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文化是人性的具體化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1月03日16:40:16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文化是人性的具體化

 

文化是人性的具體化,這是我的文化觀的基本命題。人性概念是我研究文學作品得到的概念。人性是目的與智慧的統一體,是運用自身智慧實現自身目的的過程。人性是生命的動力。人性是複數,是一個龐大無比的家族,其中的成員兩兩相對。每一種民族文化都只是充分發展了人性家族中的一部分。

兩種文化間的衝突,其實是因為這兩種文化各自以相互對立的兩種人性中的一種作為自己的價值根源。西方文化格外強調個性(獨特性),中國文化則相反。西方文化所根據的人性是“喜愛個性”,中國文化所根據的則是“厭惡個性”。

老虎和獅子都是大型貓科動物。老虎獨來獨往,因為老虎生活在叢林,容易埋伏,也就容易獨自捕獲獵物。獅子生活在非洲平原,不容易埋伏,也就不容易獨自捕獲獵物,所以,獅子必須生活在群體之中。這樣的說法有這樣的意味:大型貓科動物只要能獨居就會獨居,只是不得已才會選擇群居。是獨居還是群居,由環境來決定。

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老虎和獅子的天性中,都是既有“喜愛獨居”傾向,也有“喜愛群居”傾向。環境只是決定哪一種傾向得到充分發展,而不是在老虎或獅子身上創造出某種傾向。

兩種文化的相異,其實是因為每一種文化以相異的兩種人性中的一種作為自己的價值根源,文化之間的相異更應該理解為互補。西方最重要經典《聖經》的第一個最重要的詞語是創造,中國最主要經典《論語》的第一句話是“學而時習之”。這似乎預示了西方文化重視的是創造,所根據的人性是“喜愛創造”;中國文化重視的是學習(廣義上的模仿),所根據的人性是“喜愛學習(模仿)”。

某一人性直接進入某一文化,就有了某一“文化傳統”,譬如“厭惡個性”就是中國文化中的一項文化傳統。從內容或實質來看,一項文化傳統就是一種人性,稱之為文化傳統,是因為此人性在某一民族那裡根深蒂固,而且帶來大量的派生物。

豆腐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豆腐”這樣的命名卻是沒有智慧含量,它的字面含義是“豆子(因為水泡而)臭敗了”。顯然,豆子臭敗指的是豆腐製作過程的一個階段,但這個階段不是關鍵階段,關鍵階段是往熱豆漿里注入石膏水。

豆腐被翻譯成英語是bean curd,其字面含義是:豆子成了凝乳狀的東西。

把一項偉大發明的成果命名為豆腐,體現的是中國文化對發明(獨特性)的冷淡態度。

古代道士燒煉長生不死藥,意外地發明了一種遇火即爆炸的東西,這種東西被命名為火藥。問題是,這種東西被稱作火藥,它能治病嗎?退一步講,這種東西的主要功能是治病嗎?火藥這一名詞,同樣折射出中國文化對發明創造(獨特性)的冷漠。

中國學校里有教師對學生實行罰站的做法。讓一個學生站起來,何以就是對這個學生的一種懲罰?學生上課的時候是坐着,一個學生站起來,他就顯得與別人不一樣。與別人不一樣,這就是獨特性,獨特性是一種錯誤,讓一個人表現出獨特性,就是對於他的懲罰了。罰站體現了中國文化對於獨特性的敵意和蔑視。今天,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中國人聚會的場合,重要人物被介紹的時候,都會站起來。

豆腐、火藥的命名,對學生實行罰站,這些都是“看得見的文化”,它們是某一文化傳統的直接派生物,歸根結底也就是某一人性(厭惡獨特性)的具體化。

一種文化傳統在種種方面顯示自己的實在性,從而形成了文化中的各種具體的內容。比較形象的說法是:每一種文化的內部都是一串串的糖葫蘆,而貫穿每一串糖葫蘆的都是一種文化傳統,也就是一種人性。

西方有研究者指出:西方學生緊緊盯着自己被要求觀察的事物本身,中國學生更感興趣的是自己被要求觀察的事物的周圍的一切。“喜愛聯繫”這一人性在中國文化那裡是一種文化傳統,辯證法講世界的普遍聯繫,讓中國人感覺親切,這或許正是辯證法能在中國產生廣泛影響的文化心理前提。

中國有神州、赤縣等許多不同的稱呼,最值得注意的稱呼或許是“四海之內”。把一塊大陸稱之為四海之內,意味着:人們的眼睛不是盯着需要被命名的事物本身,而是關注需要被命名事物的背景。

把一塊大陸命名為四海之內,這與其說是含蓄,不如說體現了中國人看待事物的一種方式。這一方式不直接述說事物,而且通常是詩意的。把一塊大陸說成是四海之內,意味着大陸是這個世界上的稀有者,換言之,四海之內這一說法,體現了命名者對於大陸的喜愛之情。與“四海之內”性質相同的詞語,還有“天下”等。

性質相同的還有孟子著名的“知人論世”說:為了真正讀懂一部書,我們必須了解這部書的作者,還有作者生活時代的種種狀況。一個事物的性質(內涵)內在地取決於與之相關的種種事物。

總之,我們又看見了一串“糖葫蘆”,貫穿這串糖葫蘆的,是“喜愛聯繫”。

漢文化是農業文化,對草和苗加以區分,是農業文化的基礎。一個青少年在某一方面有發展的潛力,我們就說他(她)是一棵好苗子。“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這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流行於中國的政治口號,“資本主義的苗”不是好東西,但那是因為“苗”受到了“資本主義”的修飾,也就是被“資本主義”拖累了,“苗”本身是有價值的。人們內在地、潛意識地把“苗”奉為有價值的東西,這只能出現在有深厚的農耕傳統的文化區域裡。對於游牧文化來說,“苗”也只是一種草,沒有特殊的價值,我們也就不能指望一個游牧民族會用“不要資本主義的苗”來表示對資本主義的厭惡。在游牧文化那裡,取代“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的,大概是“寧要社會主義的狼崽子,不要資本主義的小羊羔”。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人猛烈抨擊大家庭制度,因為大家庭被認為嚴重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直到今天,中國人把自己的國家稱作“社會主義大家庭”。

中國帝王時代,“反”被認為是最嚴重的罪行,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民間把躲避日本軍人的燒殺稱之為“跑反”,這是把外國軍隊的入侵也說成是一種“反”,似乎是不恰當的,實則折射出了中國文化對於“反”的恐懼或厭惡。文化大革命期間,中國流行“造反有理”的口號,這似乎為“反”平反了,但叫喊這句口號的人都把自己的對手叫做“反革命”,一個人被定性為反革命,也就徹底完蛋了,消滅反革命就像是消滅帝王時代的所謂反賊。

總之,文化傳統是根深蒂固的東西,一個人反對自己的民族文化,他本人卻還是不斷地落進自己民族文化的話語之中。

西方有學者做過調查問卷:明天是地球毀滅的日子,你今天最想幹什麼?結果是:想搶劫銀行的人最多。

最多的人為什麼想搶劫銀行?搶劫銀行的目的是得到錢嗎?如果目的是得到錢,但地球明天就毀滅了,這些錢有什麼用?

原來,所謂地球毀滅,意味着所有的人都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通常情況下,人們被判處死刑,是因為他們犯了死罪。現在,地球毀滅意味着人們並沒有犯死罪卻被判處了死刑。人們搶劫銀行,是為了犯下重罪,是為了給自己的被處決創造充足的理由。

調查問卷中,最多的人最想干的不是去殺死自己的死敵。這再一次表明人類是有理性的——所有的死敵都會在地球毀滅中無一例外地死去,又何必自己去動手?

殺人是比搶劫銀行更嚴重的罪行,只是現在,殺人都是多此一舉,所以,搶劫銀行大概是最有意義的重罪了。

沒有“喜愛公平”這樣的人性,就不會有人在地球毀滅前夕去搶劫銀行。想搶劫銀行的人大概並不清楚自己的真實目的。看到這一問卷結果的中國人,其第一感覺恐怕就是難以理解——既然都快死了,搶劫銀行只能是荒謬的。

此問卷調查的結果在性質上是西方的,體現了西方一項文化傳統——作為人性之一種的“喜愛公平”。這一文化傳統潛在地支配着調查問卷中的西方人。我們似乎有相當的理由相信,讓中國人參加這樣的調查問卷,其結果將是大相徑庭。西方人容易把“地球毀滅”理解為法律事件,而西方人理解的法律精神是公平,是“罪刑相當”,西方人選擇搶劫銀行,這讓自己的死亡顯得理由充足,又維護了法律的榮譽;中國人大概會把“地球毀滅”理解為個人的災難,為了彌補這樣的災難所帶來的不幸,人們更容易想到的,是盡情享樂。

漢語詞語關係,由關和系構成,關指的是關押,系指的是捆綁。張三和李四有關係,這句話的原始含義是:張三和李四相互關押、相互捆綁。這明顯地是不尋常的說法,因為事實是:要麼是張三關押或捆綁了李四,要麼是李四關押或捆綁了張三。相互關押或捆綁是不可能的。這意味着,在“關係”這個詞語的創造者的心中,一切關係都是敵對性的,都是雙方中的一方對於對方的束縛,人們從所有的“關係”中,歸根結底不會得到什麼好處。漢語短語“沒關係”的意思是“沒有壞處”,這是對“關係”本義的正確運用。但中國文化似乎無視“關係”這個詞語的消極性。中國社會盛行的,是“搞關係”、“走關係”,比較大型的企業都設置了“公共關係部”,似乎還有“關係學”這樣的一門學問。外國商人來中國,不久後都發現,在這裡做生意,關係比產品質量更重要。中國人對於關係的重視是天下第一。這也就意味着,每一個中國人都被一群其他人用無形的繩索給捆綁起來了。

中國一所大學法律系的領導人告知人際關係不好的學生的家長:人際關係好的學生不去上課,點名的時候就會有人冒名頂替,人際關係不好的學生就只好白白地吃虧了。法律系這些領導人表現出來的,乃是典型的中國式的善意。大學法律系的領導人內心深處認為更重要的是關係,而不是法律和道德;更重要的是關係帶來的實際好處,而不是守法和誠實帶來的尊嚴。這似乎足以解釋為什麼法律在中國的地位是如此之卑微。尊重法律是西方的文化傳統,難以在中國文化那裡建立權威,因為中國文化那裡已經有了“喜愛關係”之類強大的傳統。

廢除一項文化傳統是困難的,建立任何新的文化傳統同樣是困難的。

人性家族→文化傳統→看得見的文化。從人性到文化傳統,也就是一個民族從人性家族中擇取一些成員作為自己文化傳統,這中間起主導作用的似乎是地理環境;從文化傳統到看得見的文化,譬如前所言中國老師對學生實行罰站,以及火藥和豆腐的命名,等等,這是文化傳統直接派生的,歸根結底是人性的具體化。

“文化三層次”理論的基本術語是人性家族、文化傳統、看得見的文化和文化糖葫蘆。“人性家族”的功能是說明不同文化之間的差別,“文化傳統”的功能是說明每一種文化內部的基本價值觀,“看得見的文化”指的是每一種文化內部的所有成分,“文化糖葫蘆”的功能是對“看得見的文化”進行分類。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不知亞丁灣出現了新東西沒有?
2016: 范兒1027—6.8hr a day:恆心與自律是
2015: 老幾:淺議中西哲學本體(一)
2015: 盤點可致寶寶「性早熟」的食物黑名單
2014: 院士王正敏這樣的事在國內很典型,一點
2013: 著名媒體和名人推薦值得一讀的書
2013: “財政懸崖”的避免:誰是贏家和輸家?
2012: 天蓉:腦電波之謎-35-歷歷在目十年之前
2012: 柴玲真地獲得了自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