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阮煒| 大學官場化危害遠大於學術造假
送交者: 賈舟子 2018年08月28日19:33:59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學術腐敗”一直是個熱門話題。所謂“學術腐敗”指的是學術造假、剽竊、抄襲一類事件。造假、剽竊、抄襲者一旦東窗事發,網絡和媒體又會熱鬧一番。然而高校腐敗何止於此!


實際上,大學官場化、行政化是一種比學術不端行為嚴重得多,危害大得多的腐敗。大學教師中弄虛作假、抄襲他人成果者畢竟是少數,影響面也較小,一經爆料,會立即引來全社會關注,當事人會會身敗名裂,所以相對說來更容易得到懲戒。


相形之下,大學不按大學的邏輯來辦,卻是一種行業性、結構性的現象,更是一種難以捉姦在床、繩之以法的灰色犯罪。大學不按大學的邏輯來辦,所造成的導向必然是大學官場化、衙門化,必然會辦出一所所偽大學,這就讓人難免產生這一疑問:當今中國有沒有真正的大學?


如此辦大學,危害之大,決不亞於少數人弄虛作假。納稅人把血汗錢交給大學,是讓它好好教書育人,好好搞教學和研究,而不是讓大學人整天價削尖腦袋望官、媚官、跑官、爭官。



不用說,大學的本份是學術,是教學與科研。但我們在大學看到了什麼?一個教師以學術為志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做學問,最後發現多年來努力白費了。除了有少數真心向學者所承認的學問和成就,就只剩下一個教授空銜,從上到下幾乎沒人把你當回事。


你學問再好,不可能像有官銜者整日跑項目(“跑部錢進”)、跑基地(仍是“路部錢進”)、坐主席台那麼風光。如此這般,怎麼可能不劣幣驅逐良幣?如此這般,人們怎麼不說,教授是什麼?不就是個教書匠?


首先分配在辦公室上,組織部正式任命的院長副院長享受單間,似乃天經地義。教授嘛,無論你學問多大,聲望多高,資歷多老,年歲多大,只能兩人或三人一間。你如果向本科生們介紹某老師是某方面的著名教授,他們通常面無表情,但一聽說某人是院長副院長、校長副校長,眼裡立刻放出艷羨的光芒。


更嚴重的是,一個做了點“學問”混上教授者只要做了院或校領導,學問一夜之間自動成為第一,在拿項目、分房子、排坐次、成果 署名、拿獎、當院士等方方面面,都當仁不讓排在有學問而無頭銜者之前。


這樣的“大學”是什麼大學?是偽大學,是以假作真的大學,是灰色犯罪的大學。


這樣的“大學”是不按大學的規律來辦,不遵守大學遊戲規則的“大學”,是官場化、行政化化的“大學”。如此“大學”,會導致什麼大學文化?會導致一種毫無學術自主性、獨立性故奴性十足的大學文化,而學術之所以不能獨立,之所以奴性十足,根本原因又在於官場權力壓倒了學術權力,官場價值取代了學術價值。


在這樣的大學文化中,既然有一官半職者壟斷了大量物質資源和關鍵性的符號資源,其結果不是真正的學術被剝奪了應有的尊嚴和地位,是什麼?很難想象世界上除中國外還有哪個國家盛行這樣的大學文化。有了如此大學氛圍,要讓年輕博士碩士們把生命奉獻給學術,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不用說,大學不好好搞學術,就不是好大學。如果大學的院長副院長、校長副校長(遑論書記副書記)們不把心思用在教學和研究上,而是整天價開了大會開小會,這裡視察那裡作報告,就不可能沒有後果:大學被辦成了私人公司,或就是舊時的官場。


如果大學中本來有學術潛力的人不再用心搞教學和研究,而是一門心思要當官,最後不可能不出現這樣的景象:官銜官位僭越了學術本有的位置,官有多大,學問就有多大。


大學不按大學邏輯而按官場邏輯來辦,必然產生這樣的導向作用:學而不優則仕。大學不按大學邏輯來辦,結果必然是大學官僚化、衙門化。


如果一所“大學”少則八九個校長副校長、書記副書記,多則一個排的校級幹部,如果只有一個系、十來個教師的“學院”便設一個院長兩個副院長、一個書記並一個副書記,有多大比例的教師會真心真意、全副生命地搞學術?


更有多大比例本可能以學術為志業的人心中不官欲涌動,眼巴巴地望官、媚官、跑官,一進校便立下不做學問要做官的雄心壯志?


大學不按大學邏輯而按官場邏輯來辦,必產生這種導向作用:學院數量非理性膨脹,院級幹部之多如過江之鯽,院長副院長、書記副書記頭銜滿天飛。相比之下,國外大學包括哈佛、哥倫比亞、耶魯大學、東京大學等名校在內,一般只有十來個學院(牛津、劍橋大學體制不同,另當別論),普林斯頓大學甚至乾脆不設學院,幾百個系科直屬大學。


不妨比較一下北京大學,一所曾是民族精神燈塔的大學,居然墮落到搞出六十幾個院級單位,其中冠以“學院”之名者近四十個,院級幹部有一個營之多!如果說百年老校、榮校和大校搞出六十來個學院以趕超世界水平似乎並非說不過去,考慮到大政府主義和官本位的國情更其如此,但作為小弟弟,一些改革開放後才成立的大學不潛心學術以儘早自立,批量製造官位官銜卻當仁不讓,直追北大。


目前深圳大學所設官職之多之雜,已兩倍於世界水平;歷史不到三十年,竟已設有二十幾個學院和院級單位,其中很多學院只有一兩個系;有的學院竟只一個系,只二三十個學生。簡直在爭創吉尼斯記錄!麻省理工學院有上百個系,領導世界科技潮流,卻仍只叫“學院”。在它面前,我們中國人未免太無恥?


這麼辦大學,會給年輕講師助教、博士碩士樹立一個什麼榜樣?會給社會公眾造成什麼樣的印象?這不是腐敗,一種遠比學術造假嚴重的結構性腐敗,是什麼?


其實,只要一出國門就立馬可以發現,那裡大學校級和院級行政人員比中國內地少好幾倍。根本原因在於:除了沒有一個負責意識形態的准行政系統外,行政雜事都由秘書或助手們做了。


這是國際通例,是一種合情合理的安排,一種對納稅人負責的制度。這種安排之所以合情合理,是因為大學不是官場,而是傳承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場所,三四個校級幹部再加幾個助手、秘書,再加若干院長和系主任,完全可以把工作做好,甚至遠遠好過設二十來個校級幹部、三百多個院級幹部、一千多個系主任。


可是,為什麼經濟上表現優異的中國人,在教育領域表現得如此差勁、如此荒謬、如此搞笑?難道大政府主義所導致的官本位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全世界還有哪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那樣把官銜、頭銜、坐次、排名看得比命還重?除了在中國,全世界還有哪個大學能製造出六十幾個“學院”和院級單位?全世界還有哪個國家能搞出只一個系的“學院”?



說實在的,當今中國大學裡除了校長或書記真正有實權以外,其他如副校長副書記、院長副院長、院黨委書記副書記等並沒有太多實權。從總體上看,教師晉升職稱主要是靠學術成果,而非看領導的意願;新人要進入教師隊伍,主要也是靠學術實力;甚至出國進修機會也主要是看業績或工作需要,或乾脆排隊。


既然如此,為什麼有如此多的人望官、媚官、跑官、爭官?這難道不因為官位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榮譽,一種可以滿足個人慾望的符號性權力?這難道不是因為真正的學者已被邊緣化(他們得不到也不屑於得到這榮譽,因為在他們看來學術的目的是學術本身,而非權力)?這難道不是因為假裝搞學術或者搞假學術的人為數甚眾,其夢寐以求的並不是知識,而是權位或利祿?


事實上,大學官場化、行政化已是一種有極富中國特色的腐敗,一種中國式的灰色犯罪——在國民收入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且仍有大量貧困人口的情況下,中國的“大學”很大程度上卻在假學術之名,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其所造成的危害,比通常所謂的學術造假、剽竊或抄襲不知要大多少倍!更可痛的是,大學中人不以為怪,反以為常。


舉目望去,本來可能取得學術成就的讀書人十有八九骨子眼裡是官迷。放眼中華大地,大學中人真正對學問感興趣、以學術為志業者鳳毛麟角,幾已成為受排擠、受壓制的異類。如果說中國經濟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正在縮小,那麼不幸的是,中國學術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可能不是在縮小,而是在擴大,而這種差距根本不是論文(包括造假論文)數量所能彌合的。


一個大學設二十來個校級幹部,一個學院設五個院級幹部,已夠搞笑了;明明十來個學院就能高效運轉,卻泡泡糖般膨化成六十多個,從而使院級官位高出世界水平六倍,已夠愚昧了;大學人中對知識、創新真正有興趣的人早已是鳳毛麟角,已夠荒謬了,但更可笑、更愚昧、更荒謬的是,中華民族竟樂此不疲侈談得諾貝爾獎,中國人如何才能獲得諾貝爾獎的議論不絕於耳。中華民族何以竟如此墮落,如此恬不知恥!


我們為什麼不捫心自問,諾貝爾獎的設立,是為了獎勵那些真正追求真理的人們。如果從一開始便南轅北轍,根本就不去追求什麼真理,而是整天望官、媚官、跑官、爭官,憑什麼得諾貝爾獎?


有什麼臉面整天侈談得諾貝爾獎?我們咋如此墮落,連最起碼的羞恥心也沒了?我們真的不知道還是假裝不知道,諾貝爾獎不是鬧着玩的,不僅需要個人天賦,更需要生命的投入?我們真不知道還是假裝不知道,追求真理意味着甘願寂寞,不求聞達?中國人的智商恐怕還不至於如此低下,連如此簡單的道理也不明白。


像我們中國人這樣如此看重權力、官位、官銜,如此不把知識、學問真當一回事,究竟有什麼臉面侈談得諾貝爾獎,憑什麼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介紹:阮煒,深圳大學教授。1986年獲愛丁堡大學英國文學博士學位,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兼職教授。


本文來自翻譯教學與研究 | 百度學術 2018.08.24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249 泥丸宮是經絡的總司令部 推背34
2017: 莘莘學子競天驕,嘮嘮慈母化鞠育
2016: 靜元:摒棄黨文化中國才能成為強國
2016: 科學驚人發現! 宇宙竟是大腦
2015: 微型畫家--筆尖上的藝術
2014: 王利民在江南大學的工作經歷
2014: 最佳投資選項---教育
2013: 範例哲學的整體研究方法:2+1
2013: 為何要將日課定於早晚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