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中國傳統必須通過“西化”才能復興
送交者: 薛涌 2004年11月25日16:29:17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李澤厚稱文化的基本問題

  還是吃飯問題

  我們的本土文化運動

  則完全解決不了

  甚至乾脆無視

  這樣的吃飯問題

  筆者曾經說過,在東亞社會,最“西化”的地方一般也是最傳統的地方。韓國是個基督教的國家,也是個儒教的國家。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就要脫亞入歐,如今甚至想把英語變成自己的官方語言;可是儒家文化不論在精英的學術文化層面,還是在小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都有一股生生不息的動力。

  如今我們有了國學熱、讀經運動,似乎傳統文化又開始復興了。但以筆者之見,如果我們沒有一個空前的“西化”運動,傳統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復興。

  現代社會對所有傳統文化都提出了挑戰。只有對這些挑戰作出創造性的回應,傳統才可能有生機。從歷史上看,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的一個最大的先天不足,就是沒有經過"西化"的洗禮。這一點,比起日本來就看得一清二楚。

  日本接觸西方比中國晚一步,卻能迅速打開國門,借明治維新一躍成為世界列強、東亞文化的中心。中國反成為其俎上之肉,在文化上乃至連“中國學”也難以和日本相比。現在回顧起來,無人不罵當時的滿清政府無能。其實,如此大的一個歷史責任,遠非一個朝廷可以承擔。就文化而言,日本本土的國學為現代化作出了關鍵性的貢獻,但中國的國學卻一直面臨着生存危機。

  江戶時代二百多年的太平盛世,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前近代經濟體之一。日本人由此信心大增,不再甘心當中國文化的附庸,於是由本居宣長開啟了本土的國學運動,強調日本文化對其他文化特別是中國文化的優越性。這種日本中心主義的思潮,與我們中國人一般所理解的本土文化運動有一個關鍵性的不同。這就體現在江戶的"國學"對西學的包容上。

  簡單地說,日本江戶時代的國學運動,實在上是日本對中國的一場文化獨立戰爭。雖然那些日本中心主義的學者信心十足,但畢竟中國文化傳統長、積累深,日本從典章制度到學術文字都從中國借鑑太多,想獨立談何容易。所以,小文化要獨立,就得找大聯盟。找來找去,找到了西學。

  江戶的日本,接觸西學並不容易。德川幕府確立其統治之初,就嚴厲剿滅基督教,把外國人都趕走,禁止國民造遠洋船隻出海,實行嚴格的鎖國政策。唯一能接觸的西方人,就是那麼幾個荷蘭人。而這些人,全被限制在長崎港外的一個小小的人工島上,與日本老百姓隔離。幕府也就是通過這一嚴格控制的孔道,從西方獲得必要的信息、技術、和物資。所以當時的所謂西學,就叫蘭學。比起中國來,日本人要了解西方條件差多了。

  但是,本土文化的動力,驅動日本的學者以一種宗教般的狂熱探求西學,甚至不惜把身家性命也賭上。在國學運動掀起後,蘭學大盛,許多日本中心主義的國學家,同時也是蘭學家,對西方充滿敬意。比如西方醫學在解剖等方面證明了許多中醫傳統理論的不實。於是這些國學家們堅信,西學實證,中學(漢學)玄虛,把西學的實證知識學到手,就可以確立日本國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絕對優勢。平田篤胤作為一個提倡神道的日本中心主義學者,擁抱哥白尼的日心說,並以之證明日本這個日出之國的民族主義神話。他讚揚蘭學的實證精神,指責中國的學問對人類還沒有認識的事情妄加推測。他還對被禁的基督教充滿了熱情,偷偷地弄到中譯的傳教士的著作,甚至借用利瑪竇關於基督教優於儒教的理論,來論證他所鼓吹的神道優於儒教的學說,並公開主張日本要向各種文化傳統廣泛學習。結果,日本的國學派逐漸建立了這樣一種文化精神:我們是日出之國,是世界的中心,所以世界的學術文化都湧向日本。中國則只知道固守自己的傳統,難以包容天下的學問,所以是文化的邊緣。

  也正因為如此,面臨西方的挑戰,日本要比中國有準備得多。當年佩里率美國軍艦長驅直入,橇開了日本的國門。佩里送給日本人一些體現西方工業化成就的禮物,如火車模型等等,意在炫耀自己的實力,嚇唬一下日本人。但美國人發現,日本人拿到這些禮物後,如獲至寶,並不斷提問,顯示他們對這些新技術早從書上讀到,而且研究過,如今真有機會看實物模型,激發了他們進一步的興趣。福澤諭吉驕傲地說,我們日本人從第一次看到蒸汽機船後,只用7年就掌握了駕駛技術,並獨立遠航跨越太平洋。他到美國後,覺得社會文化給了他巨大震撼,但工業技術和科學方面,並沒有什麼超出他想象的東西,因為他來之前作了家庭作業,對這些內容瞭如指掌。

  可以說,學習西方構成了日本中心主義學者的一個重要的使命。結果人家又學了西方,又保留、發展了傳統。加藤周一乾脆把日本文化稱為“雜種文化”。在中國,本土文化運動幾乎都是以抵抗西方文化的入侵為目標,哪裡談得上引入西方文化的意願。這種本土文化運動之間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日兩國近代的“國運”。

  從歷史走向現實,我們面臨的挑戰就能夠看得更加清楚。中國對外貿易在GDP中的比重高達40%。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之一,這個比值也只有20%,比我們低一半。僅Wal-Mart一家企業與中國的貿易,就占了中國的GDP的1%。可見,在大陸國家中,中國幾乎最依賴對外貿易,依賴發達國家(即西方國家)的市場。

  依賴人家的市場,靠人家的錢包發展,就得了解人家的文化,了解人家要什麼。這是我們養活自己的本錢。當我們僅僅接受外國的訂單、靠廉價勞動力給人縫縫鞋子時,了解不了解消費者並不重要。但是,一旦我們發展到日本、韓國那個階段,靠自己的公司和品牌打入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市場,文化的敏感就會成為經濟成功的關鍵。你只有象日本那些大公司那樣,對美國與歐洲人的口味有細緻入微的體會,才可能保住自己的市場,在開發產品時領先對手一步。而要在人家的領土上投資建廠,在人家的文化、社會、和法律制度的框架中運作企業,對人家的文化的了解就得更加充分。可惜,誠如筆者所言,美國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21世紀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與美國的關係。但中國竟沒有“美國學”,乃至筆者這樣的業餘選手不得不為美國研究“填補空白”。李澤厚稱文化的基本問題還是吃飯問題。我們的本土文化運動,則完全解決不了、甚至乾脆無視這樣的吃飯問題。

  當一個民族的傳統無法為這個民族面臨的基本問題(包括吃飯、生存問題)作出回應時,這個傳統最多只能是博物館中的傳統,就象發了財的大款家中擺着的幾件明式家具。這樣的傳統,不可能在現實中復興,也不可能有真正的生命力。所以,本土文化運動如果想有任何前途的話,就必須把學習西方文化擺在自己的中心議事日程之中。舍此之外,別無復興之路。

sohu.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中國半導體業危機調查:誰切斷了完美鏈
2002: “傑出青年”的“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