國的幾倍,我們更需要的是公平合理、富有科學精神的人文環境來
調動科學技術人員的(科研而不是公關的)積極性。另外,在建立“創新性國家”
任務中我們必須開展許多原創而不是跟蹤的科研項目。更多的場合,科學和技術
在哪個領域能夠實現原創性突破是很難預料和規劃的。另外通過行政規劃把國家
的科研投入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實在有太多的弊端:

  1) 大量投入的領域不一定是技術實現突破的領域,從而使更大量的真正的
科學或技術突破失去了機會;

  2) 大量而集中的研究經費最容易落入那些“在領導面前是專家,在專家面
前是領導”的人的手中,從而使科學研究中最值錢的東西—先進的科研思路在人
們心目中變得不值錢了;

  3) 嚴重顛覆了平等競爭的科研環境,鼓勵科學家進行大量的人際公關,同
時也不利於對青年科學家學風的培養;

  4) 本來應是裁判的政府職能部門為政績嚴重捲入運動員(科學家)的利益
之爭;其實政府職能部門的政績在於當好裁判。

  在今天多樣化、原創性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時代,“兩彈一星”的大集中
情結該放一放了,科學界的政績工程習俗要改一改了。

  以上感想與華人科學工作者政府職能部門討論。

(XYS20060421)

(xys.3322.org)(xys.xlogit.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數學問題: “ 點有多大、線有多寬、面
2005: 愛因斯坦的悼詞
2004: 八十年代出國 卓有成就的華裔科學家
2004: 老外們怎樣學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