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彭運生:我的文學批評理論
送交者: 彭運生 2017年01月17日16:42:13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我的文學批評理論


人性是從一些文學作品中抽象出來的概念。人性是目的與智慧的統一,是運用自身智慧實現自身目的的過程。文學批評的實質,是到文學作品中去發現某一人性——如果作品中有這樣的人性存在。一旦發現了這樣的人性,文學批評的實質性工作就已經完成了。我把包含了這樣的人性概念的作品稱之為文學傑作。文學傑作是人性自我實現(即運用自身智慧去實現自身目的)的一種方式,從根本上與詩人的人格無關,與詩人的學識和藝術素養無關。人性概念是否有價值,取決於它是否有文學批評的功能。

文學傑作中,人性概念里的智慧表現為對某一目的所指向的事物的合理性或者價值進行隱秘論證。運用這樣的人性概念進行文學作品分析,起點是:分析者感覺到一件文學作品裡的神奇意味。第二步是:猜出貫穿全部作品(或作品某一部分)的某一目的,並命名之。第三步,是揭示對此目的的合理性或價值進行隱秘論證的具體內容。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柳宗元的詩《江雪》。籠罩了全部作品的目的是“獨釣”,這首詩里的玄妙意味,是對獨釣的價值進行隱秘論證。漁翁想要實現獨釣,就必須忍耐“寒”,也就是必須付出某種代價;更重要的是,想要實現獨釣,漁翁還必須等待好時機——下一場大雪,因為這場大雪,導致了“千山鳥飛絕”,有的鳥捕魚為生,現在,這些鳥不能飛行了;因為這場大雪,導致了“萬徑人蹤滅”,漁翁獨享一江之魚的垂釣權,最大的障礙是其他人會參與進來,現在,沒有別人能前來分享了。總之,《江雪》是“喜愛獨享”這一人性運用自身智慧隱秘論證自身目的的合理性(價值)的結果,作為人性之一種的“喜愛獨享”是此詩的靈魂。

已有的文學理論術語,大抵都不是科學概念,譬如“長篇小說”,它是人們眼睛和手指的產物,而與人類的智力無關。按照人性概念,通常被認為是長篇小說的東西,其實是“短篇小說集”,通常被稱做一首詩的東西,其實只有其中的一部分才是文學傑作,其餘部分是可以刪除的。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這是屈原《離騷》裡的詩句。我們早晨需要飲水,但我們不是直接去收集木蘭上的露水,而是等待這些露水自己從木蘭上墜落,總之,我們不與木蘭爭搶露水,這體現出了我們對木蘭的仁愛之情;我們晚上需要進食,但我們不是直接去採摘秋菊的花瓣,而是等待這些花瓣自己從秋菊上凋落,總之,我們不與秋菊爭搶花瓣,這體現了我們對秋菊的仁愛之情。因為有飲食的需要,我們可以充分體現對各種生命的仁愛之情。另外,因為有飲食的需要,我們讓墜露和落英這些已經完成了自己使命的東西獲得了一種新的價值,從而變廢為寶。“喜愛飲食”是此詩句的靈魂。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這是杜甫《天末懷李白》中的詩句。鴻雁幾時到?這是一個問題,“江湖秋水多”是對這個問題的回答。這不是一種平常的回答,平常的回答只能是“很快”、“一個月之內”、“明年”之類。這是一種委婉的回答,而且是批評性的:您不應該這樣提出問題,正確的問法是:鴻雁幾時到某某地方?“江湖秋水多”隱含了正確的問法:眾多的水在秋季來到江湖,鴻雁幾時到這裡或其他某一地方?委婉讓我們避免使得他人尷尬,讓我們既不至於被無意義的問題所糾纏,又能實質上為他人提供示範。總之,“喜愛委婉”是此詩句的靈魂。

人性概念同樣適用於現代文學作品。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是顧城的名句。黑夜象徵饋贈者,黑夜把“黑色的眼睛”饋贈給了“我”,“我”有了這黑色的眼睛之後就必須去“尋找光明”,因為沒有光明,眼睛就派不上用場,總之,黑夜因為自己的饋贈而讓自己成了多餘的東西,成了被饋贈者急於拋棄的不祥之物。“厭惡饋贈”是此名句的靈魂。

人性概念適用於詩,也適用於敘事作品。

《西遊記》第二回,寫孫悟空與混世魔王打鬥,“悟空即使身外身法,拔一把毫毛,丟在口中嚼碎,望空噴去,叫一聲‘變’,即變做三二百個小猴,周圍攢簇……那些小猴,眼乖會跳,刀來砍不着,槍去不能傷……把個魔王圍繞”,孫悟空因此輕鬆取勝。

孫悟空有神通,神通讓人羨慕,但神通之價值,與其說在於它能帶來勝利,不如說在於它來之不易:科學家把女人生孩子時的痛苦量化了——相當於一次拔下二十根頭髮,孫悟空的毫毛大概是一根可以變成一隻小猴,所以,孫悟空一次拔下毫毛達三二百根之多,孫悟空必須忍受的痛苦有多大,可想而知;其次,毫毛變猴子是神通,但這樣的神通更是以非凡為基礎的——孫悟空能夠顯然是在短時間之內把毫毛“嚼碎”,這本身已經接近於神通了。“喜愛神通”是此段文字的靈魂。

或許可以說,幻想性的文學傑作更能鮮明地體現文學傑作的超自然本性。直到今天,各種文學批評理論最感覺棘手的,是幻想性文學作品,人性概念在這裡卻是遊刃有餘。

《聊齋志異·快刀》曰:

 

明末,濟屬多盜,邑各置兵,捕得輒殺之。章丘盜尤多。有一兵佩刀甚利,殺輒導窾。一日,捕盜十餘名,押赴市曹,內一盜識兵,逡巡告曰:“聞君刀最快,斬首無二割,求殺我。”兵曰:“諾,其謹依我,無離也。”盜從之刑處,出刀揮之,豁然頭落,數步之外,猶圓轉而大讚曰:“好快刀!”

 

士兵的刀十分鋒利嗎?的確十分鋒利,因為被砍頭的盜賊承認這把刀十分鋒利。這個盜賊是最有發言權的,此盜賊是斷定這把刀是否十分鋒利的權威,因為他付出了自己被砍頭的代價。如果我們自己也想成為權威,我們也只好讓自己被砍頭。成為權威是得不償失,而且,成為權威的前提,是我們犯下死罪之後哀求他人幫助。總之,權威應該被否定。“厭惡權威”是此小說的靈魂。此故事的幽默意味源自對權威的隱秘否定。

人性概念也適用於對西方文學作品的分析。特拉克爾的詩《冬夜》曰:

 

    雪花在窗外輕輕拂揚,

    晚禱的鐘聲悠悠鳴響,

    屋子已準備完好,

    餐桌上為眾人擺下了盛筵。

 

    只有少量漫遊者,

    從幽暗路徑走向大門。

    金光閃爍的恩惠之樹,

    吮吸着大地中的寒露。

 

    漫遊者靜靜地跨進,

痛苦已把門檻化成石頭。

在燈火光華的照映中,

是桌上的麵包和美酒。

(轉引自孫周興譯《海德格爾選集》下卷,第1004頁,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版。)

 

“屋子”的主人“擺下了盛筵”,目的是招待作為“漫遊者”的“眾人”,簡言之,主人想要行善。

行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你想行善,你首先必須選擇準時機——別人最需要得到救助的時候。無家可歸的漫遊者,在下雪的夜晚最需要食物、溫暖和光明。

行善的機會也不是隨時都有,因為願意接受恩惠的漫遊者是“少量”的,就是這少量的漫遊者,也不是興高采烈地前去接受救助,相反,他們心情沉重,以致於他們的痛苦“把門檻化成石頭”。

行善還需要相當的智慧——你必須用無聲的語言讓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應該前去的地方,具體做法是:你用“燈火光華”去“照映”“桌上的麵包和美酒”。這樣,你避免了因張揚而使自己顯得狂妄自大,又照顧到了接受救助者的自尊心。

行善還有更偉大的價值:你幫助弱小者的同時,也從弱小者那裡得到你自身生命所需要的養分——你像一棵“金光閃爍的恩惠之樹”,通過“吮吸”,你為“大地上的寒露”提供了歸宿,這些寒露也就成了有益於你的生命的一部分。

對於“金光閃爍的恩惠之樹,吮吸着大地中的寒露”,海德格爾除了讚嘆它的奇妙,沒有說出值得注意的解釋。實際上,沒有對文學傑作之本質的了解,這樣的詩句將永遠顯得虛無縹緲,其靈魂無法把捉。

人性概念還可以直接用於繪畫作品分析,這裡就不舉例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八萬四千法門
2016: 美國簡史十三.超現實主義.新觀念
2015: hare:大眾與範例
2015: 文學與國際關係研究
2014: ZT: 高能粒子重力加速實驗結果違法廣義
2014: 溫家寶說,公平正義比太陽更為光輝
2013: 簡單解釋為啥美國印錢, 中國漲價
2013: 藥物臨床試驗無效意味什麼?
2012: 為啥朱元璋鐵血反腐敗無法抑制腐敗
2012: 軍旗飄飄(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