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宋朝的社會風氣是怎樣變壞的
送交者: 新鬼無疆 2011年01月16日22:24:26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從755年唐朝的“安史之亂”起,到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止,有二百餘年的時間,在當時中國的這片土地上,都是軍閥混戰,政權如走馬燈一樣變幻莫測。一些無德無識的膽大無恥之徒,憑藉燒殺搶掠,便可稱霸一方,甚至當上皇帝,號令天下。在那樣的政治條件下,禮義廉恥掃地,社會風氣大壞。

        趙匡胤是從後周的孤兒寡母手中奪得的天下,其方式同此前五代十國那些帝王用陰謀手段搶權,並無多大區別。奪取政權後,如果也是繼續不顧社會風氣的淨化、整頓,那麼趙宋王朝,也只會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短命小王朝。

        趙匡胤同此前的那些軍人政權最大的不同就在於他用歷史的眼光審視了形勢,在奪取政權後,立刻實行以儒治國,狠抓了社會風氣的淨化。
        趙匡胤對後周的皇室,不予殺戮,以禮相待;對後周肯投降的大臣,如宰相范質、王溥等,繼續原職留任。對於曾起兵反抗宋軍的後周將領,如汴京衛戍副司令韓通,雖在戰鬥中被宋軍所殺,卻並不敵視,反而褒獎其忠勇。

        趙匡胤為防武人和功臣專權,並未像有的王朝那樣,建國之後大殺功臣,而是用和平的方法,搞了“杯酒釋兵權”,然後以鍛煉軍隊刻苦善戰的名義,讓軍官經常調動,使兵不識將,將不專其兵,並用文臣知州,“重文抑武”。

        趙匡胤還留下嚴懲貪墨之官和不殺言事之官的“祖訓”。
        趙匡胤這所有的“祖宗之法”,都是針對唐末五代十國以來二百餘年社會風氣大壞而發的。
        宋朝初年很快就出現了廉恥相尚的好風氣。在第三代皇帝宋真宗和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朝野上下讀書成風,忠於職守成風,講真話成風。田錫、王禹、范仲淹、歐陽修、唐介等一大批直言敢諫之士,得到重用。從而使趙宋王朝出現了百年太平的政治形勢。

        “天下太平”的形勢,使朝野上下滋生一種思想認識:“祖宗之法”是“良制美法”,因而是永遠不可更改的。其實,了解歷史的人都明白:世上哪有永遠不可更改之法?

        “祖宗之法”在趙宋王朝的初年,即太祖、太宗時期,確實發揮了治國安民的良好效用,但是,到了真、仁、英、神、哲、徽、欽宗時,以及金兵入主中原,南宋偏安一隅之後,隨着政治、經濟、軍事形勢的變化,再強調“祖宗之法不可變”,就僵化了,就要四處碰壁了。

        事實上,到了宋仁宗掌政時,全國的社會風氣就已悄悄地產生了許多弊端了。“重文抑武”的國策,大大弱化了軍隊的戰鬥力,面對西北邊境強大起來的西夏、契丹及後來金人的武裝進攻,屢打敗仗。由於姑息政策的演化,到真宗時,對貪官就一個不殺了。由於官僚機構疊床架屋,任職而不幹事的官員越來越多,只靠熬年頭,文官三年,武官五年,便可提職提薪,高官們還有“恩蔭”的特權,其子孫不用任何條件,就可得官位。政以賄成,十官九貪已見怪不怪。“冗官”、“冗費”、“冗兵”的“三冗”現象出現了,到仁宗寶元元年(1038)“三司計度經費,二十倍於祖宗時”(《宋史·蘇舜欽傳》)。

        社會風氣大不如宋朝初年了,人民聚眾起義也開始一夥接一夥了。
        在這種形勢下,仁宗把志在改革的范仲淹召進朝廷,任參知政事(副宰相),改革弊政。但是遭到保守的既得利益集團的頑強反抗,他們先是誣衊改革派為“朋黨”,繼而造謠說范仲淹等要廢掉仁宗皇帝。於是仁宗皇帝一改支持“新政”的態度,范仲淹等受到政治清算。

        仁宗皇帝這一反覆,大壞了官場風氣。
        又過了三十年,即趙宋王朝立國110年那年(宋神宗熙寧二年),銳意變法的王安石被任為參知政事,社會上傳出“天變不足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之言,稱“三不足”。“三不足”是否為王安石親口說出,尚無證考核,但是,它反映了一種改革的呼聲。

        王安石的銳意變法,反映了那一時代的主流思潮。但是,他沒有“摸着石頭過河”,且主要目的是為扭轉國家財政的危機,一系列變法內容對普通百姓沒有好處,還有“擾民”之嫌,所以一些持重穩健的官員,多不肯同他合作。於是,王安石任用了以呂惠卿為代表的急於當官而不擇手段的年輕人到政府各部門出任要職,王安石這一破格提拔年輕人的做法,給一些德行不好、投機取巧之徒開了方便之門。於是,社會大行鑽營投機之風。事情發展到登峰造極的是王安石最為依仗的、視為可靠接班人的呂惠卿,在自覺翅膀硬了之後,向神宗皇帝誣告王安石有反叛之心。王安石親自嘗到了他所重用的人帶來的苦果。儘管王安石在後來認識到了呂惠卿是無恥小人,但是十幾年以來,這種激進的變法和對於鑽營之徒的提拔重用,已使社會風氣大壞。這是王安石始料未及的。

        王安石下台,司馬光上台執政。
        司馬光本來是一個穩健之人。但是,他執政時已風燭殘年(只執政18個月就死在任上),急於想把王安石變法來個“一風吹”,於是又給投機之徒造成了機會。奸臣蔡京瞧准這一機會,在他所管轄的開封府,只用半個月就把王安石變法全廢掉了。王安石的變法並非全不好,蔡京這樣不分青紅皂白,莽撞行事,也是擾民之事。司馬光卻大大表揚了蔡京。可是,就是這個執行司馬光政策的急先鋒,司馬光一去世,他立即來了一個急轉彎,把司馬光等人打成了反革命(所謂“元佑黨”)。

        蔡京比呂惠卿更壞,他給社會風氣的污染也更甚。宋徽宗上台後,蔡京投皇帝所好,在江南的蘇杭一帶搜求古董奇石,運往汴京,稱“花石綱”。“花石綱”把皇帝引向不務正業,把百姓搞得傾家蕩產。蔡京大搞宗派,任人唯親,奢侈腐化,貪污納賄,無所不用其極,使本來已經江山不穩的趙宋王朝雪上加霜。

        宋朝末年,統治階級內部黨爭頻起,貪官肆無忌憚,皇帝不務正業,毫無危機感。百姓走投無路,起義反抗此伏彼起。社會風氣完全壞了。
        金兵的鐵蹄,把趙宋王室趕到江南。但是,宋高宗出於一己之私,害怕被金兵掠而北去的徽宗、欽宗回來爭奪皇位,竟重用當了金兵俘虜,又被派回來做奸細的秦檜。秦檜以“莫須有”之罪,殺了抗金大將岳飛父子。朝野上下,一片恐怖。忠奸不分,好人壞人顛倒。南宋王朝一開始就作胎不正,可知以後了。

        對於趙宋王朝的社會風氣由好變壞,生當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大詩人陸游,曾寫過一首五言詩《歲暮感懷》:“在昔祖宗時,風俗極粹美。人材兼南北,議論忘彼此。誰令各植黨,更仆而迭起。中更金源禍,此風猶未已。倘築太平基,請自厚俗始。”

        陸游是當世人,又是當事人。他認為:用人唯賢(人材兼南北),言論開放(議論忘彼此),是風俗粹美的表現;結黨營私(誰令各植黨)是風俗敗壞的表現。最後,他以切實感受大聲疾呼:要想天下太平,應以淳厚社會風氣開始。

        限於一首短詩,論述不可能全面。但他的結論“倘築太平基,請自厚俗始”,則是十分正確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一些認識:
        (1)社會風氣的好壞,或由壞變好、或由好變壞,最根本的原因是最高當政者能否從歷史吸取教訓,從社會實際出發,制定好的方針政策。
        (2)世界上沒有永遠不變的良制美法,形勢變了,法律制度也要相應的改革。
        (3)改革,是治國安民的永恆主題。改革不可急躁冒進,要摸着石頭過河。
        (4)改革首先要考慮給百姓是否帶來利益,而不能脫離百姓、只追求所謂的“國富”。
        (5)用人問題從來都是當政者成功與失敗的關鍵問題。要特別警惕反覆小人的投機取巧。
        以上幾個問題處理得好,社會風氣就會淳化起來;處理不當,社會風氣就會越變越壞。
        宋朝社會風氣由好變壞,乃至亡國,給後世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美國強生公司召回500個批次非處方藥zt
2010: 柞里子:因周潤發下跪而發
2009: 淮海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
2009: 《參考消息》專訪俄國院士:“今秋美元
2008: 情報部兩位付部長的最後一面
2008: 亞歷山大征戰記:格拉尼克斯戰役
2007: 毛主席的煙是怎麼造出來的?
2007: 談談把中國和美國作比較--------答零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