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Yiyi11
萬維讀者網 > 健康生活 > 帖子
關於校園韓劇熱的理性思考
送交者: 索姆林 2010年12月27日11:43:44 於 [健康生活] 發送悄悄話

在目前的青少年當中,形成一股對韓國影視劇的熱潮,這一方面是由於韓劇劇本的質量較高,另一方面也說明青少年有一些精神層面的需求。從而也可以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社會對青少年缺乏應有的理解和關愛,這為我們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目前的青少年當中,形成一股對韓國影視劇(尤其是愛情劇)的熱潮,一些大中專院校校園網視頻中對韓劇的點擊率持續升高,他們看韓劇、談韓劇、思韓劇、感動韓劇、回味韓劇,有人形容說這是一股強烈的“韓流”。

  這與上個世紀一段時間對港台武打鬥鬧影視劇的狂熱不同,那僅是強烈的,但卻是興衰一時的衝動。如今,韓劇對中國青年男女的影響幾乎是潤物細無聲式的無形潛入,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與動情。

  這究竟是為什麼?

  毫無疑問,這要從劇情本身、觀看韓劇的人和觀看者的環境等方面或角度去尋找原因,從而發現青少年所思所想的現狀,以及他們的實際處境、願望、信仰等問題。

  從韓劇熱這一現象中,可以看到青年男女強烈的精神需要,以及這種需要的背後真正缺乏的東西。

  一

  韓劇之所以能在青年男女中受到如此的青睞,說明了這些人對它的需要,從“需要”這個角度着手說明問題可以發現很多事實的合理之處。馬克思認為,人的本性就是需要,“由於人類自然發展的規律,一旦滿足了某一範圍的需要,又會游離出、創造出新的需要”,這就把韓劇熱的原因上升到人性的高度來論述了。

  人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馬斯洛的層次需求理論把人的這種需要進一步細化,這根源於人的兩種屬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不管怎麼說,韓劇一定是適應了青年男女的需要,更具體一點,是適應了他們的精神需求。

  人的需求層次是不同的,但只有滿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後,才能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價值追求等。愛恨情仇是茶足飯飽之餘的“勾當”,當沒有滿足腸肚溫飽、仍在為衣食飽暖掙扎時,人們大概不可能有時間去光顧精神食糧。我國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城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問題基本解決,為人們的精神追求打下了基礎,觀看影視劇屬於藝術欣賞,是精神領域的需求。韓劇有了需求的市場,就悄然上市。

  不同層次的人需要不同,韓劇是順應了廣大青年男女的需要,他們有這方面的渴望、嚮往或追求,他們對愛情心理、情感的想象與試探為韓劇提供了土壤,對愛的需求也是一種較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總之,人的需求(或需要)這一角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窗口。

  二

  接下來所要說明的是為什麼偏偏韓劇受到他們的喜愛,而別的什麼劇就不行嗎?這就涉及到韓劇本身的問題了。

  韓劇為什麼流行?這必定是因為它能打動人心,打動人心的劇情是最流行的。韓劇必定包含了一種思想、一種感情,包含了一種人生態度、追求和嚮往等。韓劇的愛情劇中,主人翁對愛情的執著、對美好佳人的追求令人羨慕,令人嚮往,他們不顧一切地去為愛犧牲,這也是一種偉大的精神。“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我們決不應否認愛的積極意義,人在愛的世界裡,身心自由,生動活潑;人在愛的關照下,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幸福美滿,愛永遠是世界的旋律。愛情作為愛的最高形式,不應受到貶低和壓抑。

  韓劇中的愛情劇是對愛的張揚,使人們感覺到生命的涌動,千百年來,愛情劇始終未衰。

  並且,韓劇愛情劇中的愛情是純潔的、高尚的,不為其他目的和企圖所操縱,是人間真情的流露。劇中的主角都相當帥氣或漂亮,充滿青春活力,很容易吸引住青年的眼神,這同樣表達了人們對“美”的追求與嚮往,包括對“美人”的喜愛,對“美”的嚮往與追求同樣不應受到指責。

  相反,我國就缺少這樣的劇本和劇情,演藝界也越來越粗製濫造。

  像韓劇的故事片《大長今》只是表達了一種精神,一種堅忍不拔的毅力,同樣吸引了廣大的觀眾,這說明了人們對美好品格的認可,人們仍需要許多優秀品格。

  總之,韓劇必定有許多諸如此類打動人心的地方,有它直指人性、反映人的需求的地方,有它“美”的一而,這是它能夠流行的眾多原因之一。

  三

  我們還應轉回到觀看韓劇的那些青年男女身上。他們着迷於韓劇的內在原因在哪裡?他們為什麼如此痴迷於“虛構”的劇情?他們到底怎麼了?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他們心裡世界裝載的是些什麼?他們的處境如何?他們的理想、信仰如何?

  這一代的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衣食無憂,基本生活問題對他們來說已不是最大問題,面對各種信息,他們有早熟的傾向,特別需要人愛,他們寂寞、孤獨、彷徨,有時很無聊,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而這個時期正是擁有各種衝動的時期,在各方面都想試一試的時期。很多父母們只顧得了他們的吃穿住用等生活之需,反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各種渴望與嚮往,或者父母們只顧得上班掙錢,無暇顧及孩子的心聲,缺少交流,缺乏一種心理意義上的愛,缺乏情感上的溝通,孩子們也自覺地與父母拉開了界限,尋找父母之外的“愛”。

  戀愛就是父母之外的愛的一種,他們自己結成陣營,向同伴求愛,而這種朦朧的意識卻受到社會的圍攻,更有甚者,遭到父母們的圍攻。他們恐慌地、不安地跺進了幻想的世界,影視是幻想的延伸和外化,他們藉助影視、遊戲等形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在現實中得不到肯定的抱怨。

青年男女正直戀愛季節,任何形式的戀愛都有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傷害,這仍是現實的不理想狀態,他們要找回自己,打發失落感,坐在電影電視面前觀看“另外一個自己”。無疑他們能在劇情中找到相應的自己,在觀看過程中,暫時忘記了自己的處境,現實中不能實現的願望,在幻想中“實現”了,他們感到了自足,感到“實現”了抱負。

  這,就是他們的處境,他們單純、可愛而又寂寞無助的處境。韓劇,甚至可以說,任何形式的藝術、幻想、憧憬都幫助了他們暫時逃離一下現實。

  從這個角度來說,是韓劇幫了他們一個大忙,他們的愛,他們的恨都消融在那動人的情節之中,使他們感受到精神上的極大“富足”。

  他們是“可憐”的,又是值得尊敬的。

  現在青年一代大多是缺乏信仰的一族,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理想追求,執著心少了,只活在當下,神聖感、憧憬感、敬畏感、依附感漸次消失,沒有了追求,反而限人了迷惘。

  他們學習,基本上是“被迫”的,沒從心底里感到有一種使命的驅使或追求知識的快感。這樣就造成了他們另一種形式的苦難,尤其是心理脆弱者,經不起一點打擊,往往用逃脫的辦法“解決”現實矛盾。

現  實生活與學習的單調、重複,使他們遇到任何一次例外,都感到新奇。當生活缺乏戲劇性時,他們就到影視里去尋找,暫時填補現實的單調、忘卻掉現實的緊張。

  韓劇給了他們一種逃脫的方式:他們的愛多美好!而我,是不幸的;小伙長得多帥氣,我要是他就好了;那個妹妹太妙了!……

  他們就在這種嘆息、羨慕、評價、對比、渴望之中觀看着、夢想着,卻惟獨沒有了行動。

  四

  在歷史上,漢賦、唐詩、宋詞是它們各個時代最有影響的藝術形式;而現代,小說、劇本、影視則成了再造人們心靈的主要藝術形式,它明白易懂,逐步滲透於人們的生活之中,特別是處於感性階段的青年,最易受到小說、影視的影響,可以藉助虛構重新把他們拉人現實。

  既然他們有精神的需求,就給他們上演一份純潔的精神聖粲;既然無望於現實,就讓他們從視覺中瞅見不可逃脫的現實,讓他們在享受虛構的同時,感受到現實的緊迫吧!好的影劇能給他們以力量和愛心,給他們以道德和責任,給他們信念和勇氣。

  全社會都來關心那最有希望的一族。

  由韓劇熱還可以引發別的眾多思考,可以由此透視很多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我們只不過僅僅挑選出我國的影視界問題、父母問題和青少年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我們理應有清醒的認識,在這些方面引起注意是必要的。

  是父母關心孩子的時候了,特別是心理的關心;是包括影視界在內的社會各界關心孩子的時候了,他們太需要幫助了,他們簡直是孤立無援,只有用影劇來打發日子。

  在物質上,孩子要什麼父母都給,條件是做個父母希望的孩子,既是說,孩子唯一缺乏的就是給予他應有的情感上的關懷和肯定。這個時代缺乏關愛、缺乏友愛、缺乏交流,這是這個時代的缺乏症。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覺得養育有功,孩子的任何意見都不值得一提,任何成績都不值得讚揚,這是孩子的自尊和動力的第一次受挫。後來,家長防範小孩上網與遊戲,像是防賊。

  孩子的沉默就代表反抗,對父母的反抗是出於“絕望”。

  我們要看清孩子沉迷於各種影視劇的根源,那就是孩子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快樂,大多數父母都自以為是,對孩子的“過錯”指手劃腳。

  像人這樣的感情動物,對情感和愛的需要是十分強烈的,也是非常敏感的。父母對子女的態度決定和影響着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不要在“愛”的照耀下,投下霸道和不信任的陰影,那樣只會帶來傷害,甚至憤怒。馬斯洛人本心理學認為,對人要從積極的方面的去看,每個人都有上進心,都會自覺地上進。鼓勵他人,而不是批評,才能起到積極的效果,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承認,一旦希望得以滿足,就有了進一步的動力。

  五

  韓劇是文化工業的產物,是經過商業包裝和設計的“美好”而“離奇”的故事,故事情節千篇一律、約定俗成。製作者的真正目的在於盈利,為了賺錢,劇情的設計竭力迎合青年男女的喜好,觀看者並不知道自己中了設計者的圈套,一味的沉溺於感動之中。

  這樣,青年男女在韓劇中並不能學得到什麼,他們不再反思,只是緊緊被故事情節牽動着、感動着,惟獨沒有了自己。通過“滿足”精神需求的方式,韓劇輕而易舉地控制了青年男女們,而且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潛意識深層控制。愛情故事好像成了人生的全部。.

  韓劇到底提供青年們多少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呢?無論何種電視劇都是一些直觀感性的情節,缺乏應有的理性深度,一味沉溺於此,勢必造成人思維的表面性和局限性,無利於提高人的思維能力。

  青年學生為何如此偏愛影視劇呢?是不是該反省一下我們的教育呢?教育是不是在什麼地方出現了錯誤呢?感到讀書、學習是那麼的枯燥乏味,難怪要到書本以外去尋找樂趣。他們讀書多是因為“被迫”,不僅是作業、考試的“被迫”,就連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難道不也是一種變相的“被迫”嗎?

  學生對未知的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去了哪裡呢?教育怎樣才能激起學生永恆的興趣呢?教育若是壓抑了創造性地發揮,就成為一種壓力。需要反思的是,教育提供給學生多少自由創造的機會?提供給學生多少有關人生價值的、人生意義的思考?提供給學生有關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育絕不應該成為技術性的生產活動,不應成為抹殺個性的社會機器。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9: 徐教練談體能鍛煉之三:體能鍛煉中的“
2009: 貧血女性的日常保健調養(圖)
2007: 吃漢堡會得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