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从法国坦克看德意志猛兽的没落和失败(一)
送交者: 手动阀 2017年05月24日19:41:42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二战中苏联坦克和德国坦克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 历史上两个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国家设计出的坦克也很大程度上思想相悖 德国坦克火力更强 装甲更厚还有更强的作战能力被人津津乐道 但是吨位过大,可靠性低也被人黑的体无完肤 苏联坦克从t34开始则逐渐走上了一条似乎更加光明的道路 其二战末的经典之作t44 t54 和is3及其后续一系列型号更是几乎完美的将坦克的三要素惊人的发挥到了极致 但是无异其向来低效的人工效能以及各种这里那里的小毛病是一直传承到到现在的弊病 长久以来德粉和苏粉互相把住那几个毛病一直进行着无休止的口水战 即使是所谓的干货也就无外乎举证几个战例,摆几个射表,扒扒互相的永远扒不完的机械毛病,但是却很少从整体设计思路和根本设计结构上剖析两系坦克的的优缺点 其实早在二战结束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实际上就已经深刻的体会到了两个系别的坦克到底有何根本性的差异,那就是——法国 。



本文摘自naas期刊的法国坦克篇,虽然主讲法国坦克发展历程,但是其中贯穿了非常多的坦克设计基本原理,从而可以更精确分析苏德两系的坦克设计的根本意图和各自局限性 最后阐释了德国坦克设计思路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从战后法国坦克的设计开始讲起 在设计完ARL44之后 法国人意识到这种坦克无非就是战前b1坦克的究极进化版 不但设计思路老旧而且几乎毫无升级潜力 于是乎军方便提出了 141 坦克计划 代号amx-m4 其意图无非就是复制拷贝黑豹模式而设计出一款30t级别的坦克 但是在毫无设计经验的法国工程师手里却设计的令人极不满意:这款安装一门DCA45 90mm火炮 ,hl230引擎(黑豹的)兼具黑豹g型和虎王的特征的坦克, 连德国的经典的双扭杆悬挂系统和五对交错负重轮也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甚至动力舱和散热板片都和黑豹一模一样 照理说这并没什么问题 但是这个法式山寨货却遇到了个最大的麻烦:坦克30t的体重装甲最厚之处仅仅才30mm! 毫无疑问 设计上毫无经验的法国工程师在完全照搬德国坦克时候遇到了大麻烦 自然要推倒重来的新计划重点在与提升整车的性能——车体和炮塔的前装甲升级为80mm,侧面提升到40mm发动机提升为hl230p45 然而这使得整车直接上升到了50t的重量,并且整车防御力才略微达到arl44的标准 很显然,法国人陷入到了一个喜闻乐见的思维里:面多加水,水多加面 。

自然这样的产品根本不可能让军方满意 因为这玩意儿根本超越不了的德国原装的黑豹,更是连arl44都不一定比得过 无奈的法国工程师只得日夜研究 无奈之下只得放弃现成的德国式设计 那么重点来了 到底是什么思路影响了德国坦克?是什么造成了这么大的局限性?



事实上 法国新坦克的要害也是关键:动力和传动系统上的布局也映射出了德国坦克的设计路子:德国坦克对动力系统上的安排别有深意,而法国人的要求和德国人设计坦克的路子却截然不同这不能不引起很大的乱子。amx失败的根源在于动力系统的安排上,具体来说,发动机后置,传动系统前置,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条长长的传动轴传递给变速器,侧减速器和主动轮的布局方式正是二战所有德系坦克的共同布局。其优点是 驾驶舱和动力舱合并,减少了隔舱的数量,有助于减少坦克长度,并且使得操纵装置杆的距离大大缩短,战斗使空间增大,重型炮塔可以安装在坦克中部,从而可以安装身管长度大于自身坦克车体的大威力火炮,在坦克纵向上更平均增加坦克重量,驾驶员舱门可以布置在炮塔下面的装甲板上。可惜,由于法国人经验有限,未能很好地吃透德国人的设计理念,导致amx被这种布局使效能被反噬太多。



虎王内构

那么德国车的桎梏到底在哪里?

一方面,通过战斗室下方的传动轴,使得整车高度上升了300-500mm 同时还要保证成员要有1.6-1.7的净高度,因此,amx m4增大了车高,增大了被弹面积,本来就已经很薄的装甲更是薄到可怜,虽然说法国工程师很快发现了使用倾斜装甲可以很好地增强坦克装甲防护能力而又不过多的影响车的构造,但是法国人研究之后终于明白了德国人的苦衷:前置的传动系统由于在车体前方,使得车首部分能安装倾斜装甲板的空间非常有限。由于传动是前置的,早期德国坦克都是垂直装甲板(很好的解释了德国垂直装甲板的今世前生)但黑豹由于为了仿造t34为目的也开始搞成了前置倾斜装甲板。虽说这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但是问题在于传动机构前置,使得前置装甲板已经没有了进一步增大的可能,只能保持在55度至57度之间。然而上万次的战斗实践已经证明了只有超过60度的倾斜装甲才能获得更为可靠的的防护能力。于是,法国人之后的设计中不得不开始向苏系坦克即发动机舱和动力舱合并的设计倾斜。但德国车的弊病法国人还会为此买单。



看似威猛但实际上已经陷入设计死胡同的虎王

接下来的amx-m4-3坦克则是向苏式坦克方面做出了很大模仿,即尽量以降低车高,减少被弹面的方法来提高防护能力,同时又以装甲面积的减小而降低车重,又可以提高机动性。这样一来,美英苏三国的方法--传动装置后移势在必行。这样一来好处及其明显,车体装甲板到战斗室之间的距离旋即减少了三分之二,坦克总高度大大降低,而且车手的防弹外形可以采用的更合理达到60度甚至更大。这样一来,m4-3的车高降低了0.4,m,首上装甲板提高到了60度而且并未消减厚度,由于取消了全车传动轴,能量从发动机到传送装置的距离大大的减少,传动效率也提高了。在整车装甲厚度和战斗全重完全没变的情况下最大速度增加了10公里。
另外,将传动装置布局调后,还呆了了其他的好处,比如主动轮和传动在车体后方安全性提高,实验也表明后置主动轮时候滚动阻力要比前置少一半,更易于保证传动装置的风冷散热,由于密封板将后置的动力系统隔开使得能量,废气,噪音被隔离,战斗环境和乘员生存力提高,而且冲动系统也能够更易拆卸,大大的提高了整车维护度。此时 自信满满的法国工程师似乎看到了超级坦克的曙光

但是接下来的政治局势给了法国人当头棒喝:本来法国人和苏联人关系不错,甚至签署了法苏互助条约这类的东西。这使得法国人的坦克设计一度以德国为假想敌 amx m4一系列即为如此。但是1947年是西方团体和苏联的重大转折之年,全面冷战已经开始,法苏蜜月期戛然而止,国防部的态度更是180度转折;未来的敌人不是德国而是苏联,面对的敌人也不是零星的黑豹虎王而是铺天盖地的t44和其中更为强大强大的is3!本来模糊的141工程突然有了个极其明确的对手:苏联的钢铁洪流!于是法国人立刻绷紧神经,开始对苏联坦克进行全面的调查。结果自然是悲观的:别说is3,就连t3485的升级换代产品t54相比,他们的山寨虎王也是一种很垃圾的半吊子产品,尽管51吨的体重很吓人,火力也尚可,但综合方面却是一败涂地。在法国人看来,这种仅仅以35吨全重,就将100mm火炮 80-120mm的装甲 540马力50km每小时的数据结合起来的坦克实在不可思议。虽然说t54刚开始生产阶段也是一种完全待完善的半成品,火控系统十分简陋,而且是在未来的几年内经过1490项改进后才完全成熟,但法国人毫不知情,他们以自卑的心态再次陷入了加面添水的思路中:首先车首又加强到100mm,车侧加厚40mm 炮塔尺寸放大百分之十五,再加入一门比原先sa47100mm炮更粗壮的sa46120mm坦克炮。然而这种思想绝对不会有好结果:这一次试验车光车体就有了51t之重!



E100 德国战车的墓志铭

面对如此冗重的车身和超重问题,法国人本想利用德国的黑科技即HL295引擎解决(其为德国为其日后的e系列坦克的标准引擎,但是还未造出样机战争便结束了 法国在1945年从德国腓特烈港俘虏了该工程主设计师瑟夫 莫利纳 从而获得大量资料)但是这玩意儿造出来后却给了法国人一瓢冷水:这种应用了燃油直喷和机械涡轮混合增压技术的v型12缸汽油机引擎号称有1200马力,实际上还不到850马力...事实证明德国人吹了牛 1200马力到850马力的落差使得新项目几乎直接别毙掉,但amx m4-4的问题远不止如此 还有一个德国人挖的坑在等他们。显然法国人已经被逼到了风口浪尖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假想敌坦克的不断进化,法国开始研制更强大的火炮。但火炮身管和口径越长越大,后坐力自然越大,这样一来原来的车身便不可能承担如此之大的能量和火炮。于是底盘重型化也就不可避免的向此发展。而底盘的重型化又使得设计师更要安装更为强大的火炮,结果不可避免的陷入了设计上的恶性循环,也就彻底揭露出了战后法国坦克和战时德国坦克后期和发展设计必然的宿命,这个最后结果就是技术储备用尽而陷入死胡同(非常好的表述了德国坦克的最后宿命)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16: 越媒:越南年轻人中刮起“奥巴马旋风”
2016: 外交部称乐见美国解禁对越军售 美媒:
2015: 警告:美国将用军刀刺破我国经济泡沫!
2015: 中国半步不让 在联合国狠抽日本脸
2014: 从法规角度长篇分析“镇雄警察击毙访民
2014: 点评美中协会美自办五曾驻华大使谈话:
2013: 中国军舰扰乱菲律宾 马英九最后通牒被
2013: 中国海军最强驱逐舰在南海拉响战斗警报
2012: 专家:中国应动用多种杀手锏让菲佣感到
2012: 俄称中国第二架歼-20试飞可匹敌F-22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