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聰明的一休(八)
送交者: 芨芨草 2019年10月29日20:58:19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聰明的一休(八)

 

日本人有改造外來知識為我所用的傳統。

漢詩傳入日本後,日本人除了全盤接受漢詩、學寫漢詩之外,又根據漢詩創造出日本風格的詩歌,稱為和歌。

中國人講起自己的古代文化,說: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滿族入關後,吸收了漢文化,但沒有自己有特點的文化,把明小說原盤接受下來,說“明清小說”,是照顧一下清朝的面子,否則滿清就沒有文化了。

日本人說的“漢詩”就是唐詩。

日本人稱自己是大和民族,大和民族的詩歌就是大和詩歌啦,簡稱大和歌,再簡稱一下就是和歌了。

唐朝人寫的詩多是五言詩或七言詩。和歌受唐詩影響,每句或五言或七言。

漢字是一字一音,五言就是每句五個字,七言則是每句七個字。

日本文字起源於漢字,經多年演變,形成了日本文字。日本文字也使用漢字,但發音已異於漢語,日文中的一個漢字有兩個或三個音。如果和歌每句用五字或七字,則念出來就會每句的音節數都不一樣,而且不容易念順溜。

所以和歌每句或五音或七音,和字數沒關係了。

和歌起源於奈良時代710——794年),最初有長歌、短歌、旋頭歌、片歌、連歌、佛足石歌等多種形式,平安時代9世紀——12世紀)後短歌漸成優勢,其它形式的詩歌趨於衰退,明治維新之後只有短歌留存下來,所以現在說的和歌就是短歌了。

長歌:一首長歌有若干“聯”,奇數聯較常見。每聯兩句,分別是五音和七音,最後以一句七音結束,也就是:五七、五七、……,五七、七。通常伴有反歌,反歌就是尾歌,最後的幾句,一般是一首或幾首短歌。

短歌:相對長歌而言,五句31音,排列順序為五七、五七、七,七世紀前後形成並固定下來。據說短歌的31音格律最能表現日本人的感情,所以延續了一千多年而流傳下來。

旋頭歌:以五七七、五七七共六句寫成,民謠特徵強烈。

片歌:以五七七共三句組成,相當於半首旋頭歌,兩首片歌可組成一首旋頭歌。

佛足石歌:五七、五七、七七,是短歌再加一句七音。

連歌:連歌最初是一種由兩個人對詠一首和歌的遊戲,始於平安時代末期,作為和歌的餘興而盛行於宮廷,後廣泛流行於市民階層,並出現了50韻、100韻的冗長連句,即所謂的“百韻連歌”。連歌有兩個特徵,第一個特徵是不能一個人玩,至少倆人才能玩,而且每一句都必須與別人的上一句相銜接,轉折純系偶然,因而需要作者有隨機應變的機智;第二個特徵是即興創作,以喚起當前之感興為上乘。

1488年(長享二年)宗祗(1421-1502年,室町時代的連歌大師)和他的兩個弟子肖柏、宗長聯手做了一首有名的連歌《水無瀨三吟百韻》,其前八句是:

雪ながら山本かすむ夕べかな(宗祗)

行く水とほく梅にほふさと(肖柏)

川風に一むら柳春見えて(宗長)

舟さす音もしるきあけがた(宗祗)

月や猶霧わたる夜に殘るらん(肖柏)

霜おく野はら秋は暮れけり(宗長)

なく蟲の心ともなく草かれて(宗祗)

かきねをとへばあらはなるみち(肖柏)

和歌很難被翻譯成好的漢語詩。有人把上述連歌翻譯為中文。不過這首連歌是七音兩句為一“聯”,被翻譯成五言詩了。

殘雪猶未消,山麓罩暮靄;(宗祗)

山村河水遠,梅花發芳香;(肖柏)

河風吹柳叢,春色在眼前;(宗長)

櫓聲遙可聞,春潮泛白色;(宗祗)

雲霧罩夜空,猶留一輪月;(肖柏)

晨霜遍原野,秋色業已深;(宗長)

蟲雖願長鳴,秋草卻已枯;(宗祗)

來到籬笆前,顯出一條路;(肖柏)

能翻譯成這樣也不容易了。

詩歌很難從一種文字翻譯到另一種文字,有文化背景的影響,也有文字體系的影響。

中國的翻譯大師們也無法把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翻譯成中國的古體詩。

唐朝詩聖杜甫的《春望》同學們都不陌生吧: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

烽火三月

掻更短,渾欲不

精煉,精闢,四十個字,多少國事、家事都寫在裡面了。

把這首詩翻譯成日文,就是這樣的了:

國破れて山河在り

城春にして草木深し

時に感じては花にも涙を濺ぎ

別れを恨んでは鳥にも心を驚かす

烽火三月に連なり

家書萬金に抵る

白頭掻かけば更に短く

渾べて簪に勝えざらんと欲す

不說吟出來是否順口,就看這個格式不對稱,就掉了這首詩的價。

一休不僅作漢詩,還留下許多和歌。

介紹一則著名的地獄太夫逸聞。

據說,往昔的大阪府堺市高須町花街有位名妓,不但美貌無雙,且能詩善文,名為地獄地獄之名是根據《平家物語》裡的祇王失寵故事而取。

某天,一休在高須町巡錫時,風聞此事,特地找上門,指名見地獄太夫

太夫亦即地位最高的妓女。

地獄太夫登場後,遞出一首和歌給一休:

山居せば深山の奧に住めよかし ここは浮世のさかい近きに

(山居人,當住深山奧,此地是浮世,境界相交處。)

地獄太夫說:你是出家人,應當住在深山幽處,怎麼跑到塵世境界的堺來了?日文的發音相同。

一休立即作了一首酬答歌:

一休が身をば身ほどに思わねば 市も山家も同じ住処よ

(吾一休,視身不是身,市中或山中,同為落腳處。)

一休回答:我早已不把外在軀體當軀體看,繁華市區和幽靜山中都一樣。

 

800px-Yoshitoshi_The_Enlightenment.jpg

月岡芳年所繪《新形三十六怪撰》中的“地獄太夫悟道圖”

接着,一休又寫了另一首和歌的上一句:

聞きしより見て恐ろしき地獄かな

(耳聞不如眼見,地獄之美。暗喻太夫不僅外在美,內在也很美。)

地獄太夫思索了一會兒,接了下一句:

しにくる人のおちざるはなし

(凡活人走這趟,不能不落。)

這句和歌有兩種意思,一是凡是人,都會死;另一是凡是活男子,來到這裡,都會下地獄,表示拜倒在地獄的石榴裙下,也意謂很可能因迷上妓女而傾家蕩產。後一句還套用了《平家物語》裡的和歌。能接這樣的和歌,非常不簡單,可見地獄太夫的教養極高。因此,一休收了地獄太夫為弟子。

一休三十四歲那年,後小松天皇讓位給十二歲的皇子實仁親王,即稱光天皇。後小松天皇退位後,被稱為後小松上皇。後小松上皇有了閒工夫,經常召見一休,問道談禪。

後小松天皇之後的稱光天皇、後花園天皇、后土御門天皇,均皈依一休門下。

稱光天皇在位十六年,膝下沒有皇子,皇嗣未定即病篤。這時,南朝系有常盤木、木寺兩家皇族的兩位王子,北朝系則有伏見、萩原兩家皇族的兩位王子,總計有四位王子入選為皇太子候補。後小松上皇暗地向一休徵求意見,一休寫了一首和歌當作答覆:

常盤木や 木寺の梢 摘み捨てよ 世を継ぐ竹の 園は伏見に

(常盤木 木寺 摘棄矣 繼世竹園 在伏見)

也因此,伏見宮貞成親王的王子便被立為皇太子,成為繼稱光天皇之後的後花園天皇。

伏見親王家對一休感恩不盡,一直珍藏着一休親筆寫的這首和歌。

目前的日本天皇家系,也是伏見宮貞成親王家的男系子孫。

 

總的來說,一休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奇人,他既是一個悟道的禪宗大師,又是一個不守清規的僧人,他的思想遠遠高出於他那時代。他的《狂雲集》具有三大特色:他表現了人的真情性,反對虛偽作假,他對祖師極為尊敬,但他又具有自己孤高獨立的精神,從他的詩偈可以理解禪宗歷史的一端;他強烈維護禪宗的精神純潔,批判以養叟為首的一批利用禪為商品達到追求名利目的的庸俗僧侶;他熱情奔放地歌頌人生,顯示出人性的光芒,大膽歌頌性與愛情,反對壓抑人性的清規戒律,揭露禁慾的虛偽。

在一休漫長的一生中,他晚年經歷了日本歷史上一段多災多難的時期,風災、水災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饑荒,瘟疫流行,百姓逼得人吃人,京都街頭遍地屍骸,應仁之亂幾乎將京都夷為平地,宮宇文物盡付一焚,老百姓亡命他鄉,最後連后土御門天皇死後,幾個月也沒錢安葬。日本十五世紀的這段歷史,是以充滿昇平的希望開始,卻以災難的浩劫結束的。一休晚年經歷的種種離亂,正足以說明他寫《骸骨》所含的深意,就是在他寫給森的情詩中,也能品出一種強烈的辛辣味道。

一休曾有一句狂言:“佛界易入,魔界難入。”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川端康成就非常喜愛這句話。川端康成珍藏有兩幅一休的親筆手跡,其中一幅便題着此句。

1968年諾貝爾領獎台上,川端康成發表了著名的獲獎感言《我在美麗的日本》,向世界介紹日本文化之美。

在台上,川端康成幾次提及一休:“一休既吃魚又喝酒,還接近女色,超越了禪宗的清規戒律,把自己從禁錮中解放出來,以反抗當時宗教的束縛,立志要在那因戰亂而崩潰了的世道人心中,恢復和確立人的本能和生命的本性。他寫的詩,繼‘入佛界易’之後又添上一句‘進魔界難’,這位屬於禪宗的一休打動了我的心。沒有‘魔界’,就沒有‘佛界’。然而要進入‘魔界’就更加困難。意志薄弱的人是進不去的。”

這大概是數百年後,一休精神在日本文化中不絕的迴響。

(完)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中國是世界上被援助最多的國家
2018: 曹操的才武與學專
2017: 毛主席指出了第一代走資派產生的根源
2017: 戰地黃花分外香: 毛澤東的鬱悶時光
2016: 關羽的武器真的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
2016: 修身修真修仙修神, 秘訣鑰匙, 給窮人免
2015: 知道清朝末年咱中國什麼樣兒嗎?這兒來
2015: 中國高鐵招標幕後:中方代表摔茶杯鎮住
2014: 無能的領導應該下台
2014: 三地商界大佬孩子哪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