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民以食為天”的上一句是什麼?
送交者: 雨過天晴美 2017年01月03日15:50:1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文/邢哲夫

“民以食為天”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言了。但其實原話是分上下兩句,“民以食為天”只是下句。那麼,它的上一句是什麼,原話又是出自哪裡呢?

據《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楚漢之爭時,劉邦被項羽困在成皋,劉邦想要放棄成皋,這時謀士酈食其勸劉邦道:我聽說知天命者為王。王者以人民為天,而人民以食為天。對於老百姓來說,糧食是最重要的。現在楚國屯糧的地方叫敖倉,但楚軍卻沒有派重兵堅守敖倉。假如大王派兵攻打敖倉,奪得楚國的糧食,那就等於爭取了楚國的人民。這樣一來,大王必然會扭轉戰局,打敗楚軍。劉邦大大讚賞,於是派兵攻取敖倉,戰局得到了扭轉。司馬遷記載的原話是“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這句話在《漢書》中變成了“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去掉了“人”字,就成了我們今天的“民以食為天”了。
ADVERTISEMENT
根據唐代司馬貞為《史記》做的《索隱》,“王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最早乃是管仲的思想。管仲的原話是“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和酈食其的活學活用比起來,管仲的話在邏輯上更精當,在視野上更高遠:老百姓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糧食,而王者的事業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由此自然而然地能夠得出一個結論:王者必須重視老百姓的糧食問題,重視民生。作為農耕文明的中華文明,糧食生產自然是社會生活中的重中之重。“食”不僅僅是人民的天,也是王者的天。這個“食”不是“作威作福玉食”的食,而是老百姓賴以生存的糧食。《尚書·洪範》篇所列舉的“八政”中,就把“食”列在第一,“貨”(商業)列在第二,而其他諸如祭祀、軍事等等都排在後面,因此“八政”又稱“農用八政”,可見先王對糧食的重視。《禮記·王制》雲“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糧食儲備在王政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作為禮儀之邦,帝王也要通過每年開春親自耕種示範,表達最高領導人對農業的重視:“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禮記·祭統》)“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禮記·祭統》)。以身作則,上行下效。

ADVERTISEMENT
也正因為糧食是人民的首要問題,所以歷代統治者除了重視農業生產之外,還要有意識地減輕農民負擔,這樣才能保證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論語》就記載,魯哀公遇到荒年,魯哀公怕王氏鬧糧荒,於是想把農業稅提高到十分之二,而孔子的學生有若卻仍然主張十分之一,並說了“百姓不富足,您又如何能富足呢?百姓富足了,您又如何能不富足呢?”這話很好地體現了王者與人民、糧食三者的辯證關係:糧食是百姓的天,老百姓的天廣闊了,君王的天才會廣闊。

“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雖然是兩句緊密聯繫的話,但由於前一句在儒家經典中屢見不鮮,如《尚書》的“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惟天惠民,惟辟(即“王”)奉天”等,所以前一句並不算新鮮,而後一句因為其接地氣的品格和高度的概括性,而成為了一句婦孺皆知的名言。

(作者微信公眾號:典故里的中國)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v5zqn.html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三棲將軍曾克林
2016: 閒人”給中國的歷史學家上一課“抄自林
2015: 蘇聯同志急於核滅中國同志們猴兒急樣子
2015: 外灘死傷事故的責任追究可能性
2014: 孔子臨終遺言新發現驚動世界
2014: 歷史將毛澤東越拉越近
2013: 往事:1949年隨蔣介石離開北平的校長們
2013: 鄧穎超的最後人生:臨終前叫"李鵬
2012: 韓三洲:革命無情地吞噬着自己的孩子(
2012: zt 中國古代不存在奴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