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劉正教授論文《商周彝銘中的“嗣子”和作器者的關係研究》
送交者: 京都靜源 2016年08月23日13:54:1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商周彝銘中的“嗣子”和作器者的關係研究 

商周彝銘中經常出現對作器者和受器者之關係的記載。 
如反映子為祖和父作器的《走鍾》:“走作朕皇且、文考寶和鍾”。反映子為父作器的《小臣作父乙觶》:“小臣作父乙寶彝”。如反映子為母作器的《龍母尊》:“作龍母尊”。如反映婦女自作器的《妊壺》:“妊作寶壺”。 如反映男子自作器的《史仆壺》:“史仆作尊壺”。如反映諸侯國君給自己妻妾作器的《魯侯壺》:“魯侯作尹弔姬壺”。 如反映諸侯國君給自己父母作器的《王作母癸尊》:“王作母癸尊”。如反映大臣自作器的《師望壺》:“大師小子師望作寶壺”……等等,通讀銘文,作器者和受器者的關係一覽無餘。《墨子·魯問》:“子墨子謂魯陽文君曰:‘攻其鄰國,殺其民人,取其牛、馬、粟、米、貨、財,則書之於竹帛,鏤之於金石,以為銘於鐘鼎,傳遺後世子孫’。”既然是為了“傳遺後世子孫”,因此,作器者和受器者的血緣和輩份關係自然就很真實地反映在銘文中。 
記載在銘文中的文辭,出於“傳遺後世子孫”的需要,就經常在銘文結尾出現特定的祝辭。即在銘文內容上,幾乎每件銅器銘文上都會出現作為作器者對受器者及其子孫後代所說的“子子孫孫永保用”之類的祝辭,這也就是“傳遺後世子孫”說在銘文上的具體體現。 
這類常見的祝辭有以下五種格式: 
①“其子子孫孫”格式。 
如:“其子子孫孫永寶用”。 
“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其子子孫孫永用孝”。 
②“其萬年”格式。 
如:“其萬年用”。 
“其萬年永寶”。 
“其萬年永寶用”。 
“其萬年永用多休”。 
“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③人名或國名加“其”格式。 
如:“衛其萬年永寶用”。 
“衛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④“子子孫孫”格式。 
如:“子子孫孫永寶用”。 
⑤“孫孫子子”格式。 
如:“孫孫子子其永寶”。 
一般來說,既然是受器者及其子孫後代所說的“子子孫孫永保用”的,也就必然暗示着對銅器繼承和使用的普遍性。也就是說,凡是作器者的子孫後代都有資格接受和使用這件銅器及其所具有的品格特徵。因為他們和作器者具有直系血緣關係。但是,在有些特定的情況下,作器者所作之器,並不能為受器者及其全部的子孫後代所接受,而只是為受器者及其部分特定的後代所接受。這就涉及到了所謂的“嗣子”的問題。 
在商周彝銘和史書中曾經出現“嗣子”一詞,有些學者曾把這兩個字看成是一個上嗣下子組合而成的合字的“嗣”字。我們認為這是不恰當的。 
“嗣子”的“嗣”是“繼承”的意思,《爾雅》:“嗣,繼也”。“嗣子”就是承嗣人。對於注重血緣和父子繼承關係的商周社會來說,“嗣子”概念的產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定意義。 
對於“嗣子”的解釋,一般以顏師古《漢書注》為定論:“嗣子謂嫡長子當為嗣者也”。 
表現在史書中,如《史記·五帝本紀》:“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堯曰:‘吁!頑凶,不用’。”這裡出現的“嗣子丹朱”一詞,《帝王紀》雲:“堯娶散宜氏女,曰女皇,生丹朱。”又見《史記正義》引鄭玄雲:“帝堯胤嗣之子,名曰丹朱,開明也。”可見“嗣子丹朱”即是長子丹朱之意。表現在商周彝銘中,如《商戍嗣子鼎》:“丙午,王商戍嗣子貝廿朋”。這裡的“戍嗣子”是受賞者,“戍”是職官名,而“嗣子”則是指明了此人的身份。既然已經點明是“嗣子”,則可以推出他必定尚有同父名義下的兄弟若干,而他只是早已經成為“嗣子”而已。 


我們分析一下這裡出現的“嗣子”和作器者的關係: 
丙午,王商戍嗣子 
貝廿朋,才 
。用乍父癸寶鼐。佳王 
大室,才九月。犬魚 
在上述銘文中出現的人物共三個:王、戍嗣子、父癸。“王”和“戍嗣子”是賞賜者和被賞賜者的關係,“戍嗣子”和“父癸”是作器者和受器者的關係,而“王”和“父癸”的關係不明,很可能是君臣關係或結盟關係。而結尾的“犬魚”又進一步說明了戍嗣子的族屬,這一族屬和我們熟知商王的族屬是完全不同的。因此,這裡出現的“嗣子”完全是諸侯國君“父癸”的嫡長子。 
這裡的問題是:作為承嗣人的“嗣子”是後立的、還是按照出生先後排行順序以長為嗣來定的呢?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一:“所謂嗣子與《漢書》正同,皆所謂嫡長子。蓋庶出之子雖年長於嫡出,而不得為嗣子。”根據上述“庶出之子雖年長於嫡出,而不得為嗣子”的之說,可見,“嗣子”一般不是按照出生先後排行順序以長為“嗣子”來定的。根據《左傳·哀公二十年》的記載:“趙孟曰:‘黃池之役,先主與吳王有質,曰:“好惡同之。”今越圍吳,嗣子不廢舊業而敵之。’”杜預註:“嗣子,襄子自謂。”我們可以分析得出:只有擁有了諸侯國君的王位繼承權的人才有資格使用“嗣子”這一術語,也即嫡長子才有資格成為“嗣子”。 
這裡的“趙孟”,《左傳》中註解為:“趙孟,襄子無恤,時有父簡子之喪。”孟,排行之長,又稱伯。“襄子無恤”,“襄子”為名,“無恤”為字。趙孟作為趙簡子之子字無恤,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恤,憂也。”則“無恤”就是無憂無慮之意。這裡的“嗣子” 趙孟正處於“時有父簡子之喪”時期,按照當時諸侯國君死後在守喪期間有權繼承的嫡子才可以稱為“嗣子”的慣例,“孟”和“時有父簡子之喪”都是“嗣子,襄子自謂”之說的暗示用語。而一旦不是法定繼承人卻繼承了諸侯國君之位,就是嚴重的踐越行為了,見《國語·周語上》中記載的一段史實就是如此:“夫晉侯非嗣也,而得其位,亹亹怵惕,保任戒懼,猶曰未也。若將廣其心而遠其鄰,陵其民而卑其上,將何以固守? ”這裡的“晉侯非嗣也”顯然是“晉侯非嗣子也”之意。 
當時帝王和諸侯使用“無恤”為名字還是很常見的。而且男女皆可以用。上個世紀30年代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楚王墓中的《曾姬無卹壺》,其作器者“聖之夫人曾姬無卹”一名,學者多解釋為“曾姬無”,而“卹”的意思就無法理解了。“聖之夫人曾姬無卹”之“卹”字,即“恤”字。此件銅器的作器者應該名為“曾姬無恤”。見如下圖三、圖四: 


我們分析一下這裡出現的“後嗣”和作器者的關係: 
隹王廿又六年,聖 
之夫人曾姬無恤,望 
安茲樣,陲蒿閑之無 
匹,甬乍宗彝壺,後 
嗣甬之,職在王室 
這裡的“聖之夫人”,劉節先生在《壽縣所出楚器考釋二》一文中主張就是:“《左傳·文公十七年》:‘葬我小君聲姜’,《公羊傳》作聖姜。《國策·楚策》蔡聖侯,《史記·六國年表》作聲侯。《漢書·古今人表》衛聲公,《索隱》引作聖公。《孟子》曰‘金聲而玉振之’,趙《注》‘聲,宣也’。然則聖夫人即聲桓夫人無疑矣”。關於劉節先生的考證,後來的出土文獻證明他的觀點是極其準確的。見劉彬徽先生《楚系青銅器研究》一書:“聖夫人,劉節考釋為楚聲王夫人。聲、聖互用,不僅有古文獻例證,出土楚文字材料也已得到證明,如江陵望山M1竹簡中的楚聲王就寫作‘聲王’,劉節之說至確”。“聖之夫人”既然是曾姬無恤,則其夫曾經是楚國諸侯國君的“嗣子”這樣一來才可以使他成為現在的楚王。相應地,曾姬無恤的地位也由楚貴族的夫人變成了楚“嗣子”的夫人。因此,聲桓夫人作器的《曾姬無卹壺》,其銘文中出現的祝辭並沒有出現習慣的“子子孫孫永寶用”這類話,而是以“後嗣甬(用)之”作為祝辭。 
為什麼這裡沒有出現常見的“子孫”二字祝辭呢?按照有的學者的主張,就是主張凡是銘文中出現“子孫”稱謂的,大多是周器。因此,兩周銅器銘文中是一定要出現這些祝辭的。如,吳其昌先生在《金文歷朔疏證》一書中如是說:“殷人尚無子孫觀念,周公手創周王宗法制度者,故亦為最初並立子孫觀念者。考殷器從未有連舉‘子孫’二字者。”看起來理由只有一條,即:因為將“嗣”和“無恤”聯繫起來的趙孟,是嫡長子、是嗣子,所以這裡的曾侯之嫡長子、嗣子之妻的曾姬無恤,她所製作的銅器理所當然是留給自己的嫡長子來“後嗣甬(用)之”的,這裡的“後嗣甬(用)之”中的“後嗣”不是普通的子子孫孫,而是專指後代的嫡長子、嗣子。它本來意思顯然應該是“後嗣子甬(用)之”。而劉彬徽先生《楚系青銅器研究》一書中因為沒有注意到這一問題,所以才理解為“假定曾姬無卹在聲王即位前後嫁於聲王,至宣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344年,其年齡至少已有70歲或更多。作為宣王祖母,即楚王太后,她作器安撫曾國遺民,以示後嗣忠於楚王,用意良有以也”。看起來,他的這一理解是不妥當的。因為這件銅器的受器者是曾國的“後嗣(子)”,而不時普通的“曾國遺民”。安撫“嗣子”,要他“職在王室”目的是告誡他不要不切合實際的盲目地希望復國,而是安心本職。實際上此器製作目的就是告誡曾國的“嗣子”,認清現實,保國無望時重在保家、保自身性命,也就是延續曾國血脈。這才是一名老夫人的最實際的忠告。這應該也是此件銅器製作的出發點——可以想見當時的曾國“嗣子”應該有過復國的計劃和想法,而曾姬無恤獲知這一想法後,她更看重的目前曾國百姓在楚國接管後的“望安茲樣,陲蒿閑之無匹”的現狀,於是,為了打消曾國“嗣子”的復國夢想,特地製作了此器。 
基於此,我主張這件銅器是為嫡長子、即“嗣子”所作器,其他子孫是不能使用的。 
回到我們在前面說的話,在上述的情況下,作器者所作之器,並不能為受器者及其全部的子孫後代所接受,而只是為受器者及其部分特定的後代(即所謂的“嗣子”)所接受。在這件《曾姬無卹壺》銘文中和商代的《商戍嗣子鼎》銘文中,都在暗示着“嗣子”在作器過程中的特殊地位和身份。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bunny2:範例哲學:“思維與思想”之辯
2015: 出埃及記_071-077
2014: 光子的結構
2013: 範例哲學實用二:如何待人
2013: 如何學好高中英文
2012: 《自然》雜誌向葉詩文道歉的背後
2012: 核能的神話:能源說客們如何蒙蔽了我們
2011: 申時行:(相)若非是親眼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