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无极
万维读者网 > 史地人物 > 跟帖
文化大革命中的化纤工业 (4)
送交者: lesson 2008月08月03日08:05:47 于 [史地人物] 发送悄悄话
回  答: 大跃进使得化纤塑料在几乎一无所有下起步 (3)lesson 于 2008-08-03 08:04:01
文化大革命中的化纤工业


  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69年九大)开始后,我国的化纤工业继续大发展。

  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化纤工业最主要的还是粘胶纤维。在文化大革命中继续发展。

  经10余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到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的1969年,上海化纤工业已具一定规模,总产量达到17000吨,占全国总量的25.5%,成为中国最早的化纤工业基地,并为全国的化纤工业作出较大的贡献。

  富强纤维是我国的一大发明。文化大革命中杨浦棉纺织厂化纤车间研制成功富强纤维,提高粘胶纤维湿强力——这就是上海第三化纤厂。安乐人造丝厂研制成功粘胶强力帘子线。1965到1971年,上海纺织院吸取这些科研成果,先后设计完成中国第一个强力粘胶帘子线工程,以棉杆皮为原料的强力粘胶短纤维和年产1000吨粘胶长丝工程,这些工程设计的成功,为中国发展化纤工业奠定基础,并培育出一支化纤设计队伍。后来富强纤维就在全国推广。

  因帘子布品质不符需要,1967年兴建了年产一万吨粘胶纤维强力丝帘子布的湖北化纤厂,于七十年代初期投产。这完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技术,自行制造关键设备及纺丝机,为我国粘胶纤维工业的又一大成就。

  为向湖北化纤厂建造年产万吨级帘子线装置提供工艺技术设计参数,1965年上海安乐人造丝厂委托上海纺织院进行中间试验,设计国内第一个年产500吨粘胶强力帘子线车间。该设计以该厂实验工场试验成果和自行设计的连续式纺丝机为依据。后者是在一台机器上完成纺丝、后处理、干燥、加捻直至成品的设备。1968年9月,上海反帝人造丝厂在浦东的帘子线车间建成年产500吨粘胶强力人造丝装置终于投产。1970年7月划归上海第二人造纤维厂后,对装置进行多次工艺改革。产量提高质量优良,后来终于为湖北建成了年产万吨帘子线生产线。

  随着上海富纤试验的进展,1968年上海为河南安阳设计年产1700吨富强纤维车间,以棉杆皮为原料纺制富强纤维。1970年,又为湖北沙洋化学纤维厂设计年产1700吨富强纤维车间。
  我国的合成纤维工业正是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建设的。

  邓小平匪帮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他们崇洋媚外、贪大求洋、洋奴哲学乃至出卖国家利益的批判,攻击为闭关锁国,盲目排外和反对从外国引进技术。但是除了自力更生地发展化纤工业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战斗最激烈时也也从来没有排斥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六十年代,我国虽然处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封锁之中,只要可能引进技术,从来没有停止过。文化大革命的大批判也从来没有那篇文章说根本不能引进技术,他们攻击了三十多年从来没有举出一篇文章作为证据。

  我国在六十年代中期就从西方引进了一些化纤企业,还有急需的冶金、电子和精密机械等技术和设备,合计花了2.8亿美元。我们知道还有泸州天然气化工厂的合成氨。

  北京维尼龙厂和兰州化纤厂就是1965年从国外引进维尼纶、腈纶的成套工艺技术建设的。1967年建成的北京维尼纶厂年产1.6万吨,是比较成功的一个合成纤维厂。从英国引进采用硫氰酸钠一步法生产工艺的第一套大型腈纶成套设备兰州化纤厂也一次投产成功。当时文化大革命战斗正酣,除了刘少奇的洋奴卖国路线受到批判外,从国外引进的厂并没有受到批判。

  聚丙烯工业也有了发展,1964年兰化公司从英国引进首套5000吨溶剂法聚丙烯装置,于1970年投产。在大批判中从来没说过引进就是卖国。

  我国一开始还不能正式生产聚酯,生产的确良主要从国外进口原料抽丝。这大概也不算闭关自守和排外吧!

  大跃进的成就开始在全国推广。前面说的上海合成纤维厂,在1966年迁部分设备与职工到重庆,建成了重庆合成纤维厂后,尔后又相继为湖南、江苏等地兴建的锦纶厂提供技术支援,接受来人实习培训。该年该厂试制成功锦纶66长丝。以后对工艺路线经过200余次大小试验和40余次设备改进,于1969年,设计制造成功国内第一套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的锦纶66连续缩聚、直接纺丝设备,产品质量显著提高。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座生产腈纶的车间,上海第二人造纤维厂腈纶车间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建设起来的。1966年为与高桥化工厂丙烯腈生产配套,由上海纺织设计院负责设计,建设了年产2000吨腈纶纤维车间。虽然全部设备由国内设计制造,但既参照了国内科技资料,也吸收消化兰州化纤厂引进的英国技术,采用硫氰酸钠溶液直接纺丝新工艺,并赶在兰州化纤厂以前于1969年投产。

  与此同时大庆化纤厂,淄博化纤厂也兴建了年产2,000─3,000吨的聚丙烯腈厂。

  1966年至1968年,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引进日本机器,取代原来的仿苏设备,添置了设备。1967年该所在建设年产300吨涤纶短纤中试车间时,又引进西德螺杆挤出机,使涤纶短纤纺丝技术跃上一个新台阶。该车间投产后,大连合成纤维研究所根据实践取得的经验,先后向国内十几家单位提供成套技术资料,促进了我国各地小型涤纶短纤纺丝工业的迅速发展。后来该所不断对以涤纶短纤为主的设备进行改进,完善工艺,在国内涤纶短纤纺丝技术方面,保持了领先地位。

  人们可以对这个时候引进的规模之小不以为然,但不论规模大小,都说明根本就不存在排外、闭关锁国、反对引进等情况。当时引进规模小有当时的原因,1972年引进规模大大扩大有1972年的原因,这在下面就会说。

  值得一书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建设了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厂。北京比许多地方早早地就进入了国民经济第二次大跃进,从1968年到1971年连续四年工业以30%以上的超高速度发展。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总厂和首钢是重点建设的两个工程。燕山石油化工总厂始建于1967年,1969年投产。后来,1973年我国引进的第一套大型石油化工装置――30万吨乙烯就是在燕山破土动工。同时兴建的还有18万吨高压聚乙烯、8万吨聚丙烯、4.5万吨丁二烯等4套装置,统称“四烯工程”。“四烯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我国乙烯工业的面貌。

  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解放军也于1969年研制成功三元混纺布单军衣(涤纶占50%,锦纶占17%,棉花占33%),1971年优先装备边防和北京卫戍区部队,1973年装备全军。

  1969年我国的化纤产量据邓小平匪帮说达到了6.66万吨,比1965年有相当的增加,搞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建和扩建了新厂,还引进了外国的新技术新设备。自古以来在大革命中经济建设能够有如此之大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代价最小最小最小,成绩最大最大最大。

  和化肥相仿,我国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期化纤工业的发展表现在小化纤推广有了试点,大化纤建设有了典型。九大以后文化大革命结束,进入了国民经济第二次大跃进阶段,等着推广了。

  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化肥工业设备制造能力较强,而化纤工业的设备制造能力还较弱。因此不像化肥,经过文化大革命和第二次大跃进,小化肥占了大头,大化肥厂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设备的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化纤工业中,小化纤厂和自行设计制造设备的大化纤厂产量和文化大革命以前比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当引进的四大化纤厂建成投产后,国内自己设计制造设备的大小化纤厂所占比例就显得很小了。甚至连以前的大化纤厂也显得微不足道了。四大化纤厂成了改善人民衣着的主要力量,在四大化纤厂建成前,人民的衣着改善也被淹没了。邓小平匪帮就可以乘机一笔抹杀,甚至于可以用七十年代初的确良要凭票供应来攻击文革,吹嘘自己。可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的确良还靠进口原料生产呢!可供应量极少。
0%(0)
0%(0)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在邓小平匪帮捣乱下的遭遇 (9) - lesson 08/03/08 (573)
          四川长寿维尼纶厂和天津石油化纤厂的遭遇 (10) - lesson 08/03/08 (434)
            “四三”方案中的三个塑料厂、烷基苯厂 (11) - lesson 08/03/08 (450)
              “四三”方案被耽误是邓小平复辟资本主义的匪患 (13) - lesson 08/03/08 (912)
              从国民经济计划公报看”四三”方案的后续建设(12) - lesson 08/03/08 (316)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6: 转一篇为那些崇拜强权的人:以色列与真
2006: 以色列与真主党冲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