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紅樹林
萬維讀者網 > 五 味 齋 > 帖子
中國古史傳說的西部底層
送交者: 天馬行空123 2017年05月24日19:13:38 於 [五 味 齋] 發送悄悄話

中國古史傳說的西部底層

  一、文化底層的含義

  底層這個理念,始源於韋斯登·拉巴(Weston La Barre)的一篇研究美洲印第安人巫教與幻覺劑的論文,意思 是說美洲印第安人的宗教一般都保存着他們的祖先在進入新大陸時從其亞洲老家所帶來的舊石器時代和中石器 時代底層的特徵。後來,彼得·佛斯特(Peter T.Furst)進一步發展了這一理念,用以論證“亞美巫教底層” 。張光直先生又運用了這一理念,來繼續論證‘中國——瑪雅連續體”,從而提出“中國古代文明的太平洋的 底層”。儘管目前對於底層這個術語及其理念還有不同認識,但借用它來分析不同區域的共同文化積澱是會有 所助益的。

  按照我們的認識,所謂文化底層,是指存在於不同區域中一種或數種來源相同、年代古遠,並在各自文化序列中處於底層成帶有底層特徵的共同文化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化底層應當具有三層含義:第一,來源於一個共同的文化祖源。第二,積澱為各地區文化序列的底層。所謂底層,是相對於文化序列的發展演變而言。第三,在各地區文化的發展演變中,底層特徵恆久不變地保留並貫穿於各個發展序列,長期而持續地發生着它特殊的重要作用。

  從文化史研究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文化底層還可以進一步區分出原生底層和次生底層。原生底層是指同一文化祖源在不同地區的原生分布,次生底層是指不同文化區域認同另一種分布廣遠、歷史悠久的文化特質作為自身文化的底層或底層的一個組成部分。原生底層不是文化傳播,也不是文化移植。次生底層雖然包含有文化傳播,但又不等於文化傳播。文化傳播的特徵是把開端作為終端,次生底層的特徵則是把終端作為開端,它是文化底層的複雜轉化,而不是文化因素的簡單疊加。

  仔細考察中國古史傳說,我們可以發現它有極為深厚的文化底層,而且中國古史傳說的深厚底層主要來源於以黃帝為首的“五帝”和夏禹,其中的西部底層特徵表現得尤為明顯,而西部文化底層恰恰與長江上游古蜀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關係。對這個問題進行分析,將不僅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中國西部文化的重要性,而且還能更加清醒地看出中國古史傳說的構成格局。

  二、黃帝文化的西部底層

  大量歷史文獻材料證明,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陽是可靠的古代史傳。高陽長後,東進中原,建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又“封其支庶於蜀”,子孫中的一支仍留蜀地。從這一基本史實出發來看,中原和古蜀均為黃帝后代,兩地文獻均從古相傳黃帝與古蜀的親緣關係,都把各自最古文化的起源追溯到黃帝與嫘祖、昌意與蜀山氏和帝顓頊,這正是表現了兩地共同的文化底層。或者說,由於中原和古蜀有深厚的黃帝文化底層,才使黃帝與古蜀的這種親緣關係在兩地眾口相傳,流傳千古。如果沒有這種深厚的底層,就絕不會在不同的兩個地區留下如此相同的傳說。

  根據《左傳》、《國語》、《史記》等文獻的記載,黃帝娶嫘祖後,由西東進中原,阪泉一戰戰勝炎帝,涿鹿一戰擒殺蚩尤,成為首先初步統一中國西部、中部和東部部落的一代酋豪,在中原和東方留下了深厚的黃帝文化底層。爾後,在戰爭與和平的交流途徑中,黃帝文化繼續東進南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各地,深刻地浸透到這些原來的異質文化區,積澱下來,並與各地原來的文化相結合,由此便引起並促成了這些地區原先文化底層的逐步轉化。這樣,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都受到了黃帝文化的浸染,因而各地文化均有一些相同或相近的特質。這些共同文化特質在各地積澱下來後,最終成為了中國東西南北中最深厚的文化底層,這種文化底層也就構成了中國文明多元一體發展的牢固基石。黃帝之後大約兩千多年,當司馬遷“西至空桐,北過涿鹿,東漸於海,南浮江淮”時,所到之地,“長老皆各往往稱黃帝、堯、舜之處,風教固殊焉,總之不離古文者近是”,各地風俗教化雖不相同,但卻往往稱黃帝。這一歷史現象,其實正是東西南北中各地黃帝文化底層的表現。過去有的史家不明自這個道理,反而說是各地強拉黃帝為祖先,自然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三、大禹文化的西部底層

  《孟子》、《史記》、《新語》等先秦、漢初史籍記載“禹興西羌”、“禹生石紐”,這些都是出自古代羌人的傳說。禹興西羌和禹生石紐,實際上是同一個傳說中的大概念和小概念的關係。西羌既指族系,又指西羌的分布地域,是大概念,石紐則指西羌居住地域內的一個具體地點,是小概念。《華陽國志》記載岷江上游廣柔縣境為大禹聖地,“夷人營其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過,選其野中,不敢追,雲畏禹神,能藏三年,為人所得,則共原之,雲禹神靈佑之”。《水經·沫水注》也說:“(廣柔縣)有石紐鄉,禹所生也。今夷人共營之,地方百里,不敢居牧。有罪逃野,捕之者不逼,能藏三年,不為人得,則共原之,言大禹神所佑之也。”文中的夷人是對少數民族的泛稱,這裡則指岷江上游的氐羌族群。岷江上游氐羌族群對禹頂禮膜拜,奉為神明,這種對禹崇拜敬畏達於極致的現象,除這個地區外,是中國其他地區所沒有的。由此不難知道,岷江上游確乎同禹具有民族和文化上的深厚的淵源關係。而岷江上游古為羌人居城,因此顯而易見,禹興西羌是岷江上游羌人的傳說。

  雖然,古羌人南下從遙遠的古代就已開始,比大禹時代更加久遠的馬家窯文化已經南下進入岷江上游,但沒有任何證據能夠指認禹興西羌的傳說是由甘青地區的馬家窯文化南下帶來的。從眾多史籍關於禹生禹生石紐的一致記載來看,只有把禹的出生地放在四川西北的岷江上游,才是符合歷史實際的。惟因如此,禹生禹生石紐的傳說才可能在古蜀之地長期保留下來。及禹長後,東進中原,禹生石紐的傳說,也隨東進開創夏王朝的羌人之定居中原而在中原長期保留下來。所以,蜀地和中原都保留了相同的傳說。文獻來源的地域不同,傳說卻完全一致,恰恰說明它既是‘真傳說”,又是真史實,而原因就在於它們同出一源的文化底層。

  從所有關於禹生石紐和禹之子啟生於石的文獻記載來看,禹、啟與石的這種出生關係,在全中國範圍內只被指認為兩個地區,一個是古蜀岷江上游地區,一個是中原河南嵩山地區。其他地區關於禹的傳說,比如禹娶塗山、禹合諸侯等等,均與禹的出生傳說無關。這就十分清楚地說明,大禹與石這種特殊的出生關係傳說,乃是古蜀和中原地區同出一源的共同文化因素,是古蜀和中原文化最深厚的底層。

  四、西部底層的文化史意義

  從禹生岷江上游的石紐,到禹東進中原,“崇禹生開(按:開即啟,夏啟之謂)",反映了禹從古蜀東進中原 的史跡,所以才可能僅在古蜀和河南流傳這些傳說。

  另一方面,古蜀和中原流傳禹、啟生於石的同樣性質傳說,除禹東進中原而外,還有更加深刻的文化史背景,那就是古蜀和中原夏王朝的主體民族均為帝顓頊後代。作 為夏王朝開創者的禹,同樣也是帝顓頊的後代。他從古蜀岷江上游東進中原嵩山,均在帝顓頊後代各分支之間 活動,而這些地域又同屬上古時代的“西戎”之地,具有共同的文化底層,所以相同的傳說得以在中國西部這 一大片地域間長期保存和流傳。

  黃帝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生子高陽,高陽東進中原建都立業,和禹生石紐,東進中原開創夏王朝,這兩段 遠古傳說的文化史意義,並不僅僅在於可以據此確定帝顓頊和大禹兩位中國古史上的著名人物均出生在古蜀地 區,更重要的是,透過這些古史傳說,可以看出黃帝、帝顓頊文化和大禹文化西興東漸的歷史,看出中國古史 傳說中所蘊含的豐富而深厚的西部文化底層。從黃帝、嫘祖、昌意、帝顓頊時期中國西部、古蜀地區同中原地 區的關係,到大禹時期古蜀與中原的關係,可以看出中國古史的西部底層是經過了不同的歷史時期,層累地積 淀起來的,它們便是中國西部文化的原生底層。這一原生底層在中國歷史上自始至終發生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以致成為中華文化和華夏文明最重要的標誌和里程碑。

  正因為古蜀在中國古史的原生文化底層中據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不能不說,古蜀地區是中華文明重要 的起源地之一,對中華古文明的締造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慘不忍睹的民國大饑荒 (圖)
2016: “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是怎樣形成的?
2015: 巫婆子今天遭遇了有史以來的慘敗,估計
2015: 真是好玩:美國一天天衰下去
2014: 發現這裡所謂的鋼琴內行其實不懂什麼是
2014: 跟理工男討論藝術問題絕對是一件很愚蠢
2013: nile是不是以前的那個,傑克. K19是, 宅
2013: 方肘子攻擊貝,據說又是公報私仇,可信
2012: "東北人晚上敞開門讓日兵進來姦淫
2012: 僅10%的日本人對中國看法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