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俺是怎樣做碩導的--有意回國的同志們必讀
送交者: 青年教工 2004年03月11日15:20:2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研究生導師現在被普遍稱為“老闆”。這實在是一個恰如其分的稱號 D照俺看來,所謂的導師,就好比一間個體企業的老闆,只不過,老闆的終極目標是發財,而導師的終極目標就多了,做學問、做官、發財……既取決於個人的定位,也和大環境有關。

  先說做學問。這是部分導師的終極目標:五六十歲的導師,每天堅持看兩小時最新文獻,每周和研究生討論研究進展,樂在其中的,不是少數。也是其餘老師的階段目標:anyway,做官和發財,還是要建立在做學問或者做過學問的基礎上。“科學家是越老越值錢”,七十年前如此,現在還是如此。

  再說做官,人文社科,特別是做經管、法律、政治、哲學等方向的教師,進可攻,退可守,從智囊團走向前台,從“處江湖之遠”,到“居廟堂之高”,這樣的實例,舉不勝舉,建議參看中央委員和全國人大常委的名單。

  最後是發財,以工科、經管的教師為代表。俺每天騎車都要經過經管學院的停車場,滿眼都是別克雅閣帕薩特,曾經安慰自己,這些應該是MBA學生的座駕,可事實上,那都是經管學院教師的;而真正發大財的,恐怕應該是那些自己開公司的工科名教授吧。

  有選擇餘地的是老教師和名教師。至於俺這樣的青年教師,似乎還沒有精力考慮做學問之外的其他事情。去年,北大出台了職稱評定的新方案,俺們學校除了跟進還是跟進。辭職,學校不會挽留,人事處的抽屜里,有無數海龜博士的簡歷;下海,俺一介書生,既無魄力又無能力;到外企做research scientist,既乏學術自由,同樣亦有裁員風險;於是只好在解聘大刀的揮舞之下,緊趕慢趕朝前奔。  

    (二)

  既然可以類別成一間私人企業,面臨的壓力,首先就是活下去,然後就是發展壯大。俺還不是博導,所以每年招兩個碩士生,一共六個,另外有四個博士生,掛在其他博導名下,其實也歸俺指導。所以,俺需要解決十一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問題,這裡頭難度不小。

  首先是俺的問題。為了確保教職,俺必須每周上三、四個學時課程,這還是最少的,因為俺是所謂的研究型教師。為了上課,每周還必須備課六小時左右。為了達到理工科研究型教師的目標,每年必須保證十五萬科研經費,或發表論文影響因子合計10.0以上。

  其次是學生的問題。因為是做基礎研究的,學生體諒俺,只要求解決基本生活保障。這在本城,大約是月入一千元左右;俺們學校尚未招自費生,每月還能給研究生發兩三百的津貼,所以俺每月需要給每個學生發七八百科研補助,每年合計約十萬。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必須在就讀期間,完成論文方面的指標。這並不難,碩士生是一篇核心期刊,博士生是一篇SCI加一篇權威。不過,如果他們希望申請出國讀博或做博後,更多更好的論文是必要的。

  為了滿足俺和學生的論文要求,必須提供最低限度的科研設備和耗材。俺的學科,對設備的要求不算太高,每年在設備更新和折舊上的投資大約在十萬左右,但對實驗耗材的要求就比較高,每年也在十萬以上,而且,要看學生的操作能力。所以,有一個笑話,說是最受歡迎的研究生是聰明勤奮又能出成果的,其次是不勤奮但能出一些成果的,再次是懶惰的,最怕是勤奮而又不出成果的。

  然後,俺和學生們還需要參加一些比較知名的國際會議,需要出差,因為俺不在首都,可是多數課題都來自北京,還有七七八八其他費用,每年也在十萬以上。

  綜上所述,俺一年到頭的主要任務,就是籌集四十~五十萬的科研經費,解決俺這十多口人的溫飽問題。  

  (三)

  一年到頭,俺的主要工作都以科研項目為核心。在所有的科研項目中,最為基礎的是所謂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簡稱NSFC。負責過NSFC項目,是多數大學晉升教授的必要條件。每年,基金委收到近三萬份項目申請,批准約六千項。基金委有六七個學部,每個學部有若幹個學科,每個學科每年的資助數目在一百項上下,有多有少。

  申請NSFC的競爭壓力是最大的。不幸的是,俺的學科很大路,是個綜合性學校都有,還有科學院、軍隊和不計其數的地方性科研機構。另外,NSFC的面上項目,資助額度並不高,平均二十萬左右,而一個項目的周期為三年,因此每年的資助金額還不到七萬。

  雖說NSFC的性能價格比不高,但是它帶來的學術聲譽還是很誘人的,每年二、三月份正是NSFC的申請季節,俺現在就是一邊寫基金申請,一邊給俺的帖子灌水。

  一個NSFC的項目離解決俺們的生存還差很遠。幸運的是,俺的學科既算得上是前沿領域,又算得上是基礎研究,因此和科技部的兩大國家級計劃,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簡稱863,還有國家重點基礎研究計劃,簡稱973的,多少還能搭一點邊。這些項目的資助額度比NSFC大很多,每年每個小項目有數十萬到上百萬。但是,問題在於,這兩個計劃都是以五年為期的,開始時不能擠進去,中途想要插隊,難度就太大了。因此,不能作為俺這個公司的正常收益,只能作為計劃外的營收。

  好在除了所謂的國家級項目,還有省部級的項目,這些項目的申請難度會低一些,而且,如果能夠混個臉熟,後續的項目還會更方便。因為省部級項目取決於學科主管部門和所在地的經濟實力和需求,俺就不多說了。

  上面的項目都是所謂的縱向課題,與之對應的是橫向課題,就是來自企業的項目。不過,對俺們這樣的小青年來說,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還是以縱向課題為主。畢竟,做縱向課題,是求名;做橫向課題,是求利。名利雙收,就算得上是名教授了;對青年教師,二者不可得兼,舍利而取名也。

  謝天謝地,俺升成碩導之後這幾年還算順利,到目前為止,還能支付俺這一大家子的生活費。但是,經費的利刃,始終在俺的頭上懸着,哪一天資金鍊斷裂,哪一天就破產倒閉,俺就要被掃地出門,下崗再就業。  

  (四)

  說說俺的工作時間。俺還算賣力,但也不是特別勤奮,每天的工作時間大致在十小時左右,雙休日基本上休息一整天,春節休息半個月,黃金周陪陪孩子,暑假是做項目的最好時機,因此每年的工作日在兩百七十天左右,合計每年工作兩千七百小時。

  然則俺的時間是如何分配的呢?大頭之一是科研項目申請、研究進展、結題等種種事務性工作。

  某國外教師在主頁上自稱proposal writer,俺深以為然。為了保證每年獲得兩三個課題,俺每年至少必須寫五六份項目申請,簡稱proposal。

  各類項目之中,俺最重視的是NSFC。除了能帶來學術聲譽之外,更重要的原因,NSFC的項目性質是“自由申請”,就是說,俺們只要提供充分的理由,就可以自由提出感興趣的課題,去打動同行評議專家的芳心;而其他種類的項目大多採用招標的形式,不能自由選題。因此,這就是俺們所能享受的主要學術自由。

  項目申請書的格式是大同小異的,無非是說明俺的選題是很有研究價值,俺非常熟悉國內外的最新研究進展,能夠提出一個有創新又比較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能夠確保一定量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研究實力和基礎,等等。這裡的科研成果,對NSFC或者973,以學術論文或者專著為主;對於863和省部級課題,還要求專利、新材料、芯片、軟件等。

  寫申請書需要作許多前期調研。俺必須綜合考慮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自己未來感興趣而希望轉移的方向,國家目前重點培植的研究領域,選擇合適的題目。如果是招標的課題,俺還需要考慮課題和俺研究方向的匹配程度,沒興趣的堅決不申請,俺可是很有骨氣的:)當然,差距太大的,俺也不可能拿下。太大的題目俺也不敢申請,首先是難度大,怕砸了小店的招牌;其次,俺追求可持續的發展,如果真的天上掉下個大餡餅,俺現有的人力資源不夠,勢必大肆擴張,三年之內又不能裁員,風險實在難以預料。

  然後就是通讀各類有關文獻,上網檢索最新進展和專利,提出研究方案。這裡的關鍵是要提出合理的研究目標,太高了給自己的壓力太大,太低了不容易拿到項目。

  俺認真寫一份proposal至少需要兩百小時。兩份就是四百小時。順利的話,俺就金盆洗手,明年再來;否則,俺還得做些小修小補,等到別的口子有類似課題招標,俺就再投一把。

  課題執行期間,俺必須按時提供各種年度報告,季度報告,現在還有月度報告。課題執行過程中和結題時要接待若干批領導專家考核和驗收。領導專家來了還要接待。可憐俺本是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不嗜煙酒一書呆。。。所以,儘可能的情況下,俺不申請本地項目,平時打打電話發發mail,偶爾上京趕考,也就罷了。

  小結:課題申請五百小時,書寫報告兩百小時,其他兩百小時。恰好占用俺三分之一的工作時間。  

  差點都忘了,俺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資格證,俺是光榮的人民教師,俺的職責是教書育人。

  當年俺找工作,曾經向自己的老闆請教,高校和研究所,哪一個更好。他老人家給俺指點迷津:在研究所,要是做不出成果,那就只好走人;在學校,實在做不了研究,還可以專門教書。不想若干年後,改革的春風吹來,俺們的後路就毫不客氣給切斷了,這是後話。

  說實話,俺對教書沒多大興趣,也不認為大學課堂上能學到多少東西,無非啟蒙而已。俺們校長常說,大學不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是甄別人才的地方。俺學校對教學的要求不太高,也沒法高,因為教學的質量很難量化評價――曾經一度以學生評議的方式給教師打分,公認的名師得分居然不高,排在前列的都是心慈手軟、打分寬鬆的。

  不過,俺比較虛榮,沒事經常上學校的BBS,偷窺學生們在背後對老師的議論,要是有人夸俺英明神武,俺就心滿意足;要是有人說俺猥瑣,俺就吃不香睡不甜。所以俺上課還算認真,有那麼一點點表現欲。

  俺每周四節課,分兩次上。和研究生教學不同,理科的本科教學較少互動,所以俺必須從頭到尾一個人唱獨腳戲。這實在很辛苦,俺沒少吃金嗓子喉寶和胖大海。

  俺特別崇拜教理論的某些老先生,平時從不準備,上課時從兜里掏出一張小紙片,往黑板上抄兩個公式,然後就刷刷刷寫出大段大段的推導,那真是嘆為觀止。還有教外語的老先生,從來也不帶教材,整篇課文是倒背如流。俺就不行,教過幾年的課程,俺照樣每次都要備課。另外,每年都要添寫新的講義,現在還需要抽空編寫課件,所以俺每周至少要在教學上投入十小時的工作量,合計每年四百小時。

  對於教學,俺還有一點私心。上過一學期的課程,對班上的學生,大致能有一些了解。因為俺是小本經營,小店不養閒人,最怕就是招了既不能幹也不肯學的研究生,所以俺必須親自擔綱HR之職,每年吸引若干本科生加入俺的lab,指望能從中挑出兩三個可造之材――俗話說,名師出高徒,俺不是名師,就特別期望能高徒出名師。可惜的是,俺在學校是小字輩,在國外高校和產業界缺乏人脈,無法為研究生的出國和就業提供強有力的幫助,所以最好的學生都有其它選擇,好在跟了俺的,也都還是不錯的學生。  

  (六)

  招徠了業務,招聘好員工,俺家小店開始進入營運階段。

  首先,為俺的每個課題成立項目組――其實一般也只有兩個,再根據研究興趣把學生分到兩個項目組裡,每人做一個小方向。

  俺的兩個項目組每周都要組織一個討論班。內容無非兩類,一方面討論具體的項目進展,另一方面讀一些和課題有關的新論文、新著作。大致上,在項目的起步、中期考核、結題階段,俺們要比照項目合同書,一條一條檢查研究目標的執行情況。其它時候還是以討論文章為主。

  討論班上主講的自然是研究生。俺的表現,據總結,有時好比岳不群,從頭到尾溫文爾雅道貌岸然;有時好比莫大先生,耷拉着眼皮猥猥瑣瑣蜷在椅子裡,突然眼睛一抬,精光四射,學生就知道,有破綻被俺捉住了。不過好像還是莫大比較受歡迎。

  討論論文也是俺指導學生的主要手段。乍一看,俺和學生的目標不一樣:俺需要按時完成課題任務,交出規定的研究成果;學生需要完成規定的論文。但因為俺基本上只承擔縱向課題,交帳的成果也以論文為主,所以基本上不存在什麼衝突。

  俺們學科對實驗要求很高,所以出論文不是那麼頻繁。學生有了idea,實驗結果還可以,俺們就開始討論論文的框架,如何突出創新,如何提供更翔實的數據,如何和現有方法對比。初稿出來後,俺要改兩三次。比投稿更重要的是學位論文,現在的博士論文都需要盲審,碩士論文也需要抽檢,所以半點怠慢不得。

  論文的署名是很慎重的事情。有個網站叫新語絲的,特別喜歡抓學術腐敗。有位顧老先生,在博士生的論文上隨便署了個名字――或許是學生自己填的也未可知。後來揭發出來是抄襲,老先生很是狼狽不堪。其實,那種檔次很低的會議和期刊文章,就是一百篇,也未必能被他老人家放在簡歷里。俺還年輕,名聲最重要,只有在俺全程指導下的文章,俺才放心地掛個第二作者;有些學生自發寫的文章,俺不了解的,連作者都不敢掛。

  俺們做課題好比工廠流水線,需要按時出產所謂的研究成果。對這樣的訂單式研究,俺們同事都頗有非議,idea實在不比零件,需要時就能冒出來,實現或者驗證一個idea,也許成功,也許失敗,事先又哪能估計出來。可是為了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爭取後續課題,又必須按期拿出產品,俺實在覺得頭疼。

  到了課題結題的關鍵時刻,俺經常得把鋪蓋搬到辦公室,擔負起拿摩溫職責。學生要是發牢騷,俺就建議找架台秤,比一比看誰更像蘆柴棒。有時半夜巡視,女生趴在儀器旁,一邊打盹一邊等數據;男生在樓道里一邊逡巡一邊吸煙解乏。俺心裡雖然感動,可話一出口就成了“結果出來了嗎?”。

  小結:討論班每周五小時,每年兩百小時。至於論文,博士生寫得多些,碩士生寫得少些。一年下來約莫有二十篇,俺平均每篇花十小時,也需要兩百小時。拿摩溫就算一百小時。這樣,俺每年指導研究生的時間是五百小時,平均每人五十小時,平攤下來一個星期也就是一小時罷了。  

  終於綠臉了,多謝列位看官捧場:)  

  (七)

   課題和學生占去了俺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剩下的三分之一,也不是都能讓俺自由支配――因為還有一大堆雜七雜八的工作。

   俺每年總要參加三四次學術會議,國內國外都有。一方面是同行交流,另一方面是混個臉熟。會議結束後總能安排一兩天旅遊,這是俺的主要休閒活動。

   在論文評閱的季節里,俺得看一些其他學校學生的畢業論文。雖然是盲審,但因為同行之間都比較了解,所以看了內容多半就能猜出導師是誰。除了實在不忍卒讀的論文,多少總能pass――俺至今還沒有當過殺手。但太差勁的論文,導師面子上須不好看,所以俺們特別怵論文盲審。

   在座的研究生都知道,論文投稿要交審稿費。本學科的權威期刊,俺都還是審稿人。隔三岔五,俺就能收到一張幾十塊錢的小匯款單,還有通過掛號信或者email或者寄來的論文。這點外快賺得不容易,文章好壞不難判別,難以確定的是原創性,俺看過的論文雖不少,還是經常要檢索CiteSeer。

   俺並沒有一官半職,卻也要參加不少社會活動,從可研論證項目鑑定到論文答辯政治學習。比較搞笑的是所謂的外事活動,學校差不多每天都有外賓,外事處懶得很,來了瑞典教授就找去過北歐的教師接待,來了研究組合論的就推到數學系,來了女權運動分子就要找女教師!

   現在不少大學的考研分數已經出來了,月底就是複試。這裡俺多說幾句。

   從前的研究生是等額面試,不過走個過場。現在改成差額,自然就慎重多了。俺們的招生名額有限,研究生是招進來幹活的,不是做擺設的。所以,如果誰在面試中被淘汰,那就說明,和其他人相比,他不能充分顯示出做研究的潛力。

   面試中,俺們主要考察學生的英語和口頭表達,因為這直接決定了學生寫論文的水平。另外,還要考察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有條件的話,再考察動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對跨專業的考生,俺們會給予特別的關注。初試高分,複試出局,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至於儀表,自信大方總歸不錯。

   招生中難免有走後門遞條子的現象。俺們練就了太極拳,既保證公平,也不得罪人:要是招十個人,俺們就把有關係的排在第十一名,讓他的後台去找擴招或者特招名額――這樣至少不妨礙前十位學生。

   小結:會議二百小時,論文一百小時,亂七八糟非學術活動二百小時,合計五百小時。和其他教師,特別是成名成家的相比,俺的社會活動已經算少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給美國本科生當TA的經歷
2003: 一個德國人,在做中國教育最需要但沒有
2002: 對饒毅等人建議的四點建議
2002: “海歸派”早歸,“虹橋”易成“斷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