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常敗將軍李先念的中原突圍真相:5萬人僅剩下7千
送交者: LuZhiShen 2011年08月03日07:23:24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常敗將軍李先念的中原突圍真相:5萬人僅剩下7千

號稱5萬雄師的原新四軍五師部隊只剩下7千人這就是被吹噓得上了九天攬月的所謂“中原突圍”的偉大“勝利”。中原突圍唯一尚屬完整的皮定均旅五千餘人也是僥倖逃脫。李先念的如 意算盤原來是以皮旅作為一隻棋子吸引國軍主力以掩護其主力撤退,沒想到劉峙偏偏盯着他的主力窮追猛打(是否內部也出了間諜不得而知)。結果原本準備犧牲的 皮定均反而成了英雄,真乃福將也。而華北解放區流傳的“李先念是常敗將軍”不謂不公。
 

解讀歷史真相,紀念中原突圍60周年

    一 、我們應該承認在中原突圍中,我軍損失慘重。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共產黨擁有六大解放區,中原解放區是其中之一,經過中原突圍,中原解放區喪失了;成建制 的部隊僅有原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皮定均旅5000餘人向東突圍成功, 進入豫皖蘇解放區;原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王震所部突圍後有2000餘人回到延安。 號稱5萬雄師的原新四軍五師部隊,只剩下7000人分散在新開闢的解放區內。
 

   在一般概念里,軍事上的勝利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把敵人消滅了的勝利,譬如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另一種是敵人要消滅你, 而你雖然損失慘重,但沒有被敵人全部消滅,從這個意義上說,也是勝利了,譬如紅軍長征的勝利。如果硬說中原突圍是勝利了,那隻多也是類似於後者的勝利。

    勝敗乃兵家常事。打仗失敗或者失利了,就應該承認。譬如中央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和紅四方面軍的西征的失敗,解放軍在東北四平的失利,都是可以說的,為什麼中原突圍就那麼忌諱說失敗了或是失利了?

    二 、中原解放軍為什麼要突圍?在中原地區敵我力量對比真的到了非突圍不可的局勢了嗎? 為什麼要突圍?有人說是因為敵我力量懸殊,無法堅持中原鬥爭,實際情況是怎樣的呢?

    內戰爆發時,國民黨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特種兵、海空軍及後勤機關、軍事學校156萬人,非正規軍74萬人。解放軍總兵力127 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地方部隊及後方機關共66萬人。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對比,解放軍的數量處於1:3.4的劣勢。
 

    中原地區國共軍隊之比是多少?胡繩主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一書說:“國民黨軍隊22萬人” 進攻中原解放區。“中原軍區下轄河南、江漢、鄂東三軍區和第一、第二野戰縱隊,組成了6萬餘人的中原解放軍。” 敵我力量之比是3•6:1。如果算一算中原軍區各部兵力,應該在 7 萬人以上。中原軍區部隊由新四軍五師、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八路軍冀魯豫軍區八團四支部隊合編而成。抗日戰爭結束時,新四軍五師 “解放人口1300餘萬,建立了38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活動地區計有60多個縣2000萬人口),建立了擁有七個軍分區的鄂豫皖湘贛軍區,主力軍和地方 武裝發展到五萬餘人,民兵達30餘萬”,“抗擊了十五萬日軍和八萬多偽軍” ,號稱是“五萬雄師” 河南軍區部隊1945年10月與新四軍五師部隊會師時,共有兵力1•5餘人,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4000人,冀魯豫軍區八團2700餘人。 如果按7萬人比22萬人,那應該是1:3多一點。不高於全國國共兩黨總兵力之比。
 

    是不是這樣的軍事力量對比必須突圍?1946年7月,粟裕將軍以2•5萬兵力,與進攻蘇中解放區的12萬國民黨正規部隊作戰一個多月,七戰七捷,殲敵 5•3萬餘人。 1947年春,彭德懷將軍指揮2萬多西北野戰軍與國民黨胡宗南的25大軍在陝北地區周旋,敵我力量對比是10:1,在一個多月時間三戰三勝,殲敵1•4萬 餘人 ,以後又越戰越強,到1947年底敵我力量變成5:1,始終堅持陝北地區,並最終解放了大西北。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華東、山東、東北等解放區的部隊在面臨國民黨軍隊圍攻時,都往延安突圍、撤退,那麼中國的解放戰爭還能進行下去嗎?

    有人說,中原解放軍進行突圍,是中央批準的。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共中央對我黨我軍在中原地區的鬥爭方針是長期堅持這一 地區還是放棄放棄這一 地區?1945年9月10日,中共中央指出:河南部隊及五師部隊留在黃河以南行動,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它直接配合華北與長江下游我軍之作戰。9月11 日,中共中央在給河南區黨委的指示中強調:全黨應團結在堅持中原鬥爭的任務之下。 9月24日、10月1日,中共中央在給鄂豫皖中央局的指示中都反覆強調了“長期堅持中原”鬥爭的重要戰略意義。很顯然,中央的本意是要求堅持這一 地區的。但是,中原局領導人一直向中央報告,無法堅持,中央只好批准突圍。


    三 、有人認為,說中原突圍失敗了,也對不起在突圍中犧牲的烈士啊!鬥爭的失敗,不會影響烈士的偉大。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 進行了許多次的革命鬥爭,也失敗了許多次。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後繼,英勇獻身。他們的事跡可歌可泣,他們的英雄形象沒有因為失敗而失色。後人也正是借鑑了前 人的經驗教訓,才最終贏得了革命的勝利。

    由於領導者決策、指揮失誤,所造成的不必要的犧牲,難道不值得我們認真反思和總結這些歷史經驗教訓嗎? 中原突圍的失利(姑且用“失利”一詞),分析起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總是有的吧?

   1.是中原局領導人的悲觀右傾,沒有做好打的準備,導致軍心不穩(或者說軍心渙散)。時任中原軍區第一縱隊政委的戴季英1982年11月在接受黨史工作者 調訪時這樣說道:1945年10月,成立中原局和中原軍區,共有十多萬人在正規部隊,二萬多人的地方武裝,二萬多黨員和一千多萬的群眾,轄20多個縣。 1946年3月,在宣化店召開營和縣以上的幹部動員大會。會上,中原局書記鄭位三同志作“各逃生路”的政治報告。他在會上講了八條:一,軍隊打不了;二, 民力養不活;三,民主趕不上;四,合法他不准(指蔣介石不准我軍合法存在);五,非法又不行;六,美蔣聯合力量大;七,困難在增加;八,革命高潮還未到。 他 認為中原軍區沒有力量也不可能擔負解放戰爭的重任。這八條在會上一宣布,全軍及地方幹部都認為毫無出路,希望渺茫。從這以後,部隊失去了信心,逃走的人很 多,部隊戰鬥力大減,由原來的十幾萬人,只剩下幾萬人。中央不贊成這樣做,先後派董必武、周恩來同志到中原解放區。董必武來宣化店後,傳達了毛主席的指 示,指示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要依託大洪山、天台山、大別山的有利條件,牽制敵人,旋迴作戰,在運動中消滅敵人。5月下旬,周恩來隨三人軍事小組赴宣化 店,召集中原軍區幹部開會,傳達毛主席的指示,鼓勵我們繼續堅持鬥爭,要看到全國的力量,不要把蔣介石的力量估計得太高,要作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如果堅持 不下去,就突圍到外線去。……回到延安後,中原局的幹部100多人在延安藍家坪學習開會,中央領導人劉少奇、彭德懷、任弼時等同志參加並組織了這次學習。 劉少奇、任弼時明確講到中原局犯有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時任河南軍區司令員的黃霖1986年6月在一個關於中原突圍的老幹部座談會上這樣說:1946年3 月,中原局召開旅以上幹部會,位老(鄭位三)在會議室門口寫“哀兵必勝”,劉子久、陳大姐(陳少敏)寫了“跑,逃,叫,要”,要分散轉移。有的幹部就罵: 什麼哀兵?我們有八、九個旅,拼嘛!關於突圍問題,開始討論爭議很激烈,旅以上幹部在宣化店開會,突不突圍?如何突圍?如何堅持?多數同志認為應該把部隊 撒開一些,一縱有皮定鈞、張才千、劉昌毅三個旅;二縱有十三旅、十五旅、三五九旅;三個軍區各有一個獨立旅,力量都很棒。如果在桐柏山、伏牛山、大別山、 白兆山、武當山、洪湖和湘西各放一、兩個旅,把打游擊的面積撒得廣一些,加上邊區群眾的支持,這樣,別說國民黨30萬人,就是50萬人也難取勝,可是最後 沒有這麼辦,主要是鄭位三同志悲觀加主觀,才造成這麼大的損失。黃霖1985年月在接受採訪時還說道:鄭位三這個人既主觀又悲觀,還不聽別人的意見。他說 我們這麼多人吃沒吃的,就是國民黨不打,我們也要垮掉的。他說走不掉,打不贏,沒吃的,……後來很多人都不願意聽那一套了,就這樣,他也不改變他的主意, 結果造成這麼大的損失。
 

    一位原中原軍區領導人,在1961年前後與新四軍五師戰史編輯部的同志談話時,坦然承認:當時對解放戰爭形勢看不清,思想上有些右,只想溜,不想打(引者註:原話記不准了,這裡寫的是大意)。

    李先念也承認在中原突圍中有失誤。他說:首先,在突圍前對全國迅速發展的形勢認識不夠,估計不足。中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我們在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 他們決不會甘心讓我們呆在這裡的。對國民黨假和談,真備戰的陰謀,我們是有認識的,對他們要打內戰是有思想準備的,尤其是王震同志從延安回來傳達毛主席指 示以後,思想更明確了,其他解放區可能會有一段和平時期,而中原解放區則不可能,必須立足於打。但是,當國民黨軍隊的三十餘萬軍隊,把我們包圍在方圓僅兩 百里的宣化店地區的時候,個別負責同志曾散布失敗情緒,說什麼“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打也打不贏,走也走不了”。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在領導幹部中加強對形 勢的研究和分析,正確估計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統一思想,克服錯誤情緒,堅定勝的利信心,並動員軍民充分做好打的準備,但當時這一點做得很不夠。其次,在突 圍前,對地方黨組織、政權、群眾工作怎樣轉入地下,缺乏周密準備,抓得也不得力,尤其是對堅持敵後游擊戰爭的重要性和可能性認識不足,部署也不周,因此根 據地受到損失比較大,這些經驗教訓都應該總結。

    2.是中原局和中原軍區主要領導權威性不夠,軍事指揮系統不夠協調。四支部隊合編而成的中原軍區,各部隊的傳統、作風、習慣以及軍政事首長的性格都有差異,需要一個磨合期。但是中原地區的形勢沒有給中原軍區各部這個磨合期,戰鬥配合不夠協調。

   中原局代理書記鄭位三,是紅軍時期鄂豫皖蘇區的老人,湖北紅安人,李先念的老鄉,曾任紅二十五軍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新四軍四支隊政委、新四軍 二師政委,1943冬,中共中央派鄭位三以華中局代表名義來全面領導豫鄂邊區的工作,他的任務是“肅整”、“改造”新四軍五師 。當時上邊認為新四軍五師發展太快,根據地不鞏固,五師機要機關有敵人奸細打入。他來了以後提出並確定了“以鞏固為主的方針”,李先念雖然不贊成,但也不 好反對。鄭位三曾經單獨對李先念說:要接受高敬亭被殺的教訓。 高敬亭,河南新縣人,曾任紅二十八軍政委,在大別山區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四支隊是新四軍二師的前身)。1939年 6月,新四軍領導人以高敬亭違抗上級命令為由,將高敬亭處死。鄭位三以高敬亭為例對李先念進行“警示教育”。李當然得聽鄭位三的了。1944年5月,日軍 侵占河南大部地區。中央指示五師向河南發展。劉少奇、陳毅在給五師的指示中說:完成綰轂中原的戰略任務。使我華中、華北和陝北呵成一氣,確立我黨我軍顛撲 不破的戰略地位。李先念以及五師其他將領都主張出動五師主力部隊向河南敵後發展,但是鄭位三不同意,堅持以鞏固為中心。最後五師派了7個連的兵力向河南發 展,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五師孤立的局面。如果當時按照中央的要求,五師全力向河南發展,使豫鄂邊區與華北根據地連成一片,也就不會發生中原突圍的重大損失 了。如果中原解放軍不突圍,更不會有1947年6月劉鄧大軍挺進中原的艱辛了。鄭位三誤了五師,所以五師有許多幹部對他有意見。但是此人在五師整風時雖負 有肅整使命,卻沒有整人,五師上層幹部對他還是心存感激的。

    當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中央決定將五師、八路軍河南軍區部隊、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八路軍冀魯豫八團四支部隊進行整合,成立中原軍區和中 共中央中原局時,中央也考慮到鄭位三的威望尚不能服眾。中央決定派徐向前來中原任中原局書記,同時還決定派傅鍾、程世才來中原任中原局委員。但因徐向前有 病,未能到職,傅、程也沒有來。只好由鄭位三任副書記,代理書記。中原突圍後,鄭位三再也沒有得到重用,新中國成立後一直任全國政協常委的閒職。
 

   在中原軍區指揮層,軍區司令員是李先念,而副司令員是王樹聲、王震。王樹聲在紅軍時期是紅四方面軍的副總指揮,李先念當時任紅三十軍政委,曾經是他的部 下;王震在紅軍時期是紅六軍團政委。按常理,李先念指揮起來也不會很順手。部隊突圍以後,失去統一指揮,各自為戰,自逃生路,談不上互相配合支援。

    3.是中原局和中原軍區主要領導人缺乏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鄭位三主要是政治工作者。李先念紅軍時期當過紅三十軍政委,也主要從事部隊政治工作,雖然在 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五師師長兼政委,但主要是打游擊戰,直接指揮部隊作戰的規模不過幾千人,從來沒有指揮數萬大軍進行大兵團作戰的經驗。因而,在指揮 中失誤總是難免的。

    4.是軍隊在突圍中保護地方幹部不力,造成地方幹部損失過大。

    中原軍區幹部旅4000多幹部在突圍中跟隨三五九旅一起行動,最後損失殆盡。十五旅政委把隨軍行動的38名縣團級幹部趕離部隊。還有少數部隊指揮員 1946年8月7日,突圍中,中原軍區某領導上了敵人的當,居然派幹部旅旅長張文津、旅政治部主任吳祖貽和毛楚雄(毛澤潭烈士之子)去和敵人談判,結果被 敵人秘密殺害。

   由於缺少地方幹部,突圍出來的部隊在建立豫陝解放區時困難重重,難以立足。

   5.是主要領導在困難時期離開部隊。中原解放軍突出敵人重圍在鄂西北、豫西、陝南開闢新的根據地時,處境異常艱難。這時中原局和中原軍區主要領導人先後離 開部隊,到延安或華北解放區了。這些領導人離開部隊的理由主要有兩條:一是因為有病,二是跟着部隊“目標太大”,對部隊行動不利,等等。當然,這些領導人 離開部隊都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有的領導甚至還是中央主動要他們離開部隊的。毛在重慶談判以後,長期有病,蘇聯方面希望他到蘇聯治療,但中國正處在關鍵時 刻,他沒有選擇離開。當胡宗南20多萬大軍進攻陝北時,西北解放軍只有2萬多人,中央很多領導擔心毛的安全,要他撤離陝北,但他堅持留在陝北,認為只要毛 還在陝北,對全國各地的解放軍將士的士氣就是一個鼓舞。毛的目標夠大了吧?可他沒有離開陝北。
 

   中原局和中原軍區領導人在部隊困難時刻離開部隊對士氣影響較大。一些幹部要求離開部隊,到延安去。豫陝軍區分區司令員離隊逃跑,被黨中央開除黨籍。中央要 求中原局開展反對退卻逃跑鬥爭,堅持鄂豫陝游擊戰爭。1946年12月26日,中央指示鄂豫陝區黨委和鄂西北區黨委,要求在那裡的幹部必須繼續堅持工作, “除有十分必要得由區黨委決定離開現地區來延外,其他一切幹部一律禁止來延安及到其他解放區。” 1947年1月1日,中央在給鄂豫陝區黨委和鄂西北區黨委的指示中強調:“禁止任何人自由散布悲觀失望的理論,以便躲避艱苦鬥爭逃跑到陝北及其他根據地 去。……不再許陝南幹部到延安來。”

    四 、關於突圍方向的爭議。由於擔負掩護主力,向東突圍吸引敵人的皮定均旅,原本是要被犧牲掉的,結果該旅安然抵達豫皖蘇解放區,只損失幾十人。於是有人認為主力應該向東突圍。歷史不能假設,也不能重複。這是事後諸葛亮,不足取。

   五 、當時在華北解放區流傳的“新四軍五師是流寇”、“李先念是常敗將軍”的說法是不公平的。新四軍五師抗戰八年,建立了擁有1300萬人口,38個縣級政權 的根據地,怎麼能說是流寇?只不過根據地最後喪失了而已。李先念無論在紅軍時期,還是抗日戰爭時期都打過不少勝仗,如在川陝根據地的奇襲達定縣城、黃貓埡 殲滅戰,在豫鄂邊區的聖場殲滅戰、大悟山保衛戰、白兆山戰鬥等,打得都很漂亮。怎麼能說是“常敗將軍?”西路軍的失敗李先念是沒有責任的,中原突圍李先念 自己主動承擔責任,但主要的責任還不在他。

    李先念作為政治家是傑出的。紅軍長征途中,張國濤分裂黨,李沒有出問題;建國後的多次政治運動,如批反冒進、反右派、反右傾、文化大革命運動,李也安然無 恙。從省委書記逐步上升到副總理、政治局委員、黨中央副主席、國家主席、全國政協主席,成為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的領導人,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 義建設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特別是在粉碎“四人幫”的鬥爭中為黨和人民立了大功。
 

   李先念作為軍事家是不走運的。1936年10月,中央命令紅四方面軍一部挺進河西走廊,創建河西根據地,並伺機打通新疆。李先念、程世才率紅三十軍奉命參 加了這次西征。這是一個註定要失敗的計劃。西路軍(由渡過黃河的紅五軍、紅九軍、紅三十軍組成)22000多人在西征途中,遭到甘肅、青海兩省馬家軍騎 兵、步兵及民團十多萬人的圍攻,損失慘重。1937年3月,西路軍主要領導人離開部隊回延安,李先念臨危受命,負責指揮西路軍繼續西進。5月,李先念率部 抵達新疆時,西路軍只剩下400多人。

   抗日戰爭時期,李先念在豫鄂邊區一支支小股游擊武裝匯合起來,經過八年慘澹經營,使一支沒有主力紅軍部隊作基幹的武裝力量發展成為五萬多人的新四軍五師, 並創建了中國共產黨的六大戰略區之一的中原解放區。可惜經過中原突圍,五師部隊損失慘重,只剩下7000多人。這是他一生難解之結。從此,他也基本結束了 自己的軍事生涯。
0%(0)
0%(0)
    umom向帝國主義屈膝投降 - ccplie 08/03/11 (374)
    small賴昌星舉起罪惡的屠刀了 - ccplie 08/03/11 (248)
    賴昌星 is ccp, u dad!  /無內容 - ccplie 08/03/11 (36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1967年《人民日報》社論:彭德懷及其後
2010: 67年《紅旗》雜誌社論:從彭德懷的失敗
2009: 毛主席做事總讓常人難理解
2009: 史書上看不到的鴉片戰爭
2008: 沒有文化大革命就沒有化纖大建設和人民
2008: 附錄:關於金山和吳涇的一些文件 (22
2006: 轉一篇為那些崇拜強權的人:以色列與真
2006: 以色列與真主黨衝突分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