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高伐林:拜望我心目中最親近的美國作家(組圖)
送交者: 高伐林 2011年12月08日16:43:02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來到大師門前,不由得想:在他眼中,無處不充滿笑料,那個年代若有互聯網,想必憑他的毒眼、毒舌,必定會是聲震八方、力掃千軍、無人能有招架之功的網絡高手。他也應該慶幸,沒有哪個讀者或者同行憤而砸上門來,聲討他大揭美國瘡疤,不僅不“愛國”,而且還“賣國”,南北戰爭一來要先斃了他!


◆高伐林


  昨天介紹美國華裔作家哈金的新著,我不由得浮想聯翩,想起很多美國的作家。
  在我最着迷於讀小說的那個年代,相對來說,美國作家的翻譯作品雖然比不上俄國(以及蘇聯)和法國,但也相當不少。“文革”爆發後當然一無可讀,不過“文革”後期又開始用“灰皮書”的形式翻譯出版了若干,我都利用各種機會弄來看。不過,現在檢討,對美國當代作品了解甚少(只有《戰爭風雲》等大部頭,算是通俗暢銷小說吧),而讀的好像多是厄普代克、更早的斯坦貝克、更早的菲茨傑拉德之前的作家,尤其是海明威、傑克·倫敦(列寧喜歡讀他的作品,於是在中國得以一度大行其時)、德萊塞、乃至霍桑等等。這些人各有長處,文學史上自有地位,但一想到他們,腦海中總是出現不苟言笑、狠歹歹的形象,硬漢也罷,牛仔也罷,或許可敬可畏,難說可親可近——實際上美國人特別喜歡開玩笑,不過當時我哪知道美國人的性格呢,只能通過他們的文字來想象他們;他們的作品,雖然我知道有很高價值,像《紅字》呀《了不起的蓋茨比》呀這些小說,至今仍是美國中學生的必讀經典,不過我看了也就忘了,到現在大多印象不深了。
  只有一個作家是例外:塞繆爾·朗赫恩·克列門斯(Samuel Langhorne Clemens),他的長篇、短篇,都讓我一捧讀就從頭笑到尾,笑得岔氣,甚至笑到肚子疼。
  他的筆名更為人所知,叫:馬克·吐溫(Mark Twain)。



看這張照片,他可真嚴肅得緊!幸虧當年是先讀到他的書。

  為什麼叫“Mark Twain”(“兩個標記”)?一說源自其早年水手生涯,亦即水深兩潯,水流平穩(1潯約1.8米),這是輪船安全航行的必要條件。又一說稱其在美國西部流浪時,常在酒店買酒兩杯,並要求酒保在帳單上記“兩個標記”。孰真孰假,無從稽考。
  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不誇張地說,從六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初,只要是他翻譯成中文的虛構和紀實作品,我都讀過。
  當年,我津津有味地狂讀《湯姆·索耶歷險記》《競選州長》和《在亞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美國人》……在他的眼中,無處不充滿笑料(甚至是無厘頭的笑料),而且他筆頭極快。若那個年代有互聯網,想必他憑他的毒眼、毒舌,必定會是聲震八方、力掃千軍、無人能有招架之功的網絡高手。
  不過到如今,我覺得更有價值的是他的《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和《一個敗壞了哈德萊堡的人》,更為深刻地揭示了社會弊病和人性弱點;難怪前者至今仍列入美國中學生的必讀書目。有人說,這部書出版之前,馬克·吐溫是一位著名作家,這部書出版之後,他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實在應該慶幸,沒有哪個讀者或者同行憤而砸上門來,聲討他大揭美國瘡疤,敗壞美國名聲,不僅沒有“愛國”優秀品質,而且還等同於有“賣國”言論,南北戰爭一來要先斃了他!
  至於他的《鍍金時代》,儘管當時中國的出版部門是想用它來幫助人們認識美國社會光鮮繁榮其表、官商道德墮落其里的本質,不過今天回想起來,他在這方面是太沒有想象力了、太小兒科了,若到今天的中國走一圈,他會承認耳聞目睹的現狀,比他寫的何止宏偉百倍——順便說一句,最近讀到一本易中天和閻真等名作家推薦的長篇小說《二號首長》,這部“官場小說”雖然最後還是正氣壓倒了邪氣,但其中揭示的現狀,讓我也大開眼界,推薦給讀者。

  馬克·吐溫4歲時,全家遷往密蘇里州濱臨密西西比河的漢尼拔,他的許多作品,都與這條河有關。18歲時,他去紐約、費城、聖路易和辛辛那提當印刷工人;22歲時,又回到密蘇里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當輪船領航員——據說,這是當時全美薪資第三高的飯碗,每月250美元(維基百科上介紹,等於現在的73,089美元)。
  直到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他和朋友加入聯邦的民兵部隊,打了一仗之後,他就激流勇退,到他的當了內華達州長秘書的哥哥奧利安那兒去。早年幹活和這次旅途都很艱苦,但是在作家手裡,沒有什麼不可以變成財富,他以這些經歷寫了一本又一本書。到了內華達,他先當礦工,後來進了報社。然後又到加州,又採訪又演講。
  1870年,35歲的馬克·吐溫與歐麗維亞·蘭登(Olivia Langdon)於紐約結婚。1871年,他們遷往康乃迪克州哈特福德。在那裡歐麗維亞生了3個女兒:蘇西、克拉拉和讓。吐溫之後再度到歐洲旅遊,吐溫的婚姻維持了34年,直到歐麗維亞於1904年去世。她生的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也都在馬克·吐溫之前去世,所以這位給讀者帶來歡樂的作家,晚年過得相當憂鬱。
  就是這個哈特福德吸引了我。康州離新澤西不過兩小時之遙,女兒又在那裡求學和工作,怎能不去登門拜訪呢?
  我對瞻仰作家的故居、墓地有癮。在我的博客上,我先後刊出過《賽珍珠》和《惠特曼》等圖文。儘管我知道,大師故居早已人去樓空,就算推開門扇,親炙手稿,也不會讓我平添一縷才氣。但我就是改不了,或許總是相信“百聞不如一見”吧,或許還有我親眼見到了某某大師的書桌、某某大師的臥榻、某某大師的酒盅水杯煙灰缸之類的虛榮心吧。
  總之,一個雪後初霽的日子,我拜訪了位於哈特福德的馬克·吐溫故居。馬克·吐溫的這座房子十分獨特,給我印象深刻,下面放上若干我拍的照片。室內有些地方不讓拍,沒有不讓拍的地方我又沒拍好,就不拿出來獻醜了。

這天遊人稀少。








是不是頗有點城堡的韻味?


  沒有想到,馬克·吐溫的鄰居是比切·斯托夫人(Beecher Stowe,1811年6月14日-1896年7月1日)!她寫下著名的《湯姆叔叔的小屋》(一百年前,中國翻譯成《黑奴籲天錄》)。這部作品1852年開始在報刊上連載,出書大熱,有力地推動了廢奴運動,被視為美國南北戰爭的誘因之一。林肯總統後來接見斯托夫人時戲謔地稱她是“寫了一本書,釀成了一場大戰的小婦人”。




這裡的紀念品商店與別的名勝古蹟不同,主要賣書——多半是馬克·吐溫的作品。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0: 猶太裔華人的故事
2010: 花甲老人不死需住自死墓 揭秘奇特的活
2009: 重新評價毛澤東(一~二)
2009: 無憂: 要心平氣和的看待歷史
2008: 劉少奇許諾鄧小平當總理,結成劉鄧同盟
2008: 《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64)毛澤東
2006: 從周恩來坐牢比較北洋政權、南京政權和
2006: 劍橋休假年——近距離感受英國文化與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