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曹雪葵杭州阿立
萬維讀者網 > 詩詞歌賦 > 帖子
閒侃:由“仄仄平平仄”演變出來的三個“拗句”
送交者: 曹雪葵 2018年03月10日01:36:02 於 [詩詞歌賦] 發送悄悄話


由“仄仄平平仄”演變出來的三個“拗句”




“仄仄平平仄 = 中仄平平仄”是格律詩標準句式之一。因為格律詩習慣上押平聲韻,所以這個句式更多地是被用作一聯之中不參加押韻的“出句”。

寫格律詩都寫成標準句自然才最完美!但是“金無足赤、天常有雲”,有時候為了追求詩意,便增加了追求格律完美的難度,寫出來的句子也就不標準了。請看,唐詩里居然常把好好的一個“仄仄平平仄”這個標準句給寫成這樣:

    1-仄仄平仄
    2-仄仄平
    3-仄仄仄仄

不難看出,它們不標準的程度越往下越嚴重,最下面一句乾脆都是仄了。前人把這類雖不標準但仍被格律所接受的句子稱為“拗句”,“拗”奏是“彆扭”的意思,哈哈。介些“拗句”之所以還能被格律所接受,因為它們還有“救”,被稱為“拗救”。待俺逐一言來:

1-仄仄仄平仄 = 中仄平仄

這個拗句被稱為“小拗”,“小”在哪裡?待俺把這句的音步分開之後就能看明白了(---後為筆者注釋):

    仄仄+仄平+仄 --- 小拗
    仄仄+平平+仄 --- 標準句
    一二+三四+五

諸詩友都知道一句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為啥“二四六”要分明?因為二、四、六的字位恰好是“音步點”,也就是由兩個“字(音節)”組成的一個“音步”中的第二個音節。毫無疑問,體現一個音步總體上是“平”還是“仄”,其第二個音節要比第一個音節重要得多。請看上面那句“小拗”,雖然它的第三字“應平而仄”了,但與它共同組成一個音步且位置處在“音步點”的第四字卻亦然保持着原來的平聲。所以它只能算作“小拗”。因為它“拗”得忒小,所以唐代詩人遇到這個情況是“可救可不救”。也就是說,假如你把“仄仄平平仄”寫成了“仄仄仄平仄”,並不算出律。請看古人的例子: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唐·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 不救的例子。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 其一(唐·杜甫)
    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 救的例子。(對句救:第三字“生”改仄為
    竹深留客處,荷淨納涼時。
    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片雲頭上黑,應是雨催詩。

再請接着往下看:

2-仄仄平仄仄 = 中仄平

這個拗句被稱為“大拗”,還是先把音步分開,就容易看明白了:

    仄仄+平仄+仄 --- 大拗
    仄仄+平平+仄 --- 標準句
    一二+三四+五

雖然第三字亦然保持着原來的平聲,但第四字卻“應平而仄”了。因為第四字的位置是“音步點”,問題可就嚴重了,所以被稱為“大拗”,必須得“拗救”。救的辦法是:把對句倒數第三字改為。請看:

    出句:仄仄+平仄+仄 --- 大拗
    對句:平平+平仄+平 --- 第三字“改仄為平”,從而“救”了出句的“大拗”。
    對句:平平+仄仄+平 --- 標準句

請看古人的例子:

    賦得古原草送別(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 第三字“改仄為”,從而“救”了出句的“大拗”。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節日新晴歸自天慶(宋•楊萬里)
    初日明雁腹,酸風迎馬頭。
    中仄平仄,平平仄平。--- 第三字“改仄為”,從而“救”了出句的“大拗”。
    如何一雨過,添卻滿城秋。
    樓觀色俱喜,槐榆影獨愁。
    節中公事少,吏散得吾休。

3-仄仄仄仄仄= 中仄仄仄

雖然上面這個句子“拗”大發了,但也只是被稱為“大拗”而已:

    仄仄+仄仄+仄 --- 大拗
    仄仄+平平+仄 --- 標準句
    一二+三四+五

“拗”這麼大,自然得拗救,救的辦法跟上面一模一樣,也是把對句倒數第三字改為。請看古人的例子:

    樂遊原(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第三字“改仄為”,從而“救”了出句的“大拗”。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雪後十日日暖雪猶未融(宋•楊萬里)
    地凍雪起立,檐生冰倒垂。
    中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第三字“改仄為”,從而“救”了出句的“大拗”。
    日穿銀筍透,風琢玉山欹。
    今曉還差暖,清寒退尚遲。
    生愁便銷去,將底伴吟髭。

有人問了:為什麼“拗”成這樣,唐詩人還可以接受?答:一是因為它這整個一聯還是可以通過“出句”和“對句”平仄的重新協調達到聲韻的和諧與平衡。二是“仄”本身包括“上、去、入”三聲,雖然寫成“仄仄仄仄仄”,但整句的音調還是有變化的。比較而言,“平”因為只有“平”這一個聲,別說寫成“平平平平平”了,就算寫成“仄仄平平平”,只句尾有“三個平”連着出現都不可以,都被稱為“三平尾”,是律詩的大忌。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常讀唐詩可以發現,就格律而言:

1- 一聯之中,大多是出句寬鬆,對句嚴格。所以“出句”才敢這麼大拗特拗,而對句卻得規規矩矩;
2- 一句之中,前松後嚴。所以七言的第一個可以毫無理由的可平可仄,而句尾的三個字,是輕易改動不得的。而且所謂的“一三五不論”,其實“五”也是必須得論的,因為它靠近句尾。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7: 成都行:青城山尋道
2017: 夏遊太浩湖1-夕陽照
2016: 在德國黑森林邊小住(下)(圖和文)
2016: 詩說聊齋三篇 狐
2015: 一半兒 題綠島兄桂林照
2015: 無題
2014: 最痴情的組合:流星 蝴蝶 劍
2014: 最無奈的組合:流星 蝴蝶 劍 (兼和曹
2013: [解語花]【鶯啼序】虞美人
2013: [解語花]【虞美人】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