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零加一中朋友的回憶錄
送交者: 零加一中 2009年10月27日15:40:3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肖芸寫信時,我已考取了本校研究生並通過了CUSPEA考試。這封信沒有改變我的命運,但是改變了成千上萬的苦難深重的知青的命運,包括我插隊10年的姐姐。感謝鄧小平,感謝胡耀邦,肖芸沒有成為張志新。感謝肖芸,不知道怎麼感謝。

-----------------------------------------------

 

改變知青命運的一封信

 

  隨着“文革”的結束和知青的返城,原本背靠蒼天、面對黃土,整日在田間勞作的知青,紛紛進入了城市的機關、企事業單位……但現實生活卻把意欲回歸原位的知青,推到了一個新的尷尬境地。因為沒有工齡,他們的工資級別、福利待遇都得從零開始,更不要說沾不上邊的分配住房這類好事。

 

  特別是那些下鄉插隊十多年、已經成了家的知青,儘管拖兒帶女,但因為沒有技術,干的活大多是最差的工種。再加上沒有工齡,因而到手的工資也往往是最低的。因為他們是新的上班族,工齡只能從零算起,自然也就無法享受由工齡而帶來的、除工資以外的其他一切待遇。

 

  知青響應政府號召上山下鄉難道有錯?知青在農村勞動的經歷就這樣被輕易否定?知青在廣闊天地戰天鬥地難道不算革命工作?在現實生活中屢遭碰壁的知青百思不得其解,許多人都從心底里或口頭上發出一種抗爭不公的吶喊。但除了不滿和牢騷外,誰也沒有將這種發在心底的吶喊,真正付諸於任何有效的行動。

 

  然而,在毛主席的家鄉湖南省湘潭縣,壓不住埋在心頭之火的知青們,想到了敢作敢為的肖芸。因為膽大心細的肖芸,“文革”中竟給中央領導寫過一封反“血統論”的信。他們找到肖芸:“再冒一次險,代表我們寫一封要求把我們下放的農齡改為工齡的信,這樣我們就能分到房子,漲上工資。”

 

  一開始,肖芸有點猶豫。心想:弄不好,自己會被打成“反革命”坐牢,女兒怎麼辦?丈夫怎麼辦?可轉念一想:我們這些知青也太冤了……儘管她嘴上沒答應,可在腦中已開始構思如何下筆了。

 

  知青們都說:“肖芸,寫好信後,我們都簽上名。如果闖了禍,你坐了牢,你的孩子由我們大夥照看。

  1982年國慶節的傍晚,肖芸幾易其稿,終於寫好了這封后來被譽為“知青福音書”的信。她在信中是這樣寫的:

各位領導:

 

  我們都是從196468年下鄉、197879年回城的知識青年。奔赴廣闊新天地的熱烈場面歷歷在目,青春熱血在胸膛里升騰的情景記憶猶新。在農村,我們日復日,年復年,泥水裡滾,汗水裡泡,一干就是十多年(最長農齡達十五年)。在黨的政策召喚下,我們流着熱淚回到“娘家”。

 

  作為社會歷史的一朵浪花,“上山下鄉”成為了過去,並即將被遺忘。但作為我們這些親歷者對自己的不尋常歷史卻是銘心刻骨的,因為我們把人生最美好的一段獻給了她。我們並不是什麼犧牲品,也不是碌碌無為的庸人,猶如將軍回首戎馬生涯一樣,我們常常回味那不尋常的“蹉跎歲月”。在國家機構幾乎癱瘓,生產停頓的動亂時期,我們八千萬知青在農村、在邊疆,自食其力(不與城裡同胞爭飯吃,爭衣穿),身居茅棚(不與城裡同胞爭房住),荷鋤掮擔(不與城裡同胞爭飯碗)。糧棉油里,我們曾經灑下了多少汗水?這對當時國家經濟狀況的平衡、社會秩序的穩定應當是有積極作用的。若不如此,國家又會是何模樣?這些看不見的、因而不被人重視的貢獻,不應當隨着歷史的推移而被抹煞。

 

  令人費解的是,在城裡,復員軍人的軍齡算工齡,家屬、閒散勞力轉正前的合同期、臨時期算工齡,而作為有組織、有號召、有計劃的上山下鄉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下鄉知識青年的“農齡”卻被一筆勾銷了,這點我們無法理解,也不能忍受……

 

  可以毫無愧色地說,最後回城的我們這些知青幾乎都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幹在農村的老實人。中國有句俗語:“不使老實人吃虧。”我們希望,國家在調整低工資,制定工資改革制度的時候,能考慮到我們的客觀情況和實際困難,能在國家財政經濟允許的情況下,適當提高我們的經濟地位,使我們能和全國人民一道富起來,不至於永居“第三世界”,更重要的是,要使“下鄉吃大虧”論無立足之地。我們真誠地希望,我們微弱的呼聲能喚回國家領導傳送的“福音”。

 

  此致

                                   崇高的敬意

 

湖南省部分老知青

執筆人:株洲市湘江機器廠南華幼兒園 肖芸

1982.10.7

 

  信的落款原本是湖南省湘潭、株洲部分老知青,後面留下幾頁空白紙供知青們簽名。當肖芸拿出寫好的信請大家簽名時,大家卻全沒了當初求肖芸的勁頭。捧讀這封信,大家雖直夸寫得好,卻沒有一個人願意簽名。肖芸一下傻了眼。但她明白,因為當時人們都深刻領教“文字獄”的厲害,大家都害怕因此惹火燒身。

 

  捧着這猶如4枚炸彈的4頁信,肖芸躊躇了。心想:這封信若是被那些緊繃政治鬥爭弦的人知道,上綱上線,定個“反革命罪”是無疑的。想到這,肖芸內心也有些害怕。晚上,她躲進廚房裡準備把這封信付之一炬。

 

  當拿起火柴時,肖芸卻又猶豫了。忽然,她意識到,燒能燒掉“罪行”嗎?因為已經有好多人看過這封信,其中好些句子他們都能背下來,只要有人去報告,照樣跑不了。

 

  一不做,二不休。於是,肖芸把信的末尾“湖南省湘潭、株洲部分老知青”的字樣改為“湖南省部分老知青”,然後加上“執筆人:株洲市湘江機器廠南華幼兒園肖芸”。寫到此處,這位剛強的女子心中湧起一股豪氣。

 

  臨寄信前,肖芸找到了曾勸她寫報告的知青們,言詞懇切地說:“信是我寫的,簽的是我一個人的名字,信由我寄,責任全在我一個人身上。如果我出事了,懇請你們把我的女兒照顧好,我也不怨誰,坐牢由我一人坐,把牢底坐穿也不後悔!”說話時,這位剛強的女子幾欲落淚。

 

  信雖已寫好,但這封信應該寄給誰呢?肖芸想到了從湘江機器廠調到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潘運告。潘運告時任《美育》雜誌社編輯部主任,是肖芸當時認識的最大的官。

 

  寫好信封,把信投進郵筒後,肖芸馬不停蹄地做了三件事:一是請3天假回了老家,幫父母打了2000斤煤餅;二是把自己的毛衣毛褲拆了,又添了幾斤毛線,幫6歲的女兒打了幾件毛衣;三是找丈夫坦言,如果出事了,你馬上提出離婚,以免株連,然後找一位心地善良的女子結婚,讓女兒有個完整的家。

 

  當做完這一切時,肖芸出奇的平靜。她似乎是交代完了“後事”,瞬間也感到輕鬆了許多。

 

  1983年元旦剛過,南華幼兒園園長突然通知肖芸到廠信訪辦去一趟。糟了,肯定是那封信惹了禍。肖芸忐忑不安地來到信訪辦。

 

  信訪辦主任問:“你給省里寫過信嗎?”

  “嗯。”肖芸的回答很心虛。

  “寫的都是啥內容?”

  “要求把下放知青的農齡算入工齡中。”

 

  信訪辦主任仔細打量了一下肖芸,僵硬的臉漸漸舒展出笑容:“你真有兩下子,省委辦公廳來了電話,讓我們信訪辦轉告你,胡耀邦總書記對知青待遇作了批示,國家有關部門正着手調查解決知青工齡問題,即將行文。

  肖芸聽到這裡,懸着的一顆心落了地。

 

  這年春節,肖芸遇到潘運告妻子的妹妹何秋愛,才弄清那封信的行程。潘運告接到信後,認為所提問題重要且具有普遍性,遂轉交湖南人民出版社有關領導,並建議以本社收集的民情民意之名義提交湖南省委。出版社黨委在此信上附了呈詞,加蓋了鮮紅的印章,然後轉到湖南省委辦公廳。當時,正好湖南省委有一批急件,要派專人坐飛機到北京請胡耀邦總書記批示,於是這封信又加蓋上了湖南省委的大印,青雲直上,成了胡總書記落實政策“六年兩千件”中的一件。

 

  19836月,中央發布了365號文件。文件明確指出:知青在農村勞動期間的農齡一律計算到工齡中去。這年9月,知青農齡普查在全國展開,八千萬知青的農齡變成了工齡。此舉,不僅改變了知青的命運,更為重要的是,全國八千萬知青在“廣闊天地”摸爬滾打的青春歲月終於有了一個肯定的詮釋。自此,知青們在晉級、評職稱、分房等方面,都享受到了農齡變工齡所帶來的便利和好處。

 

  以後,那封改變知青命運的信被人們譽為“知青福音書”,自然,人們也不會忘記那位斗膽寫信的老知青—肖芸。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8: qmh: 美國大選 – 我的保守派觀點
2008: 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庫爾斯克會戰
2006: 張學良:若不是當時已有太太,我會猛追
2006: 許志林:毛澤東的稿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