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你在羞辱孩子,卻不讓孩子哭,中國式的教育分裂了孩子!
送交者: 項鍊 2014年08月20日19:38:04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孩子一哭,成年人就想方設法制止,溫和一些的“哄”(乖,別哭了),粗暴一些的吼罵(有什麼好哭的!)或者恐嚇(再哭就……),總之哭是被禁止的。孩子與自己的真實感受割裂,對自己想哭的衝動感到羞恥,習慣壓制這些情緒,這些都為將來的心理問題(乃至精神疾患)打下基礎。


多少人,在自己家人前體驗過,可自由哭泣。對方不斥責,不焦慮,不攻擊,也不找答案,而是先擁抱着你,就做一個陪伴者,聽你哭。這種行為被稱為“抱慰”。但安慰另一個人的痛,在中國家庭,常是一個奢望。我所熟悉的中國家庭故事裡,哭,像是一種罪過。家長對孩子,孩子對家長,夫妻間,都有一種邏輯--你哭,就等於我做的不夠好。所以,我們都要求對方不哭。如對方哭,健康一些的人會焦慮地自責,不健康的人會暴怒。我們不試着去安慰對方,而是希望對方停下來不哭,至少要哭的人給一個解釋。特別是孩子的哭,本來孩子的心是最純淨的,哭的原因最容易找到,也最容易安撫,但太多中國父母對孩子哭泣的態度,達到了變態的地步。這樣做的邏輯都是我們不去理解對方的感受,不去了解對方到底發生了什麼,而只尋求表面上的沒事。


一位媽媽曾說過,她的孩子一次對她說,我想哭,但怕爺爺奶奶說我。媽媽說,你哭吧,我擋住他們。果真,孩子一哭,兩位老人過來着急地問,發生什麼了,你媽打你了嗎?簡單解釋後,她請兩位老人出去,把門插上,讓孩子安心地哭。哭了一會兒後,孩子停下來說,好多了。他沒做解釋,她也沒要解釋。很美的故事。對哭泣的態度,也是中國父母乃至所有中國成年人對待感受的態度。哭,像是罪過;談感受,像是羞恥。原因是:你哭泣時,勾起了我內在哭泣着的小孩;你談感受,勾起了我向人敞開心卻不被看見甚至被羞辱的羞恥感。


一位朋友分享了一個更美的故事:童年時在爺爺家裡哭是我的家常便飯。受委屈就直衝到爺爺家裡撒潑,在水泥地上打滾,跳腳,叫嚷,爺爺為此鋪上木地板,提供我舒適的環境哭。而他坐在門外不聲不響,毫不干涉,有爺爺這個出口,我現在終還保持着內心的一份善良與和平。


矛盾的是,中國父母與大人一方面不接受孩子哭,另一方面他們又喜歡“逗”孩子。三位網友講了三個殘酷的故事:


1)昨天在電梯裡看見,一個5、6歲的孩子喊媽媽幫忙把牛奶盒子打開,央求了好久,媽媽接過來打開自己喝了,孩子哇的就哭了。媽媽跟旁邊的人哈哈大笑,覺得是在逗孩子好玩。為什麼成人總是喜歡辜負孩子對我們毫不設防的信任?


2)“逗”小孩,有個極端的真實案例,有個小孩的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一群大人拿孩子開玩笑,說你爸媽不要你了,再也不回來了,那孩子一聽就哭了說不是的,但那些大人一起起鬨說就是不要你了,孩子哭着跑了,後來天天跑到碼頭等船,一開始大家不在意,但後來發現小孩精神不正常了。


3)小時候讀幼兒園之前,媽媽上班就把我鎖家裡,我每天坐在陽台上,以前的陽台是欄杆式的,我就坐在欄杆邊上,腿伸出去,手扶着欄杆,唉唉的哭着要媽媽。這件事一直被爸媽拿來當笑話講,學我的口氣說“我要媽媽”。


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只怕每個中國孩子成長中都經歷過,這讓我禁不住想:把殘酷的事情當成笑話看,也算特色嗎?特別是,這種事最容易發生在父母與孩子間,多少人有這樣的經歷?你覺得最受傷和最屈辱的事情,一直被父母當笑話講。我自己的理解是,中國廣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靈仍然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絕望、粗糙而鄙俗。既不讓孩子哭,又喜歡“逗”孩子,惹得孩子哇哇哭,將這兩者結合在一起看,該是何等奇異!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cctv知識分子討論大宋"憲法???
2013: 國家形態與社會秩序/前言
2012: 美麗的土地,神奇的國度
2012: 天蓉:《走近混沌》-4-再回到分形龍
2011: 岳東曉(YDX)的畫皮與無知及無恥
2011: 肖傳國: 饒毅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2010: 談切輪科夫輻射(粒子超過光速的反應)
2010: 紫鳥的文章很好,但主要觀點有待商榷
2009: 基甸恩典: 談談“以人為本”
2009: 基甸恩典:作一個有信仰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