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諍友
萬維讀者網 > 教育學術 > 帖子
哈佛校訓和“一個傻子”
送交者: 黃萬盛 2004年11月05日17:06:25 於 [教育學術] 發送悄悄話

  每年的冬天,臘月初雪飛揚時,就到了哈佛發榜的日子。對那些懷抱夢想揪着心肺翹首等待的辛辛學子,一張哈佛的錄取通知單是寒冷冬天中最暖人、最珍貴的一份聖誕大禮。孩子高興,家長激動,好象一個燦爛的明天已然握在手中。這些天,我經常收到報喜的電話,幾位朋友的孩子考上了哈佛,大約因為我在哈佛的原因,除了讓我分享喜慶,還希望能得到一些進了哈佛後的建議。在祝賀之外,我唯一能說的是:你得準備好了,往後的日子會非常艱難,無論如何都要堅持下去!尤其對那些直接從大陸來的學生,更是如此。

比較中國的大學和哈佛在錄取和入學後的情況,其中有一些重要的差別,從北大、清華來的一些訪問教授告訴我,在中國考名牌大學很難,考生多,競爭激烈,可一旦錄取後,就相對輕鬆了。他們在哈佛看到哈佛學生的讀書狀況,非常驚訝,哈佛的學生比國內的學生緊張多了。在中國是先難後易,在哈佛,不能說先易後難,考入哈佛本身就很難,但是入學後更難更緊張,叫作難而更難。所以有這個區別,我想,還是因為對大學的使命和對人才的理解、要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美國是個注重實用的國家,實用主義哲學至今仍然是美國主流精神,這保證了美國社會始終能夠面向實際,不被那些純粹烏托邦的意識形態所迷惑。但是“有用即是真理”這句話很容易被庸俗化,以為螢螢苟苟的蠅頭蚊腳般的私利都是有用,也就都是真理。假如實用主義就是如此,美國這個社會連一天都無法維持。這裡的 “用”是大用,是國計民生之用。接近儒家所講的“人倫日用”的用。這樣的實用主義是把對個人、國家、社會、人類的發展有用有益當作真理來追求。這種大 “用”,一直在限制和引導一己私利的小“用”,防止它膨脹成危害社會的力量。這個原則深入在美國的教育理念中。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建校的理想,二是培養人的理想。

在美國學校可以分成兩個大類,一種叫“Liberal Arts College”,另一種叫作“ ProfessionalCollege”,前者的目標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是謂大用。後者的目的是培養有專業技能的人,看似小用。這兩種辦學理念在美國教育史上是長期衝突的。現在排名前二十位的 “LiberalArtsCollege”中的大多數之所以會建校,是因為在它們看來,甚至連哈佛這樣的學校都受到了職業學校的污染,因為哈佛辦了醫學院、商學院、法學院等專業學院,因此它們必須捍衛人文學教育的傳統,為美國社會培養可以持續發展的有人文境界的人才。可見重視文理,從大用着眼培養人才,在美國是有深厚傳統的。儘管哈佛也曾受到各種各樣的批評,毋庸置疑,哈佛仍然是這個傳統的中堅和代表,事實上,美國人文學為中心的教育傳統,就是哈佛開了風氣之先。哈佛的校訓是用拉丁文寫的,譯成中文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與真理為友”。這個校訓突出的有兩點,一是哈佛重視傳統,尤其是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希臘的人文理性的傳統,相信在偉大的傳統中有永遠的智慧,所以在哈佛不大可能出現全盤反傳統、全盤反歷史的迷狂;二是強調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則,無論是世俗的權貴,還是神聖的權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折服人對真理的追求。就是這兩個原則的相互作用、相互補充,保證了哈佛能夠在一個偉大的譜系中繼往開來、傳承創造,不斷地推陳出新,這就是哈佛的魅力,它永久地激動着一代又一代年輕學子的渴望和夢想。

幾年前,哈佛神學院錄取了一個看起來很奇怪的學生,有人把他當作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子。他不僅僅是多才多藝,而是各個方面都非常傑出,他的理科的成績幾乎滿分,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他的小提琴演奏水平已可以直接進紐約交響樂團,被著名的朱利亞音樂學院錄取。無論是讀麻省理工學院,還是搞音樂,都是可以掙大錢的,“錢”途比一個神學院的畢業生要遠大得多,神學院畢業的很可能連工作都找不到。為什麼他要進神學院?這是很多教授都感興趣的。聽聽他的回答吧,他說,我還年輕,錢總是可以掙到,可以慢慢來,可是,信仰的問題,神是什麼,人何以才能超越,這些是我的人生的功課,這些功課不做,我活着一天都不得安寧。我讀書不是為了職業,而是為了我的人生。他的回答能夠引發我們思考的是,讀書是為了什麼?這當然是非常個人化的問題。但是,從大學的角度看,這個問題同時就是,學校是為了什麼?在中國,很長時間以來,大學是和職業連在一起的,考上了大學就意味已經把將來的飯碗捧在手裡了,這樣,一跨進大學門坎,高考時的動力和奮鬥也就開始退潮了,大學對人的培養,如果沒有人的自覺是斷斷不會有結果的。學生自己沒有動力和激情,又何以成為傑出的人才呢。近幾年,大學畢業不包分配了,據說這也是改革,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大學的“計劃經濟”出了問題,大學的專業設置與就業市場的需求嚴重脫節,大學培養了一些社會並不需要的人。假如大學培養的是社會不需要的人,那社會還會需要這樣的大學嗎?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大學呢?假如我們的大學僅僅只是 Professional College,那我們的學生就跳不出為一個飯碗而上大學的區區功利眼界,我們的大學就會永遠陷落在它和就業市場的緊張之中,我們就不可能培養出對這個社會承擔責任、引領社會前進的優秀群體。在我的少年時代,關於大學聽得最多的就是所謂“工程師的搖籃”,現在,仍然還有許多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們重複這個幼稚的童話,而今,我知道,那有多深的誤解和多大的俗氣。讓我們告別吧,“工程師的搖籃”!

現在,中國有學者在討論大學理念,這是重要的問題。從晚清辦京師大學堂至今,中國現代教育已有百餘年的歷史,這期間,所謂“大學理念”的問題一直混亂不堪,中國的大學教育走過的是不堪回首的曲折歷程,有很多值得認真總結的經驗教訓。我讀了幾篇參與討論的文章,總覺得稍有就事論事之嫌,太過拘泥在北大當前的改革上。其實,大學理念的問題有極其深刻的含義,深入反思,會大有益於中國的教育和中國的未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一流大學點滴啟示
2003: 私立大學, 公立大學, 私人基金, 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