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跟帖
“四三”方案被耽誤是鄧小平復辟資本主義的匪患 (13)
送交者: lesson 2008月08月03日08:42:3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回  答: “四三”方案中的三個塑料廠、烷基苯廠 (11)lesson 於 2008-08-03 08:37:12
“四三”方案被耽誤不是天災而是鄧小平復辟資本主義的匪患


  毛主席的”四三”方案被拖延時間,投資加大,經濟效益減低,完全不是天災,是人禍,是鄧小平匪幫篡權實行資本主義復辟的匪患。
  最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出於資本主義復辟的罪惡需要,出於篡黨奪權的需要,對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對他們破壞國家經濟、紅色買辦、洋奴哲學、賣國主義的批判進行反撲,就反過來誣衊攻擊文化大革命破壞了生產和建設。於是他們把毛主席在1963年就提出,周總理在三屆人大就宣布過,四屆人大上再次重申的四個現代化計劃當作旗子來揮舞。誰反對他們的倒行逆施,不由分說強給誰扣上一頂“反對四個現代化”的帽子。文化大革命對他們完全正確的批判被誣衊為“反對生產”、“不搞建設”。為了標榜唯有自己才關心生產和國家的建設,他們不顧文化大革命推動下的大建設還在進行,毛主席引進的”四三”方案也尚在進行,在1975年就要另起爐灶另搞一套大引進。批鄧阻止了他們對國民經濟的這一破壞,為我國建設爭取了兩年的時間。1977年地方中小工業大批投產,”四三”方案也有一半已經投產,另一半快要建成投產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初步建立,儘管還不夠完善。他們不是儘快把它建成完善,填平補齊、配套成龍,挖潛、革新、改造,充分發揮其生產能力,而是為了一個罪惡的政治需要、對經濟形勢作出完全錯誤的判斷、在錯誤的時間、用錯誤的方法、搞了一個勞民傷財的大規劃,和文化大革命帶來的第二次大躍進的建設互相擠壓。自然首先是鄧匪的大規劃擠了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大建設。結果不但不少地方工業和中小工業被攻擊為“小生產方式”而“徹底否定”,或者只能在他們的迫害中艱難地生存,就連”四三”方案那樣的大型引進項目也被拖延了時間,多耗了資金,又不能及時達到設計水平。鄧匪的大規劃也搞不起來。
  這一“大規劃”和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大建設,爭資金、爭外匯、爭動力、爭原料、爭能源、爭建設能力。另一方面他們又處處依靠外國,使得另一些建設能力閒置起來,這就又增加了對外匯的需求。他們大肆摧毀地方的小鋼鐵廠、小煤窯、江南煤礦、小機械廠,小化肥廠、就是小水電廠和小水泥廠也受到不小的壓迫。使得鋼鐵大量缺乏,尤其生鐵,煤炭減少,而他們搞的山西能源基地又可恥地破產,更加劇了能源緊張。他們不是加強煤炭、電力、運輸等短線和建設工期長的項目建設,而在大規劃中新上的主要是高耗能的項目。尤其是耗電、耗石油。那一時期許多地方幾乎天天停電,許多工廠只好停三開四,甚至停四開三。他們不是努力挖潛、革新、改造,填平補齊配套成龍,而是熱衷於上大的新項目。
  在引進中,他們又充分地表現出“紅色買辦”的本色,完全依賴外國,造成對外匯需求量大大超出國力。除了大量地、毫不顧後果地借外國的高利貸外,還不得不大量出口以換取外匯。他們看到文化大革命帶來石油工業大增產,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便以為搞石油很容易,毫無根據地臆斷出可以輕易搞出“十來個大慶”,生產出大量石油換匯以供應他們的大規劃。石油生產上不去,他們又提出了“有水快流”的掠奪性口號,但是流量還是提不上來。我們且不論復辟後石油突然徘徊下降是不是他們的責任,最起碼,既然石油產量上不去,國內需求又不斷增長——”四三”方案中就有好多個石油項目,上面提到的八個有七個是石油化工,投產後自然會消耗大量石油,那就不應該再增大石油出口量了。可是為了還他們欠下的高利貸,不得不進一步繼續加大出口量,使得國內石油更緊張。許多建設項目不能及時投產,投產後不能正常生產。天然氣也很緊張,所以四川長壽也不能正常生產。
  ——聲明一下:這些戈培爾的門徒一天不造謠就會渾身難受,他們一定會說我們根本上反對出口石油,這當然是胡說。最起碼的事實是,毛主席時代我國已經大量出口石油了。1973年,我國石油出口由1972年63.6萬噸猛增到183.41萬噸,約三倍。僅僅兩年,1975又是五倍多達到987.79萬噸。那個時候我國的石油產量猛增,石油化工的大項目還在大規模建設之中,供大於求自然可以大量出口。可是到鄧小平匪幫篡權復辟,既然石油生產萎縮,就應該減少出口量了。但為了還高利債,1980年達到1330多萬噸,後來超過了兩千萬噸。以至於後來四三中的石油化工投產後也缺乏原料不能正常生產。——其實與其出口石油,倒不如早些把這些企業投產後出口石油產品,或者少進口一些化纖和塑料、烷基苯等。
  1980年大規劃破產後,陳雲出來爭權,報上寬鬆了一些,這時就有人出來譴責。
  如:周傳甲說:“1978年花了很多外匯,進口了22套大型設備,至今仍背包袱,如南京化工廠進口了一套10萬噸乙烯設備,但原油每年就需幾百萬噸,根本不能保證,只好讓設備睡覺,這些教訓一定要吸取,不能樣樣都推到‘四人幫’身上。”(見人民日報1980年8月5日《人大代表在小組討論會上發言摘登》)
  岳希新說:“十來個大慶”根據在那裡,由於找不出十來個大慶,引進的九個用油氣作原料的大化纖廠缺原料。(人民日報1980年9月6日《政協委員發言摘登》)
  韓學道說:“有些基建項目違背基建程序,盲目上馬,造成驚人浪費。如化工部要在南京和山東建的3套30萬噸乙烯工程,1978年就和外國草簽了進口設備的合同,但計劃任務書至今未批下來。按基建程序銀行不給撥款,不能上馬。可在國家建委同意下,化工部去年將8個公司調到山東搞土方工程。平整了幾千畝土地後中途停了下來,造成了土地閒置。”(人民日報1980年9月8日《人大代表在小組討論會上發言摘登》)
  人民日報1980年8月11日《這樣的“計劃”何時才能改變》說:“天津石油化纖廠今年下半年將投產,但原料不足,如不及早解決,這個投資13億元的重點工程,又將因原料不足而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
  人民日報1980年9月5日更是明確提出:“1978年花了很多外匯進口了一批大型化工設備。像南京化工廠進口的一套乙烯設備(即後來鄧小平匪幫大吹大擂的揚子乙烯)每年需要幾百萬噸原油作原料根本得不到保證,只好讓設備睡覺。不能把責任一概推到‘四人幫’身上。”並且以“不能讓造成重大浪費的人逍遙法外”作為標題。
  但法律是統治階級壓迫被統治階級的工具,造成重大浪費的鄧小平匪幫很自然至今仍然逍遙法外。只有當人民起來革命,推翻他們的反動統治後,他們犯下的罪行才能得到清算,中國的經濟也才能重新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


由於第二次大躍進的後勁我國化纖塑料增長還算比較快的,八十年代初的低谷


  儘管有這麼多的破壞,我國的化纖工業和塑料工業生產不能達到應有的速度,但由於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大建設的後勁,由於大批的生產能力在阻力重重之下,雖然姍姍來遲還是建成投產了。所以我國的化纖和塑料的產量,總的來說增長還是比較快的。可見下表二。

各年化纖產量和建成投產的化纖生產能力總和

年份 新增能力 產 量 比去年增產  備  注
   萬 噸  萬 噸  %
  
1949 ——   ——
1957      0.02
1958      0.03
1959      0.54
1960      1.1       [4]
1961      0.53
1962      1.3       [5]
1965      5.01
1969      6.66
1970     10.09   51.5 [9]
1971     11.99   18.8
1972     13.73   14.5
1973     14.88    8.38
1974     14.26    4.17
1975     15.48    8.56
1976     14.61   -5.6 唐山大地震
1977     18.98   29.9
1978 ——  28.46   49.9 [3]新增生產能力未完成計劃
1979 8.3   32.6    14.4 新增生產能力未完成計劃
1980 6.0   45.03   38.0
1981 6.7   52.73   17.1 完成計劃
1982 2.9   51.7   -2.6
1983 11.   54.1    4.6 [8]
1984 2.5   73     34.2
1985 ——  94.81   29.8 [2]
1986 6.1  101.73    7.3 [6]
1987 ——  117.5    15.5 [2]
1988 ——  ——    —— [2]
1989 ——  ——    —— [2]
1990 ——  165.48   —— [2][7]
1991 ——  186     12.4 [3]
1992 ——  208.3    11.5 [3]
1993 ——  221.5    11.4 [3]
1994 ——  269     18.1 [3]
1995 ——  290     21.7 [3]
1996 ——  ——    ——
1997 ——  ——    ——
1998 ——  ——    ——
1999 ——  ——    ——
2000 ——  694     —— [2][7]
2001 ——  828     19.3 [3]
2002 ——  991     17.8 [3]
2003 ——  1181.14   19.16 [3]
2004 ——  1424.54   20.6 [3]
2005 ——  1618    13.6 [3]
2006 ——  2025.5   21.7 [3]
2007 ——  2390    15.3 [3]

資料來源:
[1]凡未經指出的都來自①綜合曆年國民經濟計劃執行公報②1982年經濟年鑑③1977年以前來自李成瑞《十年內亂時期我國經濟情況分析——兼論這一期間統計數字的可靠性》
[2]國民經濟公報無數字
[3]國民經濟公報無新增生產能力數字
[4]參考消息1984.9.23《主要化纖生產國的化纖產量》
[5]經濟日報1984.4.16.《發展中的我國化纖工業》
[6]國民經濟公報無產量數字。人民日報1986.12.20.《化纖可望突破百萬噸》預計為1980年2.22倍,年產能力可達120萬噸。人民日報1987.10.5.《改革促進了工業經濟的發展》101.73萬噸,由世界第7位上升至第5位。
[7]根據下年增長率算得。
[8]1983年30種主要新增生產能力中,有10種沒有完成國家計劃
[9]人民日報1986.12.20.《化纖可望突破百萬噸》1970年只能生產滌綸1300噸,1986年可生產56萬噸。


各年塑料產量和建成投產的塑料生產能力總和

    塑     料      乙      烯  

年 份 產 量 比去年增產  新增能力 產 量 比去年增產  備  注
    萬 噸  %     萬 噸  萬 噸  %   

1955年  1.2                  人民手冊1958年P474
1965年  9.7
1970年 17.6
1971年 21.6    22.7%
1972年 24.8    14.5%
1973年 29.5    14.8%
1974年 30.4    3.05%
1975年 33.0    8.55%
1976年 34.5    4.55%           唐山大地震
1977年 52.4    51.9%     30.27
1978年 67.9    29.6%     38.03 25.6  新增乙烯生產能力沒有完成計劃
1979年 79.3    16.8%     43.5  14.5  
1980年 89.8    13.2%     49   12.6  
1981年 91.6    2.0%     50   2.0  新增塑料生產能力未完成計劃
1982年 100.3    9.5%     56   12.0  
1983年 112.1    11.8%  11.5 65   16.1  
1984年 116     3.2%     ——      [3]
1985年  ——    ——     ——      [2]
1986年  ——    ——     ——      [2]
1987年  ——    ——  30  ——      [4]
1988年  ——    ——  60  ——      [4]
1989年  ——    ——     ——      [2]
1990年  ——    ——     ——      [2]

資料來源:
[1]凡未經指出的都來自①綜合曆年國民經濟計劃執行公報②82年經濟年鑑③1977年以前來自李成瑞《十年內亂時期我國經濟情況分析——兼論這一期間統計數字的可靠性》
[2]國民經濟公報無數字
[3]國民經濟公報無新增生產能力數字
[4]國民經濟公報無產量數字


  毫無疑問,鄧小平一上台化纖大增產完全是在毛主席領導下文化大革命帶來的第二次大躍進的成果,特別是”四三”方案完工投產的結果。1977年到1981年主要就是靠金山。可是1982年化纖居然減產,1983年也增長太少。——這就是鄧小平說的遼陽、長壽、天津都投產的結果?!另外也說明它們投產後生產能力長期沒達到設計要求,或者達到設計要求卻缺乏石油、天然氣沒能開足馬力生產。1984年後才有了比較大的增長,原因正是這些廠生產能力逐漸發揮出來的結果。1987年以後生產能力逐漸飽和。鄧小平匪幫在1978年花巨資搞了大引進,十年後看到的是這樣的結果。
  至於公布的新增生產能力,集中於1979年到1984年,都是第二次大躍進的建設被拖延後逐漸建成的。在以前沒有這方面的數字,包括金山的投產在內都被鄧小平匪幫隱瞞着。以後不公布了,那是因為沒有什麼新的生產能力建成。


★我國曆年化纖產量一


★我國的化纖工業對數圖



  從附圖可以清晰地看出七七年到八一年由於第二次大躍進中建設的化纖工業投產造成的高速增長,首先是上海金山,此時遼化、天津、長壽都還沒有投產呢。也看到八二與八三年的低水平。另一方面來說,由於毛主席的大建設久久才能取得成效,可謂細水長流,所以在三大化纖廠投產的八四年以後增長速度重新加快,看起來較快的年份也延續了比較長的時間,直到九十年代初。
  按理經過一個大建設,收到成效後產量增長速度應該比以前快得多。但是對數圖里可以看到斜率和70年到73年比還低得多。那幾年沒有以前留下的厚底子,仍能達到較高的增長速度是難能可貴的。而八十年代的增長只能說是吃毛澤東時代和“十年浩劫”的老本,最荒唐的竟然在82年到83年還有個低谷。如果不是鄧匪推遲了建設,如果能按預定計劃在80年以前投產,那麼光四大化纖廠的投產以及挖潛,就可以使得化纖產量能夠從1977年到預定的1985年連連打滾,至少1977年到1980年的高速度應該長期延續,甚至有些年份更高。那以後再要迅速增長就必須建新廠了。
  塑料大致相仿,圖畫就不畫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化纖減產,塑料竟然還增產。這當然和燕山石化總廠引進的乙烯工程竣工有關,第二年又是北京化工二廠投產。所以1977年和1978年塑料增長特別快。但是1981年又是個低谷。
  合成洗滌劑也是這樣。1977年25.7萬噸、1978年32.4萬噸(增長26.1%)、1979年39.7萬噸(22.5%)都有比較大的增長。1980年39.3萬噸,減產1.0%。1981年47.8萬噸(21.6%),1982年56.9萬噸(19.0%),1983年67.7 萬噸(19.0%),1984年81萬噸(19.1%),這四年均增長很快,顯然是毛主席引進的”四三”方案中的南京烷基苯廠,被鄧匪拖拖拉拉後,終於逐步投產的結果。1980年減產也是低谷,那是南京烷基苯廠尚未投產,毛主席建設的其他洗衣粉廠生產能力已經較充分發揮,以及受到鄧小平匪幫破壞被“徹底否定”的結果。1985年、1986年、1987年均沒有公布數字。1988年129 萬噸(8.2%),1989年143萬噸(8.4%),1990年148.4萬噸(1.2%)。以此算得1987年生產了119.2萬噸,三年遞增13.8%。這六年的增長大大減慢了,而且越到後來越慢,1990年基本停滯。顯然這是毛主席和第二次大躍進建設的洗衣粉廠生產能力已經飽和或者被“徹底否定”的結果。
  我們看到無論化纖、塑料還是洗衣粉,在八十年代初都有一個低谷,化肥和水泥也一樣,時間上略有差距,有的在1980年,有的在1981年,有的在1982年,這一低谷正表明了鄧小平匪幫對我國的生產和經濟建設只有破壞沒有貢獻。陳雲的破壞也是一個因素,但陳雲只搞了1981年。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6: 轉一篇為那些崇拜強權的人:以色列與真
2006: 以色列與真主黨衝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