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納川
萬維讀者網 > 天下論壇 > 帖子
市場經濟非社會主義
送交者: 斯威齊 2006年06月05日16:59:23 於 [天下論壇] 發送悄悄話


與被視為"右派"經濟學家的哈耶克等人所提出的"市場經濟唯資本主義論"不同,被看做美國"左派"經濟學家的保羅•斯威齊(Paul Sweezy)提出:市場經濟非社會主義。

斯威齊說:"一個學派--我自己一度屬於這一學派--認為,社會主義的明顯特點是,第一,決定性的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第二,全面的計劃經濟。此外,還有一個沒有明說但常常是不言而喻的假設:上述意義的社會主義一經牢固地確立起來,那麼它自己內部的動力就會自動使它向共產主義邁出下一步。"他認為,如果把"社會主義"理解為以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和全面計劃經濟為特徵的這麼一種社會,那麼,這種社會並不一定是從資本主義通向共產主義旅程上的中途站。如果以這種社會必將自行向共產主義發展的理論作為根據,那就會導致方向完全相反的運動,"即重新建立階級統治"。因此"一開始向共產主義長征的革命政府完全不應當把這種對於社會主義的傳統概念當作完成事業的目標和衡量標準。"(保羅•斯威齊、夏爾•貝特蘭:《論向社會主義過渡》商務印書館1975年出版第169、177頁。)

他強調,儘管沒有國家所有制和全面計劃經濟,"要把資本主義拋在後面,甚至只在長征途上邁開頭幾步,顯然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國家所有制和計劃經濟不足以說明某個社會就是一個有生命力的社會主義社會,即不受倒退威脅並在走向共產主義的征途中能夠進入第二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還需要補充另外一些內容,甚至補充更多的內容。"這"另外一些內容"是什麼呢?斯威齊認為,既然要防止的主要危險是出現新的國家資產階級和倒退到象資本主義社會那樣的階級統治,顯然就有必要"由直接的生產者來支配他們的生存條件,因此首先要支配他們的生產資料和產品"。不過,他承認"這句話究竟意味着什麼或者不意味着什麼還沒有現成的答案。無疑,這個問題的確是關於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認真研究中極需深入考察的一個課題。"(《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178頁)不過,斯威齊為這個問題提出了這樣一個答案,具體來說:

第一,必須公開宣布平均主義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路線上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最基本的原則。但是一定不能從純粹物質的意義方面來理解平均主義。那是平等的一種表面形式。"基本上說造成資本主義不平等根源不光是在於工人不占有生產資料這種情況,而且也在於工人缺乏管理生產資料所必需的知識。"因此,"僅僅改變生產資料在法律上的所有權是不能消除這種狀況的,還必須通過社會的其他許多領域的深刻變革,包括整個教育制度,以及生產和管理的組織形式在內。"

第二,正如工人應當參加管理那樣,管理人員也應當參加勞動。決不應當忘記我們的目標就是要消滅一切這類的差別。

第三,所有的生產者必須有參加討論和進行批評的充分自由。

第四,為了達到這些目的,決定性的手段將是徹底消滅整個那種以獲得和花費貨幣收入的方式進行分配的制度。在這方面可以立即從免費保健和免費教育這類事業開始,然後逐漸擴大到其他部門的物品和服務行業,最後做到完全免費,按需分配。這當然意味着要消滅即使只是作計算形式的一切價值和商品關係,而代之以貝持蘭稱之為社會經濟計算的某種東西。斯威齊認為,如果一個社會正朝着這個方向有了很大進展,那末,"這才是不折不扣的社會主義.並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走上通向共產主義的大道。"(《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182頁)

總之,斯威齊認為,"我們肯定需要完全搞清楚,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永遠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而且它運行時所根據的規律和原則,和資本主義是南轅北轍,根本不同。"因此,"社會主義的主要目標"是使人不僅能夠掌握和安排自己的生產活動,而且能夠為了滿足自己作為人的真正需要而掌握和安排自己的整個一生。這就意味着"包括在生產資料方面取消私有財產以及由之而來的收益,在一切事情上都有高度的平等,按計劃而不是市場的盲目力量分配資源,儘快消滅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城市和鄉村之間的令人討厭的差別,以及最終以人與人之間的直接關係取代一切貨幣關係和商品關係。"(《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150頁)不過,在商品貨幣關係問題上,斯威齊強調:"市場關係(這當然也意味着貨幣和價格)在社會主義之下是長期內不可避免的,這就對於社會主義構成經常性的威脅,並且,要是不嚴加限制和控制就會導致墮落和倒退。"這意味着"我們並不是說為利潤而進行的生產可以立即取消,更不是說社會主義社會在不久的將來可望把市場關係取消,我們說的是,必須系統地限制為利潤而進行的生產並把它迅速局限於儘可能小的範圍內,市場關係必須受到嚴格監督和控制,以便使這種關係不會象會擴散的癌那樣發展得不可收拾,致命地破壞社會主義政治肌體的健康。"(《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36頁)

基於上述觀點,斯威齊對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改革進行了抨擊。他認為,中央集中管理的計劃制度在50年代和60年代進入了危機時期,我認為其所以如此,是同新的國家資產階級的興起和群眾脫離政治有關。為了擺脫危機存在着兩個在政治上截然相反的解決辦法:其一是削弱官僚政治,讓群眾過問政治,並將越來越大的建議權和責任交給工人自己。這是導向社會主義生產關係的道路。另一個辦法就是更多地依靠市場,不是把它作為暫時的退卻(如在列寧領導下實行"新經濟政策"那樣)。而是把它作為表面上導向更有效率的"社會主義"經濟的步驟。東歐各國採取了後一種辦法,這些國家的統治者們把"經濟企業內部越來越多的權利交給了經理人員。越來越少地依靠中央計劃對他們進行指導和控制,而越來越多地依靠市場的超越個人意志的壓力。"(《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39頁)

這佯,"企業歸企業自己管理,通過市場進行協調,依靠物質刺激--把三個因素合在一起,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強大的趨勢走向一種經濟秩序,不管人們願意怎麼稱呼它,反正這種經濟秩序是越來越象搞資本主義。"(《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4頁)如果企業是由一小撮着眼於通過為市場生產商品來獲得最大限度利潤的人們所管理,那麼基本上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和階級關係了。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發展與之相應的法律形式,不過考慮到歷史背景,他們可能不會公開地把"私有財產"的字眼寫在法律上。

針對西方某些經濟學家通常用"市場社會主義"一詞來概括上述事實的做法,斯威齊特別強調指出:"'市場社會主義'一詞本身是自栩矛盾的,因為市場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中心機構。而社會主義則是一種以有意識的管理來代替無意識的、盲目性的社會。但這並不意味着這一名詞就不合適了,它所指的現象也是自相矛盾的,而恰恰是這一內在的矛盾在迫使市場社會主義走向資本主義。"(《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6頁)

斯威齊認為,捷克的制度在60年代末,還是通常稱之為"市場社會主義與那種中央集權的混合物",而南斯拉夫則沿着市場社會主義的方向走得比任何其他國家都更遠。"包括蘇聯自己在內的整個東歐集團一直是而且現在還是沿着與捷克和南斯拉夫同一方向在前進。這就是經濟改革運動的真正含義所在,這個運動在不同的程度上,以不同的速度影響着這個集團的每一個國家。"斯威齊說:"在這裡,應該強調指出,沒有跡象表明捷克的改革者們--在這個問題上甚至包括南斯拉夫人在內--是有意識地要走向資本主義,也沒有跡象表明,當他們說是在爭取實現民主的社會主義時他們是虛偽和不老實的。……我們的論點是:那些在行動上是加強市場,而不是與市場進行鬥爭的人,不管他們的動機如何,都是在發展資本主義而不是在發展社會主義。"(《論向社會主義過渡》,第10-11頁)

如果可以把斯威齊的上述觀點用一個詞組來加以概括的話.那麼我們認為用"市場經濟非社會主義論"這一詞組是最恰當的了。對於斯威齊的市場經濟非社會主義論,我們認為最值得人們注意的是以下三點:

第一,認為將社會主義理解為國家所有制加計劃經濟只是一種傳統的,並且又難以保證向共產主義社會(第二階段)發展的理論。主張不折不扣的社會主義應該是由直接的生產者支配他們的生存條件,支配他們的生產資料和產品,即工人不僅占有,更重要的是管理生產資料和消滅一切商品貨幣關係,從而一切產品按需分配。另外,以"人與人之間的直接關係取代一切貨幣關係和商品關係"作為社會主義的主要目標。

第二,認為在社會主義條件下,長期難以避免的商品貨幣關係對社會主義構成一種導致資本主義復辟的經常性的威脅,從而在利用商品貨幣關係時必須明確地認識到是一種"暫時的退卻"。要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就必須與市場進行鬥爭,以便使商品貨幣關係不會象擴散的癌那樣發展。否則,加強市場,就是在發展資本主義而不是在發展社會主義。

第三,認為馬克思主義所設想的社會主義永遠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從而與資本主義沒有任何的相同之處。

無論是左派還是右派,在回答是否有可能創設市場社會主義這一問題時,都給予了斷然否定的回答。"他們認為市場與社會主義處於政治和經濟領域中的兩極,市場與社會主義在市場社會主義這一術語中的結合,純屬胡說八道,因為這兩個術語是彼此矛盾的。"(埃斯特林、格蘭德〈市場社會主義〉,經濟日報出版社。第7頁)

(選自《市場經濟宏觀分析》,方興起著 頁數:445頁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1997。中國文革研究網掃校)

------------------
www.counterpunch.org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民主運動的喪鐘
2005: 誰是六四悲劇的第一推手?
2004: 天佑中華123:重讀焦國標的《致美國兵
2004: 六月,神曾在喋血中誕生
2003: 誰出賣了中國?
2003: 從胡錦濤歐洲行看中國外交
2002: 貧困是否滋長恐怖主義
2002: 論中國的民主和民主教育—為紀念“六四