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送交者: 芨芨草 2016年10月11日18:40:58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永遠的校長梅貽琦

劉超

 

1948年國共內戰正酣,像清華校長梅貽琦這樣的大人物必是國共兩黨爭奪的對象。梅的南開校友周恩來公開說:“像梅先生這樣的人可以留下來,他沒有做任何對不起人民的事。”胡適告訴梅貽琦說:“你還是別回去了,一起走吧!”幾日後,諸事安排妥當,他才預備南飛。飛機好不容易來了,在南苑機場,他還在猶豫。終於,最後一班飛機來了,他從容不迫地提着一架打字機,拿着兩本書登機。

676.jpg

1941年清華大學校慶時領導合影。右起:葉企孫、馮友蘭、吳有訓、梅貽琦、陳岱孫、潘光旦、施家煬

西南聯大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組成。設有校務委員會,由3位校長任校務:張伯苓(南開),蔣夢麟(北大),梅貽琦(清華)。

按常理,一個學校中都有不少人爭着做校長,何況是3個學校。原先的三位校長中,論資歷論年齡,梅貽琦都排在最末,但他卻把這校長做得穩穩噹噹、妥妥帖帖。在一次大會上,蔣夢麟把自己的表交給梅貽琦說:我的表,你帶着!也就是代表的意思了。梅貽琦作為代表,把西南聯大辦得風生水起。

那時日子非常苦,要跑警報,還要餓肚子——甚至堂堂校長夫人、梅貽琦的妻子韓詠華也要到大街上做小生意,售賣自己做的定勝糕。梅貽琦經常在校辦公,也就經常和學生一起跑警報。警報一響,不少人跑得都找不着北,但梅校長卻永遠是那樣紳士,那樣從容不迫。

一次,梅貽琦的弟弟出國前到昆明看他,發現兄長的住處是如此之逼仄,伙食是如此之寒酸。晚上,一家人更是悶悶不樂,因為侄子梅祖彥跑警報時,把眼鏡連帶盒子都跑丟了。沒了眼鏡他就看不清楚;看不清楚他就沒法上學。他都快要沒法上學了,家裡仍買不起新眼鏡!

在西南聯大,梅貽琦管事,說話當然就管用。但對自己的子女,他從不搞特殊。抗戰時期不少青年從軍,他的兒子梅祖彥在西南聯大念書,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梅貽琦對兒子說:你想去我支持,你不想去我也不反對,你自己做決定吧。兒子果然就去了。

每年高考完後,有個別人上門來,為自己的子女、親朋好友說項。梅貽琦從來都堅持原則。一次赴上海,他受到清華很多同學的熱烈歡迎。有一位校友說,自己的孩子準備考大學,請校長多關心。梅貽琦聽完,沒答應也沒拒絕,只說:我的小女兒去年也沒考上聯大,她只好到別處了。

抗戰後期,國民黨政權已漸失民心。世道不公,特務非常之猖獗,西南聯大的民主運動也極其活躍。聞一多、張奚若、曾昭掄、費孝通等是其中最活躍的一批人。羅隆基被稱為羅隆斯基,而吳晗則被稱為吳晗托夫1946年聯大解散,三校分別復校北上後,吳晗依舊非常積極。有人就看不下去了。國民黨的大員陳某某特地從南京到北平,邀請北平一些大學的領導吃飯,做他們的思想工作。他請來了北大的胡適、鄭天挺,當然少不了清華的梅貽琦。陳某某對梅貽琦說:你們學校的吳晗,也鬧得太過分了吧,該約束約束他啦。北平警備司令部的人也指名道姓地說:是該管一管了。梅當然明白管一管是什麼意思。他立即解釋說:吳晗只是個讀書人,他並沒有怎麼樣,他也不可能怎麼樣。

梅貽琦對所謂的管一管很不以為然。在他看來,大學是最高學府,天職就是追求真理、服務祖國,而不是為某黨某派所私。大學理應培養建設人才,但也不妨有些批判精神。學術乃天下之公器,而非黨派之私產。只有提倡學術自由,才能建設傑出大學。而學術自由,本身就意味着包容新舊左右,允許百家爭鳴。只要教師不在課堂上宣揚自己的主義,不是借學校的名分去搞政治,不影響本職工作,他是不贊成干涉教師自由的。

當然,形勢比人強。你跟政治講理,政治不跟你講理。他看形勢有點不對了,立即讓人通知吳晗:吳先生,你得趕快走,晚了不行了。吳晗會意,乃遁之。

1940年,西南聯大三校之中的清華,特意為梅貽琦任教25周年舉行慶祝。梅貽琦在美國的母校也把名譽博士學位送給了這位傑出校友。各方的名流政要、專家學者紛紛蒞會,無數校友、學生的問候也如雪花般飛到昆明。在慶祝會上,曾任教育部長的李書華非常得意地宣稱:清華有今日的成績和地位,與梅校長的努力分不開。當初推選梅先生做清華校長,是我在任內最滿意的一件事。但面對這罕見的殊榮,梅貽琦只是非常謙抑地把自己比作京戲中的王帽他每出場總是王冠齊整,儀仗森嚴,文武將官,前呼後擁,像煞有介事。其實會看戲的絕不注意這正中端坐的王帽,他因為運氣好,搭在一個好班子裡,那麼人家對這台戲叫好時,他亦覺得與有榮焉而已。

梅貽琦本就是清華人。當年第一屆庚款生招考,轟動全國,報名的有700多人。發榜了,有個小伙在看榜時,看見旁邊一位瘦高個不慌不忙、不憂不喜地也在那兒看。按說,應考者要麼上榜要麼不上榜,中榜者高興得連尾巴都翹上天了,落榜者便是涕淚飄零也不稀奇。獨此君容色自若,靜水深流,別人看不出個山高水深。後來才知這個瘦高個叫梅貽琦,在錄取的47人中,排第六。

留學歸國後任教清華。梅貽琦不愛說話,但教書卻非得說話,課外還要為學生補功課,很累人。他回到天津衛向恩師張伯苓訴苦,說不想幹了。張伯苓一聽,很是不悅,問:你教多久了?”“半年了。”“才半年,怎麼就知道自己沒興趣?年輕人要有點耐性。回去教書!這一訓,就訓出了一位世界聞名的大學校長。

梅貽琦到清華任教後,人品、才幹、資歷、工作,樣樣過人,但年近三十而依舊單身,說媒保親者很多,他卻一次次地婉拒,為的是照顧3位弟弟讀書。家人都替他擔心,他自己卻不操心。

後來,他往一韓姓人家跑得勤快起來。倒是腿腳勤快,嘴皮子還是不勤也不快,依舊寡言少語。別人都替他急,但他自己不急,甚至與這位叫韓詠華的女子熱戀時,也不大說話。兩人要訂婚了,韓詠華的好友提醒她:你要知道,他可是不愛說話呀!韓詠華一愣:不說話就不說話!韓詠華算是梅貽琦的同門師妹,而今更近了一層。他們喜結連理時,很多學生送喜聯,因梅貽琦字月涵,而梅夫人又姓韓,就乾脆寫上悅韓字樣。

梅貽琦在清華極受器重,曾出任教務長,並一度代理校務。他是少壯派教授的核心,而其他成員,像葉企孫、陳岱孫、金岳霖、陳達,都是他的弟子。後來羅家倫當校長,梅貽琦走了。再後來,一任任校長走馬燈似的都走了,而梅貽琦又回來了。他是被無數清華人衷心請回來做校長的。

在名流雲集的清華,要出任校長絕非易事。那時政潮頻仍,學潮雲起,校長與教授、學生的關係比較複雜,學生驅趕校長、校長解聘教授的現象時有發生。羅家倫曾是蔣介石的秘書,他場面很大地來清華做校長,兩年不到,就灰溜溜地被趕跑了。北大校長蔣夢麟曾明確表示:我不贊成教授治校,我的口號是校長治校,教授治學。他拍着桌子說:我辦不好北大,誰能辦北大?!教授哪還敢說話。清華則是教授治校的典範,梅貽琦繼承了這個傳統,他一上任就宣稱: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

梅貽琦敏於行而慎於言。他說話非常之少,而且非常之慢。有人把他的口頭禪整理成了順口溜: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云云。當然是笑話,調侃而已。對這位梅校長,大家是敬而愛之,視他有如父兄。

學界巨擘陳寅恪輕易不臧否人物,但對梅貽琦卻頗有好感,他說: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這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當然,那時大環境遠不是那樣理想。然而,便是在這不理想的時代中,在梅貽琦治下,清華仍一團和氣,上下悅服,學術上突飛猛進。

1948年,歷史面臨新的抉擇。天地玄黃,暗流涌動,北方一位位人物南下。梅貽琦是個有影響的大人物,他的去留不可能不為眾人所矚目。他的夫人韓詠華在廣州也為他擔心,每天都看報紙,時常看到丈夫為清華校務而東奔西跑,就是看不出來他去留的跡象。他也想過這個問題。捨不得他的人實在太多,清華學生在民主牆上專門出了極為懇切地挽留校長的壁報,同學們甚至還組織隊伍到校長住處齊呼口號挽留校長。地下黨組織也向梅貽琦捎話:你不要走,我們了解你,希望你留下來。他的南開校友周恩來更是公開說:像梅先生這樣的人可以留下來,他沒有做任何對不起人民的事。

194812月,劈里啪啦的槍聲傳到海甸(現為海淀),清華園就停課了。陳岱孫去找梅貽琦,梅正要進城,說學校沒錢了,要弄點錢來,讓師生員工撐過這段時間。進了城,拿了錢,坐車到西直門,眼看着門已關,且再不讓開了。清華原本有個特別通行證,在平時,只要有這個證,任何時候都可以過西直門。但那一天通行證失效了,梅貽琦只好回到城裡。胡適也在城裡,他告訴梅貽琦說:你還是別回去了,一起走吧!幾日後,諸事安排妥當,他才預備南飛。飛機好不容易來了,在南苑機場,他還在猶豫。終於,最後一班飛機來了,他從容不迫地提着一架打字機,拿着兩本書登機。

寓居海外時,梅貽琦非常關注祖國的動態。他先是在歐洲,後又到法國,手握巨額清華基金,卻過得極其清貧。他一如既往地為清華訂了許多學術刊物,但收到這些刊物後,拆了裝,裝了拆,就是不知道還能不能把它們送到那些真正需要它們的清華師生手中。他一直在異邦遙望故國,遙望京城,猶豫着是否要再回來。但終於沒有等到那一聲召喚,也終於沒能踏上歸途。他又在祖國的寶島台灣建了一所大學,也叫清華。他把一生都獻給了清華。

他什麼都知道,但不願寫

晚年的梅貽琦健康不佳。和他住對門病房的胡適勸他要記得寫遺囑,公事私事都應該寫。他不愛聽,也不願寫。夫人勸他,他也不寫;親弟弟勸他,他還是不寫。最後,直到胡適離世,他都沒寫。胡適走時留下了他的遺囑;而梅貽琦直到永訣,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他什麼都知道,但他什麼都不說,他不愛說,也不願說。

梅貽琦長眠後,他的秘書立即把他的提包封存。不久,各方人士開會紀念梅校長,就把他的提包放在桌子上,要打開來。大家心裡直出汗,擔心不知道打開後會是什麼東西。他的夫人尤其擔心。因為他們相守幾十年,她總是見他到哪兒都帶着這皮包,但從來就沒有讓她看過。梅貽琦從北平到昆明,從昆明回北平,到南京,到廣州,再到歐洲、到美國、到台灣……關山萬里塵與土,卅年家國雲和月,濁浪翻騰幾曾歇。但他一身清風,纖塵未染,始終不忘帶的卻是這皮包。這必定是他此生最珍視、最重要的東西了。校長夫人最擔心的是:皮包里或許有非常重要的文件。而在這樣的場合示眾,或許有相當的危險——等打開一看,大家都呆住了:這皮包里,全是清華基金的賬目,一筆筆,規規矩矩,分毫不差。

所有的人都震撼了:在那貪污成風、腐敗無孔不入的年代,對握有實權者,要想有所偏私,實在是舉手之勞。要想乾乾淨淨做點事,那有多難。風習之下,似乎也只有貪污是正常的,不貪污則是不正常的。一個人長期掌控着那樣巨額的經費,卻從未順手揩點油,那就更是異類了。然而,梅貽琦就是這樣的異類。他數十年來始終一人獨自掌握着巨額的清華基金;他自己生活中卻像當年孔夫子那樣,惶惶東奔西走,生活到了幾乎清寒的地步。他在沒有任何監督的情況下,沒有動用公家的半文錢。他把所有錢都用給了清華,為着把清華建成傑出的大學,為着替祖國培養傑出的英才。

這就是梅貽琦,一代聖人。這皮包,正是他用生命守護着的東西。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莊小威是否該得諾獎?
2014: 有關莊小威工作的一個討論
2013: 這家長這麼做想證明什麼?
2013: 戲裡戲外說家國 – 桃花扇
2012: <<華嚴經>>是經中之王
2012: 說兩句莫言和諾獎。
2011: 並不存在“上帝粒子”-淺談TEV關閉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