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老子認知方式、老子認知與科學認知
送交者: maoxiaopu 2015年06月01日07:50:41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這是300萬字拙作《道德經新論》第二版附錄二中的一節,原本是進行中的《道德經通俗解說》中的第一節,但後來放棄了通俗解說的撰述,故作為附錄內容。

一、老子認知宇宙真相、生命真諦的方法和意義

      1,方法:心靈進至“虛極靜篤”之境

      2,意義:“靈魂(情、德)”的神奇功能

二、老子認知人生、社會的方法和意義

      1,方法:實證分析、比較驗證

      2,意義:個體表徵全體,“自然”(天性、規律等)不可違逆

三、老子認知中的幾個問題

      1,可信性、可證性

      2,心靈【“靈魂(情、德)”】是最敏銳最精細的觀察“儀器”

      3,“靈魂(情、德)”的記憶內容

四、老子認知與科學認知

 

 

一、老子認知宇宙真相、生命真諦的方法和意義

 

1,方法:心靈進至“虛極靜篤”之境

 

宇宙是那樣的遼闊和神秘,生命是如此的複雜和玄奧,老子又是怎樣認知真相、真諦的呢?是像哲學家那樣苦思冥想、還是神學家那樣憑藉神靈、擬或是像科學家那 樣通過儀器?都不是。老子告訴我們說,他是在“致虛極,守靜篤”中直接觀看到的(16章)。“虛”和“靜”顯然是心靈的虛、靜。“虛”是空無內容,意思是心靈清明澄澈、空空如也。“靜”是安定寂靜,意思是沒有思求遐想、靜謐不動。“極”是極致,“篤”是深厚,心靈達到極度的虛、靜之後,就能直接觀察。這就 像水面沒有任何擾亂波動,則能反映真實的容顏;鏡子沒有絲毫塵垢碎裂,則能照見真實的形象。

 

老子的“虛極靜篤”與佛祖的深度禪定(第四禪境)是一致相通的。

 

具體來說,“虛極靜篤”中的觀察方法有兩種,一是直觀洞明,二是查閱記憶

 

直觀洞明:這是指直接看見、無遮無礙。類似於在清朗無雲的日子,人們極目遠眺、晴川歷歷那樣。當老子偶然進至“虛極靜篤”的心境,忽然間“看到”了從不知道也從未見過的神奇景象、深隱事物。這種“看”雖然類似於眼睛看東西,但實際上是心靈的觀見、是心靈在看(準確講是“情、德”在觀看),可以叫做“心觀、心識、心察、心視”。這種心觀是沒有任何遮擋晦暗的洞明敞亮,與佛祖的天眼通一樣。

 

直觀洞明的內容:大體來說,老子看見的內容有這些。詳細介紹見第一篇宇宙自然、第二篇生命演歷,這裡簡單說說。

 

其一,深隱玄妙的實物本根及其生演關聯。如“道、一、二、三”,這些實在比原子還要細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逐次生成繁衍;“三、二、一”分別轉變為“二、一、道”;“道”和“一”對各類實在事物的供養滋育(實即不斷生成微細實物,成為天地萬物的組成部分)等等。

 

其二,幽隱神奇的生命本相和及其反覆生滅。所謂生命本相,類似於人們所說的“靈魂、鬼魂、精神”(老子則稱為“情、德”,為了方便理解同時也提醒讀者靈魂與“情、德”並不等同,下文多以“靈魂(情、德)”稱之)。老子在“虛極靜篤”中直接看到了“靈魂(情、德)”, 但與人們想象的靈魂大有不同。“靈魂(情、德)”不是實物,與實物截然不同,但能夠容納實物組成身體。組成身體後,“靈魂(情、德)”就在身體內對身體進 行調理維護,並驅動身體活動。身體都會衰老殘病,衰病後“靈魂(情、德)”不能驅動身體活動了,就被迫離開身體,這就是死亡。“靈魂(情、德)”離體後,就會繼續尋找合適的場所(比如母體),利用場所中的實物再次組建身體,就這樣反覆生滅。這與佛祖的輪迴流轉一樣。

 

以上就是老子在“虛極靜篤”狀態下直接“看到”的主要內容。佛祖也是這樣。

 

查閱記憶:所謂記憶就是保存在“靈魂(情、德)”中的深層的、歷史的記憶內容。這些內容從最早的宇宙開端起始,一直都保存着,沒有消失。比如人們死亡後,當世的記憶內容大都保留着,但因為是深層記憶,所以下輩子一般都無法回想回憶,只有在特殊狀態下(比如老子所說的虛極靜篤,佛祖所說的深度禪定)才能浮現在腦海,才能被人所知。

 

我們知道,觀看都是當下的、現時的觀看,可是老子怎麼知道遠古的情形呢?怎麼知道悠久的宇宙開端和演化歷史?怎麼知道漫長的生命反覆生滅的過程?難道有天 書?難道有神靈?難道有宇宙語?難道是老子推測想象?都不是。老子告訴我們說,他是通過“名”知道往舊歷史的(21章)。所謂“名”就是記憶、銘記(“名”還有自我表明和制名賦意,詳第三篇),就是保存在老子自己的靈魂中的深層歷史記憶。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如老子那樣保存着大體同樣的記憶,只是我們無法像老子那樣調出來、想起來罷了。

 

老子還說大道的運行是循環脹縮的,這從表面來說,意味着老子能夠預知未來,但這是不可能的(老子38章也反對“前識者”)。 真實的情況應該是“靈魂(情、德)”中涵有循環往復的內容,這內容應該保存在“信”中而不是“名”中。因為每一次循環的終始階段是純粹的大道階段,而在這 個階段不存在任何穩定的纖細實物,更沒有任何生命機體,此時的“靈魂(情、德)”以自己本真的沒有“情慾名”的本相存在。也就是說在每一循環的終始階段,是“無名”的,記憶內容清零了、消弭了(在1章的注釋辨析部分,我們證明了“兩者同出”是指“名”和“欲”同時形成,“欲”是“名”的啟動和弭除因素)。當然,我們也不完全排除“無名”中本就涵有宇宙循環往復的內容。

 

生命本相,或者說“靈魂(情、德)”一直都有觀見能力(靈魂在身體內可以看見身體的微觀狀況,並進行調養維護,這我們稱作內觀), 所觀所見就自動保存為記憶——就如我們看東西,自然就記下來。“靈魂(情、德)”不可能死滅消亡、魂飛魄散,而深層記憶內容也不會消失(21章),所以從 宇宙開端一直到現今,“靈魂(情、德)”中就保存着宇宙演化、生命演歷的種種情形和階段過程。老子在“虛極靜篤”狀態中,通過查閱自己保有的歷史記憶(21章),於是明白了宇宙和生命過程。這與佛祖的宿命通(宿命智)一致。

 

所以,《道德經》中對遠古歷史的描述、說明,就是根據深層歷史記憶,而不是通過其他途徑。

 

2,意義:“靈魂(情、德)”的神奇功能

 

老子認知宇宙真相和生命真諦的方法,隱涵着心靈或“靈魂(情、德)”的特殊能力。這就是:

1,觀見功能,指“靈魂(情、德)”對自身內外的觀察、辨識能力。“外”指外境外物尤其是深隱微細的實物、其他靈魂;“內”指自身狀態和記憶內容。老子的用詞是“觀”。

2,記憶功能,指“靈魂(情、德)”保存所觀所見之內容的能力。老子的用詞是“名”。

3,人人都可以如老子那樣,心靈進至“虛極靜篤”之境,從而直接洞明真相真諦,用不着推測想象、虛構假說、實驗觀測。

 

 

二、老子認知人生、社會的方法和意義

 

《道德經》涵有大量生活處世的方法原則、為政治國的原理法式,這些原理方法,是不是也在“虛極靜篤”中觀見的呢?應該說不是的,但與“虛極靜篤”中的觀見 有實質性的關聯。比較準確的說法是,老子對自己心行的反思省察、對歷史和現實的觀察分析,結合“虛極靜篤”中的觀見,共同確定了人生社會的基本原則。

 

此段讀起來略有拗口,更合適的闡述方式應該從“德性”、“德”與“道”的關係進行,但作為一般性介紹,下文的方式也可行。讀者如覺繁瑣,可以略過

 

1,方法:實證分析、比較驗證

 

老子對人生處世方式法則的認知,主要是一種由己推人、由人證道的過程(我們稱作德性分析法或德性推衍法,實即後天心理行為、生存方式的分析方法), 是反省、比較的類推過程,恰如老子所說“以身觀身、以家觀家”。老子對社會治理方式原則的認知,主要是分析歸結、印證大道的過程,是事實和現實考察總結、 分析比對,從而驗證大道原理的過程,恰如老子所說“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按照今日方法論分類,實則是經驗總結或實證分析、以及與“道、德”的比較驗證,屬於實證主義路向。

 

老子直接觀察到宇宙本根(老子稱為“道”,我們多稱作大道)的性徵品質、宇宙本根對天地萬物的作用方式,他將這些秉性、方式作了歸結,如平等老子的用詞是“玄同”)、調諧老子的說明主要是4章和56章的“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2章、10章、51章、56章的“畜長育亭毒養覆”)、自然自然而然,根據自性、本能運作活動)、無為不要違逆自性、規律去作為)等等。

 

老子直接觀察到生命本相(“靈魂(情、德)”)的天性本能、天然趨向(即老子所稱的“自然”)。他發現,生命本相對身體的調養維護方式,與宇宙本根對天地萬物的調諧滋養方式是一致的、會通的(21章、25章、51章等。這實則也是大宇宙小宇宙的另一種說法);他還發現,身體狀態的好壞就是身心和諧(55章、28章)的程度,而達到身心和諧的方式原則,恰好與宇宙本根的方式原則一致無別,如清靜、自然、無為、柔弱(心行的柔和綿弱、不躁動、無狠戾)等等。於是生存活動、養生修身的原則方式,就是大道的性徵、方式(這些內容,實際上就是我們在正文反複分析討論的“德”與“道”的關係)。向道而進、依道而行就是養生存活的根本原則。

 

老子是周王朝圖書館官長(守藏史),他對社會歷史的治亂成敗非常熟悉。他發現,歷史上社會情形、治理狀態的好壞恰與大道原理對應,當治理方式接近大道時, 社會良好;當治理方式違逆大道時,社會離亂。老子54章說“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就是考核事實、總結歸納、分析比對,從而印證大道原理的普遍適用性。實際上大道與天地萬物的關係,與統治階層與民眾的關係類似、相通,在25章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指 人尤其是統治者,當取法“地、天、道”(這絕不是粗鄙的比附、簡淺的仿效,而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想說清楚,不太容易,這裡略過)。

 

人類具有共通的內心活動、心理趨向,具有共同的身體結構、身體功能,具有共通的生活方式、生存需要,具有共同的生存處境、物質環境,我們歸結為共同(共 通)的“德、身、行、境”,因而個體基本體現着全體、表徵着全體,自我的基本心行趨向也就是別人的基本心行趨向,比如趨利避害(當然,人們對具體的利害往往有不同看法,但一則趨利避害的心行則是同一的,二則基本的生存活動的利害還是一致的)。這就是由己推人的根據所在。老子通過對自己的內省反思、對他人的觀察總結,一方面他深刻地意識到,個體活動、交往相處,如果以大道為依准,則心身康泰、衝突甚少(即便有紛爭,但人們具有寬容體諒、處下不爭方式原則,所以不至於愈演愈烈),另一方面他深深地認識到,無論個體生活處世、還是人際交往、擬或是社會治理,都不要違逆人的天性本能(64章“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需要先行指出,貪婪放縱、宰制驅迫、虛偽狡獪、懶惰享受等,都不是天性本能,而是人類在後天處境中形成的不自然心行。可與動物比較,動物基本是根據天性本能生存活動的),否則就會互相傷害、衝突動盪。這也是前面提過的實證主義路向。

 

總之,歷史現實的實證分析、以及與“虛極靜篤”中直觀的“道、德”之比較驗證,共同確立了人生和社會的基本方式、根本原則,這就是我們在正文說過的:向道而進、依道而行、自然無為、復歸天德。

 

2,意義:個體表徵全體,“自然”(天性、規律等)不可違逆

 

人類個體具有普遍共同的心理反應、行為取向(對同類有情生物也適用。而且,動物因為沒有文明創製,其心行更為同一), 這就是俗語所說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將心比心、由己知人”,先秦的《管子.版法解》也說:“取人以己,成事以質”,又說:“取人以己者,度恕而行也。 度恕者,度之於己也。己之所不安,勿施於人”,這都是同一個意思。因而,反觀自我的心理反應、內省自己的情慾取向,基本可以知曉他人的內心反應和趨向。

 

需要特別注意,這裡只涉及反應和取向,與引發反應和取向的事物無關。比如說,人們都願意親近善良有德者,願意和他們同事共處,而無論善良有德者是張三或李 四;人們都厭憎欺騙侮辱自己的人,不願意和他們共處同事,而無論這欺騙侮辱自己的是王五或趙六。老子通過對自己內心的省察和對他人社會的洞識,明白了這類共通的心行,而這心行又是自發自動、天然自成的,根本不需要教育培養、引導教化,也根本無法改變、宰制,屬於老子所稱的“自然”(我們謂之“德之自然、天德自性、德性原理”等等)。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自然”(自性機能、規律法則等),同類事物具有共通的“自然”。比如植物都有生長的“自然”,人類都有滋生情緒、情感、意欲、認知、言語的“自然”。事物的“自然”是無法改易的、無法遏制的(當然可以引導、疏通),只能順因、契合、輔佐(老子所說的“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違逆“自然”、強行驅迫,要麼互有傷損敗毀、要麼無法達到目的。

 

自由狀態下(即沒有外力強制、操控),事物根據“自然”而生存運演、關聯共處,形成有序的生演系統、關聯體系。人類早期社會也是如此,這早期社會就是老子38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社會,也是18章所說的“太上,下知有之”(也有版本作“太上,不知有之”,這更合適些)。老子理想的社會就是人們知常明真、依道奉德的自覺自為社會。

 

 

三、老子認知中的幾個問題

 

1,可信性、可證性

 

老子觀見的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和演歷,是否可信呢?是否能夠證實呢?難道不是一場春夢、某種幻覺?會不會是老子欺世蒙人的精心設局?各種善意惡意的猜測都可能冒出來,但是我們認為老子的觀見是可信的,也是可以證實的。詳細論證很繁瑣、也沒有必要(不可能徹底打消惡意猜測者質詰之舉),這裡只談幾個理由。

 

其一,《道德經》的行文是認真的、謹慎的,既不可能是故弄玄虛的騙局,也不可能是對思維推測的形象化加工(老子多處提到了“吾何以知”,“是以知”,但研究者大都視而不見。也許研究者多是哲學專業吧)。

 

其二,從老子證道直至《道德經》成文,期間經歷了許多年。老子必定頻繁地、多次地進至虛極靜篤狀態,而在此狀態中,所觀所見並無不同(如果每次都不同,那也不會有《道德經》五千文了)。

 

其三,21章提到了“靈魂(情、德)”中涵有“信”,“信”是信實、證驗義。雖然我們無法確知“信”的內容和作用,但是我們認為,老子之所以沒有將他的觀見當成一枕黃粱,必然與“信”有關。

 

其四,老子之外,佛祖、吠陀《無有歌》作者、上博簡《恆先》作者(如果該作者是老子弟子,則這個證據可以排除), 他們也描述了宇宙開端或宇宙演歷、生命本始或生命演歷。一方面,他們的描述與老子相同、相近,另一方面,佛祖和《無有歌》作者的觀見、體證方式,與老子完 全一致。比如老子的“虛極靜篤”就與佛陀的深度禪定(第四禪境)沒有差疏。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人物具有共同的觀見方式和觀見內容,那就表明,老子的觀見是可信的、真實的。同時,也意味着人人都可以進至“虛極靜篤”之境,從而親證真相,還可以預計,所證所見一致無別。這就是說,老子所觀所見是可證實、 可重複的,不是特殊人物、特殊時代、特殊地區才能為之。

 

其五,老子描述的宇宙本根(大道),其性象、運演與宏觀的宇宙觀測事實、微觀的物理實驗觀測事實,有相通相近之處(當然也有根本性的差異)。比如宇宙膨脹、粒子湮滅、場與粒子、物質分布的均勻性、物質種類的相同性等等。事實上筆者研究《道德經》,這種相通相近性是主要原因之一。不惟如此,從老子的描述,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物理學面臨的某些根本問題和無法解釋的困惑。

 

2,心靈【“靈魂(情、德)”】是最敏銳最精細的觀察“儀器”

 

人類發明了各種儀器設備,擴展人們的觀察能力。但是,一則儀器設備的分辨率等性能必然有限度,比如,目前最精密的顯微鏡也只能直接看見大型原子的模糊影像,原子核以及中子、質子、電子等都是間接觀測。而“虛極靜篤”中的心靈(死亡後離體的【“靈魂(情、德)”】也具有這種能力,沒有參與生命演歷的【“靈魂(情、德)”】,其觀察能力或許更好一些)能夠直接觀見宇宙中最幽隱纖細(14章)的“道”(“”)、“一”。二則心靈【“靈魂(情、德)”】並 非實物,在觀見時不會對纖細實物造成擾動,類似於我們看山看海。而物理學藉助於儀器的觀測實驗,必然具有擾動,在當代甚至有這種情形:微觀粒子的性徵,是粒子和觀測裝置共同造就的,換個說法,人介入了、人干涉了,人們了解的微觀粒子並不是完全本真的粒子,而有着人的因素。

 

實際上,心靈【“靈魂(情、德)”】的非實物性,也就必然導致這一結論:心靈不可能通過儀器設備觀測到,只能通過另一個心靈。當然也可以通過自我的內省反觀體驗到。《莊子.齊物論》說:“可行己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正是對心靈或精神特質的說明。

 

至於心靈或者說“靈魂(情、德)”如何觀見外境,這我們就不清楚了。唯一清楚的是,心靈具有觀見外境的天能本性。

 

有人會說,動物不是與人相類嗎?他們也有靈魂(本書正文中肯定 了這個看法),應該也能觀見深隱幽微的存在。尤其是動物比人更容易進至“虛極靜篤”之境,因而肯定有一些動物觀見了宇宙和生命的真相和演歷。這看法是基本正確的。但是動物雖然觀見了,卻無法表達表明。再者,可能在他們“眼裡”,纖細幽隱的存在與食物沒有什麼區別。這我們在書裡也有說明。

 

還有人會說,那麼多的佛、道修煉者,難道都沒有進入“虛極靜 篤”狀態、第四禪境?為什麼就沒有人觀見到老子、佛祖描述的景象呢?這是因為,他們可能偶然進至了“虛極靜篤”、深度禪定,可是沒有堅守,很快就出離了、飄移了。一定要注意“極”和“篤”,一定要注意佛祖所說的“確立不動”。這我們在書裡也曾論及

 

3,“靈魂(情、德)”的記憶內容

 

通常人們以為記憶內容保存在大腦中,但從老子以及佛祖所述分析,記憶內容必然保存在“靈魂(情、德)”內。可是從生命發端到今天,經歷了那麼多的反覆生 滅、輪迴流轉,因而具有天量的記憶內容,“靈魂(情、德)”怎麼保存這麼多?再者,保存的形式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在正文有過推測——如只記憶部分特定內容即具有選擇機制、具有清除機制等等——但都不能確定。可以確定的是。“靈魂(情、德)”必然具有記憶天能且保存着自古以來的記憶內容。老子以及佛祖對生命 演歷和宇宙過程的描述,主要是根據這些深層記憶。

 

 

四、老子認知與科學認知

 

科學研究對象:科學研究的對象是可經驗事實、可察知現象。這實際上表明,凡是不可經驗、不能觀測的事實和現象,都不是科學研究的對象,都在科學研究之外。當然,隨着觀測設備的革新,往舊的不可經驗和觀測的事實現象,也就可以進入科學研究領域了。

 

科學認知方法:科學的認知方法是觀測和實驗。觀測是人們直接地或通過儀器設備直接地觀察測量。實驗是在預定目的和設定 條件下,觀測對象的活動表現,以期發現規律、機制、作用、關係等。由於實驗儀器的限制,目前微觀世界中,觀測實驗實際上大都是間接觀測。如前文提到的,最精密的顯微鏡也只能直接看到大型原子的模糊景象,人們熟知的原子核、質子、中子、電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都不是直接看到的,而是科學家根據觀測到的現象 或事實,進行的分類和抽象。有一些更屬於科學假設,比如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的希格斯粒子之類,也有人將夸克視為假設模型。

 

對於無法直接觀測的微觀粒子,還可以通過間接觀測來研究,這時實際上觀測到的是現象。科學界發明了各種用途的實驗裝置,如雲室、氣泡室、對撞機等等,通過對徑跡等物理現象的觀測,分析和推測粒子的性質、結構、關係、作用等。

 

當代前沿科學研究,觀測和實驗雖然是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假說模型。也就是說,採用的是“猜想—驗證”方法。根據觀測實驗中的現象、事實,提出一種理論構 想,這理論不僅能夠描述甚至解釋已有的事實現象,還應作出相關的預測、演繹,通過對預測演繹的驗證,來間接證實理論構想。物理學前沿研究中,充斥着大量的假說模型,主要體現在量子場論、宇宙論中。

 

科學知識或科學理論:科學的認知結果就是科學理論、科學知識,多以數理形式和科學概念(概念所指代的事實或對象不僅應能直接或間接觀測,還可以量化表述)表達。數理形式意味着觀測對象諸方面的“表現”可以量化,且在運動和相互作用中具有確定的量化關係。科學概念既有單純的指稱性的具體概念如電子、分子、原子等,但更多的則是可測的普遍性的抽象概念,如質量、能量、動量、速度、引力等。具體概念指代實物自身(包括內在結構),抽象概念描述實物呈現出來的各種表徵。有的科學概念非常隱晦且模糊,比如能量概念、場概念、引力概念等等。

 

一般認為,科學知識或科學理論是描述性的或說明性的,但實際上也有許多解釋性的內涵,這主要體現在概念方面。比如人們熟知的引力、場,這都是無法看見(不能觀察)的實在或實在的作用,是人們為了解釋可觀測的實在、現象、效用而推測抽象出來的概念(比如,地球沒有逃離太陽、物體自動下落等,這顯然是因為某種作用或實在引起的可觀測效應,人們將其歸結為引力,以便解釋這些實在現象),是解釋性的思維虛構。在當代前沿科學理論中(主要是理論物理、宇宙理論),此種解釋性思維虛構更是常見,諸如多維時空、彎曲空間、虛粒子、對稱破缺等等。但因為這些解釋性虛設大都是建立在可觀測事實基礎之上、也具有一定的事實驗證,因而人們普遍相信其真實性,到現在則不假思索地以為是真實的實在。

 

科學知識或科學理論的真確性:一則在於描述說明,二則應能重複驗證,三則能夠準確預言預測。所謂描述說明,是指科學理論應能精確地(往往是量化的)描繪實在、現象、作用、機制。所謂重複驗證,是指科學理論能夠被不斷進行的觀測實驗、生活實踐所證實。這兩條在當今被歸併於一條,即重複驗證。有的科學理論與生存實踐具有直接的密切的關聯,具有實踐性特質(如化學、醫學)。有的則僅僅是認知性的(如理論物理、宇宙科學)。前者可以從實踐來評判其真確性,後者則僅從觀測實驗來評判。

 

我們知道,所有的科學理論或科學知識都具有普遍性、普適性。僅從邏輯來說,科學理論的真確性永遠無法證實,所有的實踐和實驗證實,只是加強了其正確性,卻無法徹底證實其正確性。這是因為,從邏輯而言,只有將全部事實都印證一遍(比如測量宇宙中的每一個電子,更準確言之,測量宇宙每一時段每一區域的每一個電子), 這時才能夠完全證實其真確性。因而,從邏輯來說,所有的科學理論只是近真性、似真性。正由於此,波普爾提出了證偽原則,一個科學理論,只有當他能被證偽 時,才是科學的,才是正確的。更準確講,一個有限性的科學理論才是真正的科學理論,這有限性是指適用範圍、適用程度等,在範圍內、程度內,該理論是正確的真實的科學理論。因而,波普爾將所有普遍性的理論(命題、論斷等)全都視為信仰、信念,並與占星術、巫術、偽科學歸為一類。

 

為了與占星術等偽科學區分,人們又加上了一條(這當然不是主要緣故,而是基於相互競爭的科學理論的評判準則),即上文的科學理論的預測性。能夠預測且其預測可為觀測實驗、生存實踐驗證的理論,是科學理論。這樣就與占星術等偽科學劃清了界限(當然,偽科學主要是解釋性的,這與描述性、可測量的科學有本質性不同)。

 

前已述及,當代前沿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猜想—驗證”的假說模型方法。這是因為,許多“事實、現象”已經無法直接觀測實驗了。比如說夸克,人們在用粒子高速轟擊質子、中子時發現了一些“碎片”(其實是實驗中觀測到的徑跡,而不是日常觀測中看到的真實的物質碎片), 這些“碎片”似乎也有自身的特性,於是物理學家提出了質子、中子有內部結構,這結構的基本單元就是夸克。夸克模型就是為了解釋和描述實驗觀測事實而提出的科學假設。同樣,“場”也是無法直接觀測的,但是粒子之間又有相互作用。人們認為這相互作用,是通過一種不可觀測的實在而不是毫無憑藉,“場”就是為了解 釋和描述而提出的科學假設。場和夸克雖然無法直接觀察,但卻有着可觀察的效應(比如“碎片”,比如磁性物質在磁場中的有序排列),因而人們認定這種假設是真實存在。當然,也有相互競爭、各有不同的理論假設,這就看哪個理論的邏輯協調性、理論解釋力尤其是理論預測性了。

 

科學分為許多門類,上面所述主要以物理科學為依准。這是因為物理科學是最為嚴格的科學理論,其他的科學門類(不包括數學),基本是應用性、實踐性的,其真偽正誤主要以應用實踐的有效性來評判。而自然科學之外的人文學科,除了一些單純的事實描述之外(如一些歷史學科),大體是解釋性的,其優劣好壞(不是真偽對錯),則以其解釋力、適用性來評判。我們在第三篇第五章老子認知論一章,根據老子思想對認知和知識重新進行了分類,有興趣者可參閱。

 

那麼老子認知與科學認知有關麼?老子與科學有關嗎?回答是既有關也無關。其實這類問題並不準確,準確的說法是,老子描述的真相、講述的真諦與科學告訴人們的真相、真諦,哪一個更真實或者更可信?老子的描述和闡釋,與科學的觀測和理論有無相通相近之處?若有,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些我們在正文有過細緻分析比對,此處只談幾個問題。

 

認知過程:老子的認知過程其實也是觀察性的,這與科學的觀測過程一致。區別在於,老子是在“虛極靜篤”中以心靈【靈魂(情、德)】直接觀察,而科學主要是通過儀器裝置觀察。更重要者,其一,老子是直接看見深隱存在的真實樣相,而科學則自原子以下乃是間接觀測,甚至是科學假設。其二,老子的觀察是無擾的、單純的觀察,而科學是有擾的、甚至是強制的(如對撞機下的觀察,實際上是用高能粒子擊碎原子核等研究對象,從碎片影像來分析推測)。

 

許多人不相信心靈具有這種功能,但這是毫無道理的。更有所謂物 理主義、唯物主義,在哲學信念的主導下,更喜歡將心靈當成物質的特殊功能、特異表現,這無非是囿於經驗、作繭自縛罷了。物理研究者一心一意要將人和動物還原為土石粒子,生物研究者則恨不得將人等同於動物植物。這正是目前科學研究中的主導路向,關於還原論參考本書第三篇第六章“老子認知論”附錄

 

可驗證性:老子的認知結果是可驗證的。一則前述佛祖、《無有歌》作者、上博簡《恆先》作者可為驗證。再則任何人只要進至“虛極靜篤”,都可驗證。

 

有一些人以為,僅僅三個人的證驗無疑太單薄了,但事實上今日物 理學中的一些實驗、觀測也不是很容易重複驗證的。更重要的是,不同地區、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不同個體,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同樣的觀察方法而且所觀所見一致,應該可以證實觀察方法和觀察結果的正確性、真實性。實際上,從老子描述和說明的“德”(靈魂)來看,每一個“德”(靈魂)必定都具有直接觀見深隱存在 的能力,否則生命機體不可能誕生

 

語言描述與理論描述:老子直接觀見到了深隱玄奧的存在及其樣相、活動、作用、功能,他將這些以日常語言進行描述、說明(對“道”既有描述也有說明,但對“德”只是說明沒有描述,因為“德”非實物,沒有確定的樣相形態、大小體積)。科學理論採用的是科學語言,這是抽象的符號化的人工語言,對於非專業研究者來說,必須轉為日常語言才能理解。事實上,科學語言必然要對符號的意義、指代進行說明,而這說明就是用經過定義的日常語言進行(有的則是發明的新語詞概念)。

 

有些人以既有的物理理論要求老子,但這不過是以後人要求前人而已。倘若老子生活於現世,想必可以將他的觀察體證,以物理學理論的形式表達出

 

定量與定性:老子的描述說明是定性的,不是科學那樣以定量為主。倘若現今能有福澤深厚者如老子那樣進至“虛極靜篤”,應該可以發展出定量說明。

 

有些研究者認為,老子的描述沒有定量或量化形式,因而不成為理 論,更不是科學理論。事實上筆者從未將老子的此類描述稱作理論或科學理論。老子與科學本是兩回事。只是因為兩者描述闡明共同的實在、對象(主要是深隱存在),所以才有了關聯。再者,研究本來就分為定性和定量研究兩種,定性研究是前期的開創期的研究方式

 

預測預言:科學理論需要預言新的事實、現象,但老子沒有。老子、《道德經》中沒有這類預言,但並不表示不能預言。比如 老子這裡不存在光速傳播的引力波,也不存在牛頓式引力,更不存在彎曲空間,這是一種根據老子描述的否定性預言。老子更指出了“道、一、二、三”等存在,尤其是“道”乃立體蛛網狀的存在,這更是人們所不知道的。但尤其重要的是,倘若有人進入“虛極靜篤”,必定能夠作出科學界期望的預言。

 

這就是說,已能否預言預測來要求老子,一則並不正當,二則也不正確。

 

實在事實:科學研究可觀測事實、現象。以物理學為例,宇宙科學研究宏觀宇宙的發生演變,粒子物理研究微觀世界的性徵運變。而老子也在描述宏觀的宇宙過程,也在描述微隱的實在世界。兩者的對象是一致的。通過對象,老子與科學發生了交集、發生了關係。

 

正如我們在第一篇引論所述,老子和科學分別自成體系,兩種體系(概念和描述內容)無法對應轉換、無法通約,但其中有些內容具有相通相似之處(正是其中的相通相似之處,才真正使得筆者對《道德經》產生了濃厚持久的研究興趣)。

 

實際上,當代粒子物理學研究的可能是老子“二生三”之後的物質世界,“道、一、二”在目前還無法觀測。我們估計,“道、一”也許永遠無法通過儀器設備觀測,正如“靈魂(情、德)”永遠無法用儀器觀察一樣。

物理學研究的是可觀測事實、現象或者效應,這當然是物理科學的內在要求。但是在有些人那裡,卻以為不能觀測的就不真實、就不存在,這是荒誕滑稽的觀念。物 理學要求對象應可量化說明,無法量化的就不是物理學研究的對象,這也是物理科學的內在本質要求。但物理科學不能研究或不願研究,並不能要求人們放棄其他方式的研究。

 

總之,可觀測和可量化是物理科學自身的要求,但不能因此否定老子描述的真實性。更不是說,所有科學研究(不包括人文學科)都能量化、都能測量(倘若真是如此,物理前沿科學、生物學、心理學等等,大多數都應排除在科學之外)。

 

當代物理研究——主要指宇宙研究、粒子研究——已經進入神話領域。只是因為長期以來物理學的高大上形象(類似於早前的神靈)深入人心,所以人們糊裡糊塗地接受了物理學創造的神話,並將其作為真理、真相而信任(當然,物理學界許多有識之士心知肚明、並盡力發出不同的聲音,但這聲音很少為公眾所知)。老子的描述必將洗去這類物理學理論和物理學家的濃墨重彩,將他們“原形畢露”。

 

本書1.00版網絡發布時,遇到形形色色的質疑、 困惑甚至譏諷嘲笑,這顯然是正常的,老子自己也說“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41章)。還說“夫唯大,故似不肖” (67章)。但是,幾乎所有的質詰譏笑,其根據、理由卻十分荒唐滑稽。比如一些網友以為老子是哲學甚至玄學,與科學不沾邊。可是老子寫五千文時,恐怕還不 知道哲學、玄學為何物。再如一些網友以為科學(物理學、生物學)代表了真理或真相(不少人竟然以為夸克等亞原子世界是在顯微鏡下直接觀看到的),卻不知科學還在探索真理、真相,對無法直接觀見的深隱存在尤其如此,否則也不會有各種相互競爭甚至對立的“理論”、模型了。更有一些科學工作者,以動物那樣的領地 意識堅定地維護自己的領域、見解,直接將老子從中趕出(正如我們反覆表明的,老子與科學各有體系,僅僅是部分內容有所交合、某些情形相通相近罷了,不可通約轉換。兩千年前的老子也不可能對今日的科學領地有什麼企圖)。凡此種種,雖然不足為怪,但卻反映出習見定見等既有思想知識,對新思想新知識在認知接受方 面的引導、選擇、評價、取捨,更蘊涵着當下人們在科學素養、科學方法乃至科學知識、以及對科學本身的看法(科學哲學)等方面的淺薄貧瘠。我們在第三篇老子認知論、第四篇第二章“學習、教育”一節中也分別論及這類問題,可參閱


拙作《道德經新論》(副標題:揭開宇宙和生命的玄秘),全書計分九篇,共300萬字,歷經20年,已於日前完成。茲發布於網絡,供有興趣者參研、指正。參見本人博客,內有下載鏈接、內容簡介、閱讀建議、章節目錄等。拙作無意出版、僅作網上交流http:///3178680977 ;      http://mkongjian.blog.163.com/



《道德經新論》V2.00版修訂說明

 

V2.00 版與V1.00版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區別。蓋因拙作內容是長期思考、辨析的結果,基本結論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改變之處。至於各個相關領域的進深研究和引申應用(如宇宙論、粒子物理、生物學、心理學、系統科學、生命科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倫理學、價值學、方法學、法學、哲學乃至人學等等),留待各領域 有興趣的專家學者進行,這不僅不是筆者的興趣,更非筆者所能勝任。

 

此次修訂,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第三篇第六章增加了兩節,即老子“和諧觀”、“制度觀”。和諧(秩序)思想已在不少章節分別涉及,尤其是老子辯證觀一節對“和”與“不和”的討論,但覺得不系統、不突出,與老子強調的“和”不甚相稱,故單列一節闡述。制度老子所述雖然不多,但很有特色,也單節分析。

  

2,修改了一些錯別字、標點符號,並對目錄作了校訂。

 

3,對一些不太連貫的論述作了補充;對一些隱晦不清、容易誤解的表述予以修改;對個別沒有必要的論述予以刪除或修改;對個別不充分論證作了充實。修訂主要集中在第三篇、第八篇、第九篇。

 

4, 全書附錄部分增加了兩段,一是“快速了解老子道德經”,這是發表在博客的一篇博文,此次作了精簡。二是“老子的認知方式、老子認知與科學認知”,本是《道德經通俗解說》中的第一節,但通俗解說寫了一段後,覺得在短文內(原擬幾萬字)無法真正通俗(也與筆者沒有掌握通俗寫法有關係),但寫得長了又覺得沒有必 要,將來再看吧。

 

由於是全面修訂(並不是很仔細),故謂之2.00版。

0%(0)
0%(0)
  你的問題和老子一樣:不懂邏輯 - hare 06/01/15 (448)
    頭腦混亂、胡說八道。 - maoxiaopu 06/01/15 (419)
        /無內容 - hare 06/28/15 (192)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老幾: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014: 範例 - 是如何產生“飯粒”的 (X)
2013: 中軍: 誰誤傳了的美國育兒觀念
2011: 爭議肖傳國:名利於我如浮雲 --廣州日報
2011: 使用網絡翻譯服務,寫中文博客
2010: 什麼是無神論的科學證據?
2010: 要勇於探尋修真之路------李德勝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