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星辰的翅膀:與兔兄討論,人的四大關係
送交者: 星辰的翅膀 2012年06月29日16:06:12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兔兄乃哲學門出來的,思維很縝密,也常常有新概念出來。這不,老兄寫了篇“我藏在“四層皮”之下發問”,着實讓我迷糊了一會兒。思前想後,決定附和一篇,討論也好,商榷也罷,反正他說了“人的本性是思維”,俺說了“人的本質是作為信息的人”。常常思維的人,不能不說出心裡的信息來,呵呵。

 

兔兄把人的四層皮從外到內地定義為:人的社會和家庭角色、性別、動物性和情感。然後兔兄出人意料地又說了一句:“在這“四層棉襖”里包着的,剩下的“內核”,是你的“思維”,既理性”。老兄,你為了推銷你的哲學理性,繞了那麼大的彎,最後冒出了人的內核:人的理性。也就是說,你認為人之所以是人,就憑他的理性。其他的社會角色、性別角色、動物性和情感都是圍繞着“理性思維”這個人的內核的。

 

我沒有在哲學門受過訓練,想班門弄斧一下。在我看來,人的定義來源於四種關係:人與物、人與人、人與自己、人與上帝。讓我慢慢和你絮叨絮叨。

1)人與物的關係(人的物質性:這是科學研究的領域,包括人和外界物質世界的關係,也包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這是物理學、化學、一部分醫學領域比如外科內科什麼的。

2)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的社會性:這是倫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歷史學等等學科的領域。這個涉及,我怎麼看待別人。

3)人與自身的關係(人的精神性:這個就是兔兄說的問題“我是誰”。這是人像自身內部精神世界的探索,關乎心理學、數學和哲學等等。哲學都是對於人類思維的反思,是對思的思,帶有強烈的向內的省悟。但為什麼說數學也是人與自身的關係呢?因為數學本質上是邏輯思維,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不關乎外部物質世界,是人內在的思維特徵。

4)人與上帝(人的終極性或者宗教性:這個牽扯到的問題有“我為什麼出生在這個世界”、“世界為什麼存在”、“善惡的標準誰來定”,“真理是什麼”,“正義何在”,還有最關鍵的問題“死亡的意義何在”。其實這些問題都是相關在一起的。

 

這四種關係,在我看來,是逐漸進入人的本質的。將人看成一種機器的哲學,包括唯物主義哲學,是極其低等的,因為沒有看到人的精神層面和宗教性(或者說是靈性);而注重人的社會性的思維方式,往往停留在用倫理來談道德的地步。

 

其實,道德兩個字應該分解成“道”和“德”兩個方面。“”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加上人與自身的關係;而“道”乃是界定“人與神”的關係。“道”,是奠基性的,因為道決定了“德”。也就是說,關乎人與神關係的宗教信仰,決定了人與人關係的倫理。因此,當你問“我是誰”的時候,其實是在問“什麼是神”?換句話說,當你問“我是誰”的時候,隱含着“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誰讓我出生在這個世界(創造,誰掌管着我的生命(主,我的人生價值由誰決定(審判”。只有你知道了“我是誰”,才能決定“他或者她是誰”,才能知道“我該如何與他或者她相處”。可以講,人的最大獨特性在於:有限時空中的人卻有一顆追求永恆的心,這就是終極關懷,就是人的宗教性

 

一個人由靈、魂、體三部分構成;這分別與宗教、哲學和科學相對應。我們的身體需要衣食住行,但是這不是人的本質;我們需要和他人來往,從別人那裡得到情感、社交需要。但是夜深人靜、百無聊賴的時候,我們不能不面對我們自己,“我是誰?”。

 

人在什麼時候最容易感受到神的存在?不是他和外部物質世界打交道的時候,也不是他在眾人之中嘻嘻哈哈的時候,而是他面對真實自我的時候。一個沒有自我的人,一定沒有豐富的精神世界,也不容易相信神的存在。同樣的,一個注重物質世界和人際關係的文明,缺乏深度的精神思考,因為宗教是終極關懷,是精神世界的最底層。沒有宗教信仰的文明,是淺薄的,因為沒有深厚的精神根基。

 

兔兄說人的內核是理性,俺認為人的內核是靈性。這是你我最大的觀點分歧吧。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楊振寧的規範場理論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里
2011: 泡利和楊-米爾斯場
2010: 邏輯:哈佛拒絕人大高材生淺析
2010: 致勇於挑戰中學教科書的飛蛾們
2009: aa88: 再談中美教育兼評outlook帖子
2009: 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孔子的思
2008: At what cost to mordernize China?
2008: 難以逾越的藝術巔峰《八大革命樣板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