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話說中國科學院 (1)
送交者: 最新大作 2004年05月22日11:14:0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話說中國科學院

                   逐個

  人年紀大了,喜歡起回憶。不過又怕不準確,所以從來不敢寫。但是失傳好像又可惜。
反正不是正史,勉力為之寫個“話說”吧,力爭比演義好點。不過用詞比較矛盾,有時想盡
量用當時的詞語,又怕現在青年聽不懂,有時自己也給新詞語改造過來了,但是又改造的不
完全(“舊的思想根深蒂固”吧),所以寫來寫去,在遣詞造句上,結果有點上海人說的那
個“洋涇浜”。自己接觸總有限,也不是一生全在科學院工作,記下的不可能是全貌,算是
側影吧。除了大家知道的有名的人,其他就避免寫人名了,不是他們不重要,而是算保護一
點他們的隱私權吧。

  I。科學院對中國的影響可不限於科學

  許多技術是科學院和科學院的人做出來的。做原子彈和氫彈的二機部九院許多科技人員
是科學院出去的、有些一直兼兩邊職位,用現在的話可以叫首席科學家、二機部副部長錢三
強同時是科學院的原子能所所長。做導彈的國防部五院(後來的七機部)科研人員也是科學
院去的多,五院院長、七機部副部長(“首席科學家”)錢學森也是科學院力學所的所長。
最早積極推動中國建衛星的是科學院地球物理所所長趙九章(他也是科學院衛星設計院的首
任院長)。科學院58年建的科學儀器廠到65年成了衛星總裝廠。衛星研製在科學院快要做完
了,才交給七機部,現在的航天工業總公司也是科學院下的蛋。那個時候,爆炸一個核彈、
發一個火箭、衛星,就是頭版頭條,裡面總是說成就歸功於“我國工人階級、解放軍指戰員
、革命知識分子”。科學院裡面有人就會讀成“科學院的人和科學院輸出、培養和指揮的人
”,當然這有點本位主義,有人還因為這樣說的時候不注意場合,在文革被人檢舉批判的。

  科學院在教育上做過開路先鋒。比如說文革以後第一個中國人在外國得博士學位的是生
物物理所的郭愛克,當時可是《人民日報》頭版刊登所長貝時璋握着郭愛克手,祝賀他得博
士(德國的博士)。第一個我國自己的博士答辯是1982年2月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研究生馬中
騏(導師胡寧是北大和科學院兼職)。那時博士很新奇,到1983年國家還隆重地在人民大會
堂搞學位授予大會,其中多數博士都是科學院的。

  科學院在我國歷史上,有幾次是政治漩渦中心。1956年的“百花齊放”和“百家爭鳴”
的“雙百方針”,是毛主席正式提出來(他老人家說:“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科學問題上
百家爭鳴”),但是雙百的來源和科學院有關。口號本身是科學院副院長陳伯達先說的,科
學院在青島召開遺傳學會議,討論遺傳學派鬥爭,又和這個方針有密切關係。現在不太有人
說了,不過雙百方針曾經好多年(50到80年代)是我們國家知識分子的救生圈,能有機會就
抱住。(順便說一下,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那時“毛主席他老人家”這個說法,也是
一個尊重的句法,現在想來,有點奇怪;看你怎麼發音,同樣這句話,聽過去可以帶諷刺挖
苦,要是在那時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也許沒人敢用這樣的說法了)。

  鄧小平二次復出後,75年派胡耀邦到科學院,胡主持起草了《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
的匯報提綱》,要搞科學、要專家領導、要整頓,結果“四人幫”批鄧時,《匯報提綱》是
供全國人民大批判的“三株大毒草”之一,科學院是全國的“重災區”。

  文革高潮期間,有個純粹誣陷的“梅花黨”案件,對全國人民來說是一個間諜故事,有
些小孩還覺得很好玩。對科學院上海分院的科學家來說,那可是個大冤獄。多少老科學家被
罰到黑暗、冰涼的地下室挨打,要他們交待和台灣、美國的特務關係。有些人屈打成招。國
民黨時期中央研究院朱家驊臨走前的主持一次院務會議,變成了梅花黨的集會。“四人幫”
倒台後,郭沫若大呼:科學的春天來了。那可真是當時我國知識分子的心裡話。全國科學大
會,也是知識分子歡欣鼓舞的大會。現在想來,大會的科技成分不重要,但是對當時氣氛起
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以前常用語)。

  全國青少年興起熱愛科學的高潮也和科學院分不開。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
描寫的陳景潤是科學院數學所的。一時間,多少青年學子要做科學家啊,象我們這樣不年輕
的人,看着那時青年人的一股勁,都激動不已。後來各種說法,比如說把陳景潤說過頭了、
科學家不是都是書呆子、科學上有沒有“皇冠上的明智”等等,副作用是有一些,不過正作
用也不能抹殺,特別是那個時代。我估摸,現在40到60歲的我國知識分子,幾乎沒有不受陳
景潤報告文學影響的。

  想起一個事情來,和科學院無關:有時後代不容易介紹歷史故事,因為人的觀念隨時間
地點改變了。我們年輕時也是一樣。我記得有個在延安時代看過《白毛女》的同志,看到解
放後演出時他議論,說貧農的女兒白毛女不想做地主黃世仁的老婆,在解放前的農村是說不
過去的,是不合當時社會常理的。所以最早賀敬之編的情節是黃世仁始亂終棄白毛女,白毛
女沒有做成小老婆才出走。以後革命形勢發展,這樣的情節好像顯得窮人沒志氣,才變到後
來的樣子。這一變好了,以後我們沒有到過農村的人,都以為最早的版本不可能,不反映現
實,我那時還和延安幹部爭論過,覺得是他小資產階級思想看不去農民,現在想來,因為我
們不懂農村情況,帶上知識分子的愛情觀,才是錯的,而他是對的。這是題外話了。

            (II)科學院和國家、部門領導的關係

  現在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好像都是問國家要錢花的人。不僅國家領導不和他們平等交談
,就是各部委的大官小官也多半瞧不起科學家,都當科學家是討錢的。是現在科學家自己不
行了?還是現在當官的架子約來越大了?

  五、六十年代,毛主席、周總理那是經常約科學家談話,李四光、竺可楨、錢學森、錢
三強、周培源等等都是他們的座上客,五十年代有名的科學家回國,毛主席周總理要設宴款
待。不僅毛主席款待錢學森全國都知道、還有周總理設宴招待錢學森的副所長(科學院力學
所)郭永懷回國。如果青年同志們以為毛主席、周總理只關心製造武器的科學家,那也不對
。上海那時有個生物學家張香桐剛從美國回來,郭沫若設宴不算,周總理還讓陳毅副總理見
他。毛主席周總理對科學家看才能、不拘國內外。留洋的受重視的多一點,是水平高的人多
一點。國內的比如植物學家蔡希陶拉,周總理也很關心。毛主席、周總理這樣對待科學家,
其他高級幹部、元帥將軍對當時頂尖科學家不象現在當官的那樣居高臨下。聶榮臻元帥和科
學家走的很近,羅瑞卿、陳賡等大將常向科學家討教。毛周不僅徵求科技項目時要見科學家
,毛主席喜歡和科學家閒聊天文、地質、數學、物理。周總理會細緻地和科學家聊家常、溫
暖人心。當時有些人的比喻毛主席象父親、周總理象母親,當然現在要這樣說,好像不太妥
當,但是那時確實有人是這樣感覺的。毛犯錯誤、刮的風有時也把知識分子屁股打的很疼,
而周總理有時的工作就是出來摸一摸平,這點也給人父母的感覺,何況當時封建思想還是沒
有肅清。不能完全用現在的眼光看那時的問題。

  文革以後,我們國家領導和科學家的這種聯繫沒有了。毛主席周總理時代,最高領導人
對科學家就是大專家對待,以後我國官本位盛行,行政級別一馬當先,沒有當官的科學家,
基本見不到國家領導人。見的時候,也是和見農民、工人模範或者學生代表一樣,走過場。
領導到科學家家裡慰問,也是官樣文章,做親切狀。現在話叫做秀吧?這和毛主席周總理和
科學家經常交談可不一樣。交談是互相的,不是大官對小兵的關心。而且毛主席周總理可科
學家的交談多數都沒有見報。現在國家領導和部長一級見個什麼科學家,可都上報紙,是給
老百姓看的。

  說到這裡想起來,五十年代領導人合影沒有以後那一套排位子的規矩,除了最高領導自
然在中間以外,其他人可以隨便,我有個同學在好幾個最高領導旁邊拍過留影,我比較不敢
出頭露面,一張挨邊的都沒有,後來有些後悔。等以後膽子大點的時候也晚了。

  對科學院的管理,老早周總理過問的多。院的建制、正副院長的任命,他都親自過問。
第一批的所長任命(叫“授命書”)也是周總理簽名、國務院簽署的。第一批院長副院長里
面,陰錯陽差,周總理直接拍板的是陳伯達(目的是平衡文科要有馬列主義),不過陳的職
位多、沒太過問科學院。文革時陳伯達支持和煽動過科學院的造反派,他還鼓勵科學院年輕
人寫了兩篇批判愛因斯坦的“雄文”,給劉西堯(教育部長、科學院和教育部合併時的國務
院科教組組長)擋住沒發表。陳伯達對科學院有過兩個陰錯陽差的貢獻:一個是前面說過的
雙百方針,還有一個是文革期間,他向毛主席提了“電子中心論”,全國興起大搞半導體的
群眾運動,現在說來好笑,但是當時國家可是增加電子研究的錢。還激青少年搞電子的熱情
。不過那時笑話還是必定的。我們國家曾經全面研究電視機生產過程,花了很多錢,結果以
後全部採納進口生產線,研究白費了,後來沒有作為一個教訓。這個教訓還不都是政治教訓
,因為是決定做什麼技術研究,為什麼做的問題。

  上一段因為陳伯達扯遠了一點。還回到國家對科學院的領導吧。70年代初,周總理派武
衡管了幾年科學院。鄧小平二次復出後,派胡耀邦、李昌到科學院。所以,從前是中央最高
領導直接過問科學院,到後來,對科學院的直接領導逐漸過渡到副總理。到90年代,是李嵐
清分管科學院、教育部和科技部。

  科學院的領導人在國家的重要性也有變化。有兩任是國務院副總理,第一任的郭沫若是
政務院副總理兼科學院院長。第二任方毅,有段時間是兼科學院院長、國家科委主任(現在
的科技部長),不久又升國務院副總理的。以後科學院院長在國家領導中的地位下降,基本
是一般部委首長。老早,副院長裡面不僅第一任裡面的陳伯達當時政治地位高,李四光也是
地質部長兼科學院副院長。75年胡耀邦做過中國科學院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現在叫副院長
。還有一個一般人不熟悉的裴麗生,解放前清華畢業生(很多老革命的大學一般沒畢業),
先做過山西的省長,再50年代中到科學院做秘書長,到60年代做過幾年副院長。他的副秘書
長是杜潤生,原來是中央農村工作部的秘書長,給毛主席批評以後來科學院(說他和農村工
作部部長鄧子恢是“小腳女人”),本來科學院要杜做黨組副書記的,不巧又給毛主席知道
了,不讓杜做,文革後,杜潤生是國務院農村政策室主任,那可是農村改革的大功臣。

  科學院也輸出過許多領導。不僅胡耀邦,早先還有錢三強是科學院原子能所所長以後去
二機部做副部長,錢學森是科學院力學所所長出去做國防部五院做院長,劉華清70年代中期
和胡耀邦一道來科學院、做過科學院黨的核心領導小組成員(以後一直做到政治局常委、中
央軍委副主席),近年科技部兩任部長朱麗蘭、徐冠華分別從科學院所長和副院長職位調到
國家科委先做副部長。國務委員兼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彭佩雲以前也在科學院工作過。教育部
的陳至立部長,從前是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的。

  科學院和教育部的關係,50年代就有問題,那時是和高教部的矛盾。弄的毛主席也出來
說你們不要吵了。還是文革期間科學院和教育部合併過一段時間。以後科學院和教育部還是
有資源分配的矛盾。有了國家科委後,也有一定矛盾。科委到90年代完全主導科技經費,變
得科學院很多人要向科技部申請經費,這不是最初50年代設計的結構。科學院和國防科工委
、和其它專業部委也有一些過矛盾。

  科學院和中央領導有過幾次親戚關係。60年代,胡喬木的妻子谷羽做過科學院新技術局
局長,直接參與領導衛星工程。她勤奮、能幹,是個女強人。文革中整的偏癱。她的工作職
位不能說是因為胡喬木,不過因為知道她和胡喬木的關係,她要出去給科學院辦事的時候,
不少部委領導人會出面接待她。

  80年代周光召用了胡啟立的姐姐胡啟恆,做了多年副院長。胡啟恆很低調,外面知道她
的人不多。而且她自己的學歷很高,六幾年留蘇得的副博士學位,在那一代是很優秀的。做
副院長為人謙虛、特別清廉。聯想集團老總柳傳志以前在科學院時也是她手下分管的,她也
從來沒有從聯想的好處。她的副院長一直做到胡啟立下台很久以後的96年,就是因為她弟弟
在台上時她不耀武揚威,靠自己,弟弟下台也就沒人對她妒忌、落井下石。

  最近一個那是科學院結的最大親戚。江綿恆留學美國德拉舍爾大學,回國後在上海冶金
所。路甬祥任院長後,在中央的人脈太弱,提江綿恆做副院長,加強了和中央的關係。通過
這條渠道,路甬祥讓科學院提出“知識創新計劃”,直接上達總書記,由朱總理親自批示後
,李嵐清副總理落實。李嵐清當時不僅管教育和科技,還分管財政,也給科教一個特別機會
。江綿恆上北京帶了上海冶金所的施爾畏做秘書長。80年代以來,科學院秘書長也管財務,
周光召時代是物理的竺玄做秘書長。比較跌破眼睛的是:2004年施爾畏升副院長。方毅下台
時說過的院長一定要是科學家,副院長最多只能個別不是科學家,這個不成文的規定,在20
04年被打破。因為現在副院長裡面有兩個行政管理人員。

              (III)科學院的各期領導

  正規說起來,科學院有五任領導和五個時期。分別是郭沫若(49到78)、方毅(79到81
)、盧嘉錫(81到87)、周光召(87到99)、路甬祥(99至今)。不過,這樣以院長劃分時
期不能反映實際。

  郭沫若沒有實際領導過科學院。他作用很有限限制:他不是自然科學家,而科學院主要
是自然科學,所以他專長不夠、發言沒有分量;政治上,他是擺設,而且科學院還不是他扮
演的最大擺設(有副總理頭銜)。在他名義上做院長將近30年裡面,實際管科學院的有好幾
任,職位一般是副院長,黨內職位是黨組書記:最初是張稼夫,時間不長(兩年多),時間
最長、影響最大的是張勁夫,從56年到67年,張勁夫實際領導科學院。

  49年任命的科學院第一批副院長是陳伯達、李四光(他被任命時人還沒回國)、陶孟和
、竺可楨、吳有訓。其中陶孟和、竺可楨、吳有訓都是陳毅領導的華東局推薦的,陶孟和是
文科,解放後不興文科,他在科學院沒多少科技的工作(管出版、圖書),開會也可以不叫
他來。陳伯達、李四光都在科學院外有事忙,做事物的副院長就是竺可楨、吳有訓,但是,
科學院的副院長通常也沒有掌大權,大權是科學院黨組,黨組成員行政職位可以不高,但是
決策權在黨組。如果黨組書記願意,可以給科學家院長副院長一些權。如果現在誰以為當時
的副院長在決策圈裡面,那就搞錯了。實際上張勁夫的黨組成員有裴麗生、杜潤生、秦力生
、謝鑫鶴、武衡、郁文等。

  文革張勁夫被奪權後,有幾年科學院是誰領導搞不清。那時國家科委被軍管了、科學院
是革命委員會(革委會)。應用地球物理研究所造反標兵王錫鵬做過科學院革委會成員,不
過天曉得有多大的權。1970年科學院曾經和國家科委合併(保留科學院名義),還大量把科
學院的研究所下放給地方管理。71年又和教育部合併成科教組,先後由李四光、劉西堯任組
長。72年左右,周總理派武衡入主科學院,名義是業務一組副組長(科學院和教育部合在一
起的時候)、和科學院核心小組副組長(組長郭沫若)。75年鄧小平派胡耀邦、李昌等入主
科學院,名義上郭沫若是核心小組組長、胡耀邦是第一副組長、李昌是第二副組長,李昌是
實際業務領導人,不過時間很短就下台。科學院核心小組成員裡面有個“四人幫”的柳忠陽
,他76年批判李昌,好似得意過一段,不過還不能算領導過科學院。

  文革後好像77年,方毅到科學院任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78年郭沫若去世後方毅正
式任命為院長。77年國家科委恢復後,方毅兼主任,所以有幾年方毅同時做科學院院長和國
家科委主任(分別由李昌和武衡協助),方後去國務院做副總理。方毅以後,科學家才真正
領導科學院。這和方毅也有關。他留話科學院院長一定要是科學家,副院長除非個別也要是
科學家,他的繼任盧嘉錫是化學家。盧嘉錫的班子裡只有一個留下的團派幹部胡克實。

  周光召時期,全部院長、副院長都是科學家,實際權力在科學院黨組,但是周光召把關
系理順了,副院長多數是黨組成員(除了非黨員以外),另外他也有非副院長的黨組成員,
紀檢委書記是派駐,他自己任命的非副院長黨組成員也是科學出身,只是不能算科學家。

  路甬祥時期,院長、副院長都是科學出身,開始有一個不是科學家、2004年有兩個不是
科學家。科學院副院長里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要平衡學科和地區,目前學科和地區都不
平衡。

  科學院有影響的領導第一個要數張勁夫。從56年到67年,張勁夫主導科學院、就是全國
科技也有相當的影響。如果光從他的資歷來看,來科學院以前他做過地方工業部黨組書記、
副部長,文革後他做過財政部長和安徽省長,所以張勁夫不是黨派到科學院職位最高的。他
來科學院是因為以前分管科學院的副總理陳毅是他從新四軍到華東局的老上級。在科學院那
11年,張勁夫做的是出乎意料的好,是有口皆碑的。出乎意料是因為他沒有什麼科學背景,
黨給科學院派幹部常選有大學背景的人,如果有清華背景更好。張勁夫沒有這些,卻不僅能
勝任、而且還和科學家很合的來。現在想來,是他的個人素質特別好啊。不要說那時,就是
現在,許多人領導別人的時候很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要是張勁夫有這樣心理不安,科學院就
要遭殃了。張勁夫能組織科學家、發揮科學家的作用,在那時的革命幹部裡面是很突出的。
張勁夫保護科學家起了很大的作用。

  56年民盟曾昭掄、千家駒、華羅庚、童第周、錢偉長在《光明日報》發表《對於有關我
國科學體制問題的幾點意見》(加上黃藥眠為六教授,其實黃的文章和以上五教授是分開的
兩份)。反右時,這篇文章大受批判、定性是“一個反社會主義的科學綱領”。那時戴上這
頂帽子可了不得。在教育系統工作的曾昭掄(曾昭掄做過高教部副部長)和錢偉長被定為右
派分子。而科學院的幾個人只做檢查,沒有被打右派,完全是張勁夫保護的結果。張勁夫親
自向毛主席建議說科學家是國寶,要求毛主席給科學院特殊政策,毛主席當時都吃驚他敢於
提出,那時要是提不好、輕則立場不穩撤職、重則自己也要挨批的。其他部委和地方都不敢
提,知識分子成堆、問題多的科學院還敢,那是要有相當勇氣。毛主席還真對科學院的科學
家網開一面。這樣保護下來許多科學家。張勁夫不僅要了政策,提出保護名單,還直接保護
過一些人。瀋陽分院把葛庭隧內定右派了,張勁夫從內部得知後跑到瀋陽去把他從名單上劃
掉。他還勸科學院文學所黨委書記唐棣華不要和彭德懷反黨集團的黃克誠(原總參謀長)離
婚。

  民盟五教授的意見書中有“外行不能領導內行”一條,這句話在全國出了名。在科學院
這當然可以被認為是針對張勁夫等黨派來的人了,實際上,科學院有人明確檢舉批判說這是
要張副院長下台。張勁夫當時上任不久,學歷、資歷都不高,年齡也只四十多一點,一般人
很容易在那樣的形勢下趁機整人。我以後就看過一些學歷、資歷比他高的人,為沒有這麼嚴
重的事而生氣、整人的。張勁夫不僅不整、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了科學院那幾個對
自己“含沙射影”的人。現在講起來,那張勁夫是人格高尚。

  張勁夫組織科技項目(特別是兩彈一星)也起了很大作用,絕對應該算“兩彈一星”的
功臣。他也是制訂十二年科技規劃的主要領導之一,做過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的秘書長。

  從早期開始一個對科學院和我國科技有很大影響的是科學家錢三強。可以說是科學家裡
面對科學院影響最大的,特別是文革前的科學家裡面。這點,光從他的任職,現在一般人不
會知道。科學院成立後錢三強先任計劃局副局長(竺可楨任局長)和局長,近代物理所副所
長(所長吳有訓)、所長,正式做科學院副院長是78年到83年。但是錢三強實際影響從科學
院沒有成立就開始了。49年錢三強起草《建立人民科學院草案》。計劃局也是他為主。54年
他任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這個職位權力很大,那時其實就是學術主導職位(副秘書長
武衡、秦力生等都是黨組成員,實際相當於當時真正管事的副院長)。要成立學部時,也是
錢三強以郭沫若的名義邀請全國的科學家推薦學部委員。56年錢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
用現在的話說,他就是我國製造原子彈的首席科學家。

  錢三強的父親錢玄同是“五四”運動的名人。錢三強留學法國學的是核物理,是約里奧
?居里夫婦的博士。但是這些不夠。那時也還有其他老科學家,而他在物理學家裡資格算年
輕的。他在清華做過吳有訓的學生、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是嚴濟慈的學生。但是他在科
學院的作用要遠遠大於吳有訓和嚴濟慈。他的專業核物理對新中國很有用。錢三強成為對科
學院和我國科技有重要影響的科學家還因為他和黨的聯繫。他的法國老師約里奧?居里是法
共黨員,錢三強和中共旅法支部及其領導人劉寧一有密切聯繫、還見過在英國的鄧發。錢三
強54年入黨那是科學家中很早的。那時入黨很難,許多大科學家因為不能入黨而自卑。這些
是他能在新中國開始政治掛帥時代能被黨信任的基礎。但是如果僅僅因為和黨的關係,還是
不能成為中國科學的第一個帥才(錢學森當然也是帥才,不過比錢三強晚回國)。和他同時
留法的數學家吳新謀在法國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回國後基本就是數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錢三強思想活躍、熱情高、組織能力強,而且辦事公道。他是黨和科學家的聯絡員。為
籌集科學院,他求教比自己年高的葉企孫、周培源、王竹溪(楊振寧的碩士導師)等,為建
近代物理所,他請浙大王淦昌、清華的彭桓武來做副所長。為搞原子彈,他請院外的朱光亞
在物理所成立研究室,到二機部以後,又會挖人:科學院的學術秘書鄧稼先、在上海的電鏡
專家李林(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女兒、生化學家鄒承魯的夫人)、能把氟化鈾變成金屬的金屬
所副所長張沛霖,都是錢三強挖去的。錢三強精力充沛。他兼的事多,而且重要。除了刻苦
以外,錢三強會“彈鋼琴”的工作方法。他的工作豐富多彩。最近有本書“往事並不如煙”
,寫的好。不過那裡面的人物當時活動很少。如果有章怡如那樣的筆才,把錢三強的工作和
生活寫出來,那肯定要豐富多彩許多。

  70年代初武衡和秦力主持過科學院的工作。順便說到,科學院正式一般說自己來源是延
安自然科學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實際上主要就是後兩者。要說延安,可能因
為武衡在那裡工作過。武衡以前讀過清華地學系,解放後主要在科委。有一件出名的事情和
他很有關。73年陳景潤完成哥德巴赫猜想1加2的證明,論文寫好了不敢拿出來發表。武衡知
道了,不僅在科學院全院大會上表揚陳景潤,還向周總理反映。在當時,這是對科學院知識
分子的寶貴支持。可以說,那個時候知識分子裡面有很多人已經被批、被罵的沒有自尊心了
,連錢學森這樣的人,都狠不得自己能被接受是勞動人民的一員,有人來說哪怕一句好話都
感動的不得了。75年胡耀邦在科學院紀念長征四十周年大會上鼓勵青年在科學技術上做貢獻
,聽報告的場面很感人,也是科技人員被罵久了,現在要是誰講那樣的內容,肯定沒人要聽

  方毅任期是科學院的春天。

  盧嘉錫大概不能算有影響的院長。他在老一輩科學家裡面算不出名的,自己也沒有什麼
魄力和眼光。

  周光召是科學院院長里最有科學成就的,他當年在兩彈做的理論對造兩彈有直接貢獻,
那個年代搞兩彈一星,真刀真槍干,沒有真本事,他們(于敏、周光召一批)沒有留學學位
的出頭不容易。比他們稍微大一點的朱光亞、鄧稼先都是美國的博士。文革以後正式到科學
院,盧嘉錫時期周升副院長。那時就開始顯出比盧嘉錫更有領導才能。周光召時期科學院工
作是比較艱難的。國家對科學院定位不明,以前為國家軍事服務,到了80年代經濟發展時期
,科學院能做什麼不清楚。而且老年科學家精力不濟,中青年都奔出國。

  周光召是學者型,但是他很有領導藝術。目前我們國家的科技領導都是他當年伯樂識馬
、點將出山的。他的繼任路甬祥沒有科學院背景,是周光召一手從浙江大學提拔到科學院做
副院長。現在的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也是周光召提成副院長、送到科技部。現在的北大校長
許智宏,從上海提到北京做副院長、也是周光召的知遇之恩。周光召還提拔一個很年輕的副
院長白春禮,現在是副院長裡面唯一的候補中央委員。可以說周光召的人才布局是科學院院
長里最成功的。

  路甬祥是工科出身,被周光召看中他的人才。如果說周光召是思想型的,那路甬祥可以
說是實踐型的。雖然我國經濟在90年代中已經不錯,沒有路甬祥積極肯干,恐怕科學院不能
得到那麼多的支持。路甬祥也給科學院的改革帶來了新氣象。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時機重
要,把握時機的領導也需要眼光和魄力。科學院一些科學家對他工科的疑慮,很快因為他的
才幹而消除。90年代以後,科學家自信強多了,要消除他們顧慮,沒有相當才能是不成的。

  雖然現在院長路甬祥給科學院干不少事,不是沒有人說風涼話的。其中一個就是他任命
江綿恆。不過說實話,路甬祥如果不用江,他不一定能在北京開展工作,至少不能那麼快給
科學院帶來經費、帶來那麼多。當時路甬祥是周光召提拔的,沒有科技界以外的聯繫。到其
它部委,也不會有人買賬。用了江對科學院、對路甬祥是否沒有副作用?大概也有不能完全
這麼說,而且有些問題可能是始料而不及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我們的地獄[譯詩]
2003: 中國為何輸了沙斯基因組序列戰?
2002: 駁:評中醫驗方和中醫理論
2002: 傳統的中醫更多地屬於經驗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