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正義啟明5. “正義”是為道德領域劃“底線”
送交者: luis 2022年03月22日16:26:0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劉清平隨筆 | 正義啟明5. 正義”是為道德領域劃“底線”


正義啟明4”說了,“正”字的核心語義,是用“一以止”的方式,劃出一條是否“可以接受”的底線:底線這邊還可以接受,但跨過去就不可接受了。這篇帖子裡,我們再來看看,“義”字又是個什麼意思。

 

一些古代文獻說,義者,宜也”“行而宜之之謂義”,表面上是看重兩個字的發音差不多,其實是把“義”還原到“正”那裡去了,主張凡是合宜、合適、適當的都“可以接受”。難怪《墨子》裡乾脆就說:“義者,正也。”

 

那麼,“正”和“義”之間,有沒有區別呢?當然有了,並且很容易從“義”字的日常用法裡看出來:不管是“義無反顧”“見義勇為”“義重如山”的正面說法,還是“無情無義”“忘恩負義”“背信棄義”的負面說法,統統涉及人與人的道德關係。所以哈,“義”其實就是人倫關係中的“正”;或者更準確點說,正義”就是人們在道德衝突中為各種行為劃出的是否“可以接受”的底線。

 

這樣子看,要是“正當”與“正義”有什麼不同的話,就取決於是不是涉及人倫關係了。比方說吧,假如沒有別人卷進來,一個人在衝突情況下為自己劃出的“可以接受”底線,像可不可以抽煙,先做作業還是先玩會遊戲等,就只有“正當不正當”的意思,沒有“正義不正義”的問題:你這樣做,“對”得住自己嗎?答案很簡單:你覺得對得住自己,就去做;你覺得對不住自己,就不去做。

 

可是呢,一旦牽扯到其他人,像可不可以在公共場合抽煙,爸爸媽媽說了要先做作業等,就把“正義不正義”的事兒招進來了:你這樣做,“對”得住在場的其他人,或是爸爸媽媽嗎?答案也不難:你覺得對得住他們,就去做;你覺得對不住他們,就不去做。

 

有一點要解釋的是,和流行的馬大哈說法不同,俺老漢不認為,一切涉及其他人的行為底線,都有“正義不正義”的道德內涵。嚴格說來,只有“人倫”關係的衝突,也就是“角色身份”引發的人際衝突,才會面臨“正義不正義”的拷問。

 

舉個例子:你和同事一起做實驗,就會形成人際關係,並且還是既有合作的一面(你操作儀器,他收集數據),又有衝突的一面(你操作失誤了,他糾正你)。但一般說來,單純處理這方面問題的規章條文,只有“怎樣做才對”的實驗意蘊,缺乏“怎樣做才正義”的道德內涵。

 

然而哈,要是你操作失誤了,他糾正你的時候,還笑你是蠢豬,幹啥啥不成,吃飯第一名,就涉及你和他作為“同事”“上下級”“人”等等方面的身份角色了,結果就在非道德的“人際衝突”里,增添了“人倫紛爭”的因素,讓你覺得他的做法在道德上不可接受,甚至燃爆你的滿腔怒火——文言又叫“義憤”:你說我的操作錯了,沒有問題,可憑什麼侮辱我的人格呀?

 

溫馨警示一點:別把這裡說的“人倫”與儒家說的“人倫”弄混了。咱儒家說的狹義“人倫”,指的是禮制主義架構里“親親尊尊”的“五倫”,也就是“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這五對特定的角色身份。相比之下呢,廣義“人倫”的範圍就大多了,包括任何人之間圍繞任何身份角色形成的任何關係。下面還會說明,兩種範圍不同的“人倫”觀念,不僅襯託了熟人社會”與“陌生人社會”的對照,而且體現了兩種不同正義底線的對立,還請繼續關注,嗯哼。

 

在人生在世的五大領域中,道德領域正是這樣子定位的:雖然在認知、實利、信仰、炫美這些價值領域裡,也會出現人與人的關係,就像一起搞科研,合夥開公司,同去教堂做禮拜,四手聯彈演奏鋼琴那樣子,但只有人際關係中圍繞“角色身份”展開的那些內容,才屬於倫理道德的價值領域。

 

友情提醒一句:至少從黑格爾起,德國一系的倫理學就愛琢磨道德”與“倫理”的深刻區別,其中的微言大義以及晦澀魅惑,那是相當的一言難盡。淺人的腦子不怎麼好使,所以也搞不大懂,只好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宣布:在剛才解釋的意思上,兩個概念其實是同義詞,怎麼換用都無所謂。

 

正義啟明4”里有個霸氣的聲明,在此想重複一遍:剛才界定的“正義”以及“道德(倫理)”的核心語義,適用於每個人對它們的認真言說,不管他們在現實的道德生活中,具體劃定的正義底線到底是怎樣的。

 

當然了,不僅普通人,而且哲學家,常常會誤解或誤用它們,但結果是完全一樣滴:無論是表達自己的見解,還是和別人交流看法,特別是和對方辯論吵架,都做不到清楚明晰,反倒越說越糊塗。為什麼呀?就是因為違反了形式邏輯的同一律,混淆偷換了這些範疇的核心語義。

 

要證明這個聲明,有個給力的證據,就是西方語言裡,也存在一模一樣的語義邏輯:如果說“right”是給所有行為設定“正當”的底線,“justice就是給人倫行為設定“正義”的底線;如果說漢語的“正當”和“正義”是通過“一以止”的“正”字貫通起來的,英文的“right”和“justice就是通過“rights貫通起來的:“rights直接來自“right,同時又構成了“justice的內容,因為“justice的使命就是要劃出一條底線,用來維護人們的“rights,就像我覺得你在公共場合抽煙“不對”,是要捍衛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健康“權益”那樣子。

 

不好意思哦,俺老漢這輩子雖然下了很大功夫,也沒把英語學好,卻還是注意到了“right”也能指“右邊”“右手”等,因而有過一個瞎猜:可能由於右撇子用右手做事更習慣的緣故(參見“right-hand man”的語義,雖然漢語裡有點左右不分,時不時地把它譯成了“左右手”“左膀右臂”),“right”先是生成了“適宜(合適、適當)”的意思,接着變出了“對(正當)”的語義,然後在人倫關係中又有了“權益”的內涵——要是聯想到了漢語中的“義者,宜也”,好像又一次見證了語義邏輯的潛在相通,不是?

 

幾年前在一個微信群里,淺人提到這個瞎猜,立刻遭到某位博導的嚴厲反駁,說古英格蘭的法條早就用“right”指“正當”“權益”了,和“右邊”“右手”這些玩意兒沒啥關係,還笑話俺老漢的看法很奇葩。

 

淺人一瞅他精通七八國的英文,趕緊向他請教:古英格蘭人是怎麼想到先用“right”指“正當”和“權益”,然後再用它指“右邊”“右手”的?可惜專家保持了比鑽石都寶貴的絕對沉默,拒絕搭理俺老漢,讓淺人啥也沒學到,為此還傷心了好幾天,嗯哼。

 

傷心之餘,俺老漢只好動用淺人才擁的笨辦法,查了老半天的詞典,結果發現拉丁文、法文、德文裡面,有關“正當”“權益”“正義”的詞彙,也像英文的“right”那樣子,往往有“右邊”“右手”的意思,等於用這個層面的語義邏輯暗示:根據造字造詞的“合宜”順序,“右邊”“右手”這類近取諸身”的簡單意思,通常都是原初的;“正當”“權益”“正義”這類“觸及靈魂”的複雜語義,才是後來慢慢演變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正是由於語義邏輯這樣子的根本一致,才讓說着不同語言的人們,能夠通過翻譯展開交流,不僅交流彼此的看法觀點,而且交流彼此的意欲情感,甚至不時達到了理解共情的程度,不是?

 

一個最新的例子,就是網上討論江蘇豐縣(又叫”拐縣“)的“鐵鏈女”(又叫“徐子八”——這個名稱可以反襯某些喜歡粉飾天朝農村的網紅臉皮之厚)事件時,流傳很廣的那句拉丁文諺語:“Fiat justitia ruat caelum——要是天塌下來,正義才能實現,那就讓它塌吧。”為什麼流傳這樣子廣呢?不就是因為它說出了兩千年後另一個國度里許多人的心聲,表明了“正義”作為不可突破的道德底線有多重要嘛。

 

其實哈,《墨子·貴義》也有句話,雖然沒多少人注意,卻見證了同樣的語義邏輯:“萬事莫貴於義。”至於兩句話何以異曲同工,特別看重正義的原因,或許要等到下下篇帖子再來解釋了,敬請耐心等待,不要不識抬舉,嗯哼。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易理將會在今後三十年內取代科學唯物主
2020: 佛教的基礎和重點都不是信仰,而是智慧
2020: 這就是洛杉磯肺炎,蠢貨!
2019: 關於莫扎特天才的小故事
2019: 這些照片是誰拍照的?
2018: 馬克思剩餘價值理論到底是不是瞎扯蛋?
2018: 知探| 追求心靈自由和人的尊嚴是人類文
2017: 中國之路—從抓革命促生產到改革開放(
2017: 如何以正確的姿勢參觀美國大學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