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無極
萬維讀者網 > 史地人物 > 帖子
學會利用反對勢力:菲律賓當代摩洛分離組織的發展及和談歷程
送交者: geweihao 2012年05月08日10:46:47 於 [史地人物] 發送悄悄話

學會利用反對勢力:菲律賓當代摩洛分離組織的發展及和談歷程


羅聖榮 2王躋嶄

(1 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昆明650091;2 雲南大學人文學院,昆明650091)


摘要:自1968年的“賈比達事件”以來,菲律賓的摩洛分離運動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各種摩洛分離組織不斷湧現,摩洛人的離心傾向愈來愈嚴重,獨立建國的呼聲日趨高漲。與此同時,摩洛分離組織與菲律賓政府的和談也時斷時續,箇中玄機也使得菲律賓的政局變幻無常。貧窮、落後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是菲南部長期動盪不安的根本原因,對菲律賓政府而言,要最終解決摩洛分離問題,仍然任重道遠。
關鍵詞:菲律賓;摩洛人;分離運動;和談

        菲律賓南部的摩洛分離運動一直是菲獨立以來歷屆政府面臨的棘手問題。2007年8月以來,菲南部局勢持續升溫,菲政府軍與摩洛反政府武裝在菲南部不斷發生激烈衝突,引發全世界再次將目光聚焦菲律賓南部這塊是非之地。


  菲律賓的摩洛人是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集團,並非是單一種族、文化或語言的族群。它包括多個民族,摩洛人大約有480萬,約占菲律賓總人口的8%,屬伊斯蘭教遜尼派,大部聚居在菲律賓南部的蘇祿群島、棉蘭老島、巴西蘭島和巴拉望島等地,主要由拉納奧的馬拉瑙人、哥達巴托的馬京達瑙人、三寶顏的薩馬耳人、達沃的桑伊人、巴西蘭的雅甘人、蘇祿的塔烏蘇人等組成。[1](P248)摩洛人在種族特質上與其他菲律賓人並無不同,但在14~15世紀他們相繼皈依伊斯蘭教後,上述族群逐漸具備了一些共同的文化特徵,以致所屬成員自視為一個整體而與菲律賓其他民族區別開來。[2](P115)摩洛人在抵抗殖民征服的鬥爭中結成同盟,共同的命運和信念加速了他們的融合過程,最終形成統一的民族。
  在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下摩洛人與殖民者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兩個殖民帝國都未能將南部的摩洛人問題徹底解決。西班牙300多年的殖民統治客觀上促進了菲律賓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但那只是一個以信奉天主教的民族為主體的國家,而以摩洛人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則始終處於若即若離的狀態,這就為日後的分離主義運動埋下了伏筆。[3](P121)雖然美國的統治有別於西班牙,然而在利用菲律賓天主教徒打壓摩洛人這一點上,它顯然與西班牙的殖民統治並無太大的區別。美國採取的殖民政策和措施加速了菲律賓摩洛民族的形成,加劇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民族之間的差異和對立,美國的殖民統治,播下了菲律賓當代摩洛分離運動的種子。菲律賓獨立後在對待南部摩洛人問題上政策有失偏頗,導致南部問題無法妥善解決,也因此導致衝突不斷。儘管如此,在1968年“賈比達事件”發生前的菲律賓南部摩洛分離運動,無論是思想上還是在組織上都未能造成多大影響。1968年3月發生在馬尼拉灣科雷吉多(Corregidor)島上的“賈比達事件”1968年3月17日,一批來自菲律賓南部蘇祿省的新兵(數目說法不一),大約在28—60名之間,在馬尼拉灣科雷吉多(Corregidor)島賈比達鎮訓練營集訓,被信奉天主教的菲律賓軍官下令集體槍殺。這批新兵先被告知他們接受叢林游擊戰術,目標是對付菲共。但新兵後來得知受訓的真正目的是要他們滲透到馬來西亞沙巴洲進行破壞工作,由於菲律賓穆斯林與馬來西亞的穆斯林之間關係一直曖昧,受此影響這批士兵便欲退出。菲軍方為防止機密泄露而將他們集體處決,一名倖免於難的士兵得以僥倖逃脫才使事件真相遭到曝光。參見江炳倫著:《南菲律賓摩洛反抗運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出版,1999年,第72頁。成為菲律賓民族、宗教矛盾激發的導火索,幾個摩洛人組織聲稱“這是馬尼拉政府對穆斯林犯下的不可辯駁的罪行”,[4](P202)並在全國範圍內組織示威活動。之後南部摩洛人從零星、自發的反抗迅速演變為有組織的針對菲律賓中央政府的抗爭。

二 

  
        1968年的“賈比達事件”成為菲律賓當代摩洛分離運動的新起點。同年5月1日,“穆斯林獨立運動”分離組織(Muslim Independence Movement ,MIM)宣告成立,並宣布以謀求棉蘭老的完全獨立為最終目標。此後,分離運動迅速高漲,分離組織也得到飛速發展,摩洛人在與政府武裝抗爭的同時,也時斷時續地開展了與政府漫長的和談。
        “穆斯林獨立運動”分離組織的成立加劇了菲律賓國內的緊張局勢,為緩解國內緊張局勢,菲政府通過收買和委以高官等手段招安了“穆斯林獨立運動”組織的一些上層領導人。此舉遂讓一些年輕的骨幹成員對該組織感到失望,他們俟機脫離該組織,並在菲律賓大學教授密蘇阿里的領導下秘密組建了“摩洛民族解放戰線”( Moro National Liberation Front,即MNLF,簡稱“摩解”)。1972年,密蘇阿里密訪利比亞,在得到利比亞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摩解”才正式曝光,年輕一輩從此獲得分離運動的領導權。該組織以將菲南部穆斯林地區從菲律賓分離出去,成立一個獨立的“摩洛共和國”為宗旨。摩解還專門組建了自己的武裝“摩洛民族軍”(Bangsa Moro Army,即邦沙摩洛軍BMA)。[5](P75)摩解成立後,對內向菲律賓政府發起武裝對抗,對外則展開宣傳攻勢,以期擴大國際影響。
  摩解通過發動內外攻勢,國際影響日漸擴大,逐漸贏得了“伊斯蘭會議組織”及許多穆斯林國家的支持,成為“伊斯蘭會議組織”中惟一代表菲律賓穆斯林的正式觀察員。1976年,在“伊斯蘭會議組織”的不斷施壓下,菲律賓政府與摩解簽定了“的黎波里協議”,規定“摩解放棄獨立要求,而菲政府允許摩解所在的棉蘭老13個省和9個城市實行自治”。雖然簽署了停火協議,但是雙方對它的理解是有差異的。摩解認為政府對協議執行不力,要求穆斯林國家施加壓力,使之按自己的理解執行,即建立完全由它主導的穆斯林自治區,實際上是要實現獨立建國的願望。[6](P263~264)然而在1977年舉行的菲律賓南部13區全民公決中,反對把13區合併成一個由摩解統治的自治區的占97.19%,贊成在摩洛人地區實行自治但自治權不能與中央政府的權限相衝突、自治政府應在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占96.02%。[7](P235)這說明,大多數棉蘭老人並不願脫離菲律賓共和國。對“的黎波里協議”理解的不同致使此次達成的停火協議隨之破產,同年年底雙方又陷入兵戎相見的境地,密蘇阿里被迫流亡中東。“的黎波里協議”的破產亦導致摩解高層因為路線之爭而發生分裂,摩解第二號人物薩馬拉特指責密蘇阿里有共產主義傾向,偏離伊斯蘭教,也不認同他對自治的理解,遂自行組織了以巴基斯坦為基地的、更為激進的“摩洛伊斯蘭解放陣線”( Moro Islamic Liberation Front,即MILF,簡稱“摩伊”)。



        “摩伊”目前是菲律賓最大的穆斯林分離運動組織,自1978年成立以來,堅持以在菲律賓棉蘭老地區建立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為奮鬥目標。成立後的摩伊力量不斷壯大,其活動範圍主要在棉蘭老中西部和南部7個省的13個營地和33個衛星營地。後來,歸順菲律賓政府後的密蘇阿里被任命為棉蘭老摩洛人自治區的主席,摩解亦與政府軍合併,共同維護地方治安,而摩伊則成了最大的反政府武裝。2000年密蘇阿里回首往事時曾經說,當時作出與政府和解的決定是非常痛苦的,但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他們不得不與堅持獨立的摩洛兄弟決裂。[8]
        上世紀80年代初,摩伊內部又分裂出激進伊斯蘭分離組織“阿布沙耶夫組織”(Abu Sayyaf Group)。該組織呼籲進行伊斯蘭革命,主張採取一切手段反對基督徒、建立獨立的南方伊斯蘭國家,眾多激進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加入到該組織,堅決反對與政府舉行任何形式的談判。1991~1995年,“阿布沙耶夫組織”製造了多起恐怖事件,其中:劫持94起,爆炸75例,搶劫58次,暗殺50次,縱火24次,襲擊12次,撞車9次,造成165人死亡,331人受傷。[9]該組織與巴基斯坦、黎巴嫩、阿富汗、利比亞、巴勒斯坦、蘇丹等國的國際恐怖組織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並不斷得到一些穆斯林國家的暗中支持。此外,他們還與本·拉登的“基地”組織交往甚密,並接受“基地”組織的訓練和資助,向境外輸送恐怖分子。美國在“9·11”事件發生後明確宣布“阿布沙耶夫組織”是恐怖組織,與菲律賓成立了反恐統一戰線,剿滅“阿布沙耶夫組織”。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上述摩洛分離組織均對科拉松·阿基諾領導的反對馬科斯政權的民主運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作為回報,科拉松·阿基諾曾允諾如其當選將答應給予棉蘭老地區自治。科拉松·阿基諾如願登上了總統寶座,隨即頒布一項新的法令宣布棉蘭老地區自治。但摩解對寄予厚望的科拉松·阿基諾政府開出的自治條件表示失望,因為它所包括的自治範圍僅僅只有4個省而不是在“的黎波里協定”中所包括的13個省和9個城市。[4](P199)而身為總統的科拉松·阿基諾在眾多因素的制約下不能再作任何讓步,在此情況下談判又一次無果而終。於是摩解繼續號召開展武裝鬥爭,暴力衝突也隨即不斷升級。而“摩解”領導人密蘇阿里於1988年不得不再度流亡中東。


       1992年,科拉松·阿基諾的繼任者拉莫斯與摩解重啟和談,經過長達三年多的努力,雙方於1996年終於達成停火協議,為結束在棉蘭老的武裝衝突帶來了曙光。同年9月13日,從中東返回的密蘇阿里就任棉蘭老自治區主席。從表面上看菲南部摩洛問題似乎得到了控制,然而,當地的其他穆斯林領導並不認同這一點,特別是以薩拉瑪特為首的摩伊堅決反對這個停火協議。薩拉瑪特認為這種自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自治,也未能實現建立獨立伊斯蘭國家的最終目標。因此,儘管拉莫斯總統與“摩解”之間達成諒解,但摩伊仍選擇繼續堅持分離主義武裝鬥爭。此後,拉莫斯總統在1997年表示希望與摩伊再次談判,但摩伊堅持獨立建國的強硬立場使談判很快陷入了僵局。
       1998年,時任菲律賓總統的埃斯特拉達與其所領導的菲政府表示願意繼續與摩伊談判。為了更好地研究問題和表達談判的誠意,埃斯特拉達總統甚至決定在棉蘭老和蘇祿地區現場辦公三個月。1999年5月,摩伊提出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或利比亞舉行正式談判的要求,使談判再次陷入僵局。埃斯特拉達政府認為菲南部的和平進程完全是國內的政治問題,談判必須在本國進行,其出發點是不想將事態國際化。加之1999年受東帝汶獨立的鼓舞,摩伊在與埃斯特拉達政府談判時繼續提出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的要求。與此同時,“阿布沙耶夫組織”綁架幾名外國遊客的恐怖行為進一步加劇了棉蘭老島上的衝突,也為埃斯特拉達政府與摩伊之間的和談蒙上了一層陰影。面對日趨嚴峻的分離問題和恐怖主義問題,進退維谷的埃斯特拉達政府不得不再次採取“大棒”政策。2000年2月,政府軍進攻摩伊營地,雙方重燃戰火,4月,埃斯特拉達宣布與摩伊的戰爭升級為全面戰爭。



  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2001年摩解與摩伊之間達成了一項旨在菲南部締造和平的協議,協議決定孤立極端分離組織“阿布沙耶夫組織”。與此同時,阿羅約政府亦與阿布沙耶夫組織積極談判,並於2001年8月簽署了停火協議。然而,9·11後美國政府指責“阿布沙耶夫組織”與基地有聯繫,並把菲南部描述成為“基地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的天堂”,阿布沙耶夫組織則被定性為全球恐怖組織之一。同時,美國派遣660名的特種部隊到達菲律賓南部協助菲律賓反恐,菲美軍隊為此舉行了代號為“肩並肩”的聯合軍事演習。[11]此舉讓阿布沙耶夫組織懷疑阿羅約政府談判的誠意。
  美國軍隊的出現無疑給準備與南部分離分子繼續進行和談的阿羅約政府增加了談判的籌碼,菲政府方面談判的立場開始變得強硬起來,並借反恐之名對南部的摩洛分離組織發動了新的攻勢。此外,菲政府軍還指責摩伊破壞停火協議,並為阿布沙耶夫組織提供庇護。實際上,摩解和摩伊以及後來的阿布沙耶夫組織成員之間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聯繫,許多阿布沙耶夫組織成員和他們的父兄都曾經參加過摩解或摩伊,這三個摩洛武裝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菲律賓政府軍在難以剿滅“阿布沙耶夫組織”之時,就不斷指責摩解或摩伊對阿布沙耶夫組織提供庇護。例如,2001年5月底,阿布沙耶夫組織成員在道斯·帕爾瑪斯綁架了人質之後,由於政府軍將巴西蘭周圍的海岸線完全封鎖,他們一直找不到落腳點,在海上漂泊了兩天后最終在屬於摩解勢力範圍的地方登岸。阿布沙耶夫組織的武器和摩伊的武器並無差別,軍方也因此懷疑是摩伊為阿布沙耶夫組織提供了槍支彈藥。
  菲南部的和平進程在國際反恐進程的影響下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以致菲國內有關人士批評說“正是美國的反恐破壞了菲國內的和平進程”。[11]而阿羅約政府緊緊追隨美國的做法也在國內引起不少爭議。只要摩伊等反政府武裝不放下武器,美國就可以借反恐之名對菲律賓提供軍事援助。摩伊等反政府武裝與政府軍的持續對抗,正好讓美國對菲律賓這個有着重要戰略意義的國家實施軍事介入找到了最好的藉口。例如,2008年7月28日,菲政府代表與摩伊代表在馬來西亞就南部穆斯林祖傳領地問題簽署諒解備忘錄,並定於8月5日簽署和平協議。所謂穆斯林祖傳領地,是指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占領的菲南部地區穆斯林聚居區域。祖傳領地問題是菲政府與摩伊和談的關鍵問題,對於擴大菲南部穆斯林的自治區域、政治權利和自然資源利用權利至關重要。[12]菲政府“土地換和平”計劃,除了遭到國內反對勢力的聲討外,美國駐菲律賓大使凱莉也對此明確表示反對。[13]阿羅約政府為爭取內外支持,於2008年8月突然對摩伊展開大規模進攻,提出清剿摩伊力量,捍衛每一寸國土。
  2010年贏得總統大選的阿基諾三世曾提出在上任百天之內全面解決問題的方案,但恐怕很難實現。一方面雙方之間的矛盾分歧依然存在,另一方面菲律賓政府偏重軍事手段的處理方式阻礙了摩洛人的國家認同。因此短期內摩洛人問題依然是菲律賓國家整合的最大問題。
        菲律賓南部的摩洛人問題的實質是菲律賓多民族國家的民族整合問題。菲南部長期的動盪不安和政府民族政策的失當,造成了摩洛人的貧窮和落後,與菲國內其它地方的發展差距進一步拉大,離心的傾向愈來愈強烈,國家的整合過程遭到強有力的抵制。雖然一直以來菲律賓歷屆政府為解決摩洛人分離問題付出了諸多的努力,但幾百年來的摩洛人與天主教徒之間的是非恩怨,已經演變為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代表的摩洛人與掌控菲律賓政府的天主教徒之間的矛盾和衝突,這種矛盾和衝突由於受到外界和其內部的多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弭。對菲律賓政府而言,要最終解決摩洛分離問題,仍然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陳鵬.東南亞各國民族與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
[2]金應熙.菲律賓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0.
[3]陳衍德.對抗、適應與融合——東南亞的民族與族際關係[M].長沙:嶽麓書社出版社,2004.
[4]Syed Serajul Islam,Ethno-Communal Conflict in the Philippines:The Case of Mindanao-Sulu Region ,from Ethnic Conflict and Secessionism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Causes, Dynamics, Solutions[M]. Edited by: Rajat Ganguly ,Ian Macduff ,Murdoch University, Australia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New Zealand,2003.
[5]W K.Che Man. Muslim  Separation: The Moros of Southern Philippines and the Malays of Thailand[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6]陳鴻瑜.菲律賓的政治發展[M].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0.
[7]Homos M·McKenna.Muslim Rulers and Rebels: Everyday Politics and Armed Separatism in the southern Phlippine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8.
[8]菲律賓其他反政府非法武裝 IEB/OLI.http://www.qzwb.com/gb/content/2005-03/02/content_1554555.htm.
[9]包茂宏.菲律賓的民族問題[J].世界民族,2004,(5).
[10] Anthony Smith. Backgrounds the Separatist Conflict That Has Wracked the Southern Philippines and Discusses the US Military Involvement in the Area[EB/OL]. http://www.questia.com/PM.qst?a=o&se=gglsc&d=5000655832.
[11]許利平.菲律賓反政府武裝為何剿而不滅[N].青年參考,2008-08-23.
[12]菲欲以土地換和平,美國反對[EB/OL].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08/0816/article_40540.html.

0%(0)
0%(0)
    為何那麼多好帖不置頂?置頂的基本是運毒輪造謠貼  /無內容 - geweihao 05/08/12 (225)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1: 中國人奇怪的仇美情結
2011: 毛澤東是人還是神?
2010: 毛澤東26年與改革開放26年比較
2010: 觸目驚心: 腐敗和自殺盛行的改革開放
2009: “一窮二白”的"舊中國" 能
2009: 看中國癌腫、生命與金錢的30年-毛澤東
2008: 如果這是宋史 (四十一)
2007: 《對越作戰》54軍老兵最新回憶錄 (5)
2007: 胡要幫與 “FREEDOM IS 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